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战略思考

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战略思考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到2015年,高等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走在全国前列,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达到或超过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加强和完善全省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和网络体系建设,建设以全网络、全业务覆盖为目标的信息化教育教学支撑环境。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人才队伍优质化,使教育信息化人才队伍日趋完备、教师的信息素养进一步提升。

1.3 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战略思考

1.3.1 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原则、区域均衡发展原则和适度超前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教育改革与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建设数字化教育环境为基本目标,以提高师生信息素养、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根本任务,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提升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和应用程度,为促进全省教育现代化、国际化、均衡化提供有力支撑,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建设数字浙江、和谐浙江服务。

1.3.2 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总体目标

到2015年,高等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走在全国前列,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达到或超过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构建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全网络、全业务覆盖为目标的信息化教育教学支撑环境,形成覆盖全省的“标准统一、全面覆盖、互联互通、资源丰富、平台齐全、高效运行、广泛应用”的省、市、县、校四级教育网络格局,建成以教育信息基础数据库为基础的教育管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和以电子政务(电子校务)系统、辅助教学支持系统和数字化学习系统等为主要内容的应用服务系统;建立浙江省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数据体系和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和高效运行的建设机制;教育信息资源极大丰富,师生信息素养得到较大提升,为提前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提供良好的服务和强有力的支撑。

到2020年,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建成能够满足面向全民终身教育、能够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可向全省绝大多数人提供不同层次、质优价廉的教育和培训服务,增强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和管理决策能力,推动教育思想、观念、内容和模式的全方位变革,促进全省教育的高位均衡发展,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实现小康浙江作出贡献。

1.3.3 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基本任务

1.教育信息化支撑环境建设

加强和完善全省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和网络体系建设,建设以全网络、全业务覆盖为目标的信息化教育教学支撑环境。

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全省普通高校的生机比,进一步提高多媒体教室的利用率,加强多媒体教学,促进教育模式的创新。

加强教育网络体系建设。“十二五”期间,全省普通高校和高职高专的校园网覆盖率达到100%,有条件的学校建成无线校园网;教育城域网和高校校园网全部接入CERNET。

积极推进下一代互联网在学校的建设和应用。开展基于IPV6的在线辅助教学、视频教学、数字展示和互动虚拟实验等教学研究、应用和服务。

加强网络运行管理。制定全省教育系统统一的网络运行、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规章制度和技术保障措施,加强网络安全监控、管理,确保网络健康发展。网络管理人员实现持证上岗。

2.教育信息资源建设

加强优质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建成服务全社会的、面向终身教育的教育管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和基础教育服务、高等教育服务、继续教育服务和社区教育服务于一体的内容丰富、多层次、智能化、开放式的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和公共服务体系,实现教育信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全社会共享。

建设多层次、智能化、开放式的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数字化学习创新平台和公共服务体系。要建设高等教育精品课程资源、中高职教育相衔接的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全面开展数字化实验室,实现高校、职业学校、教育城域网、浙江省教育资源网与浙江省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的联通。建设一个多层次、智能化、开放式的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和公共服务体系。

加强资源建设的领导、统筹、规划和协调。统筹规划全省教育资源建设,拓宽思路,推进浙江特色教育资源项目建设。逐步建立各类教育资源研究、规划、开发、应用体系,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教育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机制,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3.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

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不断满足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求。

完善电子校务系统,建设教学科研支持系统,推进现代远程教育。以基于互联网的远程教育平台为基础,构建全省教育部门都可以共享的远程教学、在线辅导、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数字化学习系统,为广大师生提供在线学习服务。加强现代远程教育,形成多层次、多功能、交互式的现代远程教育和培训体系,建设虚拟学校、虚拟教室,实行校际课程互选和学分互认,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实施省级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项目,在全省高等学校中形成一批教学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引领、带动全省高等学校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的全面创新和深刻变革,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继续做好全省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竞赛和教师自制多媒体教学软件评比活动,调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积极性,提高教育技术能力和水平。

开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和关键技术的攻关,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和用户终端技术、信息资源开发、存储和管理技术、教育服务支撑技术、网络化多媒体虚拟课堂、虚拟实验、虚拟实习与实训技术、网格研究与应用技术、和谐人机交互等多模态计算技术等,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深入开展提供技术保障。

4.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和培训

制定浙江省各级各类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建立开放的、多层次的教师信息素养和信息化应用能力培养培训体系。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人才队伍优质化,使教育信息化人才队伍日趋完备、教师的信息素养进一步提升。

采用多种形式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工作。以“浙江省大学生多媒体作品设计竞赛”活动为载体,开展多形式的学生教育信息技术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5.实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工程

(1)大学校园网建设工程

利用国家和地方投资、学校自筹等方式,全省高等院校全部建成校园网,实现与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的高速联接;全省高教园区要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实现馆际直联互通,并与国外大型图书馆相联接,为教学、科研提供服务;建设一批基于校园网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应用系统,为高等院校师生进入网络环境,开展教学、学习和科研创造条件。

