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堂教学管理的策略

课堂教学管理的策略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权威型课堂管理模式只是注重课堂管理的规范性目标,强调课堂纪律与秩序的维持,从而确保课堂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导型课堂教学管理模式认为精心设计和实施的教学可以有效预防和解决大多数课堂行为问题。随着课堂管理研究的深入,正开始发生实质性的变化,课堂教学管理在内容上已由原来注重纪律管理向注重改进教学策略发展。课堂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发展。

16 构建和谐有效课堂——课堂教学管理的策略

课堂管理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管理,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遵循一定的规律,有效地处理课堂上影响教学的诸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发展,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课堂管理的要素主要有:课堂环境的管理、课堂纪律的管理与课堂氛围的管理。教师要实现课堂有效管理必须形成正确的课堂管理观念、掌握课堂管理的技巧,学会驾驭课堂,保证教学的顺利实施,真正促进学生在课堂中的发展是每一个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

课堂教学管理模式介绍

课堂教学管理的模式是若干的教育工作者在长期的教学管理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实践、完善才总结出来的,它不仅可以为课堂教学管理提供参考,还可以引导人们在创造性的使用过程中有所发展。课堂教学管理模式由于管理的类型特点不一,内容形式多样,而变得多样化。

权威型课堂管理模式

权威型管理主要存在于传统的课堂管理中,传统的课堂管理理论强调课堂管理本身是教师对课堂中各个要素的控制,它首先体现为教师对学生的严格控制和学生对教师的绝对服从。这样的管理理论从其所具有的积极意义看,它能最有效地实现课堂管理的目标,达到较高的教学效率。权威型课堂管理模式只是注重课堂管理的规范性目标,强调课堂纪律与秩序的维持,从而确保课堂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这种管理模式遵循一种单向的运作原则,课堂的所有活动及进程都完全由教师单方面决定,建立在学生对教师的严格服从的基础之上。权威型课堂教学管理模式主要关注课堂教学行为控制和程式化的问题解决;侧重于规章规则和学生服从;强调课堂秩序和规定性,这种课堂管理模式因其严格的秩序性、操作的便利性和超强的稳定性曾获得极大的成功而被普遍认同。

积极构建和完善课堂规则。教师在开学伊始就明确而具体地提出他对学生课堂行为的设想和预期,建立起具体而周密的课堂规则作为学生的行为标准,以这些规则框定和规范学生的行为,指导和限定学生在课堂中的具体行动。

提出课堂行为目标和要求。课堂行为目标是学生应该达到而且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师生的共愿望,是一个共享的核心价值体系。它作为一种导引,能真正起到指导和定向作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和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适应各种复杂多变的课堂环境与外在要求。

注意使用轻度惩罚措施。教师对学生违规课堂行为实施一定程度的惩罚,以此告诫学生其行为的错误,并使其在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加以纠正。但不宜采用严重的惩罚,因为这一模式也同样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过度的惩罚对于控制课堂行为不会产生积极效果。

教导型课堂管理模式

教导型课堂教学管理模式认为精心设计和实施的教学可以有效预防和解决大多数课堂行为问题。教导型课堂管理模式包括以下要点:提供适宜的课程与有趣的教学;灵活运用活动管理;建立课堂活动的基本程序并提供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课堂活动表示支持和充满兴趣;创建良好的课堂环境,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变革;灵活变动活动方式,牵引学生的注意重心等。课堂则是教师、学生及环境之间形成的互动情境,侧重点在于精神性。课堂管理就是建立有效课堂环境、保持课堂互动、促进课堂生长的历程。从应然状态看,教学过程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在某种意义上,教学意味着创新、预示着生成,因为每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随着课堂管理研究的深入,正开始发生实质性的变化,课堂教学管理在内容上已由原来注重纪律管理向注重改进教学策略发展。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认真设计和组织教学,使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让自己的教学适宜于学生的内在需要和精神追求,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获得成功的恰当机会,始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

放任型课堂管理模式

放任型课堂管理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旨在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自主能力,让学生自己做出决定,对其行为负责,是以学生完全自我管理为核心理念的。教师的主要作用就在于充分促进学生的自由,培养其自然发展。这种模式要求教师尽可能少地干预和控制学生的课堂行为,主要是放任学生自行决定和处理。同时,课堂规章规则尽量避免烦琐,让学生拥有较大的行为空间和较高的自由度。课堂管理通过激活课堂,促进课堂生长,为学生的持久发展创造良好条件。课堂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发展。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预设的教案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和弹性灵活的成分,教学目标必须潜在和开放地接纳始料未及的体验。不能让活人围绕死的教案转,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在这种教学管理模式面前,许多学生都渴求承担责任、自治和独立,同时也想拥有参与、选择积极课堂活动以及与教师共享管理课堂的权力。

放任型课堂管理是最为适宜的模式。它曾被作为促进学生行为的自由发展、有效开发其潜能的理想模式,但更多的是受到人们的质疑与批评。有人认为,这种模式很难运用到现实的课堂中,因为它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学校和课堂同样是一个社会系统,在课堂中的学生同样受社会行为规范制约。也有人认为,这种模式要求教师放任学生,而自己没有明确的行为目标,不做出明确的决定,不提供适宜的方法,会导致学生缺乏合作、推卸责任,甚至盲目行事。

