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个案研究的类型

教育个案研究的类型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个案研究可以根据研究的目的、对象、内容的不同,采用个案追踪法、追因法、临床法、作品分析法、教育会诊法等具体的个案研究方法。个案追踪法就是在一个较长时间内连续跟踪研究单个的人或事,搜集各种资料,揭示其发展变化的情况和趋势的研究方法。因为个案追踪法一般以相同的研究对象,做长期连续不断的研究,每个人或每件事例,其自身的发展变化可进行纵向比较,研究者可以从中了解其发展的连续性。

第二节 教育个案研究的类型

教育个案研究可以根据研究的目的、对象、内容的不同,采用个案追踪法、追因法、临床法、作品分析法、教育会诊法等具体的个案研究方法。

一、个案追踪法

(一)个案追踪法的定义

个案追踪法就是在一个较长时间内连续跟踪研究单个的人或事,搜集各种资料,揭示其发展变化的情况和趋势的研究方法。追踪研究短则数月,长达数年或更长的时间。如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陈鹤琴对他的长子进行了长达三年的追踪研究。

(二)个案追踪法的适用范围

个案追踪法尤其适用于以下三种情况的研究。

1.探索发展的连续性

因为个案追踪法一般以相同的研究对象,做长期连续不断的研究,每个人或每件事例,其自身的发展变化可进行纵向比较,研究者可以从中了解其发展的连续性。

2.探索发展的稳定性

个案追踪法可探索人的某些方面特质或某些教育现象在各个时期发展的稳定性情况。例如,研究智力测验分数的稳定性时,可以从幼儿时期开始测量,然后每隔一定时间再测量,直到青年时期为止。这样就可以看出个体的智商是否具有稳定性。

3.探索早期教育对以后其他教育现象的影响

例如,研究者可以选择一些早期教育比较好的儿童,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进行追踪研究,对他们的德智体方面发展情况进行全面的综合考察,从而探索他们多方面的发展与早期教育的关系。再如,对一些单亲家庭的儿童进行追踪研究,看看父母离异对儿童发展带来什么影响。

(三)个案追踪法的实施步骤

1.确定追踪研究的课题

研究者首先要明确追踪研究的对象是什么,目的是什么。也就是说,确定追踪研究对象是个人还是团体或机构;要追踪研究对象的哪些方面;追踪旨在了解哪些情况等,研究者都需要心中有数。作为教师,在日常教学和教育工作中要善于发现某一方面具有典型特征的学生或事例作为追踪研究对象,并明确要对学生或事件的哪些方面进行了解。

2.实施追踪研究

追踪研究一定要紧紧围绕课题确立的内容进行,要运用规定的手段搜集有关的资料,不能让重要的信息遗漏,也不能被表面的现象迷惑。追踪研究需要较长的时间,研究者一定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3.整理和分析搜集到的各种资料

对搜集到的各种个案资料,要进行细心的整理和分析,作出合理判断,揭示出个案发展变化的特征和规律。必要时还要继续追踪,继续研究。

4.提出改进个案的建议

研究者要根据对个案追踪研究的结果,进一步提出改进个案的建议,指导和促进个案的发展,实施因材施教。

总之,个案追踪研究法是对相同的个案进行长期而连续性的研究,研究者能真实而直接地获得研究对象发展变化的第一手资料,能深入了解某个人或某一教育现象的发展情况,弄清发展过程中的个别差异现象。它对于研究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成熟期、关键期,以及研究复杂教育现象的发展变化,某一教育理论的验证,某一教育措施的实施,某一新方法的探索,某些教育现象之间前后发展的关系等都具有重大意义。

但追踪研究法也有明显的缺点。其一,它费时且难以实施。想获得问题的答案,往往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有时还需要较多人力和物力的支持。其二,由于时间长,各种无关因素都可能介入而影响研究结果。其三,还是由于时间太长,研究对象是否长期合作,以及研究对象的流失都是问题。

