首页 理论教育 创新自主评估管理机制,推进学校持续和谐发展

创新自主评估管理机制,推进学校持续和谐发展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随后的几年里,学校学习理论、实验操作、总结经验,逐步形成了一套稳定的“自主督导”机制,推进了学校持续和谐发展。要设计自主督导评估运行机制,首先必须解决评价的主体定位问题。学校开展自主性评估需要解决的另外一个问题是评估的客观性问题。但是不管采取何种措施,自主性评估的客观性通常难以达到理想水平。

选例一 创新自主评估管理机制,推进学校持续和谐发展

上海市真北中学 陈 安

2007年10月,上海市真北中学第二个三年发展规划《勤勉笃学健康向善——为每位学生的持续发展奠基》顺利通过了区政府督导室的评审验收。如何更好地组织实施规划措施是学校的重要课题,在督导室领导的建议下,学校参加了普陀区“自主性评估机制研究”的试点工作。在随后的几年里,学校学习理论、实验操作、总结经验,逐步形成了一套稳定的“自主督导”机制,推进了学校持续和谐发展。

一、对学校“自主性评估”的认识

1.学校“自主性评估”的缘起

20世纪90年代,上海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持了“发展性教育督导”项目研究,各区县政府督导室都参加了这一项目研究,对区域内各学校进行发展性督导,促进了学校走上以“思想先导,规划引领”为特征的自主发展之路。发展性教育督导改变了传统的学校评价模式,但是有其局限性,例如周期过长,信息不全面等等,不利于帮助学校及时发现问题,不利于学校即时改进工作。为了克服这一不足,借鉴区政府发展性督导的方式让学校自主开展督导评估工作的方法应运而生。

2.学校“自主性评估”的理论支撑

发展性教育督导的支撑理论是“第四代评价理论”,这一理论的创始人是美国著名评价专家库巴和林肯。“第四代评价理论”认为评价的本质是一种心理构建,评价结果未必是评价对象真正的、客观的状况,而是评价对象某方面的状态在评价者头脑中的反映;由于价值的多元性,教育评价过程是评价者之间不断协调教育价值观,缩短分歧的过程;评价是评价者与评价对象相互磋商,逐步缩短意见分歧达成一致看法的过程,等等。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回应”、“协商”、“共同构建”。这一理论较好地克服了过去“测量时代”、“描述时代”和“判断时代”三代教育评价理论的缺陷和不足,例如:评价者总是把评价对象及相关人员排除在评价活动外,造成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的对立;管理者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评价者,选择评价内容,不考虑评价对象的需要;评价者用统一的评价标准评价不同的对象;评价程序固定、刻板,评价对象没有发言权,这种评价貌似公允,其实忽略了评价是一种心理构建的本质,评价对象往往难以认同评价结果。

3.学校“自主督导评估”的主体定位

很显然,学校开展自主性评估的实质就是“自己评自己”的问题,由于多数人认为“自己评自己”是一种没有客观性也没有科学性的做法,所以自主性评估的作用如何备受质疑。要设计自主督导评估运行机制,首先必须解决评价的主体定位问题。

学校开展“自主督导评估”时“评什么”是比较容易界定的,可以是法人代表——校长主持开展的一系列工作。但是“谁来评”却比较棘手,校长或校长领导的工作小组肯定不合适,支部虽有“支持和监督校长依法行使职权”的职责,但是很难对学校的具体工作实施评价监督,可以说在学校很难找到一个具体的行为人来承担这一重任。分析研究《校长负责制1+3文件》可以发现,教代会能够担当这一职责,因为教代会能够真正代表学校的根本利益。根据《上海市中小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意见》文件精神,教代会有听取和讨论校长报告的职权,有审议学校发展规划和其他重大工作的职权,有民主评议校长、副校长的职权,因此,把教代会定位为自主督导评估工作的主体是合适的。实际上此时的“自己评自己”是抽象的“自己”——教代会来评价具体的“自己”——具体的人和事,比较好地解决了评价的主体问题。

4.学校“自主督导评估”的科学客观性

学校开展自主性评估需要解决的另外一个问题是评估的客观性问题。“第四代评价理论”认为评价的结果实际是评价对象某方面的状态在评价者头脑中的反映,未必是评价对象真正的、客观的状况,很明显由学校教师组成的评价主体其专业水平很难与外部督导由专家团队组成的评价主体相提并论,学校自主性评估是有明显的局限性的。解决这一问题有两个思路:

