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构建实践教学新体系,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构建实践教学新体系,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时间:2022-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聘请研究生担任实验助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推动了实验课题的研发和模拟软件的开发。

构建实践教学新体系,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伍志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务部,湖北武汉430073)

摘 要:本文以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实践教学内容为平台,制定新版本科专业全程培养方案,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建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对独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新型教学体系,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为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探索出了一系列有效方法,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关键词:高校 实践教学新体系 创新创业能力 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竞争将主要体现为创新人才的竞争。高等学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和摇篮,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因此,高校必须全方位更新观念,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人文社科类大学也不应例外。

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部、财政部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中指出:“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战略主题,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核心……着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着力改革体制机制,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多年来,我校在建立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规范实践教学管理、“产、学、研”一体化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构建实践教学新体系,树立实践育人观念

1.1 实践教学体系模块化

我校依据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思维意识的原则,构建了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采取分层次、模块化的管理模式,共有四个模块组成:①实验模块,包括基础性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上机训练实验;②实践实训模块,包括校内外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和专业技能训练等;③第二课堂模块,包括社会实践、各种学科竞赛、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各种证书考试等;④创新创业实践模块,包括创新创业项目研究、创新创业实战演练等。

1.2 优化本科专业全程培养方案

学校统一部署,于2009年高质量完成了新的本科专业全程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在2009年版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制定中,我校坚持整体优化、口径拓宽与特色突出、因材施教的培养方针,突出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互相渗透的特点,将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分为5部分:通识教育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实践与实验课和素质教育课。我校特别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坚持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原则;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建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对独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教学体系;列入全程培养方案中的各实践、实验等教学环节累计学分(学时),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一般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理工类专业一般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25%。经济学、法学、管理学、新闻传播类专业以及其他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必须开设一门以上的实验课程。

全校各专业根据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结构层次和四年不断线的要求,整体设计,建立了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又相对独立,各实践教学环节前后衔接、层次分明的实践课程体系;构建了以实验教学(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设计性实验、上机训练)为基础,以专业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专业技能训练、毕业设计(论文)等为重点,以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科技活动和科研训练)和创新创业实践为补充的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上,我校建设了一批实验教学精品课程,实践证明效果显著。如我校工商管理学院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等课程均是我校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典型实验精品课程。

1.3 构建开放实验制度化体系

1.推行“三开放”模式

我校构建了全方位的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即“时间开放、项目开放、设备开放”的三开放模式。实验教学根据学生选课情况实行全面开放与预约开放相结合的方式。原则上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8学时/每天。各实验室(中心)在保证本院学生及相关专业学生正常完成实验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均能从时间和内容上面向全校本科生开放,平均每个实验室周开放时间达62小时以上(开放时间为8∶30~21∶00)。基于Internet的虚拟实验室则全天候开放,通过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自主实验、科学研究、创新实践的环境,拓展学生课外实践和学习的空间。开放实验的内容以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项目,结合课程作业、项目策划、毕业论文(设计)、创业竞赛等内容为主。通过开放时间的有效保证,实验教学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通过项目开放,学生可以根据其专业与兴趣自由选择项目并开展自主实验,通过自主实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各专业实验室在完成正常教学、科研任务、社会服务工作的前提下,现有的仪器设备等硬件资源,面向全校师生开放,经过申请预约学生可以进行各种实验特别是自带项目实验。

2.推行实验助教制度

各实验室除了专职实验员以外,还实行了实验助教制度。聘请研究生担任实验助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推动了实验课题的研发和模拟软件的开发。同时,实验室还聘请学生以勤工俭学方式担任实验室管理员助理,实现师生共管,提高了实验室开放运行的效果。学生助教和助理制度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理念,通过教学互动有效地促进了实验教学培养目标的实现。

3.开发开放性实验教学管理系统

全校各实验室(中心)均建立了适应开放性实验教学的管理系统,包括IC卡门禁系统、多媒体教学监控系统和网上实名注册系统等,实现了开放实验教学管理过程的规范化、无纸化、智能化和网络化。

2 强化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2.1 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

1.实验室建设

我校现建有各类教学实验室63个,其中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即: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法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法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新闻广播电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涵盖了经、法、管文四大学科门类,涉及十多个学院,无论是在实验室建设,还是在实验教学管理方面,走在了全国同类院校的前列,为人文社会科学大学开展实验教学积累了经验,起到了示范性作用。“十五”以来,学校累计投入6 000多万元用于基础实验室、新增本科专业实验室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学校还通过国家重点学科建设、“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经费投入,及时补充更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使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大大增长,实验教学条件大为改善。