行为矫正型课堂管理模式

行为矫正型课堂管理模式,是在以学生违纪行为的控制和矫正为重要特征的背景下产生和形成的。认为无论是良好行为还是问题行为,都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学生之所以出现问题行为,要么是因为他已经习得了问题行为,要么是因为他尚未习得正常行为。作为一种课堂管理模式,行为矫正型的基本假设是:课堂行为是强化的产物。课堂行为的维持或矫正,可以通过对强化的操纵来实现。强化是任何能够提高特定反应出现概率的刺激。行为发生的概率因强化的出现而提高,这类强化是积极强化。行为发生的概率因强化的消失或移开而提高,则为消极强化。行为矫正型课堂管理模式的实施,主要是指强化形式在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之间的相互转化。

正确运用强化策略。教师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以私下或公开的方式赞许学生的正当课堂行为。如果教师或其他学生对这类课堂问题行为加以有意的忽视,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学生没有获得相应的积极体验,其不当或违规课堂行为就会趋于消退。

准确而具体地说明课堂规则和目标行为。使学生充分明了课堂的期望行为。这些行为包括需要培养的能促进学生良好适应的行为和消除妨碍学生良好适应的行为。

表扬遵守课堂规则的学生。形成正确的引导舆论,并在可能的时候给他们以特权。

给予学生以行为指导。使学生明了其行为问题,并与学生一起商讨解决问题的计划与方法。

人际关系型课堂管理模式

人际关系型课堂管理旨在实现师生真诚地理解彼此行为的真实理由,消除师生之间因交流而出现的对彼此行为的误读,并达成对彼此行为的谅解与共识。因此,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促成建设性的课堂心理气氛,这对于学生内在需要的满足有着积极的意义,也是人际关系型课堂管理的基本内容。人际关系型课堂管理模式,即课堂行为管理需要健康的课堂心理气氛,而健康的课堂心理气氛主要靠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生同伴关系来建立和维系。人际关系型课堂管理模式的创生,是对当代课堂管理变革的积极体现。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课堂交往互动的过程,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个体或 体之间在特定课堂活动情境中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课堂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交往和寻求对话的实践活动,实际上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无论是学生知识经验的习得,心智的开启,能力的发展,还是教师课堂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有赖于课堂活动中信息的有效传递和交流。

教师要学会移情体验和换位思考。教师能真切知晓学生的思想观念和内在情感。有了真诚、接受和理解,可以大大增加促成积极的师生关系和心理气氛的可能性。

善于倾听和诉说。课堂行为管理就是要在课堂行为,特别是不当或违规课堂行为发生后,只有彻底弄清楚其发生的真实原因,才可能采取相应的有效课堂管理措施。如果学生出现了课堂问题行为,教师不仅要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而且还要认真听取学生的自我表达,并根据学生的表达情况进行科学的引导。

建立民主的课堂。民主是开放性课堂其有效管理的必要条件,也是有效管理过程的明显特征。教师绝不应该以领导者的身份出现,而是与学生共同承担责任,与学生共同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这些意见会得到双方的尊重。教师与学生之间能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与配合。教师经常性地组织和指导课堂小组讨论,讨论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唐世纲,2009)

行为契约型课堂管理模式

课堂行为契约或表现合同是一份具体的、书面的协定,它规定了其中一方或多方在特定的课堂情境中需要做出的确切行为方式以及具体的奖励和惩罚。

单方契约。课堂行为契约型管理模式中的签约人一般是学生,签约管理人是科任教师、班级主任。单方契约只要求学生一方做出承诺。下面是单方契约案例:

行为契约

我,张小勇,同意在自习课认真完成第三单元的英语作业,并保证不在自习课哼歌、影响其他同学学习。履行合同的时间是从这周的星期一开始到下一周的星期五结束。

自习课是否遵守纪律由同学监督,如果有同学反映我继续哼歌,老师调查属实,就算违纪。我第三单元的英语作业做完之后,在下周星期五下午5点交由班主任兼外语老师检查。

如果我没遵守纪律,继续哼歌,或者没有及时做好作业交给老师,老师将从我的歌碟中选一张送给学校“校园之声”播音室。

学生:张小勇(签名) 班主任:陈晓洁(签名)

签约时间:××××年××月××日星期一

双方契约。它规定了双方将要履行的行为方式,其目的是每一方都想改变对方的一种行为。双方都要确定需要改变的相互期待的行为。下面是双方契约案例:

行为契约

契约日期:××××年××月××至××××年××月××日有效。

下一周是我俩(陈珊珊和吴媛媛)打扫教室。我俩决定分工合作。

我,陈珊珊,同意完成下列任务:

1.在吴媛媛洒水前,先把凳子放在课桌上,以便扫地。吴媛媛扫好地后,我把凳子放回课桌下,负责抹好课桌、凳子和黑板。

2.负责擦教室左边的窗户。

作为回报,我,吴媛媛,同意完成下面的任务:

1.我负责提水、洒水、扫地、倒垃圾。

2.负责擦教室右边的窗户。

下次再打扫教室时,可互换工作任务。

签名:陈珊珊 签名:吴媛媛 证明人:陈莉莉(卫生委员)

