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反思的内容与实施方法

教育反思的内容与实施方法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育反思到底指的是什么?《林黛玉进贾府》是实施新的课程改革之后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标准实验教科书2007年3月第2版必修3中的内容。文言文历来就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内容上占有很大的比重,文言文教学往往也是教师最头疼的部分。

第二节 教育反思的内容与实施方法

一、教育反思的三个阶段

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在三个不同阶段对教材的理解、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设计等多方面进行不断的思考和更新,从而实现教师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提升。

(一)教学前反思

“教学前反思”顾名思义,就是指在进行正式的教学之前就对即将进行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教师大多关注教学后的反思,忽视或不做教学前的反思。其实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缺补漏、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的过程。

教学实践表明,经过课前的反思与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更适合学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心理,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教学中反思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根据课堂上的具体情况,经过我适时地调整、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能够结合实际高频率地运用语言、巩固语言,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三)教学后反思

教学后的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教师在对某一教学设计进行全面反思后,我认识到要善于处理好教学中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巧妙地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及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既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过程,教师将会切身地体会到进行反思教学所带来的益处,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会使教师逐渐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提高自我监控的能力。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所有的教师都要通过不断地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二、教育都反思些什么

教育反思到底指的是什么?简单地说,教育教学反思就是研究教师应当如何教,学生应该如何学;怎样的教学策略才是最适合学生的,怎样的教学方法是最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那么教育反思究竟需要反思些什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探究。

(一)在构思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及时修订不合理的环节

一个成功的教学过程需要一个完美的教学设计,但是教学是一门缺憾艺术,没有绝对的完美,只有不断地接近完美。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初就要不断地修正自己的教学环节,以期能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实施之后还可以据此检验课前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即哪些环节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哪些环节出现了意外未能顺利实施,哪些环节是不合理的。

(二)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成功的闪光点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肯定会有一些颇为新颖的设计,但是这些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是否能够成功地发挥其作用,达到教师想要的结果就不得而知了,所以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进行教育反思的时候要及时地记录整理。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闪光点就是记录教学设计的得意之处,将课堂上感觉特好的成功点记录下来。如教学中引起师生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上一些精彩的“镜头”,如师生对答、学生争论、智慧碰撞、情感交融等高潮和亮点;教学思想方法和教学原则运用的感触;教法改革和临时应变的教学措施;感受最深的教材改进和创造性处理等。将这些记下来,可供以后教育教学时参考,并不断改进和完善。

教育教学中先进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中的渗透与应用;教学方法的革新;学法指导的技巧;设计合理,条理分明的板书;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的方法;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标,引起教与学共振效应的途径;课堂教学中临时出现的问题以及处理得当的具体措施;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在课堂中应用的感悟等。只有详尽地记录这些优点,才能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借鉴使用,并不断总结、改善,推旧出新,教育教学才能接近完美。这本身也是教师对自我能力加以肯定和提升的一个途径,有利于增强教师的自信心,鼓舞教师的干劲和改革的精神。

[案例]

革新传统教学方法体验文言小说教学乐趣

一、背景与导读

《林黛玉进贾府》是实施新的课程改革之后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标准实验教科书2007年3月第2版必修3中的内容。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这一学科的课程性质是这样界定的: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高中语文课程继续坚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基本理念,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机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所以新课改实施以后教师不能再全盘沿用以前老的教学方法,而是在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下相应地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开发出适应新课标教学的新的教学方法。

文言文历来就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内容上占有很大的比重,文言文教学往往也是教师最头疼的部分。因为文言文引起时代的救援为我们的阅读与理解带来了不便,教师首先要疏通文意之后才能进行课文的解读。这样就使得教师在处理文言文教学时形成了“朗读——翻译——归纳大意——总结文言知识点——背诵课文”的固定教学模式。教师是这样教,学生也习惯了这样学,文言文教学变得毫无生机可言。人教版语文必修3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就安排了长篇文言文小说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节选《林黛玉进贾府》部分,是高中课程第一次接触小说这个题材,而且是文言小说。因其篇幅较长首先在形式上为教学带来了障碍,如果采用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将会使学生产生疲惫的感觉。因此我决定从最初的导入开始就直接切入主题。

二、教学过程与反思

片段一

第一次教学: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知道我国的四大名著吗?

【生】知道。

【师】都是哪四部文学作品呢?

【生】《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

【师】那你们最喜欢的是哪部呢?

【生】《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各执己见)。

【师】看来同学们喜欢哪部的都有,我们知道这四个大部头的体裁都是长篇文言小说,那么你们知道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基本要素是什么吗?

【生】人物、情节、环境。

【师】很好,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四大名著之一的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红楼梦》的节选部分《林黛玉进贾府》,看看这部分小说节选是怎样按照小说的三要素铺展开来的。

【板书】(1林黛玉进贾府)

    曹雪芹

[反思]

开课时我直接锁定课程的出处,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今天所学的内容是选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并且引出课文的体裁——小说。但是这样的导入太直白,所提问题知识性、结构性太强,使导入变得有点僵硬和模式化,减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给第一个班上完第一节课之后,我对导入方式进行了反思,改善了其中的不妥之处,准备在给第二个班上课的时候以全新的方式导入。

第二次教学: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

【导语】你们都喜欢看小说吗?

【生】喜欢。

【师】那你们都看过哪些小说啊?

【生】《老人与海》、《简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汤姆叔叔的小屋》、《飘》、《三国演义》、《西游记》、《穆斯林的葬礼》、《家》、《红楼梦》……

【师】看来大家的阅读面还是很广的嘛,既有中国的又有外国的。中学的时候我们也学过一些小说,那你们还记得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吗?

【生】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师】对,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人物是小说的灵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小说节选就出自于“不以情节取胜而以人物取胜”的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刚才有些同学说她读过《红楼梦》,你们能不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读《红楼梦》?

【生】首先因为它是四大名著之一,其次是我喜欢这部小说的内容。贾宝玉和林黛玉有情人虽然未终成眷属,但是他们对爱情的那份痴心让人感动。还有贾宝玉在一群封建老学究的压迫之下仍然敢于反抗的精神难能可贵,他的最后出家就是与这种封建势力决裂的表现。

【生】我喜欢宝黛的爱情故事。林黛玉太可怜了,让人忍不住的怜惜,如果贾宝玉再坚持一点多好啊,他们就可以有情人终成眷属了,林黛玉也不会郁郁而终。

【师】很好,还有吗?