2.实习基地建设

多年来,学校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努力创造条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校主动适应社会对人才要求的能力。

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加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保证学生实习实训需要,学校按照开放性、共享性、先进性的原则,加大资金投入,不断改造、优化校内基地,拓展、建设新基地,已建有公共经济、银行与证劵、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市场营销、会计电算和手工计账、金蝶和用友ERP 7个校内实习基地,较好地满足了学生校内实习和实训的需要。

积极发挥校企共赢优势,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学校在建设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同时,依托经法管学科专业优势,充分利用相关的金融机构、工商税务机关、地方法院、公安机关等人才需求的有利条件,本着互惠互利、优势互补的原则,积极与专业教学相关的一些企事业单位建立广泛联系,不断加强合作与交流,拓展校外实习基地,使这些企事业单位成为我校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目前学校已建成105个条件完善、布局合理、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较好地满足了各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

学校人才培养特色是“应用型、融通性、开放式”,人才培养目标是“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重创新”。与之相对应的《关于制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9年版本科专业全程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中也特别强调:必须遵循强化实践教学,注重能力培养的原则;必须明确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以实践教学凸显专业办学特色的实践教学定位

2.2 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强化学生能力培养

1.采用模拟实验,提高学生基本技能

模拟实验是培养和训练学生认识和掌握技能的有效方法。我校会计类的课程实践,主要采用的是模拟实验的方式。通过模拟实验,学生能够系统、全面地掌握国家颁布的新会计制度和企业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将会计专业知识和会计实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够针对会计业务准确地填写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进行账簿登记和成本核算,掌握主要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并能独立处理特殊以及较复杂的经济业务,从而为学生今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利用模拟实验软件构建的一个样本企业动态模拟平台,由学生对企业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会计处理和编制会计报表。我们在《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两门课中安排了手工模拟实验课,让学生根据提供的经济业务手工填写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报表。在组织形式上,模拟实验课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让有会计经验的学生在小组中充当辅导员的角色,让学生在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讨论中,提高处理会计实务的基本技能。

2.应用案例实验教学,拓宽学生的视野

案例实验教学是以某部门、某单位的实际业务项目作实例,结合理论知识进行教学。案例实验教学生动具体、直观易学,具有启发性。我校管理学专业的教学中大量运用了案例实验教学。在案例实验教学中,从实例入手,由感性认识深入到理性认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案例实验教学以讨论为主,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归纳,集思广益,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师生互动性强,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我校开设的《资产评估》课程,针对这门课程学生感性认识多、与工作生活结合紧密、应用性强的特点,采用的就是案例实验教学法。

3.利用虚拟实例教学,扩展学生的专业思维

虚拟实例教学是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教学中的一些内容或涉及到的实务通过仿真引入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可演示所需的虚拟实物和教学信息,它能够演绎真实的过程,再现实际场景,让学员感到直观、真实、易懂。如老师在辅导《国际结算》课程中,为了使学生对国际上主要的外汇、国际结算中所涉及到的各种单据以及说明书等有直观的认识,收集了国际上主要国家的货币(包括了欧、美、日的货币)近20种,还收集了各类单据、票证,在辅导课时将这些实物的样本用幻灯片展示给学生,收到了形象生动、印象深刻的效果。还有,老师在《证券投资分析》课程中将模拟股票技术指标分析软件拷贝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该软件在家中直接上网操作,分析瞬时参数指标,模拟交易。教师也在授课时给学生演示如何进行技术指标分析及参与股票交易。又如我校新闻学院为了更好地开展实验教学,经常组织新闻系师生们聚集一堂,举办实训成果展示,享受视听盛宴。展示分组进行,在观摩完同学实训课上所编辑的报纸、制作的电视节目后,由社长、制片人介绍制作中的花絮后、制作后的感想,最后由出席展示的老师一一点评。如此教学形式收到的教学效果甚好。