(2)资源共建共享工程

整合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和社会的公共教育信息资源,以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为突破口,构建符合国家资源库建设规范的省、市、校三级优质教育资源库和公共教育资源服务系统;构建包括企业科技需求、科技专家库、科技成果资源、科技项目协作、科技成果推广平台、图书情报资源共享网等内容的浙江教育科研协作平台,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个性化、智能化、透明化的服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建立一套有序高效、科学合理的资源建设共建共享机制,促进教育资源的最优化建设,实现全社会共享。

(3)信息技术培训和信息人才培养工程

充分利用省电教部门和高校的资源,进一步完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体系,提高教师计算机、网络教学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并进行各种级别的资格认证;引进国外先进的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国际通用信息技术专门人才;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提高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和技能的水平。

(4)教育管理信息化工程

结合信息公开和电子政务建设,整合教育政务信息化资源,构建以信息网络为基础的、符合国家电子政务要求的、“一站式”的浙江省高等教育电子政务与信息服务平台;建立教育政务信息化研发、安全、应急系统,实现教育管理机构信息管理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不断提高教育行政管理、教育信息的公共服务能力。

(5)标准化建设工程

根据教育和技术发展的需求,制定信息化发展基本标准,形成开放共享、安全可靠的保障体系;建设标准测试认证基地,基本实现高校信息化教育服务标准化、教育政务信息系统标准化,为建设中国教育信息化标准基本体系服务。研制浙江省高等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开展信息化评估,以评促建,提高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

1.3.4 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战略

1.资金保障:转变观念,加大软环境建设的投入

全省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刻认识到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信息化技能,为教育信息化提供思想保障。全省要建立高等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形成持续、稳定、充足的财政投入渠道和多元化投入格局。全省高校不仅要加强硬件投入,更应该加大力度投入软件建设,避免“重建设轻应用、重硬件轻软件”现象。要重视教育信息化系统的运行与维护,重视教育教学资源的共建与共享,使教育信息化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率最大化。

2.组织保障:建立信息化机构,提高管理决策水平

建立教育信息化组织保障体系。成立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全省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和相关标准,统筹全省教育信息化重大应用系统建设,加强政府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宏观协调力度。成立浙江省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作为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教育信息化办公室的专家咨询机构,为教育信息化工作提供规划建议和技术咨询。县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应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逐级建立一把手负责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决策机构,明确信息化工作管理职能部门,加强统筹协调,理顺关系,统筹教育信息化在各部门中的推广和应用,提高教育信息化的总体效益。

各级各类学校中,要设置信息主管(CIO)职位,指导和协调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对全校的信息资源进行管理和控制,提高学校的管理决策水平,增强学校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快速应变的能力。

3.基础保障:提高信息资源的质量,重视资源的共享

为了更好地建设资源,我省应该借鉴发达国家和兄弟省市建设优秀资源的经验,通过政府号召和政策引导,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建设资源。在资源建设过程中,应遵循“科学规划、分步实施、以用促建、重在建设”的原则,统筹规划,充分协商,合理分工,及时更新,建设具有浙江特色的高等教育教学资源库。资源建设后,更要注重资源的共享。不同类型的高校之间应该加强沟通和交流,实现校际合作,保证均衡发展;同一学校不同部门之间也应该避免各自为政的现象,实现最大限度资源共享。共享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本省范围,要及时关注国家的、各省之间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动向,吸纳成功经验,丰富教育信息资源,加快信息化进程。

4.制度保障:制定信息化发展规划,建立信息化建设机制

制定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制定省、市、县和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规划,加强教育信息化管理制度建设。加强信息化标准研究,加快制定应用规范与技术标准,不断完善信息化技术标准体系。重点制定浙江省信息数据体系规范和数据标准、师生信息素养评价标准和测评方案、《浙江省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和完善对标准执行的监督检查机制和教育信息化评估机制。采用学校自查和省教育厅组织专家抽查方式,依据评价指标体系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对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绩效突出的学校给予表彰。以评促建,推进教育信息化。

建立浙江省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保障和激励机制。遵循“政府搭台、校企共建、社会共享”原则,统筹规划,大力整合资源,调动多方力量建设浙江省教育公共信息资源库和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5.技术保障: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加强网络安全建设

实施人才强省战略,设立专门的信息化培训机构,鼓励举办各种教育机构,建立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注重分层培训,完善培训制度。尤其要定期分批组织在岗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同时,全省高校应对聘任人员严格要求,建立信息化建设绩效考核机制。

全省高校应该提高信息化安全意识,加强网络安全建设,以良好可靠的校园网络作为保障。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入侵防范和风险评估体系,保障网络安全,使教育信息化能够顺利进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