【生】我喜欢《红楼梦》里的饮食文化。

【生】我喜欢《红楼梦》里的服饰文化和园林建筑文化。

【师】嗯,不错的视角,《红楼梦》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比如医药文化、礼仪文化、诗词歌赋文化、民俗文化、等级制度文化等等,所以啊它又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红楼梦》是一个悲剧,在这个悲剧中牵扯到了一个无辜的人,她的卷入是一种偶然也是一种必然。她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课文的主角——林黛玉。

【板书】1林黛玉

【师】本篇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中的林黛玉进贾府部分,题目是编者加的。

【板书】(1林黛玉)进贾府

【师】《红楼梦》的作者想必大家都知道吧。

【生】曹雪芹

【板书】(1林黛玉进贾府)

    曹雪芹

[反思]

开课时,以聊天的方式发问,创设了师生亲近的气氛,高中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量,第一个问题的提出就引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它们都迫不及待地说出自己度过的小说。赞科夫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更加有效的作用。”任何一个人都是需要别人的赏识的,求知欲很强的学生更是如此。我在对他们阅读面之广表示出肯定的同时很自然地就引出下一个问题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因为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就已经接触过小说的学习,对于这些基本的知识点都熟知于心。学生在学习中最大的乐趣莫过于老师提出的问题都能回答,让学生体会到一堂课的学习是由他们的互动和合作而完成的会刺激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产生较强的探究的欲望。而且我还让学生自由地表达他们喜欢读红楼梦的原因,这样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展开对《红楼梦》的了解和介绍,而且一步步地将学生引入课文。

片段二

第一次教学:

第二课时——导入新课:

【板书】1林黛玉进贾府

     曹雪芹

【导语】刚才有个同学问我为什么写林黛玉的那个“他”不是女子旁的“她”而是用表示男性的“他”呢?首先我们应该对这个同学认真细心的态度给予表扬。这本来也是老师这节课预备告诉你们的,我们来看幻灯片

【幻灯片】“她”是现代汉语里常用的一个人称代词,专指第三者的女性。我国古代没有这个字,只是到了20世纪20年代才出现了它。

古文里,作宾语的第三人称用“之”字表示。后来白话文兴起,用“他”字做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男性,也可以代女性及一切事物。

“五四运动”前后,有的文学作品也用“伊”字来指女性,如鲁迅时期作品中就是如此。1918年,我国新文化运动初期重要作家、著名诗人和语言学家刘半农在北大任教时,第一个提出用“她”指代第三人称女性。一时轰动全国。“她”字一出现,就遭到封建保守势力的攻击和反对,但却很快得到人民的承认、称赞,并被广为使用,各种字典也都收录了这个字,此事在当时文化界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

刘半农创造了“她”字,结束了以往书面语言中第三人称的混乱现象,从而纯洁、丰富了祖国的语言文字。鲁迅高度评价刘半农的创造精神,说“她”字的创造是打一次“大仗”。

【师】现在明白了吧,所以我们课文里出现的人称指示代词无论男女都是单立人的“他”,整个20世纪20年代以前也是如此。

学习新课

4.赏析文本,理清思路

【师】上节课我们讲到了黛玉母亲告诉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到底有什么不同呢?黛玉又是如何一一体会到的呢?这就涉及我们本篇小说的线索——

【生】进贾府路线

【师】对,就是进贾府的路线。黛玉通过所行、所观、所听、所感细致入微的体会着贾府作为豪门贵族的与众不同之处。现在我们就参照荣国府的平面图根据文中所写找出林黛玉进贾府的路线。(边看边在黑板上用箭头连接的方式写出先后顺序)

【师】终于走完了,你们觉得累不累?

【生】累,但是更烦,绕来绕去的。

【生】我倒觉得挺有意思的,一边走还可以一边欣赏。

【生】我觉得最重要的倒不是身体上的累,而是心累,处处小心,生怕做错什么是说错什么话,谨言慎行,时刻不敢松懈,这才是最累的。至于绕来绕去的,大户人家嘛,亭台楼阁三进三出的太正常了。

【师】大家各有各的道理,我们在分析文章的时候不能脱离文章的背景和文内的环境,林黛玉是因为什么原因才来到贾府的?

【生】贾府的老祖宗贾母有两个儿子名贾赦、贾政,一个女儿名贾敏。贾敏嫁给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便是林黛玉。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便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

【师】这就说明她要长期在贾府居住了,你们想一想,林如海的地位能够跟贾政他们比吗?明显不能,并且现在林黛玉寄人篱下,面对着这些不熟悉的环境不熟悉的人又不能被人耻笑,实在是有些难,所以黛玉从一开始就小心翼翼,书里是怎么说的?

【生】“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这种寄人篱下的日子不好过。

【师】所以从进门之前她就小心谨慎地观察着,贾府之与别家不同也是通过黛玉之眼观察出来的。下面我们就跟随黛玉去看看贾府究竟有何与众不同之处。

(从园林建筑、屋内格局、众人服饰等方面探究讨论)

【师】贾府地处街市繁华人烟阜盛之处,黛玉来到门前看到了什么情况?

【生】黛玉看到宁、荣二府相隔不远,都是三间兽头大门的两边蹲着两个大石狮子,门上悬有“敕造”的匾额,门前有“华冠丽服”的侍役。这不仅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气派,也显示出贵族之家的威严和显赫。

【师】黛玉进入贾府到贾母处,她看到了什么?

【生】从荣府西角门进去,走“一射之地”,转至垂花门,过穿堂,绕插屏,再经三间过厅,后面方是贾母居住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这样穿堂过厅一路行来,仆役、婆子、丫环轮番更换,的确给人以侯门深似海的感觉。然而贾母居处还不是正内室。

【师】王熙凤的到来在与众不同之处又多了一个与众不同,是什么与众不同呢?

【生】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别人都敛声屏气,恭敬严肃,独她放诞无礼。而且她的打扮与众人又是不同:彩秀辉煌,恍若神仙妃子:头上、项上的饰物放着珠光宝气,全身上下衣裙华贵而绚丽。这透出她占有财富的欲望。再仔细一瞧,那“丹凤三角眼”“柳叶吊梢眉”,苗条的身量,“风骚”的体格,不露的威风,使人感觉这位贵族少奶奶貌似可喜实则可畏。

【师】从贾母那里出来黛玉又去拜见两个舅舅,但是都没有见成,去大舅舅那里写得比较简略,只写了——

【生】正房厢庑游廊小巧别致,屋内姬妾丫鬟皆盛装丽服。

【师】黛玉去拜见二舅舅时又看到什么?

【生】“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堂屋中迎面“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屋内摆设有名贵的家具,珍贵的字画、古玩。“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座上珠讥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由堂屋进入东耳房,这里是起居室,另有一番布置,再到东廊三间小正房王夫人的住室,又别有摆设。真所谓“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见《红楼梦》第四回)这宏伟豪华的府第,那皇帝御书大匾,郡王手题对联,以及等级分明的礼仪,的确与别家不同。

【师】黛玉在府内所见到的人,可分为两大类,他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提示从阶级地位角度考虑)

【生】一类是少数主子,一类则是人数众多的为主子服役的小厮、媳妇(此处指女仆)、婆子、嬷嬷以及等级不同的丫鬟,他们是受压迫、被奴役的奴隶,反映了封建社会里对人的压迫。

【结论/板书】

硬件:      软件:

1.宏伟的外观  1.非凡的服饰

2.讲究的布局  2.骄矜的气质

3.华贵的陈设  3.繁缛的礼节

[反思]

这节课基本上来讲是成功的,实现了分析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及作用的教学目标。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我发现在分析进贾府路线那一个环节处理的不够好,学生对具体的路线不是太明确。虽然通过贾府环境的描写学生能够准确地总结出贾府的环境特征,但是到底贾府是怎样的一个结构他们心中并没有具体的影像,只是一个模糊的大、宏伟、讲究的概念。为了改进这一环节,我在下一次教学时加入了一个小小的环节,学生的疑惑就轻易地迎刃而解。

第二次教学:

第二课时:导入新课(这部分同上,略)

学习新课

4.赏析文本,理清思路

【师】上节课我们讲到了黛玉母亲告诉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到底有什么不同呢?黛玉又是如何一一体会到的呢?这就涉及我们本篇小说的线索——

【生】进贾府路线。

【师】对,就是进贾府的路线。黛玉通过所行、所观、所听、所感细致入微的体会着贾府作为豪门贵族的与众不同之处。现在老师要求你们在书上将黛玉进贾府的行程地点都标志出来,在头脑中理一个先后顺序。

【生】(约一分钟时间)

【师】好,现在我们就来参照大屏幕上荣国府的平面图根据文中所写的地点标识出林黛玉进贾府的路线。首先我们来看幻灯片。

【幻灯片】黛玉进贾府行走路线

img1

【师】现在见识到什么是大户人家了吧?如此繁复却不失秩序的房屋,如此富丽堂皇的厅堂在那个年代可不是随便那个官员都能有的。别说弱不经风的林黛玉了,如果换成是你们这样走一遍什么感觉啊?

