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集约教学的要点

集约教学的要点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集约教学重视教学的科学性,要求教师了解学习的生理、心理过程,确保健康第一,包括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优秀教师是在教、学、研三方面都追求卓越,追求精深,追求创新。要研究人类认识的规律,要研究学生认识的规律,要研究所教学科的教学规律。例如,正在教数学,当然要学数学,研究怎样教好数学。教、学、研三者如果不相配合,其结果是:教不好,学不深,研不透。对现代的教师,理当加上“研”。

第三节 集约教学的要点

根据我国学者查有梁等人的研究,集约教学主要有以下要点:

一、整体备课、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结合

零散备课是粗放教学,整体备课是集约教学。在整体备课中,教师不仅要注意所教学科的历史的发展过程和逻辑的演变过程,把历史与逻辑很好统一起来;同时,还要注意与相关学科的相互联系——这既有按照历史的纵向联系,也有按照逻辑的横向联系。这种纵横联系,不仅指在一门学科之内,而且指与相关学科之间的纵横联系。为此,中小学校图书馆里,应完整地放置2套至3套全校学生正在用的全部教材,以供教师纵横联系时参考。教师要随时浏览其他相关学科的教材,这才能有的放矢,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形成知识网络,增强教学功能。教师在整体备课中,重视纵横联系,在教学中便能体现出教学整体性和知识联系性。整体备课,才能确保整体教学;纵横联系,才能发挥整体功能。整体教学,就必须使教学内容有整体感,有整体才有力量;而不是将孤立零碎、毫无联系的知识,硬灌给学生。教的最佳策略应遵循公式:整体→部分→整体;学生的最佳策略也应遵循公式:整体→部分→整体。一节课是一个小整体;一个单元几节课,是一个较大的整体;一本教材或一门课程,是更大的整体。必须从更大的整体出发,来认识和理解较小的整体。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如何学习一节课的内容;而且要教如何学习一章的内容;进而要教学生如何学习一本书的内容,甚至整个学科,几本书的内容;在其过程中,还必须纵横联系,了解历史发展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从低年级到高年级,要逐步推进对学科整体的理解。开始是较小的整体,然后是较大的整体,目标是掌握较完备的整体。

二、知识、能力、人格三者整合

集约教学重视教学的科学性,要求教师了解学习的生理、心理过程,确保健康第一,包括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集约教学要求教师在上课时,重视将知识、能力、人格三者结合起来,重视环境、健康的作用。在这方面,要力争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力争做到教学做合一,这是实现知识与能力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重要机制。如何做到教学做合一呢?主要的是:即知即传,个性发展,知行统一。

二是力争做到真善美统一,这是实现知识与人格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重要机制。如何做到真善美统一呢?重要的是:观点正确,方法科学,情操高尚。

三是力争做到德才识统一,这是实现能力与人格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重要机制。如何做到德才识统一呢?重要的是:联系实际,研究问题,探索创新

三、吸收信息、输出信息和反馈信息、评价信息结合

根据反馈原理,学习是学习者吸收信息并输出信息,通过反馈和评价知道正确与否的整个过程。这个学习的定义是有实际意义的。这个定义表明,只有吸收信息、输出信息,没有反馈信息和评价信息,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四者不可缺一,而且时间不能拉得过长。要趁热打铁,信息要即时反馈,即时评价。否则就会大大影响学习的质量和效率。这一关于学习的定义,要求教师和学生把问题→解答→评讲→改错,紧密结合为一个整体;把看书→思考→讨论→评价,紧密结合为一个整体;把讲授→测验→改卷→评讲,结合为一个整体,而且不要把几个阶段拖得太久,信息要即时反馈。即时反馈是一条重要的教学方法。对中小学生而言,所做习题,如果当天知道正确答案,学习效率才可能较高;如果一周后才知道正确答案,学习效率已大为降低;如果根本不知道正确答案,这只能是无效的学习。为此,我们建议教师:做了习题,最好当天就让学生知道正确答案,并且自己加以比较和改正。进行一次测验,收上考卷立即就应当将正确答案公之于学生,并要求学生认真即时改错。

有一些学生学习效率低,重要原因之一是花费了时间学习,但并未真正学习。常常是问题一解答,结果正确与否并不知道,这不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尤其是难题一乱猜,更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结果,用了时间,效果很差。更严重的是,长此下去,学而无趣,影响情绪。学习感到学得苦,苦在什么地方?苦在自己感到没有进步,学习效率低。

四、教学研并进

教学研并进,这是指教师要教、要学、要研——这三者要齐头并进,做到勤教之,博学之,深研之。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同样的道理可以说:“教而不学则罔,学而不教则殆”;“教而不研则罔,研而不教则殆”。优秀教师是在教、学、研三方面都追求卓越,追求精深,追求创新。

