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活新教材──《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及反思

活新教材──《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及反思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内容。教师将人教版和苏教版两种不同版本的教材结合使用,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让我们来领略一下新旧教材教法的区别,感受新课标、新教材带来的可喜变化。乘法用乘号表示,乘号的写法是“×”。

实践新课标用 活新教材──《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及反思

东风汽车公司第一小学 肖秋菊

背景与导读

《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内容。教师将人教版和苏教版两种不同版本的教材结合使用,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曾几何时,我们许多小学生在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因为颠倒被乘数和乘数的位置而扣分,挨了不少训斥。对于现在不再区分被乘数和乘数的做法交口称赞。请别以为这只是一个小小规定的改变,它却是这次课程改革的“导火索”。让我们来领略一下新旧教材教法的区别,感受新课标、新教材带来的可喜变化。

[过去的教学]

1.师:指算式,4+4+4+4 6+6+6 2+2+2+2+2 5+5+5+5,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可以用另外一种方法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方法,看看哪个同学学得最好。

2.出示熊猫图。(每圈2只熊猫,有3个圈)

师:求一共有多少只熊猫,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2+2+2=6)

师:这个算式还可以怎样读?(引导学生说出是求3个2的和是多少?)

师: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来计算,就是乘法。乘法用乘号表示,乘号的写法是“×”。(板书:乘号)

师:这道题相同加数是几?(相同加数是2)

师:把相同加数写在乘号的前面,再数数有几个2相加?

师:把相同加数的个数3写在乘号的后面,这个算式读作“二乘以三(指名几个同学读)这个算式表示3个2连加。

[今天的思考]新课程标准对表内乘法(一)乘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要求进行了修改,明确规定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不再区分被乘数和乘数,都叫乘数,也可以叫因数。从上面的教例可以看出,传统的教材在教学中,通过连加引入,说明乘法计算比较简便。强调在连加中,相同加数作为乘法算式中的被乘数,相同加数的个数作为乘数。通过引导学生说明一个乘法算式表示几个几来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一些理解能力稍差一点的孩子为说清算理机械记忆,如:把相同加数写在乘号的前面,相同加数的个数写在乘号的后面……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对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教学中,我一方面以课程理念为指导,让学生观察、感知、尝试,归纳、理解,运用,一方面以教材为依托,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特点,将人教版和苏教版两种不同版本的教材结合使用,以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是我第二次试教的部分教学过程。

img88

[现在的思路]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观察感知几个几。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要带你们去一个充满快乐的地方,愿意吗?请坐上我们的幸福列车出发吧。(学生嘴里发出火车呜呜的声音。同时电脑出示主题图。)

师:这就是欢乐岛。你最爱玩哪个项目?

生:……

师:你们爱玩的项目可真不少,能看图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生1:小火车上有多少人?

生2:摩天轮上有多少人?……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谁能解答刚才提出的数学问题呢?(根据回答,教师板书:)

4+4+4+4+4=20 2+2+2+2+2+2=12 3+3+3+3=12……

师:请仔细观察这些算式,看看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同桌两个同学可以互相讨论一下。

小结:每个加法算式中的加数都是相同的。

师:你能照样子编几个这样的算式吗?生回答,师板书,做迟疑状,刚才那个同学说得太多太快,我只记得每个加数都是4,却忘记是几个4,你有什么好的办法让老师一下记住吗?

生1:慢一点说。

生2:直接说出是几个4相加。

师:你们认为呢?

大部分同学对于第二种方法表示赞同,教师请刚才那位同学用第二种方法叙述,将算式说完整。

师:看来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时候,可以直接用“几个几”来表述。现在,请你分别说出黑板上的算式是几个几相加。

2.从不同方位感受几个几。

师:来到欢乐岛,不去玩一玩就太遗憾啦,这儿的游戏规则是只要回答出小精灵的问题,就能参加活动,你们愿意试一试吗?(学生个个跃跃欲试。多媒体出示小精灵的问题,你能说出下面的雪花片有多少个吗?小组交流后汇报,说出列式的理由。)

教师板书:3+3+3+3+3=15 5+5+5=15

师:观察这两个算式的得数,你发现了什么?(5个3相加和3个5相加都得15)。

师:你有什么简单的办法可以表示5个3相加吗?

生1:我知道还有一种方法是乘法,不知道行不行?