4.精心组织课外实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实践性教学更应体现开放性。开展各种类型的课外实习,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拓宽视野和提高实践技能,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途径。我校采取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如会计专业的实习,一个班100多人同时到指定的实习基地是不现实的,一个事务所也是无法容纳的,所以就利用学生个人的社会关系,自行联系课外实习,学生在会计事务所和资产评估事务所参观学习后,提交的实习资料和报告,辅导老师都将其列入课程实践作业。有的课程实习,如《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安排的课外实习学生不到具体的实习单位,只是让学生在网上银行作一次购物实习,实习效果也非常好。可见,只要我们认真设计,课外实习的空间还是很大的,实习的方式也是灵活多样的。有的学院采取校企结合、与省团委合作、与专业课题结合等方式,既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让学生了解了作社会调研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有的学院开展大学生创业软件的操作培训,搭建了学生就业、创业的良好平台。

5.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1)引导学生参与教师课题。教师积极吸收优秀学生参加到自己的科研项目中来,使他们能够了解更多的学科前沿知识,培养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完善知识结构,锻炼动手能力及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2)精心组织学术竞赛。教师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的各类竞赛活动。我校学生多次在竞赛中获得大奖,如学生在2009年4月获得“邯运杯”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一等奖;2009年7月获得全国大学生管理决策模拟大赛总决赛一等奖、二等奖、全国大学生管理决策模拟大赛最佳组织奖;2009年8月获得“金蝶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总决赛一等奖;2010年4月获得“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校园总决赛冠军。这些成绩与学校“应用型、融通性、开放式”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分不开的。

(3)举办学术交流、学术报告活动。如2009年10月,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斯坦福·卡尔德吾德特聘经济学教授陈勇民先生应我校邀请开展了两场名为《垄断和双寡头市场中消费者偏好与市场均衡》、《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的学术报告。2009年12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黄劲松博士来我校作营销研究方法讲座,将营销研究方法的理论和在公司生存竞争案例中的具体应用作了分析,在座的各位老师和同学均感到受益匪浅。

(4)教学科研与企业相结合,拓宽培养渠道。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创新人才,不仅要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进行研究和总结,还要倾听和研究企业对专门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呼声。如2006年我校与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经济管理实验中心联合共建“金蝶ERP实验室”和“金蝶ERP人才培训基地”。我校还不断建立新的实习基地,如2009年在加强对已有实习基地管理的基础上,建立了金龙水寨生态园、武汉小蜜蜂食品有限公司、武汉普天通信设备集团有限公司、天河机场等实习基地。与企业的合作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外学习体验,培养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对我校更好地开展实验、实训教学,培养适应现代化信息管理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

6.发挥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作用,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

(1)毕业论文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学生可将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融入社会实践之中,社会实践既锻炼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又有助于大学生顺利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同时,在毕业论文撰写的过程中,以学校各类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为平台,学生通过完成毕业论文,在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能力、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信息资料检索和收集能力,论文撰写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上有较大的提高。

(2)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撰写毕业论文。在毕业学员撰写毕业论文时,教师应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在毕业实习岗位的实际工作选择论文题目。指导教师在了解了每一个学员的工作岗位后,逐一帮助学生选题,很多学生选择了同自己工作相关的题目。在长达两三个月的论文撰写过程中,学生全面总结自己的工作,寻找、发现问题,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他们搜索资料、研究探讨、分析思考、撰写,当论文完成的时候,许多学生反映收获很大。学员们说不仅学会了如何写论文、搞科研,而且通过写论文,对自己的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对在过去工作中熟视无睹的问题,论文完成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过去只熟悉自己身边的一些业务,通过写论文,学生了解了国内外同行业的情况,掌握了与自己业务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管理规定,通晓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使工作做得更好了。我们对那些理论联系实际撰写的论文,在成绩考核时,都给与了较高的评价。

(3)鼓励学生针对社会热点问题撰写社会调查报告。社会调查报告是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社会能力的一次实习。我们的做法是要求教师为学生制定社会调查大纲,大纲的内容包括社会调查的目的、要求、方式、内容进度、考核标准等。学生自己确定调查单位与对象,确定调查的主题。调查报告基本由学生自主安排,独立完成。由于社会调查方式采用分散的方式,为避免少数学生放任自流,敷衍对付,在动员时教师应充分宣传这一实践方式的重要性,鼓励学生针对社会热点问题撰写社会调查报告。在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的同时,教师还应加强对社会调查形成过程的考核。学生在完成社会调查的过程中贴近社会、了解社会,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社会经验,而且提交的社会调查报告,内容十分丰富多彩。