××××年××月××日 星期四

行为契约并不是通过简单的强化或惩罚过程导致行为改变的,而是建立在其他行为过程基础上的。如果签订行为契约时,教师能说明行为矫正的意义,师生关系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导向性功能就能发挥得更好。行为契约法具有较大的弹性,周期短,灵活性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行为矫正的计划。行为契约可以是一种公众制约的形式,行为契约首先是行为矫正的一种方法,它具有使人行为完善的功能。其次,行为契约考虑到了“他律”与“自律”的结合,通过他律、自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契约给了学生很大的主动权,教给了学生为自己行为负责的精神,能使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形成自律型纪律。行为契约还考虑到了学生的个别差异性,便于对学生进行个别化教育。对自控力不强的学生,还应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周小宋,李美华,2004)

课堂教学管理的策略

课堂教学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预防和解决课堂违纪行为,为课堂教学提供正常的课堂秩序,并促进学生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要想真正彻底地解决学生课堂违纪行为,教师平时在课内外,还必须通过有效的交流和观察,充分地了解和满足学生合理的身心需求,修正学生的认知误差,矫正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需要掌握和使用一整套的课堂管理方法系统,实现课堂管理的最优化

即时应变的方法

对于课堂上出现的违纪行为,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对策,即时加以解决。否则,教学工作很难顺利进行,教学质量也很难保证。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随时注意全班同学的表现,制止捣乱行为。如果对个别捣乱行为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不及时制止,势态就可能扩大到难以控制的地步。对于轻微的违纪行为,教师可以采取各种暗示的手段,如利用眼神(但不要使用一些恶毒的眼光或很厌恶的表情)、声调和位置变化、向其提问、表扬其他守纪同学,等等。教师的管理活动要果断迅速,时间不宜长,必要的话,课下和违纪同学单独交谈效果会更好些。如果班上许多学生都被卷入到这种小的捣乱行为中,那就应在班会中讨论此问题。

对学生应以表扬为主,批评惩罚为辅。要尽可能发现和表扬学生的优点,哪怕是别人平时不以为然的优点,要及时表扬即便是微小的进步,以此带动其减少甚至改掉其违纪行为。当然,对于有些严重违纪行为,如学生在课堂上公然打人骂人、喧闹起哄,教师必须果断、迅速地先行批评制止,留到课后再进一步解决。教师也可使用不伤自尊的惩罚,如罚唱歌、罚写违纪说明书、罚做一件好事等,惩罚也须师生事先协商认同。还要求教师必须练就高度的忍耐性、较大的宽容心。特别是面临学生无理挑衅的时候,教师要使自己保持镇静,以超乎学生意料的宽容态度,才能因势利导。

弥补缺失的方法

改善师生关系。有的教师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误解学生、有意无意地歧视学生办事不公平、粗暴地对待学生,对学生要求过高、过急,等等,而教师又缺少自我批评的精神,结果给某些学生造成不应有的伤害,从而使他们产生抵触情绪,出现课堂违纪行为,以示不满和反抗。要想有效解决问题,教师要进行弥补,主动表示真诚的歉意,并在平时言行上进行改进,使自己成为一个健康型教师,从而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塑造健康的学生,最终营造健康的课堂氛围和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教师是和学生平等相处,互相尊重信任,给学生充分自主权而又不放弃自己责任的民主型教师。

改善教学行为。有时教师教学方法不够完善,例如照本宣科,会使学生活动不足,学生觉得枯燥、厌烦,不注意及时反馈,学生跟不上进度而沮丧,会引起课堂违纪问题。教师应该注意改进教学方法,不要包讲到底,要增加学生活动的机会。在学生感觉疲劳、困顿的时候,适当搞些娱乐活动进行调节,减少学生学习失败的次数,增强其学习动机,激发其间接的学习动机。教师在教学基本功上表现突出,如板书流利漂亮,在画画、唱歌、朗诵等方面有一手,或者上课生动、通俗易懂,都会引起学生的崇拜和喜爱,从而使他们在课堂上自觉地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

改善同学关系。健康课堂不仅需要融洽的师生关系,而且需要融洽的同学关系,如果学生因为学习成绩或者身体等方面的原因而受到歧视、排斥和打击,受伤害的学生难免会在课堂上表现出不认真学习的违纪行为,例如自卑、退缩、发呆或报复行为,不但影响课堂学习,严重的甚至还会引发人身伤害事件。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平等、互助的班集体,学生才会回报以互相配合和勤奋。健康的课堂氛围一定是以平等、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为基本出发点。

认知调整的方法

有些学生由于长期受家庭溺爱或教师宠爱,或者由于身心发展不成熟等原因,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成功了,功劳归自己;失败了,一味责怪别人,甚至作出损人而不利己的事情。例如,在课堂上扰乱同学的学习活动,干扰课堂教学。这就需要调整其认知以解决问题。不是通过改变外部刺激来改变不良行为,而是通过改变学生的认知和价值观念来改变学生外部行为的一种方法,其任务是调整个人自我意识,正确认识、评价自己和他人。