教什么?要教有长远价值的知识给学生,要教有普遍用处的能力给学生,要教大众认同的道德给学生。学什么?要面向现代化去学习,要面向世界去学习,要面向未来去学习。研什么?要研究人类认识的规律,要研究学生认识的规律,要研究所教学科的教学规律。一位优秀教师,更重要的是将教什么、学什么、研什么三者从内容上整合起来。例如,正在教数学,当然要学数学,研究怎样教好数学。三者匹配起来,效果才好。教、学、研三者如果不相配合,其结果是:教不好,学不深,研不透。《学记》上早就精辟地论述了“教学相长”。对现代的教师,理当加上“研”。于是可以这样发展地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研然后知美。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知美,然后能自创也。故曰:教学研相长也。”

五、既要构建教学模式,又要超越教学模式

怎样构建教学模式?对于定性建模而言,其基本过程如下:

1.建模目的

明确建立教学模式所达到的目的。

2.典型实例

通过调查研究,找出一较好的、较典型的教学案例。

3.抓住特征,认识过程

从理论上分析教学案例,概括出基本特征和基本过程。

4.确定关键词

在抓住特征、认识过程基础上,进行语义比较,确定表述这一模式的关键词。

5.简要表述

通过讨论,征求意见,对这一教学模式给出简要的定性表述。

6.具体实施

在教学中具体实验这一教学模式,要充分体现出模式的特征和过程。

7.形成子模式群

通过教学实践的检验,往往针对不同情况有所变换,从而形成一系列更为具体的“子模式群”。

8.建模结果

将设计与实践进行归纳总结,从而获得建模成功与否的结论,以便改进。

建立教学模式,掌握教学模式,最终是为了超越教学模式。每个教师必须自己构建教学模式;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每个教师都要了解单一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必须超越模式。教学要追求达到艺术境界,是出神入化、应用自如、不拘一模。要从有模之术,达到无模之境。正如“此时无声胜有声”一样,教师要努力达到“此时无模胜有模”。

六、有效使用课堂时间和课堂空间

课是一个时间概念,它具有时间的不可逆性,那么课这形式的内容——教学活动也同样具有不可逆性。这就要求我们十分珍惜时间,在有限的时间里创造出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时间上应注意:

(1)计划使用时间,根据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把教材按可接受性原则与时间结合起来,通盘考虑,长计划短安排,落实到每一课时中去。(2)充分利用时间,课时教学目标明确,信息量和能力训练量适中,分量与时间一致,任务当堂完成。(3)合理支配时间,知识系统有序,课堂结构层次科学,教学环节紧密,做到快节奏,高效益。(4)注意节省时间,教师善于监控,学生能自控,注意力集中,讲求时效,养成节省时间的好习惯。总之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把握好课时运行的方向、轨道、载量、速度,使其顺利运行。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课运行的动力,让学生把学习过程当做满足自己内在需求的主动探索过程,成为自觉的行为。老师共同努力,使课堂教学如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所说:“它能使教师和学生在花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获得最好的效果。”

课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师生进行教学实践活动的空间。它与教室的空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后者是指进行教学活动的房间容积的大小,而课空间是指教学实践活动的和谐气氛。只有和谐的教学气氛,才能创造出最佳的教学效果。和谐的课空间是由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媒体等诸因素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首先,教学民主是形成和谐的课空间的基础。建立师生、生生民主平等的关系,教师热爱、尊重学生,学生亲近、信任教师,学生之间团结友爱。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像魏书生老师一样,教学的一切活动都与学生共同商量。教师乐道,学生乐学,使整个教学活动心情舒畅,思想活跃,精神饱满,生机勃勃,都沉浸在愉悦而快乐的和谐课空间之中。其次是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引起师生共振,提高课空间的“浓度”。教师要吃透教材,把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情感性与自己的情感融为一体,激发学生的兴趣,求知欲,使其身临其境产生共振。这样教师、学生、教材的情感充分交融,使整个教学活动目标明确,内容丰富,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产生浓浓的教学氛围。再次要强化媒体的作用,增加课空间的“广度”。师生的情感交流主要靠语言。无论是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无论是有声语言还是无声语言,都必须准确清楚、快慢适当、合乎逻辑、通俗易懂、形象直观、亲切感人。为增加语言艺术效果或弥补语言难以表达的效果,应充分利用幻灯、音响、影视、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强化实验、操作动手能力训练,让学生的口、眼、耳、手等多种感官参与教学信息的广泛交流,使整个教学活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热烈精彩,妙趣横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