(4)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激励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对取得阶段性成果的项目,由学生提出申请,征得指导教师同意后,经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查通过,可作为毕业论文课题继续进行,实现预期目标。优秀的项目研究报告,经审核通过可代替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对参加项目并取得一定成果的学生,在推荐免试研究生、校优秀毕业生等评选中优先考虑。对参与项目研究的学生,毕业时优先向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推荐。学生通过撰写论文,可将所学专业知识与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相结合。如2009年4月精心组织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第八届“博文杯”大学生百项实证创新基金赛;2010年1月第十届“博文杯”基金项目立项,很多学生成绩斐然。

7.加强对实验与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与监控

学校建立了实验教学效果(专家、学生)评价指标体系,定期组织教学专家、学生对实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根据学校教学工作安排,教学管理人员定期深入各学院实验室,对实验室管理、实验教学秩序等情况进行检查;组织各学院对实验室进行专项检查与评估;制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坚持开展包括实验室、实习等教学建设质量评估、检查,以及教学状态综合评估,全面保障教学质量。

3 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实施为我校大学生搭建起实践创新平台,学生参与范围广,热情度高。我校自入选为第二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以来,全校申报项目共涉及43个本科专业,参与学生近3 000人,共申报了近600个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经择优遴选,其中110项获得国家立项支持,获得110万元的国家经费资助。99个项目获得学校立项支持,学校配套资助经费209万元。其中有4项获得教育部全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学术交流优秀项目,并参加了成果展示。

我校为保证“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工作顺利开展,成立了项目管理领导小组与工作小组,分管副校长任组长。各学院也成立了相应的项目管理指导小组,建立了项目申报、评审、开题、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等规范的项目运行程序。学校领导和教务部非常重视此项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讨,布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报及相关工作,专门制订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各学院积极响应、广泛宣传,组织项目的申报和遴选工作。学生踊跃报名、积极准备,有的学院院长、书记亲自参与制定实施方案,亲自担任指导老师。各学院节假日不休息,召开院系联席会议,周密细致地布置创新实验计划实施的各项工作,严格按学校计划实施方案组织申报、审核、答辩,向学校推荐选送了优秀的创新实验项目。

2011年是教育部质量工程一期和二期的过渡年,暂停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经费资助,而我校仍然继续实施校级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今年已通过各级推选,评选出了63个项目为2011年校级资助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2012年又批准我校实施150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每个项目支持建设经费1万元。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自实施以来,在我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广泛的带动效应。首先,一批有较强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项目研究中来,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充分发挥个人(团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独立自主坚持进行研究性学习,深入思考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大大提升,在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潜力得到进一步发掘,初步具备了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成为学生中的佼佼者。

其次,带动了广大同学们的自主性学习热情,增强了同学们的积极性,有力配合了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一方面通过深入组织开展实施计划的申报,同学们给予广泛关注,纷纷以个人(团队)的形式参与到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申报中来。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以兴趣为导向,自主组队,自主选题、设计研究方案,积极主动与导师沟通,在导师的细心指导下,深入进行研究性学习,大大激发了广大同学的热情,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逐渐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在成功申报同学的激励下,广大同学们有效地保持了研究、学习的热情,促使成效得以持久、深入地维持,并实现了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基本目标。

同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与教学改革有机结合,对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有益经验和借鉴。近年来,我校本科教学工作以教育部“质量工程”为契机,以本科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为主线,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积极探索教学管理的新机制、新模式。大学生创新计划的设立,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变目前高等教育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动手能力不强的现状,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推广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形成创新教育的氛围,建设创新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从目前我校的情况来看,大学生创新计划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与指导教师精益合作,对于促成师生关系的紧密联系、互动,形成创新教育的学校文化,探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产生了积极而长远的影响。

“十二五”期间,学校提出了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人文社科类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愿景,要“以人为本,创建与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一流本科教育”。我校将分层分类推进本科教育改革,建立以学生为中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校与社会相结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科学育人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创新型、融通性、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新模式,进一步彰显财经政法融通的人才培养特色。在实践教学上逐步实现从理论验证、工作实训和决策模拟型为主的实践教学模式向理论创新型和实践创新型为主的实践教学模式转型。为此,学校拟在7个方面下功夫:加大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加强实践教学队伍建设,制定实践教学相关标准;深化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实践教学宣传工作,共同营造支持和促进学校实践教学工作的良好环境;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参考文献

李志荣,等.经济管理类专业综合实验室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3).

于湘珍,等.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探索[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6(6).

楼盛华.对培养创新实践能力的高校实验教学体系改革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8(3).

王晓明,等.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新型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