认知调整法强调心理辅导的基本原则重在倾听,尽可能促其自我认识与解决问题,而不是匆忙地进行主观评判。人们常常忽视学习倾听的技巧。有效交流中的最大障碍,就是教师急切地对学生谈话内容的判断、评价和赞同与否的倾向。如果一个教师只是一味地说教、劝告,居高临下地训导和评价学生,而不是倾听和理解他们,那么学生就会误以为他的教师对他所说的话比他自己要对教师说的话更为重要,也就不愿意再对教师说什么。

学生在他们心烦意乱、情绪不佳的时候、特别需要教师的理解,此时,他们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教师的认可并不意味着你就必须接受学生的感受和观点,而是仅仅需要你的倾听,并允许他们有属于自己的感受。当他们感到心烦意乱时,他们往往并不准备立刻就找到解决方案,他们渴望的是聆听和理解并且需要为他们的感受找到正当的理由。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需要在教师的训练下,由收到放,逐渐提高。对主动地实事求是的自我批评,或者虚心接受别人实事求是的批评,教师和同学要鼓励、表扬。通过班级集体会所产生的集体的力量,有时会大于教师单个人的力量。

行为矫正的方法

行为矫正法是通过改变外部刺激,以取代或消除学生违纪行为的方法。有的学生要求不合理,经常明知故犯,已养成不良习惯,在这种情况下,特别需要使用行为矫正法。行为矫正法的原则是对养成不良习惯的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循序渐进,既要有长远目标,又要制订阶段目标。对学生娇正,开始时,要求要低,在任务的程度和进度方面,要明显低于常规要求(但要求学生必须完成),以增强学生的信心,进而逐步达到甚至超过常规要求。有时对个别学生,必要的情况下,可采用欲扬先抑的策略:教师故意在一定时间内,公开宣布不需要也不准学生完成分内的任务,刺激学生主动向目标靠拢。这种方法要适可而止,而且对无效的学生要及时停止使用,再尝试其他方法。

行为矫正法的强化包括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正强化:是指对违纪学生好的言行,不管是大是小,不管是哪一方面,教师和同学要及时表扬和鼓励,以激发学生改掉不良习惯,某一种令人满意的行为一旦定型,就不必每逢出现的时候都加以强化了,表扬要实事求是,不能过度,表扬的时候,一般不宜重提以前所犯的过失。负强化:是指对违纪行为,采用批评、惩罚、淡化的态度,或减少、消除不良刺激,以改变学生违纪行为,要注意批评惩罚不能采用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手段,不能采取讽刺、辱骂的语言,要对事不对人,就事论事,不能彻底否定,可采用一些师生双方事先协商认同的不伤自尊的手段惩罚,以减少学生的违纪行为。在课堂管理实践中,要针对实际情况,对这些方法统筹考虑,灵活应用,要做好反复地、较长时间解决问题的心理准备。(王玉东,2004)

科学管理的方法

有选择地使用强化策略。为了预防课堂内违纪行为的发生,教师可以对某些学生采取选择性强化策略。当某个学生出现不良行为迹象时,教师可以不加理会,而向他提出一个比较容易回答的问题。这样,他就会感到教师在注意他。如果回答正确,他就会获得成就感,他的正当行为就会受到强化,实际上也就抑制住了他的不正当行为。选择性强化也可以通过赞扬其他学生,即转移强化来实现。学生出现问题行为时,教师不加理会,而是采取赞扬其他学生的策略,选择他邻座的同学或他最要好的同学加以赞扬。使有问题行为的学生意识到,教师已经注意他,他应控制自己的行为。

坚持处理当前的事。当学生出现不当行为时,教师要教会学生将来遇到类似情境时应该怎么做,而不是对学生过去的错误纠缠不放。要处理当前的事,而不是过去的事。教师要避免问学生“你当时为什么那么做?”因为学生多数时候不能表述其原因。教师应该问学生“你现在在做什么?”“这样做会带来什么后果?”“应该怎么做?”这样有助于学生更清楚自己行为的目的和后果。

给学生提供承担责任的机会。这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信任,也能使他们认识到建立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不仅是教师的责任,更是他们自己的责任。课堂上发生了违反纪律的事件时,教师不要去听信学生的借口,否则只会让学生学会推卸或逃避责任。教师更不要去引导全班学生讨论该生的理由是否成立,这会使违纪学生认为其行为受到了重视,客观上强化了其违纪行为。教师应该问学生在下次遇到相同情况时,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解决问题要就事论事。当发生学生违纪事件时,教师应该就事论事,诚恳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对学生的希望,而不要去羞辱学生,更不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去揭露该生的短处。羞辱学生不仅不能起到预防消极行为再次发生的作用,反而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避免不必要的威胁。仅仅依赖于威胁来控制学生是无效的。而且总是用“这是最后一次机会”来威胁学生会极大地损害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当然,威胁信号一旦发出了,就一定要执行,让学生感到教师言而有信。

管理者形象塑造方法

初次与学生见面时要避免过于随便。教师首先要给学生良好的第一印象,最好是在开始与学生相处时表现得正式一些,待与学生有更多的了解后再逐渐与他们建立更亲密的关系,就像结交新朋友一样。教师说话的风格、穿着、姿势要避免过于“独特”,防止学生分散注意力。