【生】累,但是更烦,绕来绕去的。

【生】我倒觉得挺有意思的,一边走还可以一边欣赏。

【生】我觉得最重要的倒不是身体上的累,而是心累,处处小心,生怕做错什么是说错什么话,谨言慎行,时刻不敢松懈,这才是最累的。至于绕来绕去的,大户人家嘛,亭台楼阁三进三出的太正常了。

【师】大家各有各的道理,我们在分析文章的时候不能脱离文章的背景和文内的环境,林黛玉是因为什么原因才来到贾府的?

【生】贾府的老祖宗贾母有两个儿子名贾赦、贾政,一个女儿名贾敏。贾敏嫁给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便是林黛玉。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便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

【师】这就说明她要长期在贾府居住了,你们想一想,林如海的地位能够跟贾政他们比吗?明显不能,并且现在林黛玉寄人篱下,面对着这些不熟悉的环境不熟悉的人又不能被人耻笑,实在是有些难,所以黛玉从一开始就小心翼翼,书里是怎么说的?

【生】“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这种寄人篱下的日子不好过。

【师】所以从进门之前她就小心谨慎地观察着,贾府之与别家不同也是通过黛玉之眼观察出来的。下面我们就跟随黛玉去看看贾府究竟有何与众不同之处。

(从园林建筑、屋内格局、众人服饰等方面探究讨论)

(注:其余部分同第一次教学相同,但学生的接受效果较第一次教学甚佳。)

[反思]

林黛玉进贾府的路线以幻灯片的形式出现大大地激活了整堂课的教学。学生首先对贾府的平面结构图有了一个直观的视觉里印象和了解;其次,我又在贾府的平面图之上以箭头的形式按照地点的变换详细地标出了待遇所走过的每一个地方,而且用三种不同的颜色标出具体的行进路线,对所去之处加以区分。这样的分析路线的时候学生就不用只能看着课本凭大脑去想象、勾勒了,而是看着课本跟着我设计的箭头前进,仿佛跟着林黛玉亲自“走”了一遍一样,真实而自然,从而更加容易贴近人物的心理,为后面的分析人物情节奠定了基础。

新的教学课程标准把教学目标区分为知识技能目标和过程性目标,在知识技能领域中采用“经历、体验、感受、探索”等词语描述学习过程,明确了体验作为数学教学的过程性目标之一。在这一片段中,主要突出学生在数学知识的获取上,尽量创造更多的情境让他们体会,在经历的过程中去体验和感悟。

片段三

第一次教学:

第三课时——导入新课

【板书】1林黛玉进贾府

     曹雪芹

【导语】一般我们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都是从哪些地方入手呢?

【生】外貌、语言、动作、心理。

【师】嗯,很好。我们这节课要分析的这三个中心人物也是从这些方面入手。首先我们接着上节课所讲的内容来分析一下王熙凤的人物形象。

【板书】王熙凤

【幻灯片】王熙凤图(略)

【师】节选部分通过那几个方面展示王熙凤的性格特征的?

【生】出场、肖像描写、见黛玉、回王夫人

【师生共同探究】:

写出场——

这是《红楼梦》中极其精彩的一笔: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然后才见“一群媳妇丫环围拥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幻灯片】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师】难怪黛玉纳罕,觉得与那些个“敛声屏气,恭肃严整”的人们相比,王熙凤实在是“放诞无礼”,而且还跟着一堆丫环媳妇儿,这正说明她在贾府的特殊身份和地位。通过贾母介绍,更证明了这一点:“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你管叫他‘凤辣子’就是了”。“老祖宗”能够用这样戏谑的语言与之谈笑的人实在不多,除了说明她性格泼辣之外,更说明她是深得贾母宠爱的特殊人物。

绘肖像——

通过对王熙凤的肖像描写,不但具体细腻刻画人物外部特征,而且透露出人物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

【幻灯片】

服饰:集珍宝珠玉于一身,恍若神妃仙子

贪婪、俗气、内心世界的空虚(结合贾琏等的表现说明)

肖像:粉面丹唇、三角眼、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美丽外表下藏着刁钻狡黠的本性

见黛玉——

通过她的言谈举止表现她的感情的变化,反映她的内心世界。

先是恭维:

(因为黛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外孙女儿,不惜恭维到了令人肉麻的地步)“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会逢迎奉承:“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儿……”(表面上是说给黛玉的,实际上几乎照顾了在场所有的人,既夸赞了黛玉,也讨好了老祖宗,还安慰了迎春等众姐妹。特别是让贾母听来,句句都说到她的心坎上了。)

继而拭泪:

提到黛玉母亲,想到贾母定会为女儿去世而掉泪,抢先“以巾拭泪”转悲为喜,关注黛玉生活。因为她见贾母笑了,便匆忙完成这个感情的转变,机变逢迎。

回王夫人——

机灵应对:“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表明王熙凤精明能干、心计过人。

【结论/板书】美丽的外表,刁钻的本性

先声夺人,性格泼辣

察言观色,见风使舵

巧于辞令,机变逢迎

果断能干,受宠专权

【师】果然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黛玉住在这荣国府中是不得不和他打交道了,那么黛玉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书中对黛玉的描写有三个不同的视角——

【幻灯片】黛玉图(略)

【生】众人看黛玉、王熙凤看黛玉、宝玉看黛玉

【师生共同探究】:

众人看黛玉:举止言谈不俗,虽怯弱不胜,态度却自然风流,

王熙凤看黛玉:“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有点恭维,因为她知道贾母喜欢黛玉,所以刻意去讨好贾母。后来又体贴地问黛玉上过学没有?如果有什么事都只管找她,都说明她是贾府的实际掌权人。还有她跟王夫人的对话,说明她懂得察言观色去迎合别人。她有能干的一面,但又比较狡黠。

宝玉看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师】宝玉看黛玉,没有注意她的穿着、服饰,而注重的是神韵、气质。五个对偶句抓住林黛玉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表现了黛玉无与伦比的姿容、神韵和风采,绘出了一幅精美的风流俊逸的病美人图。这一形象只有宝玉的眼睛能看出来,其他任何人都是无法发现的。

【师】林黛玉母亲去世后“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尽管外祖母“心肝儿肉”地疼她,宝贝儿似的待她,但总有寄人篱下之感,待人处事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以黛玉去各处的言行举止如何谨慎为例说明(去邢/王夫人处、在贾母处吃饭)