生2:对,我爸爸教我背过乘法口诀,一一得一,一二得二,……

师:你们真爱学习。懂得这么多的知识,那就上来把你们知道的写下来吧。

一生在黑板上写下了3×5,并介绍,这是我爸爸教我写的,这是乘法算式,中间的小叉就是乘号。(别的孩子见了,窃窃私语,若有所悟。)

师:你真棒!这个小叉就是乘法的运算符号——乘号,读作“乘”,5个3

相加除了写成3×5,还可以写成5×3。这两个算式你会读吗?同桌互相读一读。

师:在乘法算式中,相乘的两个数还能叫加数吗?(不能)

师:有谁知道他们的名字吗?(有个别学生回答叫被乘数或乘数)

师:我们的小朋友真了不起,相乘的这两个数叫乘数,也叫因数,教师随手板书。

3×5=15  或  5×3=15

乘 乘积    因 因

数 数     数 数

师:它们相乘的结果还能叫和吗?你知道它的名字吗?根据学生回答把算式补充完整。

3.知识内化

师:请观察这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乘法算式,你有不明白的地方想问问大家吗?

师:为什么3+3+3+3+3这个算式中,每个加数都是3,可乘法算式有一个数却是5,这个5是怎么回事?

生:因为是5个3相加。

师:对,这里的3表示加法算式中相同加数,5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请看黑板上的这些算式、哪些能用乘法算式表示,该怎样表示呢?

师:(设疑)3+3+3+2这个算式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吗?你有什么办法能使它改写成乘法算式?(生回答略。)

师:我们今天学习的“乘法”(板书课题)。什么样的加法算式才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呢?

小结:只有几个加数都相同才可以用乘法计算。

4.感受用乘法算式计算简便。

游戏采用夺红旗的比赛方式进行。老师报算式,学生写,最先写完者为优胜。

10个2相加,8个4相加,……

统计比赛结果,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真正感受用乘法计算简便的优点,同时对乘法的意义有一个更深的理解。

[反思]

一、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一节概念课,内容比较抽象。人教版课标小学数学第三册和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分别安排了这一教学内容。我仔细对比了教材,发现两种教材虽然版本不同,但他们都注意创设活动情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在实际教学中,我认为两个版本的教材各有千秋。苏教版教材中的“试一试”就是通过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列式,加深对几个几相加算式的理解。于是在实际教学中,我没有完全按照教材内容的呈现形式照本宣科,而是在准确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现有知识出发,对教材进行了恰到好处的雕凿,即把两个不同版本的教材结合使用。我认为本节课这样的改造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与思考,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增加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有利于学生的全员参与,形成学生主动学习的心态。

二、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1.创设情境,让学生学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鲁迅先生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为此,我充分利用课本提供的主题图,创设了学生熟悉的游乐场景,让学生观察每种游乐活动的人数,每张圆桌周围的椅子数,并通过解决小火车上多少人,过山车上多少人等问题积累同数相加的感性认识,在上课伊始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又使学生感知相同加数相加的情况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将生活问题数学化。

2.精心设计提问,让学生有探索的机会。其实老师们都有一种感觉,就是现在的孩子太聪明,知道的东西太多了,电脑、电子游戏机……很多大人不会的东西,孩子们一看就会。在教授本节课之前,就常常有孩子跑到我面前,充满神秘的告诉我:“我的乘法口诀已经背到……。”所以,在教授本节课之前,我就有想法——我们的孩子对于乘法并不陌生,为此,我设计了利于学生探究的问题,有谁知道有没有什么简单的办法可以表示5个3相加吗?一石激起千层浪,“乘法”这个抽象但并不陌生的概念出现了。

三、适时评价激励学生

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因此,在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时,我把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作为要完成的过程性目标。教学中,我改变了以往非对即错的程式化评价,取而代之的是带放大镜进课堂,以此发现学生身上闪光的东西,“你真了不起”“你真是一个小小数学家”等等激励性的语言经常出现在课堂里,学生的胆子大了,声音响亮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幸福的微笑,成功的喜悦时刻洋溢在学生的脸上。

点评与拓展

新课标、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课改的良机与教学的资源。教师如何有效的利用这些资源,结合学生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此案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于乘法的认识,扫除了几十年来硬性规定带来的思维障碍,顺应了学生的发展,展现出一片新天地……

但如何正确认识学生实际呢?有些学生事先会背乘法口诀并不代表他理解乘法的意义,对于“有谁知道有没有什么简单的办法可以表示5个3相加?”的提问,只停留在“知道”的层面上,不如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更大的空间让他们去“创造”表示的方法,电脑键盘上不也用“*”来表示乘号吗?您认为呢?

(点评:湖北省东风汽车公司教研室 黄春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