快速记住学生的姓名。快速记住学生的姓名,并发掘每个学生的优点,不仅能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而且也便于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使用积极的语言。课堂管理应该从对消极行为的控制转向对积极行为的促进。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强调的是希望学生去做什么,而不是必须禁止他们去做什么。消极的语言会暗示学生可能在此之前根本没有想到的行为。

运用非言语线索。如果有迹象表明某个学生将出现不当行为,教师要立即使用非言语线索,给学生一个暗示信号。例如:可以给该学生一个眼色或一个手势,也可以一边讲课一边走过去停留一下。这种非言语线索,既可控制不当行为的产生,又不影响课堂教学秩序。(尹玉,2005)

课堂教学管理的防患未然策略

积极的课堂教学管理策略,应该是以免疫、预防为主,而不是当病情发生,甚至到了一定程度后再进行诊治。课堂教学管理的策略也应该主动采取积极措施,防患于未然。

坚持防患于未然,强化课堂管理的科学性

多采用预防性管理策略。预防胜于矫正,在课堂教学管理中激发学生良好行为和学习动机,减少不良行为产生。做好预防性管理教师应注意:(1)关注学生的成功与自尊,公开肯定学生。(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用口头或行为强化策略来显示支持、鼓励、了解和赞许;乐于帮助学生;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定期与家长沟通,互相协作。(3)持续不断地监控课堂环境,将早期问题降至最少。善于运用肢体语言和声音变化,或讲话时细小的停顿提醒学生,调整自己的行为;善用幽默,消除紧张或对立;等等。

采取隐性管理,制止、纠正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教师对于课堂中的那些不认真听讲或者违犯了课堂常规的学生,在不影响正常授课的前提下,采取针对违规学生,隐含在教学活动中非公开的管理活动。(1)灵活性:在不中断正常教学秩序下,教师充分利用体态语言,通过自己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声调的变化等,渗透教学活动中而进行的课堂管理。(2)高效性:针对个别不遵守课堂常规的学生而采取的管理策略,这些策略不面向全体学生,不中断正常教学过程,浪费其他学生的学习时间与有效教学时间的弊端。(3)艺术性:要求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具有“临危不慌,从容执教”的大将风度,及时、适度、有效地对他们进行调控。教师在熟练掌握各种教学方法的同时,还要观察与把握每个学生的课堂反应与心理,并及时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管理,做到尊重爱护每个学生与严格要求和谐完美的统一,以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焦琳琳,2010)

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和谐课堂教学的管理环境

课堂教学环境对学生的行为、学习和动力有着很大的影响。教师可以通过创建一个有意义的、真正能够满足学生需要的积极课堂环境,来促使学生作出积极的、符合教学目标导向的行为。课堂教学环境可分为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两个部分,各种教学设备和设施的有无和摆放、座位安排、班级规模和教室布置等都属于物理环境,而心理环境也称课堂气氛,则包括班风、校风、课堂教学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及相互影响。

教室布置应以“启发”“沟通”等富有人文气息的教育理念代替教条性的标语。完美的学习环境不在于华丽的外表,而在于充实、生动与发展的特征,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与个人品质的获得与发展。

师生共同参与,分工合作,满足学生有关权力和自由的需要。许多学生都渴望承担责任、自治和独立,同时也想拥有与教师共享管理课堂的权力。教师要通过为学生提供选择、与学生一起布置教室、制定课堂规范、增强学生对班级的向心力和归属感,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等方法满足学生有关权力和自由的需要。

营造人性化的积极课堂氛围,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人性化的课堂环境和氛围是以人为本课堂教学的潜在课程,是有效课堂管理的基础。一是要注重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建立自然、和谐的教学生态。二是要以真诚和关怀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艺术水平,营造人性化的课堂教学氛围。三是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了解、欣赏学生,尊重学生的需要,使各类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满足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满足学生的自信需要。

改善沟通策略,实现和谐有效课堂管理目标

健康的交流方式和有效的沟通技能不但有助于增进师生间的关系和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也是有效课堂教学管理的重要策略。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代替学生解决问题,而是通过良好的沟通策略,引导学生发展其自治、合作、负责任的品质,减少学生课堂不良行为的发生。

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教师的倾听体现着对学生的接纳和重视。倾听是表达尊重的标志,是满足学生被接纳、受重视以及安全感需求的最重要途径。教师不要将自己的意见强硬地灌输给学生,还应尽量去接纳和了解学生的感受。

学会运用沟通技巧。非语言的沟通比语言沟通更能传达情感。教师要善于运用肢体语言提醒学生,如:眼神、摇头、皱眉、身体接近并配合其他脸部表情及手势动作等,灵活运用这些肢体语言将有助于及时、巧妙地把学生的问题行为制止于无形之中,避免事态扩大甚至中断教学活动。

适当运用表扬激励。给学生提供具体、清晰、详尽的反馈是一个重要的沟通技能。这里,教师应正确把握反馈多少、对谁反馈、反馈什么等几个问题。要使给学生的反馈(表扬)成为有效的鼓励因素。过度的表扬只能使学生丧失明辨是非的能力;赞扬应针对某个特别要强化的行为本身;赞扬还应因人而异,可信有据。