【结论/板书】美丽多情、体弱多病

       言谈举止不俗、态度自然风流

       心思缜密、才高思深

       眼明心细、秀外慧中、娴于辞令的大家闺秀。

【师】但是这样娇弱风流、美貌多情的人却注定要因为一个人泪逝而终,这个人就是贾宝玉。我们接着看看他是怎样一个人。

【板书】贾宝玉

【幻灯片】贾宝玉图(略)

【师】对贾宝玉的描写也是通过四个方面:未出场前的侧面描写、出场后的正面描写、还有《西江月》二词的评价、出场后语言行动的描写。

出场前的侧面勾勒:

王夫人语云“孽根祸胎”、“混世魔王”、“甜言蜜语”、“有天无日”、“疯疯傻傻”;林黛玉诉母亲曾言“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

这些侧面描写说明宝玉的所作所为是与封建的正统观念相抵触的,是与世俗的常情格格不入的,他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一个“叛逆”。

出场时的肖像描写:

黛玉眼中的宝玉:“心中想着……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

【分析】:在林黛玉看来,宝玉分明是一个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不但看不出有什么惫懒与懵懂,而且眼熟亲切。

二首《西江月》的描写:(角度:作者插入描述)

【分析】:表面上是用世俗的观念批判贾宝玉,而实际上却是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不愿受封建传统的束缚,厌弃功名利禄的追求;只求独立不羁,个性解放。不顺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不安于他们所规定的本分他“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不是封建时代的忠臣孝子,而是“于国于家无望”的逆子贰臣。二词作似贬实褒,正文反作。

出场以后的语言行动描写:

作者一是采用浪漫主义手法写她与黛玉的心灵相通;二是极力表现宝玉的骄横不羁。

【结论/板书】叛逆者,要求平等

       眉清目秀,转盼多情

       率直天真,敢于反抗

《红楼梦》中的曲子《枉凝眉》中曾唱:“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碍…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见《红楼梦》第五回)然而这样一对幼男弱女要在这个森严的贵族之家争得自由,其未来的命运不卜可知。所以,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这两个相爱的人只能以悲剧结局。只因为他们处的家庭、社会地位太典型太特殊了,所以他们不能有常人的自由和权力,只落得一个泪尽而逝,一个半道出家。

小结:

我们都知道曹雪芹的《红楼梦》带有很强的自传色彩,他有一首小诗来评价自己的作品,大家好好体会一下: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布置作业:

1.“红学”魅力无限,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读读《红楼梦》全书。

2.写一篇与《红楼梦》有关的随笔、札记。

[反思]

这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分析这篇小说节选的主要人物形象,实现分析人物出场的描写艺术;掌握人物语言含蓄美的特点以及语言背后的深刻内涵这一教学重点和准确地把握黛玉、王熙凤和宝玉的性格特点,通过多方面的描写分析人物形象这一教学难点。我继续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分析每一个人物时都先放映这个人的典型图片,给学生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因为大多数学生都看过红楼梦的电视剧,对局中的人物也比较了解,当这个人的图片再次展现在眼前的时候将会强烈地刺激他们的记忆,讲书中的人物激活,将平面的人物叙述变得鲜活起来。但是我仍存有一个不太确定的疑惑,虽然将书已经是很详细了,但是学生能否掌握鉴赏人物的方法呢?怎样才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呢?我需要改善一些环节使得教学结果更加巩固。

第二次教学:

第三课时——导入新课

【板书】1林黛玉进贾府

     曹雪芹

【导语】在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看看宝玉和黛玉第一次见面的剧情节选,看完之后你们要完成老师的一个作业。

【多媒体】播放《红楼梦》第2集宝玉初见黛玉因黛玉也无玉怒而摔玉的片段。

【师】好了,看完这个片段来看我给大家留的作业:用一段文字描述宝玉摔玉这一情景中的贾母。充分发挥你们的写作能力哦!两分钟时间准备一下。

【生】黛玉见宝玉突然发疯将那玉摔了出去,还气愤地说:“我再也不要那劳什子了!”唬的众人都不知如何是好。探春等人劝也没用,黛玉才刚因自己惹了祸这时也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只见一位雍容华贵、满脸慈祥长得和佛爷一般面容的老妇人缓缓来到宝玉身边,她就是贾母贾老夫人。只见她从丫鬟手中接过从地上捡起来的玉拉过宝玉的手放在手心里说:“你何故又摔那命根子!回头让你娘知道了又该伤心了!”宝玉愤愤地说:“家里的姐姐妹妹谁都没有玉,偏偏我有。如今来了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那我还要它什么用!”众人心中甚是着急但却不知如何是好,黛玉也不敢再说什么,此刻人坐在坐榻上伤心。只见这位贾老夫人眼睛微光一闪,脸上轻轻一笑,缓缓拉起宝玉的手慈爱地说:“你那妹妹原本也是有玉的,”边说着边从容地回到坐榻上,宝玉亦坐回祖母身旁。“只是你姑妈走的时候给带去了,姑妈在天之灵看见这玉权当是见到女儿了,这也算是你妹妹尽得孝心。”此语一出众人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虽然只有黛玉知道这是贾母为了安抚宝玉故意杜撰的,但是见宝玉不再闹了也没说什么,而其他的人也没有追究。贾母命令丫鬟赶紧把玉给戴好了。

【师】恩,你说的非常好!你们认为他说的怎么样?

【生】不错,非常注意细节描写。

【师】哦?他都注意了那些细节呢?

【生】人物的语言,动作还有一些非常细微的动作。

【师】哪些细微的动作?

【生】最细致的一处描写就是“只见这位贾老夫人眼睛微光一闪,脸上轻轻一笑,缓缓拉起宝玉的手慈爱地说:‘你那妹妹原本也是有玉的,’……”,我觉得他对贾母的这一动作抓的很好,充分展现了贾母在这一瞬的心理活动,虽然只是眼神一闪但心中就已经知道怎么做了,不愧是老祖宗!姜还是老的辣。

【生】都笑。

【师】嗯,说得很好。我们来总结一下,刚才XX同学从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

【副板书】语言、动作、心理

【师】想想除了这些你们在写作中想要突出刻画一个人的时候都是从哪些角度出发的呢?

【生】还可以通过人物的衣着和外貌进行刻画。

【生】还可以通过他人的眼睛和语言对人物进行侧面的描写。

【生】还有神态。

【师】(笑着赞许)你们说的都很好,一个作家在塑造人物的时候有可能把这些方法都用上,但也可能只用其中的一两种就能传神地刻画出人物的特征。这就看具体的需要了。好了,现在步入我们本节课的正题,这节课我们的主要人物就是分析这篇小说节选中出现的三个中心人物。一定要用上我们刚刚总结过的结论哦。好,我们先来分析一下王熙凤。

【板书】王熙凤

【幻灯片】王熙凤图(略)

【师】找出文中对王熙凤进行描写的部分,看看曹雪芹是怎样传神地刻画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的?