其一,规范评价程序,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这可以借鉴区政府督导室提供的办法;

其二,提高评价者的素养。外部督导聘请知名的专家组团来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可以通过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教师的思想水平来解决,必要时也可以聘请外界专家指导开展评估工作。

但是不管采取何种措施,自主性评估的客观性通常难以达到理想水平。但这不能否定自主性评估的价值,实践研究证明自主性评估促进学校管理模式的革新,可以促进教师理念的转变,有利于营造民主和谐的工作氛围,可以极大地激励教师发挥个人的能动性,很好地推进学校工作,这种价值远超过对某一具体问题客观认识的价值。

二、真北中学“自主性评估”试点工作的实践

自2007年参加“自主性评估”试点工作以来,逐年完善这一工作,目前这一工作已经成为学校常规工作之一,是学校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一阶段(2007学年):模仿阶段

在刚开始试点的阶段,学校主要的任务是学习文件,消化督导室下发的文件,如《上海市普陀区中小学(幼儿园)发展性督导“学校自主性督导评估”工作操作指南》等,然后设计学校自主督导的方案。具体的做法如下:

成立领导机构。领导机构的任务是学习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安排时间表,组织实施督导评估工作。

开展自下而上的督导评估。要求教师个人、各工作职能部门根据“5+20+X”指标体系开展自评工作。期间完成个人自评总结,各部门在自评的基础上,完成部门工作总结和相关评价测量表。

学校完成阶段工作总结。在各部门工作总结的基础上,学校完成总结工作。

教代会审议校长工作报告。校长在教代会上报告阶段工作,并答复教代会关于学校工作的提案。最后教代会表决通过校长报告,表决通过《学校会员大会评价意见及建议》。

校务会根据《学校会员大会评价意见及建议》调整规划,制定新学期工作计划。

这一阶段是一个探索尝试阶段,学校的做法主要是根据下发的《操作指南》开展自主评估工作。总结这一阶段的工作,自主性评估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学习指标体系有利于让全体教师都熟悉了学校的工作体系,清楚学校办学的质量标准。以往的老师只关心自己分内的事,学校其他的事能够不管就不管,更不谈主动参与学校的工作。

宣传了学校的规划、计划,明确学校不同阶段的工作要点。这样每位教师既了解了学校的阶段目标,也明确了自己的工作任务,这是教师由被动工作转向主动工作的前提。

有利于营造和谐民主的文化氛围,极大地调动了大家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学校尊重每一位教师的意见,定期召开教代会,认真解答提案意见,让全体教师感受到了主人翁意识,有利于形成民主和谐的文化氛围。

推进了学校工作。不管是职能部门负责人还是学校行政领导,因为要面向全体教师述职,无疑促进了大家的工作,有利于学校形成“真干”、“实干”的工作作风

当然,这一阶段的试点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都是需要进一步试验研究的问题,主要有:

(1)缺乏整合,自主性评估增加了教师的负担,部分教师有一定的抵触情绪,某一些环节的评价中有应付情况。特别是对学校整体工作的评价,很多教师不熟悉其他部门的工作,往往只凭自己的感觉来测评,失去了客观性和科学性。我们还发现开展第二次综合性的评估时比第一次更随意,可能大家认为学校在短时间内没什么太大的变化,也没有了新鲜感的缘故。

(2)测评表格太多,程序太复杂。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一个循环,最少需要3周的时间,而此时一般都是期末最繁忙的时候,额外的压力反而会降低工作质量。

第二阶段(2008学年):机制创新阶段

反思第一阶段的实践,学校认识到自主性评估虽然可以保障学校推进工作提高办学质量,但是它并不直接提高质量。自主性评估也不仅仅是期末时的集中评估,而是应该贯穿学校整个工作过程,自主性评估应该像学校的“第三只眼睛”,这只眼睛一直在监督学校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

为了整合工作,让自主性评估成为大家相互协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校在学习“第四代评价理论”的基础上系统梳理自主性评估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梳理校长、支部、工会教代会权责分工,思考学校自主评估和外部督导的关系,思考综合性的督导评估与项目专题式的督导评估的关系,完成了学校自主督导评估的管理流程设计。流程设计的起点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流程的归宿又回到规划的调整与修订上,说明自主性评估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落实规划措施,达成规划目标。