给予适度的期望。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影响学生的学业表现,教师对学生所抱期望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行为,如教师的语言语调、脸部表情、接触和姿势等,高期望的学生能够得到教师更多的赞扬、沟通机会,然而,低期望的学生往往较少得到积极的沟通。教师对学生的人格、自我概念、成功动机及学业成就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以爱为出发点,创建积极的课堂管理目标

“以生为本”是课堂管理创新的最高理念。为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地发展,施展自己的才能,就必须围绕促进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全面发展进行全面的管理创新。在管理的过程中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共同形成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师生共建和谐课堂。在课堂管理过程中,师生双方按照民主合作的原则,共同参与建构课堂支持性环境,其中包括自然环境、心理环境和文化环境,既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又为师生民主合作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课堂教学环境是制约课堂教学管理的重要因素。过去对课堂管理中环境的探讨往往过分强调控制学生们的消极行为,而不是着眼于创建一种激发和促进积极行为的环境。“一分预防胜过十分治疗”,创建积极安全的课堂教学环境可以避免许多课堂问题行为的出现。

健全文明人际沟通目标。沟通是课堂教学管理的基本前提,只有通过文明沟通,才能协调课堂成员的行为与目标,才能形成共同意识和凝聚力,也只有沟通才能保证其他策略的顺利实施。运用人际沟通策略,建立和完善课堂的沟通机制,健全沟通渠道。除积极开展教学互动外,还应创造更多的人际交往机会。教师可以花时间参加学生组织的活动,如主题班会、师生联谊会等,完善课堂沟通机制。还可以通过定期与学生谈心,设留言箱等非正式交往的沟通渠道,也是相互了解、促进沟通的有效途径。

构建师生互信的有效机制。师生间要相互开放心灵,理解和信任对方。首先,愿意沟通,课堂中的每个人都开放自我,在开放的过程中接纳他人的想法和建议。因为学生缺少的是足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他们需要的是学习而不是惩罚。其次,教师还要全面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和课堂教学过程的情景性。通过了解达到信任,通过信任达到沟通。教师还要善于消除误解,关键在于产生误解后要积极地做好消除工作,并防止误解重复出现。一方面,教师必须积极地倾听来自学生方面的各种信息,准确无误地接收学生发出的信息,并及时地组织分析,尽快地给予反馈,减少误解发生的几率;另一方面,需要沟通双方积极、主动、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保证信息通道快捷顺畅。同时,对已产生的误解,不能消极回避,教师应主动与学生沟通以化解误会。

建设激励上进的活力课堂。创新课堂教学管理,强化课堂激励机制,是课堂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目标。这项目标的实现必须依赖于师生的共同努力。首先是要关注学生真实需要,分析学生正当行为的内驱力。其次是通过关怀激励促进师生合作,对学生思想上的关怀,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学生生活上的关怀,能指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生活。这样,学生就会在情感上接纳课堂规则,并积极地关心爱护他人,尊重他人的课堂表现。第三是要采用榜样激励,调动学生表现正当行为的积极性,摒弃不良行为。

表扬、惩罚激励,集体、同伴激励,自我激励等也都能运用到课堂正当行为激励中去。当然,不管运用哪几种策略都应特别注意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来具体实施。(张东,李森,2005)

有效沟通,主动化解在课堂管理中的冲突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管理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使学生体会到平等、自由、民主;学生也要尊重教师,在平等对话的氛围下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权威观念。教师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热爱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不要挖苦、讽刺学生,要更多地倾听学生的心声和建议。教师要宽容学生的失败和偶尔的过错行为,充分尊重理解学生,这样才能真正树立教师的个人威望。学生尊敬教师,遵守课堂纪律,可以使课堂教学有效进行。但教师应该避免滥用权威,否则,教师的权威就很难为学生所认可。

通过沟通解决师生间和冲突。教师应该尊重学生,能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说明自身的需要,使学生觉得自己的需要有可能被教师了解并接受,这样他们才会愿意沟通。在沟通过程中,教师应避免使用指责、讽刺、批评的语言,而以平等的姿态、以温和的言语与学生进行沟通。

采取策略避免师生间的冲突。一些课堂突发事件微不足道,不足以影响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忽略而不去管理;一些课堂突发事件,教师一时无法掌握足够多的资料,或者了解的信息不够全面,就不要急于做出处理,待冷静下来,重新分析问题后再进行恰如其分的处理。(王萌亚,王贤会,2010)

强化教师在课堂管理中的责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课堂管理负有主要责任,教师只有善于按照教学任务和教学过程规律性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训练、讲解和指点,才能使学生积极而高效地学习知识、自觉维护课堂纪律、提高自身的才能与修养,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进行有效课堂管理的基础。(杨永强,贾林晓,2010)

注重心理调适,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分析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的问题行为主要是由于课堂环境不能满足其心理归属、认同和爱的需要造成的。必须通过观察、调查等方法深入分析现行课堂心理环境对学生需要的满足情况识别学生问题行为的类型和原因,切实理解学生个体的心理和学习需要,从而为针对性地创建积极课堂心理环境创造必要的前提。

营造和谐的心理环境。为了真正促进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教师必须首先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意义,而且无论在任何时候都必须为沟通留出时间与空间;对任何学生,教师都要对其保持开放的态度,对其给予必需的信任;教师还要以一种坦诚的、可亲的态度接纳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并给予及时而积极的反馈。(刘立,2011)