……(这部分同第一次教学)

回王夫人——

机灵应对:“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表明王熙凤精明能干、心计过人。

【幻灯片】(脂批:“余知此缎,阿凤并未拿出,此借王夫人之语机变欺人处耳。”)

【结论/板书】美丽的外表,刁钻的本性

       先声夺人,性格泼辣

       察言观色,见风使舵

       巧于辞令,机变逢迎

       果断能干,受宠专权

……(这部分同第一次教学)

布置作业:

1.借鉴本文对人物描写的手法,自己写一篇文章描绘一个人。

2.“红学”魅力无限,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读读《红楼梦》全书。

3.写一篇与《红楼梦》有关的随笔、札记。

[反思]

第二次上课改善了一些小的环节,虽然形式上没有大的变化,但是效果却非常明显。首先是导入时我让学生先看了一段宝玉摔玉的剪辑,然后让他们自己去试着对贾母进行描写。这样比一般性的提问更能调动学生的思维,并且让学生在无形中接近了本课主题及人物鉴赏的方法。在分析王熙凤的人物形象时加入了脂砚斋的评语,从侧面更加烘托了王熙凤的人物形象。最后为了检验学生鉴赏、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我又增加了一项作业内容,即作业的第一题。

课堂教学在本质上是一个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参与、自动发现与探索、独立思考和不断创新的过程,而不是去简单、被动地接受教师和教材提供的现成的观点和结论,学生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因此,在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将努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的、建构的学习要求中,亲历探究过程,体验学习的乐趣,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让他们感受善于探究和自主性学习的乐趣,从而真正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同时也是文言文教学不再是“老大难”。

(二)总结教育教学中的失误之处,向教育更深处探索

写教育教学中的失误之处就是记录教学中的不足、失败之处。这要求教师侧重于审视自己课堂教学的失误,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策。如问题情境的创设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学习活动的组织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有没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否浓厚等。可以是大的问题,也可以是小的问题。教师通过反思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教学时应吸取的教训,同时找到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和教学的新思路,写出改进的策略和“二度设计”的新方案。即使一个教学经验再丰富,课堂教学近乎于完美的教师,在一节课的某些环节上还是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和败笔之处。能认真冷静地对整个教学过程加以剖析,回顾探究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略,对今后的再教学积累深层次经验,无疑会有锦上添花之妙用。

[案例]

当碰到一个爱骂人的学生……

我是一名刚刚退休的语文教师,忙忙碌碌了一辈子,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的热情都献给了教育事业。成就固然是有的,但是最为欣慰的还是在我的努力下塑造的几个坏孩子。其实最需要老师关怀的往往不是大家公认的好学生,因为好学生自然有上进的动力,你只需要辅助一下就可以了;那些在老师眼里“不合时宜”的“坏孩子”是最应该受到老师的关注的,因为他们的“坏”往往是因为青春的叛逆或家庭的不和谐。恰当的引导就会让他们回归正路,不要小看一个语文老师的作用,很多时候都是语文老师用心灵去感化那些学生的。

昨天是教师节,我接到了一个意料之外的电话,我曾经带过的一个非常顽劣的孩子,因为他骂同学、骂老师。但是现在他是一所重点大学的大三学生,我不知道他是怎样找到我的电话的,但是他的问候让我想起了当初刚刚接触他的一幕幕。

那时的我是这个班新任的班主任,我所教的科目是语文。也许是因为学科性质的原因,虽然我是班主任但是却从来不像别的老师那样动不动就严厉的斥责学生。因为我深知,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是不能够凭表面来判定他们的真实面目的,否则统一的严厉管教可能会“误杀”很多人。

最近班里很多同学都反映我们班的黄某总是爱骂人,不仅骂同学,而且还在背后骂老师。由于这些天课比较多,我一直没有来得及找黄某问这件事情。一天早上课代表来交作业的时候说黄某刚才为了作业的事情骂他了,课代表说这是老师布置的作业本来就应该完成的,但是他非但没有收敛,反而连老师一起骂,现在班里很多人都对他不满。我听了之后很生气,看来我要和他进行一次正面交锋了,我告诉课代表让他中午吃完饭之后来办公室找我。

他来了,低着头,不情愿地站在我的桌旁。

“你在下面用苏北话骂我,是吗?”我单刀直入,语气尽量温和。

“我没有啊。”他扬了扬头,吼了一声,声音粗壮、低沉,然后把头执拗地偏向一边。

“听说你每天要干很多家务,是吗?”我决定避开锋芒,换了话题。

“是的。”语气柔和了许多。

“为什么要你去干而不是你的父母去干?”

“他们在忙自己的事情,没时间。”

“那你晚上吃饭怎么办呢?”

“自己随便吃点什么。”

我原以为他会执拗地不回答任何问题,以示对抗,没想到他不仅回答了,而且据实回答,这足以证明:他虽然态度强硬,可内心仍渴望被人了解和理解。

我没有继续责怪他,而是温和的问他如果中午不是很困的话可不可以陪我去散散步,他很爽快地答应了。走在校园里我没有和他说学习的事,只是慢慢地问他一些家里的事情。可能他看我并没有责怪他的意思,慢慢放松了心情。通过黄某的陈述,我才知道他的母亲是个苏北人,父母年龄差距较大,平时父亲一个人上班,母亲在菜场卖蔬菜,家庭作息时间毫无规律,父母也没时间在家里料理家务。由于母亲没有上过学,开口都是脏话,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造成了他情绪暴躁、易冲动,经常使用暴力胁迫他人服从并与老师对抗,影响班级班风,成为老师相当头痛的一个学生,而且经常用他母亲骂人的话骂其他同学和老师。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正需要父母的呵护,却远离父母庇护的羽翼,长时间生活在自我的小圈子里,极想得到疼爱,可也许已忘记被疼爱的滋味,渴望得到而不能实现。于是便产生焦虑、易怒、情绪不稳定等心理特点,行为上表现出暴力、与师长对立等。内心的不愉快在家里不便宣泄,在学校便极力寻找宣泄的途径,这是他宣泄情绪的一种方式,究其原因是缺少关爱和正确的引导。看来家庭环境的影响真的是很大啊!他成绩中等,喜爱数学,英语很差,对英语没有信心,更没有兴趣。

现在的黄某就像一块顽石,一句话谈得不投机,他便再现他那执拗的个性,头偏向一边,一言不发。看来正面出击很难奏效,我决定采取迂回战术。

首先,瓦解他的小团体,建立良好的集体氛围。

经调查,我发现每天围绕在他身边的几个男同学很想摆脱他,可又怕受他的欺负。我与这些男同学一一进行了深入的交谈,我的谈话使他们树立了正气,并开始重新认识自己,修正自己,班风有了很大的转变。没有一群起哄的人,黄某也不好意思在下面讲老师的风凉话了。

其次,我认为黄某问题的根源是缺少关爱。

对这样的学生,说教往往是无法奏效的,而对他的关爱往往能起到神奇的作用。他的个子较高,坐在教室的后排,情绪好的时候,听课还算认真,不高兴的时候就趴在桌上睡觉。为了便于观察和帮助他,我把他调到了第一排。当他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我总是主动地迎上去,耐心地给他讲解。刚开始,他还有些不好意思,慢慢的,听着老师的讲解,他时而点点头,时而指出没听明白的地方,脸上呈现出平和的表情。他不再和老师对抗了,但学习情绪仍然反复无常。

而后,为了更了确切地了解黄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家访。

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敲响了他家的门。他家里很简陋,几乎没有什么值钱的家具,黄某赶紧把我让进了他的房间。书桌上整齐地摆着几本课本和参考书。和他说了几句话后,我吃惊的感受到他在家里是如此的温顺,这与他在学校的桀骜不逊简直是判若两人,一个人的成长委实不能用好与坏来评价,人的个性本来就是多种的,以柔克刚、发扬优点克服弱点是优化学生个性的重要方式。我仿佛找到了与黄某进行沟通的好方法。

我翻了翻桌上的复习资料,说:“这些复习资料你有时间做吗?”