自主性评估工作贯穿于每个学期的期初、期中、期末各阶段,与行政、支部工作随影而行,发挥“第三只眼”的作用,监督保障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在不同阶段的自主督导评估的方式和内容各有不同:

开学初,重点在于宣传、学习学校工作计划,确定学期主要的工作项目;学期当中则重点开展项目督导工作,方法与行动研究“现状分析——提出方案——实践研究——反思改进”的步骤相整合,重视调研,重视各层面的质量分析;学习结束阶段则重视对学校工作全面分析,检测项目达成度,总结工作经验,分析得失,在科学分析论证的基础上调整规划内容,同时酝酿新学期的工作计划。

期末集中督评是学校自主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主要程序是:教师个人开展自评工作,各职能部门在教师自评基础上开展部门工作自评,学校在部门自评工作基础上总结工作。期末集中督评期间要召开两次教代会,一次是根据学校自主督评指标开展对学校整体工作满意度测评,教代会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对学校工作的初步意见;第二次教代会是校长在自评基础上做述职总结报告,交教代会讨论,对学校重点工作项目进行满意度测评,并形成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各部门各司其职而又相互合作,有条不紊开展各项工作。以流程图为基础,学校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形成学校自主督导评估机制。

这一机制是以“决策、执行、评价相分离”的原则,以“校长注重决策”→“分管领导注重执行”→“教代会注重监督评价”为基本组织结构,学校各部门的主要职责如下。

校长:根据学校发展规划的要求,在民主协商的基础上负责“规划—计划—项目”的转化,明确课程建设、教学科研等重点工作项目的责任人、时间节点等,引领学校开展有效教学活动,实现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校长办公室:细化执行学校重点工作项目,把握过程,优化管理,不断完善改进工作举措。

相关职能部门:具体落实工作措施,深入组室调研工作,开展组室自评互评工作,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创新优化措施,改进工作,提高有效性。

教代会:在支部的领导下,注重监督评估,设计评估方案,组织教代会开展自主督导评估工作。

自主督导评估机制的设计,理顺了学校各部门的关系,真正把自主督导评估的过程变为一个自我监督,自我完善的过程。

第三阶段(2009~2010学年):优化改进阶段

完成了自主性评估的机制设计以后,学校自主性评估工作就成为了一项常规工作,这不是一项额外增加的工作,而是一种工作方式的转变,是管理工作理念的转变,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学校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改进这一机制,使之发挥出管理效益。主要优化的内容有:

适当调整期末集中评估的内容。减少全面督评的次数,把每学期一次的全面的督导评估改为在规划期结束进行;增加项目督导的力度,在每学年结束时对学校计划重点项目进行督导评估,这些项目是根据规划目标分解而成的,包括德育、教学、队伍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的工作;配合年度考核,在年度工作结束时安排教师个人自评、干部述职测评等工作。

成立督导部,组织开展常规督导评估工作。学校拓展办公室职能,成立课程督导部,负责聘请校内督导员,开展日常的督导评估工作。校内督导员通常由学校的骨干教师担任,既发挥出了专业优势,提高了督导评估的科学性、客观性,也提高了教师参加学校管理的积极性。

三、“自主性评估”在推进学校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1.落实规划,推进学校自主发展

学校自主性评估工作流程的起点是规划,落脚点还是规划,重点项目从立项到实施,再到总结评估都有相应的系列督评措施保证项目的有效实施。这较好地克服了以往工作中的随意性,对于那些有困难开展的项目,必须交代清楚为什么不能做下去,增加调整的项目也必须说明理由,不管是增加还是删减项目都必须得到教代会的同意,这样从机制上保证了规划的严肃性。

2.民主管理,保障学校和谐发展

把教代会作为自主性评估的主体,较好地从机制上解决“自控”与“他律”的矛盾问题。自主性评估是一个相互沟通、相互谅解、相互取信的过程,是一个发扬民主的过程,是一个形成合力的过程。这一工作不是鉴定教师的工作成绩,而是相互沟通,相互协商,最后采取既符合校情、学情又能为大家所接受的办法来落实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了大家的潜力。在这样的工作氛围中,干群关系和谐,人心凝聚;在这样的过程中,学校的主要工作都要接受教代会的监督,有利于集中全体教职工的智慧,有利于学校持续和谐发展。