根据心理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一是要抑制或减弱学生课间休息所形成的兴奋中心,教师切忌一上课就开始直奔主题,讲授主要知识,而应先采用各种手段,比如形象、生动、饱含激情而又富有情趣性的导入法等。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自然过渡到教学主题。二是要以自己生动形象的教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以精心的设计来吸引学生,使其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的。三是要抓好临近下课的几分钟到10分钟时间,教师及时创设新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别的感官来参与教学活动;改变教学活动形式,使之丰富多彩,产生新的“兴奋点”。(焦琳琳,2010)

强化纪律观念,规范学生课堂学习行为

建立明晰的课堂规则。课堂规则是形成良好课堂纪律的前提条件,明晰的课堂规则有助于维持课堂教学的秩序,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自制能力、民主意识、良好的人际关系等。课堂规则的建立直接关系到课堂管理的效果,在建立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原则:(1)必须明晰、合理、可行、简单,对教师、学生以及对家长,这些期望、标准和规章都应该是明晰的。(2)要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以发展学生为目的。课堂规则应是师生共同参与,采取民主原则,共同协商制定。(3)教师应采用启发、鼓励、暗示的方式使学生自觉自愿地接受并遵守规则,而非强制手段,要注意通过规则的建立,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形成自觉自律的习惯。(王萌亚,王贤会,2010)

课堂规则应符合四个条件,即简短、明确、合理、可行。首先,规则和常规一定要简明扼要,使学生能迅速记住。其次,规则要明确、合理。如“注重自己的行为”,这种规则对于学生而言是不明确的,难于起到约束与指导作用。再次,规则应具有操作性:课堂规则应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充分讨论,共同制定,不可由教师凭个人好恶独断设立;课堂规则应少而精,内容表述以正向引导为主,教师要对所制定的课堂规则进行归纳、删改,避免那些不相关或不必要的规则,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要不断进行检查,并根据各方面的具体情况加以补充、修改和调整。(陈利君,2005)

积极鼓励引导,恰当使用惩罚。预防性管理做得再好,也仍然会有问题行为的出现,此时就必须予以纠正,纪律的执行应坚持公平和温和,要积极鼓励引导,恰当使用惩罚。在具体实施中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关怀鼓励为主,在对待和处理学生问题行为时,应多关怀鼓励,少打击责骂。第二,正确运用惩罚,提倡关怀、鼓励为主,并非简单地否定或取消惩罚,在某些情况下,运用惩罚进行纪律管理还是必要和有效的。第三,多作正面引导,惩罚、批评只能抑制不良行为,而难以形成社会所期望的行为。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不仅要告诉学生“不要怎样”“不能怎样”,更要告诉学生“应该怎样”“怎样才能做得更好”,不仅使学生意识到自己不良行为的缺陷,更要指出学生努力改进的方向。(王萌亚,王贤会,2010)

制定有效的课堂管理规范。课堂规范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日常课堂行为准则,是为了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协调学生的行为,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而要求学生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它使学生懂得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从而使学生课堂行为规范化。课堂管理规范的制定,有助于学生课堂行为的社会化,使学生了解在各种场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的行为准则,有助于学生人格的成熟,使学生形成独立、自信、坚持不懈、自我控制等成熟的人格品质,有助于学生道德准则和道德义务的内化。(杨永强,贾林晓,2010)

严格管理与宽宏大量相结合。时代在发展,社会和家庭都有很大的变化,独生子女比较多,受社会和家庭的各种影响,个性都比较强,毛病比较多,教育他们时,满不在乎,没有一点承认错误的意思,有时甚至还要狡辩,与教师对着干。因此,在课堂管理中,既要严格地按照课堂管理的规则严格要求,又要注意宽宏大量。教师调整好心态,不轻易发火。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来调节课堂纪律,比如可以用目光来调节,可以语气调节,也可以根据讲课的内容来提问,还可以停顿调节,让学生感觉到自己违纪了,使其改正过来。(任跃辉,吴宗宅,2012)

革新管理方法,提升课堂管理水平

加强课堂纪律和学生行为的管理。首先,教师要制定一套规章具体而又奖罚分明的纪律制度,在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的前提下,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课堂管理的技能,再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这套有效的教学制度。其次,应该明确提出遵守纪律的要求,确切地告诉学生应遵守纪律,而对于不遵守纪律的行为应给予适当的惩罚。再次,教师要学会使用果断的反应方式,对于突发的课堂问题行为,应立即果断采取批评或惩罚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最后,确定对学生的良好行为和对问题行为的奖惩措施,教师要对遵守课堂纪律的良好行为,给予鼓励、肯定和赞赏;而对于违背课堂纪律的学生的问题行为,教师要选择适当的行为给予适当的惩罚。(王萌亚,王贤会,2010)

由教师单方控制到多方管理合作。课堂控制是通过纪律约束以避免问题行为的发生,以便顺利操作教学程序。创新课堂管理需要鼓励学生参与合作,改变过去教师大包干式的单边控制,建立一个相对稳定而又非结构化的管理网络,将管理权从单人独享转变为全体课堂成员分享。学生只有成为课堂管理的主体,参与到对自身所处环境的管理中去,才能实现多方管理合作。只有在管理上能够自主,学习才可能自主,因而学生应该成为参与管理的重要力量。