“作业不多的时候做完作业就做,有时候星期天做。”(发现学生的优点真是一件愉快的事。)

“遇到不会做的题怎么办?”(引导他思考如何克服困难。)

“先仔细想一会儿,实在想不出来就算了。”不主动去克服困难正是这些孩子们的毛病之一,这个毛病使得他们不能正视自己而忽略了自己可以发掘的潜力,因而滋长了懒惰、浮躁等不良习惯,个性强的学生由于不能实现成功的愿望而产生抱怨、脾气暴躁等心理,更何况这样缺少关爱的学生呢?

“你有没有想过问老师呢?”(引导他寻找克服困难的途径)

“没想过。”他和老师对抗说明他根本不信任老师,又怎么会去向老师质疑呢。

我翻开他桌上的复习题,鼓励他把不会做的题指出来,我给他一一讲解,并强调了做这类题的方法,他接受能力还不错,很快就对这些方法运用自如了。他笑了:“老师,没想到你还会讲英语题,你上学时成绩很好吧?”

“那当然,成绩不好怎么能做老师呢?那是误人子弟呀!”此刻黄某的脸上有敬佩,有憧憬,那一贯绷紧的脸完全舒展开了。

最后,我终于在他的身上发现了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表扬。

每个学生的身上都有闪光点,教师帮助学生找到闪光点,并创造条件让他发挥,给予支持使他成功,从而产生成功感,并体验良好的情绪,这是帮助学生走出心理误区的重要举措。

黄某办事很有魄力,也有一定的号召力。运动会前夕,他表现很积极。我立刻顺水推舟,把这件事交给了他和体育委员去管理。几经筛选,终于确定了参加运动会最满意的人选。在他的鼓动下,全班同学一致同意通过,并在入场式上表现出了最佳风采。正如我们所料,我们班的入场式无论是口号、精神状态以及总成绩在全校都是很棒的。因为这一点,又加上黄某本人在男子100米栏径赛中获得第一名,我对他大加赞扬,同学们也对他油然起敬,黄某骄傲极了,满意极了!

我对他说:“运动会上你的表现太棒了!你的组织能力很强,我们班能拿到这么多奖,你功不可没呀!这次改选班干部,你一定要争取喔!”我毫不掩饰对他的夸奖,同时也给他注入了新的动力。

“嗯,我一定会争取的。”

“在运动场上,你是胜利者,但你知道,作为学生永久的竞技场在哪儿呢?”

“我知道!是考场!”他兴奋地扬了扬手。

“是啊,学习是一个学生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人将来能否在社会上成功立足的关键。”

“是的,我知道,我爸爸经常给我讲这些,以前总是听不进去,现在明白了。”

“光明白还不够,要付诸行动。”

“我会的。”

“现在我们班同学上课纪律怎么样?”

“有的同学还有点吵。”

“让你来负责管理课堂纪律,怎么样?”

“好!”

慢慢的,黄某已不再是一块顽石。办公室里,老师们表扬他的次数多起来;自习课,经常看到他低着头在冥思苦想,成为我班自习课上最美丽的风景之一。他爱顶撞老师、爱瞎说话的历史,已经渐渐被人遗忘。

他的表现证明我所采取的方法是正确的。如果当时我和其他的老师一样对其打骂或者公然训斥一番,也许他会更加叛逆,就不会是现在这个学习认真,对老师同学都非常尊敬的黄某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黄某本身有了很大的提高,上课认真了,班级纪律管理得也很好,形成了良好的班级班风。同学们对他的表现也表示肯定,在改选班干部时,都表示让他担任纪律委员。

现在的黄某大学都快要毕业了,我很高兴当年对他的挽救,如果当初我放弃了他说不定现在他也不过是个街头的小混混。而现在的黄某却是一个有理想、有激情的大学生,身为他的老师我怎么能不高兴呢?

我在向黄某表示祝贺的同时,不禁感慨万千:有谁能想到他曾是一个经常顶撞老师的孩子呢?每个学生的心灵就是一块田地,无论这块田地是肥沃还是贫瘠,是荒芜还是硕果累累,教师只要用心去侍弄,一定会获得满园春色!

每一个孩子,都有他顽皮的一面,同样也有可爱的一面,作为一名班主任教师,要用爱心去拥抱一切孩子及孩子的一切,理解、信任他们,增强、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全身心去拨动每一根琴弦,让它们弹奏出动人的曲调。教师对于问题学生,多思考问题的来源与成因,多强调好的策略与方法,有时候不妨以退为进,从长处入手,并以此作为突破口,不信东风唤不回。

通过这件事情的处理,引起了我对教育的深刻思考。对于后进生、差生、千万不要采取抛弃、放弃和随意下结论的政策,这也是每一个教育者应该非常重视的问题。每一个学生,内心总是渴望被关爱、重视,渴望成功的。无论学生有多少缺点,无论他多么平凡甚至是我们眼中的所谓“双差生”,他对他的家庭都是非常重要的,是家长的“宝贝”和希望所在。对这些学生,我们应倾注更多的爱心,切实深入实际,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困难和心理障碍,多一份宽容和鼓励,多与学生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沟通,帮助学生排除心理困惑、烦恼或出现问题的根源。多想办法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教师应该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让他们继续错下去,让本来应该是活泼向上的青少年,变得颓废压抑、不思进取。反思自己,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虽兢兢业业、踏实负责,但工作方法简单而欠科学,粗枝大叶而欠细致。在班级管理中,严有余而关爱不足,呆板而欠活力。教师要认真地研究工作方式方法。与他们的沟通与交流不够,甚至不自觉地对他们有不公平的看法和对待。表面上看,班级管理严格规范,也培养了少数“精英”,但却是以牺牲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代价,以压抑学生的个性为代价,以更多学生的失败教育为代价。从中折射出的,是教育的短期行为、方向偏离和教师工作方式、理念的陈旧。时代在发展,我们应努力加强教育教学研究,积极反思与实践,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努力探索,与时俱进,向着教育更深处探索。

(三)记录学生的创新思维,对学生的闪光点加以肯定

常言道,教学相长,学生的一些独到见解犹如智慧的火花在闪烁,不仅对其他学生有启发,对我们教师教学也有开拓思维的良好作用。如课堂上学生的独特见解、精彩回答、对文本的独特理解、源于学生精神世界的独特感受,都是丰富的可贵的课程资源,也都是教师可利用的宝贵教学资料。教师不仅要及时地记录下来,还要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加以肯定。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用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直强调“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在这个理念的引领下,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灵光”显现,教师应该适时肯定他们的独特见解,进一步推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用激励的方式、方法促进其发散性思维的形成。这些独到的见解可以对课堂教学进行补充和完善,也可以拓宽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案例]

不要小看了那些小脑袋

片段一

在我校三年级有一名学生小宇生性好动,上课时管不住自己,作为英语老师我经常和他谈心,可是他上课依然那样,下课了倒是很积极热心。

“怎样才能吸引他呢?”我陷入了迷茫。

但就在几天后的一节英语课上我听到了他铜铃般的声音,我一下子惊呆了:

在学完了colours和toys这两个单元后,我对两个单元进行复习巩固,并且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The(物)is(颜色)…这样的句型。刚开始只有几个平时爱举手的学生回答,再后来就无人问津了。小宇可能是发现教室里没有声音了,两眼望着我,等待着……

我一下子突发奇想,对全班说:“同学们,让我们充分发挥想象,来描绘出一个神奇的世界,好吗?”全班大声叫好。

“奇迹”发生了,同学们大胆地勾勒出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The ball is red.