二、追因法

(一)追因法的定义

实验法是先确立原因,然后根据原因去探究其产生的结果。追因法则是先见结果,然后根据发现的结果去追究其发生的原因。追因法正好是把实验法颠倒过来。例如,某学生的学习成绩突然下降,我们去追寻他的成绩下降的原因,这就是追因法。在实际研究中究竟采用哪种方法须视客观情况而定。

(二)追因法的实施步骤

1.确定结果和研究的问题

第一步工作是确立研究的问题,也就是说应先确定某一结果。如果对某一结果不够确定,那么在后面的研究中找出的原因也很难说是真实的。例如,某校某班级某学科的教学质量特别高、某学习后进生最近有较大变化,该生学科成绩提高很快等,这些都是已形成的事实,我们可以把为何会有这些变化确立为研究的问题。

2.假设导致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

明确了事实发生后的结果,接着就要寻找导致这一结果可能的原因。这些原因最初是假设的,还没有经过验证。假设导致结果的原因应尽可能全面,只要合理就不怕数目多,对已成事实的各种原因之间的关系也要进行假设。这一步骤对于后面工作的开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3.设置比较对象

为了追寻导致结果的原因,研究者可以采取两种途径设置比较对象。一种是设置结果相同的若干比较对象,从中找出共同的因素,即前面假设的原因。另一种是设置结果相反的若干比较对象,找出相反的因素,从反面找出真正的原因。例如,我们研究某学生品德不良形成的原因,可以找出若干个品德不良学生,从中找出他们形成不良品德的共同原因;也可以找出几个品德优良学生与品德不良学生对比,探究二者成长过程中的不同之处,从而找到学生形成不良品德的真实原因。

4.查阅有关资料进行对比

研究者可以从研究对象的有关资料中看看是否具有前面假设的原因。这一步骤非常重要,要做得特别细致,因为教育现象是复杂的,导致某项结果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对这些可能的原因又不能等量齐观,它们所产生的作用在程度上有差别。而且,有时在单个考虑每一个原因的情况下,原因所表现的作用是一回事;而在把几个原因综合地加以考虑的情况下,这些原因所形成的综合作用就会是另一回事。这种综合作用可能要比原来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因单独的力量之和大得多。这时就可以看出,在深入研究一些复杂的教育现象的过程中,有时还需要找出原因之间的关系。

5.检验

找出的原因尚有待于进一步检验。最好的检验办法是看有同样原因存在的其他许多事例中是否有同样的结果发生。如果没有的话,这个假定仍然不能成立。如果有的话,二者因果关系的信度就大了。经过初步检验,就可能把那些假的原因淘汰掉,而导致此项结果的某个或某几个真正的原因就可以呈现出来。这时为了慎重起见,还可以多举一些事例反复验证。最后,为了进一步验证得出的结论,还可把这一结论当作假设,有计划地组织新的实验。这样把追因法和实验法结合起来研究,所得结论的可靠性与学术价值就更大了。

三、临床法

(一)临床法的定义

临床法与访谈法极为相似,是研究者通过研究被试对一个问题、一件工作或一个刺激的反应来验证假设的一种方法。临床法往往通过谈话的形式进行,故又称“临床谈话法”。

(二)临床法的适用范围

临床法既适用于陷入困境的儿童的研究,也适用于正常儿童的研究。前者旨在解决个案的问题;后者旨在由个案发现儿童发展的一般规律。临床谈话法的方式可以是口头谈话,即面对面交谈;也可以是书面谈话,即问卷谈话。

口头谈话是会谈双方的一种互动过程,特别是教师对学生的谈话。教师一定要首先解除学生的紧张、焦虑、防御、冷淡的心理,要创造轻松自如的谈话气氛。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谈话,不能居高临下,咄咄逼人。谈话过程不能是教师问一句,学生答一句,要变学生的被动应答为主动回答。同时,教师的提问要以封闭性和开放性问题交替询问。

书面谈话一般按问卷要求的程序进行,教师要向学生交代清楚完成问卷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对问卷的评分要严格按照标准,做到公正、客观。