3.转变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益

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教师在自主性评估的过程中,教师的工作方式方法、工作态度、工作理念都会得到转变,教师会从开始的不理解到最后的理解,从开始的不参与到最后的参与,从开始的不合作到最后的合作。

开展自主督导工作的另一结果就是迫使领导改变固有的工作方式,领导干部作风必须民主,不能独断专行,不仅注重沟通宣传,更增强了服务意识,努力使全校上下达成共识。

四、学校实施自主性评估的要点

1.实施自主性评估的难点是几对关系的处理

开展自主性评估一定要处理好几对关系,这些关系的处理会影响自主性评估的成效,甚至会影响具体行政工作的质量。

(1)处理好评价主体与客体关系 自主性评估需要校长配合参与,没有校长的支持,自主性评估很难进行到底,但是校长必须摆正位置,自己是评价的客体,不是主体,校长不仅要自觉接受教代会的监督与评估,更要主动配合教代会的工作。教代会是评价的主体,但教代会是一个机构,而不是个体的总和,不能简单地把部分人的意见作为教代会的意见。如何让教代会更好地代表学校的意志,能够引领学校正确的发展,除了充分发扬民主之外,还需要整体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

(2)处理好校长、支部、工会三者之间的关系 校长是学校的法人,有依法治校的职权,但是必须接受支部的监督,接受教代会的评议。在自主性评估的过程中,校长要自觉接受支部领导下的教代会评议,要自觉地向教代会报告工作,自觉地解释答复各项提案意见,而不能过度指挥评估工作,确保评估的客观性。自主性评估的主体是教代会,那么工会应该负责组织实施这项工作,但这一工作必须在党支部的领导下进行。

(3)处理好自主评估和外部督导的关系 自主性评估要借用外部督导的形式,但是功能不一样,自主性评估是现代学校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保障学校自主发展。外部督导是利用外部的力量推进学校的发展,是被动的发展。所以自主性评估必然有和外部督导不一样的要求,自主性评估的指标设计必须是校本的,是有自己个性特色指标,督导的项目也是自己根据规划项目设定的,不同时段项目可以不一样,测量指标也可以不一样,一切以推进学校规划措施为宗旨。

(4)综合性的督导与项目专题督导的关系 一般说来,学校自主性评估的客体定位为具体的项目比较好,这是由评价主体的专业素养所决定的,教师对自己亲自参与的工作进行反思后,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还是有可能的,也就是可以提高自主性评估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况且学校的工作一般也是由项目来推进的。当然,定期开展综合性的督导评估也是必要的,但其定位主要还是让大家了解学校,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为主等。

2.重点解决机制设计问题

自主性评估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贯穿于学校工作始终,而又游离于具体工作之外的工作。如何处理好这种关系,需要用机制来解决问题。设计机制时很重要的是改变原有的管理方式,尽量把各项工作纳入监督评估体系中去,尽可能让全体教职工参与到管理中来。

3.正确对待教职工的各种意见很关键

教职工参加自主评估是一面双刃剑。如果要让教职工能够提出有见地的意见和建议,就必须让教职工让教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但是鉴于教师的素养参差不齐,面对各种意见和建议,领导干部需要仔细甄别,需要正确对待不同意见。我们的做法是:

坚持让每一位教职工参与自主性评估工作,不回避矛盾,更不害怕教职工提意见和建议。

仔细甄别,分类处理不同类型的意见和建议。对于有质量的建议,有条件实施的,应当马上采纳;对于合理的建议,但实施条件不成熟的则要做好解释工作,避免产生误解;对于那些片面的观点,一方面要充分肯定教职工的积极性,但同时要认真耐心沟通,努力消除误解,努力达成新的共识。

学校要保护教职工积极性。教职工通过教代会向学校提出意见和建议是受法律保护的,教代会形成的意见书是也是具有法律效应的,学校必须认真解释答复这些问题,而不能随意处置。这样即尊重了教职工的民主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也提高了教职工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也确保自主督导的质量越来越高,学校的办学质量也会越来越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