The plane is pink.

The skateboard is orange.

这时,小宇举起了他的手,笑嘻嘻地说:The crocodile is green.

哈哈,我笑出了声,他的想象力可真丰富!我的学生真可爱!

片段二

在学完26个字母后,有一部分学生在书写时很容易占错格子,尽管我在上课时反复强调,效果还是不明显。

我将26个字母的大小写全写在黑板上,看看他们能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他们各抒己见,我也听得聚精会神,心里不觉得佩服起这些小老师来。在他们的启发下,我也试着找找规律,以下就是我和我的小老师们找到的:

26个字母按照体形分为:有头型、有尾型、有头无尾型、无头五尾型四类。

有头型:(占一、二格)b d h i k l t

有尾型:(占二、三格)g p q y

有头有尾型:(占一、二、三格)f j

无头无尾型:(占中间)a c e m n o r s u v w x z

另外:所有大写字母都占一、二格。

啊!真的很神奇,在他们的唧唧喳喳声中居然有着如此不凡的发现,为我以后的字母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反思]

课堂是一个随时都能创造奇迹的神奇地方,学生在学习,教师也在学习,两者是相互的。在上面两个片段中,我充分认识到了学生的力量,他们在无形中促使我进步。在片段一中,小宇是一个小调皮,可就是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为什么他平时就不是那么积极呢?我想自己所设计的课是不是还不够吸引人呢?现在的孩子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他们渴望一个能够走进他们世界的老师、朋友。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克服困难的一种内在的心理因素,是学习知识的动力。学生对他所学的东西一旦有了兴趣,就会不知疲倦,越学越爱学。但是兴趣的产生和强化都离不开我们教师的培养和激发,因此,在以后的课上我不仅要注重学生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要关注学生活生生的生活和他们的内心世界。另外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适合全体学生参与的多层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他们都有机会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并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收获。要对学生的基础、能力、个性等进行深入了解,在制定教学目标和设计教学活动时考虑学生的差异,分出不同的层次,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树立自信心,获得成就感,使每个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都有所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还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不要因为自己的粗心让学生的“闪光点”偷偷地溜走。对于那些想法新奇并且有进步性的学生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的作用是神奇的,也许你的一句鼓励就又能创造出一个好学生。

在片段二中,它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的学生,在他们身上力量是无穷的,而这种力量能否展现出来,“机会”是很重要的。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通过自我感悟、自我体验培养和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学生这种自我感悟的能力。

因此教师要给他们机会,发言的机会、思考的机会、探索的机会……千万不要小瞧了他们!在课堂上更要给他们求知的机会,同样,教师更要把握机会,发掘课堂上的精髓。教师还应该把这些内容及时地记录下来,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借鉴。

(四)记录教学过程中的“意外”

不论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有多完美,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还是会发生“意外”。学生在学习中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也必然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是个别的,有些是普遍的,也有一些是教师意想不到的,还有一些是富有创新性的,可能教师一时都难以解答。这些问题应及时记录下来,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对症下药,实施补救措施。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的教学思维和教学经验,另一方面也能促进自身的教研水平,这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同时,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着教学民主的精神,对学生的教学建议也应该做必要的记载。课堂中,师生、生生互动导致一些突发事件,在寻找解决的方法时,偶然出现的瞬间灵感(即使是不能成功解决的方法)也要及时记录,利用课后深刻反思,千万不要不了了之,这样教师的教学思路就得不到拓展。长此以往将会在无形中失去很多“创造力”,其损失即使学生的也是教师的。

[案例]

面对不该出现的黑烟……

记得那是一次化学课,学习的内容是金属钠的性质,与平常不同的是年级组长也坐在下面听我讲课,但我对自己有相当的信心,因为我对自己和学生都非常有自信。整个教学过程按照我的设计思路顺利地进行着。

首先,我要给同学们做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的演示实验。我在烧杯里倒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先关闭止水夹,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煤油后置于铺有薄层细砂的燃烧匙里加热。这时我告诉学生接下来他们将看到的现象:“当我们把燃烧着的金属钠伸到装满氯气的集气瓶中时,将会看到钠剧烈燃烧产生光亮的黄色火焰并生成大量白烟。”学生们都睁大了眼睛期待着。到开始熔化时,我立即将金属钠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同时用胶塞盖好瓶口。但是接下来发生的实验现象让我的额头冒出了冷汗!集气瓶里冒出的并不是我期待的白烟,而是黑烟!同学们表情愕然,这是怎么回事?我在心中纳闷,下面可还有年级组长在看着啊!片刻紧张过后我努力使自己冷静下来,肯定是哪个环节出问题了,哦,我明白了,但是我并没有及时更正,而是转而问学生:“这块金属钠为何燃出黑烟?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其贮存方法。”全班同学立刻由惊愕变成活跃,一位同学抢着发言:“金属钠性质活跃,不能裸露在空气中,而是贮存在煤油中!”“你说得对!”我满怀歉意地对大家说:“刚才就是由于老师的疏忽,实验前没有将沾在金属钠上的煤油擦干净,结果发生了刚才的实验事故。”为了揭示上述错误原因,我不准备回头处理煤油,而是将沾有煤油的金属钠继续燃烧下去。请大家想一想,燃烧的过程中,烟的颜色将发生怎样的变化?”“黑烟之后将出现白烟!”同学们激动地猜测着,结果再次演示实验证明了大家的预言。于是我当众宣布:“同学们,你们的预言实现了!”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不仅有学生的,而且还有年级组长的。我看到她满意的笑容,终于化险为夷,我心里暗暗地舒了一口气。我知道是我坦诚的襟怀,实事求是的品质,灵活的教学机智赢得了学生的肯定和听课老师的赞赏。

[反思]

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我们又不能被它束缚。尤其是当课堂教学中出现意外时,将会打破原有的教学计划。这既考验了一个教师的反应力,又考验了教师的机智,教师是否能巧妙地解决课堂上出现的“意外”。这次课堂出现的“意外”是由我的失误造成的,虽然我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我仍然坦诚地向学生承认自己的失误,没有遮掩,这是一个老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对学生要坦诚。老师的行为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如果教师带头遮掩那么明显的错误学生就会模仿,这样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认真,争取不要再出现类似的失误,否则将无法“为人师表”了。

(五)课后及时修正原“教学设计”