对于临床上的复杂个案问题,需要动用两种谈话方法,进行综合判断和分析。

(三)临床法的实施程序

(1)由教师、父母或学生本人提出具体的行为问题或学习问题需要他人帮助,然后观察该问题行为或问题现象。

(2)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教育测量情况、同伴评价、家庭情况,以及该生在各种环境中的表现,明确当前的情况。

(3)根据这个学生的发展史、学校记录和家庭历史等材料,了解其过去的历史,找出行为的一贯性。如了解学生的问题行为是在所有情境中发生,还是只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找出行为的模式,找出可能的动机,即使行为前后有所不一致,也可能是一种有意义的模式。

(4)根据可能的假设设置处理方案。

(5)根据初步处理的结果判别假设是否正确,是否需要修改或者必须完全推翻。

(6)为了提高研究的科学性,一般宜用实验法再加以检验。

四、产品分析法

(一)产品分析法的定义

产品分析法又称“活动产品分析法”、“作品分析法”,它是通过对研究对象活动的产品进行分析的一种个案研究方法。

(二)产品分析法的适用范围

在教育研究中,通过分析教育活动产品既可了解学生的能力、倾向、技能、熟练程度、情感状态和知识范围等;也可以了解教师的工作方法,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等;还可以了解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情况等。

在教育研究中,通常可搜集下列产品为研究对象。

(1)反映一个地区或一个学校教育工作情况的材料,以此进行教育机构个案研究。如各种有关方针政策的决定和指示、通告、工作计划、工作报告、报表、总结、会议记录、统计资料、规章制度、日志和信件等。

(2)反映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情况的材料,以此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研究。如教师的工作计划、教案、班主任日志、日记、教学工作总结、听课笔记、班会记录等。

(3)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水平、思想状况、心理状况等材料,如日记、作文、书信、绘画、工艺作品、各种作业、实验报告、试卷分析、记分册等。

运用产品分析法时,不仅要研究人的活动产品,而且要研究产品制造过程本身及有关的各种心理活动状况。例如,我们对儿童绘画作品的研究,可以反映出儿童的许多心理特征。儿童的绘画可以反映他们的知觉特征和对所绘物体形成的表象特征。通过儿童的绘画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判断其智力水平。研究表明,智力落后的学龄儿童所画的图画,其内容通常是原始的,而且惊人的千篇一律。在儿童的绘画中,还鲜明地表现出儿童对周围环境的态度,他们的态度既影响主题的选择,也影响绘画方式,特别会影响对物体和人物的着色,儿童往往把坏人和动物涂上黑色。

产品分析法作为一种个案研究法,通常是与实验法等结合使用的,如设置对照组观察儿童创造产品的过程,这样可以使研究过程和结论更加科学可靠。产品分析法的采用价值,取决于研究者能否在所搜集的材料中看出和把握生动的教育活动的精髓(如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等);还取决于研究者有无深入分析的技能,能否从分析中作出有根据的结论。

五、教育会诊法

(一)教育会诊法的定义

教育会诊法是指教师通过集体讨论,就某一学生的行为作出鉴定,并制订出矫正、改进和促进措施的一种个案研究方法。

(二)教育会诊法的适用范围

教育会诊法的适用范围比较广泛。不仅可以适用于发展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而且可以适用于正常的学生。它通常针对的是学生的思想品质及学习方面的问题,而且研究者往往是教师,而不是专门的研究人员,因此,它具有简便性和集体性的特征,是一种深受广大教师喜欢的方法。

按照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的研究,教育会诊通常包括以下六个环节。

(1)明确会诊目的。

(2)确定会诊参加者。

(3)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详细说明对某一学生的看法,并列举理由。

(4)组织集体讨论,广泛交换意见。

(5)为该生作出鉴定,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

(6)根据学生的鉴定材料,教师对集体或个人的教育工作进行自我分析,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由于教育会诊法充分发挥了集体的力量,采纳了集体的智慧,因而所得结论具有较高的科学性,也是现阶段比较合理有效的一种个案研究方法。另外,会诊不仅可以提供有关学生思想、品德、行为、学习方面的比较客观的信息,而且会诊过程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