从问题行为控制到向正当行为转化。问题行为的控制主要是事前预防和事后及时终止,它一直都是课堂管理中的主要手段。但是无论是先行控制还是事后控制,都是一种对课堂“问题人”的管理。教师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提防和解决课堂存在的问题。倾向于将行为控制向正当行为转化。如果在促进问题行为向正当行为转化时,又能成功地抑制新的问题行为产生,就能达到课堂管理中的“双赢”,并将会在教学节奏上显得更加连贯且具有韵律感。

从静态的结构管理到动态的过程管理。静态结构管理,是通过程序化的管理体制,侧重于形成固定的课堂规则,以及相对稳定的管理队伍来管理学生。“教师—班长—学习委员—小组长—普通学生”,这种静态结构管理,对维持课堂秩序和教学的开展也有着重要的价值,程序化的管理体制也利于教师操作,但是在课程改革的条件下,课堂具有变革性和生成性。课堂环境时时都在变化,课堂成员也在不断发展,课堂的一切都处于动态之中,这时动态过程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在课堂管理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的阶段和当时课堂的特点,变换一定的视角,对课堂问题作动态审视,并不断地修正自己的管理方法。(张东,李森,2005)

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管理的主人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真正的学习主人。课堂是学习和成长的场所,自然也是学生自己管理的阵地,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管理的主人是由课堂教学管理有效性决定的。

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仅是教师有效教学的一个主要因素,也是进行有效课堂管理的关键。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仅可以使教师卓有成效地进行教学,也是进行有效课堂管理的关键,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和纪律,提高学习效率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一是要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合理适度的学习动机;二是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要求;三是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决策权;四是提出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与积极行为;五是要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有效学习的动力因素,也是实现有效课堂管理的重要方面。兴趣是学习的直接动力,决定着学生学习活动的方向和效率。浓厚的兴趣对学习的推动力是任何强制力量所无法比拟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优化课堂结构,以有效进行课堂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要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习兴趣。二要注重实践操作,调动学习兴趣。三要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习兴趣。

加强自主管理和自律管理。首先是加强自主管理,增强学生自我管理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管理,既是课堂教学管理的目标,也是课堂教学管理的归宿。自我管理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课堂环境提供的素材、情境、条件、要求,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技能,积极主动地构建知识体系以及价值规范体系。新课程所倡导的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正是自主管理在教学上的体现。其次是加强自律管理,提高学生自我约束能力,为了提高课堂管理的有效性,不仅要重视他律对课堂管理的影响,而且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自律,让学生学会自己约束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因势利导,努力使教育变成自我教育。(杨永强,贾林晓,2010)

激励课堂学习中的恰当行为。教师应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激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正当行为。要关注学生真实需要,分析学生正当行为的内驱力,关注并刺激和满足学生的需要是保持学生有持续内驱力的关键。教师应关怀学生思想,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能指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生活。通过榜样教育,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和感召的作用,榜样可以是身边的学生,也可以是授课的教师,生活中的你我他。(王学林,2011)

运用情感型的课堂管理行为。教师对学生充满爱的情感可达到不管而管的效果,教师走进课堂时,目光就传达出内心对学生的喜爱,教学时语言和表情是那么的亲切,并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进步,从内心对学生进行赞扬。师生之间始终洋溢着温暖、亲切、喜爱、融洽的感情。教师对学生,学生对教师都具有浓厚的情感,不仅促进了课堂管理,而且对教育教学都具有强烈的推动力。

恰当处理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课堂问题行为是教师经常遇到又非常敏感的问题,处理不好就会损害师生的关系,破坏课堂气氛,影响教学效率。对于违反纪律的学生,教师不能不闻不问,把纪律不良当做教学以外的因素。或者把这些问题交给班主任和学生的父母去管理。遇到突发事件,教师一定要冷静、沉着,如果感情用事,大动肝火,失去理智,或辱骂殴打学生,就可能伤害学生的心灵和人格,导致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注意弄清事情的真相,情节的轻重,产生的根源和造成的后果,都要经过认真研究才能进行处理,不可偏听偏信。

坚持让学生自我管理。学生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风气就可以基本养成,自控力、自制力都会大大提高。建立灵活多样的各种管理小组,如学习监督组、纪律监察组等小组。这些小组吸收了全体学生参加,每个小组各不相同,从而使全班同学人人有责任,个个担担子。既是管理者、参与者,又是被管理者。管理与被管理相结合,使学生能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感受到自己的利益和责任,也大大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这些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管理手段,增强了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和信任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外与学生沟通和交流。教师参与组织集体活动,全身心地投入到学生当中去,使他们把教师看成自己的朋友。在沟通和交流的同时,让学生意识到课程的重要性。平时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使学生能在和谐、高效规范的管理下得到更好的发展。(张伟,2011)

课堂是教学与管理相互融合的过程,在课堂管理教学中,教师除了“教”外,还必须高质量完成“管”的任务,协调、控制课堂中各种教学因素及其关系,使之形成有序的整体,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