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新精神的培养

创新精神的培养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创新过程的信心,来自个人对于创新活动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积累,来自对研究问题的合理性、科学性依据的认识。要从小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信心。后来的发现证明泡利的假设是正确的。教材中的练习体系也应改革,把提出问题、编写问题作为学生应做的练习。人们探索求知的精神,是科学技术赖以产生、发展的精神力量。

第五节 创新精神的培养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创新活动要求个人具有一种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也称创新意识,是个人在创新活动中具有的比较稳定的多种心理品质的综合,是创新能力的动力因素,是一种精神力量。其中包括对创新活动意义的了解,对创新活动的前景。目标的信心,对创新活动的热情,对克服各种困难的毅力和不断求索、勇往直前的精神。

一、信心

创新过程的信心,来自个人对于创新活动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积累,来自对研究问题的合理性、科学性依据的认识。所以信心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既不人云亦云,也不是盲目蛮干。信心是创新的前提,如果一个人连信心都没有,不相信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哪来的创新?信心不是产生于一朝一夕,而是长时间的培养和磨炼。要从小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信心。学生在日常学习活动中,无论是回答教师的提问,完成作业,进行实验、制作,或参加考试,教师都要多看学生的成绩和进步,要及时给予鼓励,使学生看到学习的进步,看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从而不断激起学习的信心。

谈到自信时,我国一位科技领导人曾举例说:我国在科学研究上有好几次发展下去是可以得诺贝尔奖的,可是当时有些科技人员觉得这个事情别人没有说呀,是不是不行?后来人家就是沿着这个方面前进的。

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谈科学发现的体会时说:“对于自己应该有信心,做你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事情。”他举例说:

“20世纪70年代,人们已经知道所有的基本粒子是由3种夸克来组成的。我的问题是:为什么只有3种夸克?为了寻找新夸克,我决定建立一个高度灵敏的探测器。这个实验比较困难,同时所有的人都认为只有3种夸克,因为3种夸克可以解释所有的现象,所以这个实验在费米国家实验室和西欧实验中心被拒绝了。所有的加速器都不愿意做这个实验,认为是不可能的。”

“终于在1972到1974年之间,我们在布鲁克海实验室用一种比较低能的加速器来做这个实验。当我们完成这个实验时,我们发现了一种新的夸克。这就表示,以前说只有3种夸克的观念是错的,有第四种夸克。有了第四种,那可能就有第五种、第六种,把以往的观念改变了。”

二、勤奋

富有创造能力的人,工作非常投人,非常勤奋。谈到发明创造,人们常常强调发明者的天资,认为才能是天赋的。心理学认为,人的天赋只是一些生理上、解剖学上(如脑神经结构)的特点.而决定一个人的才能、创造力的因素,是在一定社会生活条件(包括教育、家庭、社会环境)下个人的主观努力。古今中外不论哪个领域的发明创造,无不是经过长期的有的是毕其一生的呕心沥血、勤奋努力而得到的。没有九十九分的勤奋劳动和积累,就没有那一分的灵感。灵感来自丰富的积累,灵感是勤奋的回报。爱迪生就是这方面的典范。他回忆说:在他的电灯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之前,他设想了不下3000种各不相同的原理和办法,涉及电灯的制作方法,经过不倦的实验后,他将3000种最后减到两种。在确定炭丝以后,他又用了6000种材料来做炭丝,以决定哪一种最好。这是多么大的工作热情和投人啊!

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要从小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一丝不苟的认真的态度和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的精神。

三、善问

为了满足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人们不断地深入探索自然,产生各种发明创造,推动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种探索、发明创造是没有止境的。它遵循唯物主义的认识运动: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再认识。这个过程具体说来,就是实践发现问题一提出问题、假设一探索、实践一结果(结论)一再实践一再发现问题……

可见,要有所发现,有所创新,首先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果发现不了问题,提不出问题,哪有创新可言?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新的事物、新的问题层出不穷,需要用科学的敏锐的眼光去发现它,用理性的怀疑去质疑,去提出问题。下面以最后一个基本粒子的发现过程为例:

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发现原子核在衰变前后的能量不一致,瑞士物理学家泡利在1931年假设有种新粒子把能量“窃走了”。后来的发现证明泡利的假设是正确的。物理学家费米将这种微小的中性粒子称为中微子。中微子是基本粒子家族中的成员,分为三代:第一代是电子中微子;第二代μ中微子,已于五六十年代被找到了;第三代γ中微子从1978年起寻找了22年才找到。这个探索过程是:

发现问题——原子核在衰变前后能量不一致;

提出问题——有种新粒子把能量“窃走了”;

假设——称这种中性微粒子叫中微子;

探索——先探索第一代、第二代中微子,而探索第三代γ中微子,用了22年;

结论——提出基本粒子的物理学模型。

这是科学研究的前沿问题。人的认识运动是由低级走向高级的,每一个循环都向前推进到一个较高层次。从认识运动来说,学生在实验室、教室里所做和科学家在前沿所做的是存在连续性的。

我们的教学以讲授为主,让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或从教材中提出问题,这对于学生理解知识、巩固知识是必要的。这只是学习认知运动的一个方面,还有另外一个方面,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对于培养创新精神来说,是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营造一种民主氛围,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开展不同观点的讨论。教材中的练习体系也应改革,把提出问题、编写问题作为学生应做的练习。

四、探索

要创新,要做前人、他人没有做过的事,要解决前人、他人未解决的问题,没有现成的办法和答案,只有通过探索去寻求解答。

人们探索求知的精神,是科学技术赖以产生、发展的精神力量。日出日落,花开花谢,从基本粒子到宇宙星系,大自然绚丽多彩、千变万化的现象,隐藏着多少奥秘。它激发了人们的好奇心和探索其中奥秘的欲望,吸引着无数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为它献出毕生的精力。一部科技史,是人们探索自然的历史。青年学生要学点科技史,以汲取人类探索自然的精神力量。19世纪末,有线电报线路已遍布欧美,能不能不用线路发送信号,而且这信号能被收到并被解读呢?这是当时最有名望的科学家也不敢想的事。然而,年仅20岁的马可尼就幻想着,有朝一日通过空间从世界的一端向另一端发送无线电信号。他阅读了所有他能找到的有关电的这门新领域发展过程中的资料,进行了各种各样电的实验,耐心地观察和记录其效果,采用行之有效的,淘汰不起作用的,失败了再试验,一步一步地跃进。他不断地改进发送能力,从自己家楼顶的一端到另一端,从楼顶到楼下,由他哥哥手捧着接收机,每天走到越来越远的地方,从田野到山丘,从这个山丘走到另一座山丘。呕心沥血,苦苦求索,三年后他成功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