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福建省高校信息公开进展缓慢的原因分析

福建省高校信息公开进展缓慢的原因分析

时间:2023-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实际上,这一年多来,没有听说福建省乃至全国哪一所高校因为信息公开的原因受到上级部门的责罚,这或许可以表明上级部门的监督作用的缺位。事实上,在高校,信息公开与民主是互相促进的。由于种种原因,至少在信息公开这件事情上,目前高等学校受到的有效监督较小,这是福建省高校信息公开工作进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三、福建省高校信息公开进展缓慢的原因分析

高校信息公开对高校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它对于防腐廉政,促进民主进程,提高公民意识,提高高校的公信力,都有巨大的作用。但为什么福建省乃至全国的高校,对高校的信息公开的工作却如此进展缓慢呢?笔者以为,首要的原因是高校领导的责任。在和一些高校领导的接触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他们无论对于之前的校务公开,还是现在的信息公开办法,都有应付的心理,并不真的当一回事。甚至在教育部的“信息公开办法”颁布后,他们甚至都懒得将之前的校务公开的运行模式哪怕是在形式上转变到现在的信息公开的运行模式上,虽然这种形式上的转变并不费事。在本质上,信息公开是对权力的一种监督与制约,或许,这就是目前高校对信息公开态度消极的真正原因吧。总的来看,目前我国高校大都没有形成明确的主体意识,高校领导只是将高校作为他们任职的一个场所,对诸如提高高校的社会公信力之类并不关心,所以,他们对于能够提高高校公信力的信息公开之类举措难以真正用心。

其次,高校上级部门,高校内部及社会的监督不力也是目前高校信息公开落后的重要原因。按照《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高校的上级部门有对高校信息公开工作监督的权力,包括通报批评及责令改正。但实际上,这一年多来,没有听说福建省乃至全国哪一所高校因为信息公开的原因受到上级部门的责罚,这或许可以表明上级部门的监督作用的缺位。再往深处分析,也许有关部门对信息公开这件事并不重视。

实际上,对高校信息公开能起到最大监督作用的本来应该是高校内部,包括广大的教师、职工、学生等。但这有个前提,即高校内部处于一个相对民主的气氛中。遗憾的是,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其内部的运行机制与我国社会的其他部门状况大体相同。学校的各种事务还是以行政为主导,教师和学生没有话语权,信息公开与否也由行政领导说了算。在这种状况下,高校内部的监督力量就变得非常有限。事实上,在高校,信息公开与民主是互相促进的。民主有利于信息公开,而信息公开又反过来促进民主的发展。反之,民主气氛的欠缺,也必然影响信息公开的质量。2010年7月我国颁布的《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建设现代高校制度的内容之一就是构建高校内部的民主管理制度。“健全校务公开制度,接受师生员工和社会的监督”,但这一制度,需要其他制度的推进配套,而在现实中,这些相关制度目前多不见其踪。

最后,我们提一下社会的监督作用。由于网络的力量,近些年来,社会舆论对公权利的监督作用日益显现。尤其对于政府机构。在这里不妨就同一件事情——信息公开,对比一下福建省的高等学校与他们的上级部门福建省教育厅的情况。根据目前全球最具权威的ALEXA网站提供的全国31个省级门户网站综合排名榜,福建省教育厅的门户网站常年排名第一。

虽然缺乏绝对的联系,但大体上可以认为福建省教育厅的信息公开工作是做得不错的。如何解析在这件事情上,福建省教育厅和它的下属——福建省高校的截然不同的表现?前面说过,信息公开本质上是对权力的约束。而作为常识,所有的权力其天性都是不愿意受约束的。教育厅比高校愿意接受更多的约束,只能说明它受到了更多的压力,这其中,既包括它的上级部门对它的压力,也包括社会对它的压力。实际上,中国目前的政府机构越来越处于社会舆论监督的风口浪尖上,所以,他们的行为趋向谨慎和自制。而高等学校相对于政府机关,受到的监督就小得多了。目前中国的高校,有两个特点日益突出。一方面,在它的日常运行及利益诉求上,它倾向于行政化,所谓“比机关还机关,比衙门还衙门”。但一涉及监督,它又开始强调“高校自主办学,独立自主”等等。

由于种种原因,至少在信息公开这件事情上,目前高等学校受到的有效监督较小,这是福建省高校信息公开工作进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