回顾一节课的全部进程,探索出哪些教学规律、教法、学法上有何创新;启发学生思维有何新招;重点及难点的突破与分散是否得当;课堂训练设置是否有层次感、有梯度;教学是否面向全体学生;知识点是否通过迁移训练得到强化等。再次梳理之后进行必要的分类与取舍,及时地修正原有的“教学设计”,查漏补缺,吸取教训,考虑一下再教本节内容时应该如何去做,写出新的教学设计,把自己的教学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与高度。真正的教学不止是课堂教学,它还包括课前设计和课后的修正设计,这才是一个既完整又完满的教学过程。

三、教育反思的策略

无数研究表明,众多优秀教师的成长无一例外地显示,在“课堂实践”中“学会教学”是他们获得发展的重要历程。无论是提倡教育改革的人还是实施课程改革的教育界人士都普遍认同两个观点:一是教师是改革的关键,二是改革最终落脚点在课堂上。教师教学能力是在实践中逐渐提高的,新的教育观念也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探索中逐步确立。“教师成长=经验+反思”的公式体现了教师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学校领导,每学期除要求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之外,还要求每位教师及时撰写教学总结、进行教学反思,也正是基于这种思考,以教学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通过实践,我们认为,课堂教学反思的策略可以从教学设计中的具体环节进行思考。

(一)针对教学设计的反思策略

我们通常将教学环节分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四大方面。教学目标是根据教学内容设定的,而教学过程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活动,教学的实际效果又是检验教学设计的过程。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是相互影响又相辅相成的,所以教师在实施反思策略时要就要针对这几个环节进行。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通常包含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认知目标包括知识的回忆或再认识,以及理解能力和知识技能的领域;情感目标包括兴趣、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以及鉴赏和令人满意的顺序的形成;能力目标包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相关知识的运用能力。课堂目标多元化是现代课堂教学的一种特征,不同的教学目标引发不同的教学设计,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根据教学内容定位教学目标,争取做到所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合理的、优化的,这是值得教师们去反思的地方。

2.教学内容

我们都知道教材的内容只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一个平台,所以教学内容不等同于教材内容,优化教学内容设计过程就是教师科学地、艺术地处理教材的过程,优化教学内容设计的水平是教师成熟度的一种标志。这个环节考察教师的综合实力和水平,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是否符合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善于寻找新知识的“生长点”是值得反思的地方。

3.教学过程

当教学内容放在课堂中去实现的时候必须要有一种教学模式来承载这些内容。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掌握各种教学模式的基本精神,又要不拘泥于模式,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教清楚事物的规律,使学生通过模式能够掌握规律,并进一步探求新知识,获得新技能。其次,根据教学模式,选择最优化的教学策略,通常的教学策略有三类:以教师为主的策略,如讲授法、谈话法和演示法等;以学生为主的策略,如自学法、讨论法和实验法等;以教育活动为主的策略,如说理法、陶冶法和锻炼法等。上述教学策略既可单独运用,又可综合运用。再次,多媒体的配置和合理使用。一节课中不必同时使用许多种教学媒体。但所选用的媒体应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其功能,做到用足用活。最后,重视课堂的引入和结合。一台好戏演好序幕,一篇新闻写好导语,一部乐章奏好序曲,先声夺人,能激发人的兴趣和注意力。同理,新奇多趣,引人入胜的课堂导人能把学生带入一个跃跃欲试、美不胜收的学习天地。

4.教学效果

无论是教学目标的设计还是教学过程的实施都是为教师想要达到的教学效果服务的。教学效果的评价通常包括课堂教学目标的达到程度,学生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程度。这些要求所能达到怎样的程度都是教师要进行自我教学反思的地方。

(二)针对教学行为的反思策略

教学行为不仅仅是教师教的行为,还包括学生学的行为以及师生互动行为。针对教学行为的反思策略是根据课堂教学中人的具体行为来进行分类的,把课堂教学分为教师教的行为、学生学的行为和师生互动行为。

1.教师教的行为

(1)主体行为

包括讲述行为、板书行为、音像显示行为和动作显示行为。讲述行为主要有:语音准确、词语恰当、语言清楚、语速适中。板书和音像显示行为主要有:板书布局的合理性、板书的适时性和根据教学目标、学习任务、学生特点、媒体的功能与特点等因素选择恰当的显示媒体或媒体组合。动作显示行为主要有:选择恰当的示范方式,创造学习情境。

(2)引导、探究行为

包括问答行为和讨论行为。问答行为主要有:问题清晰,针对性强。讨论行为主要有:确定并精确表述有待讨论的主题。科学、合理地划分讨论小组,帮助学生做好讨论的准备。密切关注学生的讨论,适时、适量地介入讨论,适时地做出简短的阶段小结,并对出现的某些特殊情况及时给予处理。

(3)附属行为

包括练习指导、阅读指导和活动指导。

2.学生学的行为

课堂中学生的学习行为包括:听讲、答问、讨论思考、质疑、识记等行为。

(1)听讲

可以观察学生的是否在认真听讲,是否在追随教师或发言者的一举一动;是否及时地写课堂笔记;倾听是否全神贯注等。

(2)答问

能够检验学生听课和教师的教学的效果,从而得知学生是否全程参与学习;是否积极投入思考或踊跃发言;是否兴致勃勃地阅读讨论;还可以看有没有一些学生参与教学。

(3)讨论、思考

通过学生对所提问题的回答或讨论可以验证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看学生的语言是否流畅,是否有条理,是否善于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说明所学知识;看学生的回答或见解是否标新立异,是否具有自己的思想或创意等就可以得知他们事后进行了深入地思考。

(4)质疑

在教师在课堂讲解过程中,看学生是否善于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展开激烈的争论。观察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和创造性,学生的质疑能力往往反映出他们的接受程度和教师教学环节设计的合理度。

(5)识记

如果学生的识记行为很顺利则在侧面上反映了教师的讲授比较顺利,通过学生的答问、思考、质疑之后理解了所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把整堂课所发生的情况都反思一遍,把其中的收获和不足都记录下来,这样既有利于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教师尊重学生的行为在客观上又有利于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

3.师生互动行为

师生互动行为表现为整个课堂教学气氛是否民主、和谐、愉悦、主动;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有友好的合作;还可以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是否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

教师是否表扬或鼓励学生;是否接受或采用了学生的意见;是否及时地给予学生指导。学生的应答反应怎么样;提问情况怎么样;学习纪律和学习状态怎么样。其实师生互动行为是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任何一个环节不和谐课程都将无法顺利进行,师生之间互动行为的流畅度、质量如何都是需要教师在课前教后注意反思的地方。

(三)针对不同接受者所进行的反思策略

这里的接受者指的是教师、学生和听课教师这三种人,参照的范围越广教师越能多角度、全方位的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

1.教师自我反省角度

很多教师都会或多或少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尤其是教学出现问题的时候,但是几乎很少有教师把自己上升到自身行为的接受者这个概念。所以,建议给教师分阶段拍一些教学录像片,建立教师成长记录档案,或教师把自己的讲课情况录音,课后再来好好听一听。所有这些方法,都有利于教师的反思,有利于教师的成长成熟。

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性,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发现问题,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与时俱进。教师的自我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新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的新途径。让我们都成为善于反思的教一师吧!

2.学生的角度

一般来说,学生上完课之后的情绪、课后作业的正确程度、后续课中对前一课知识的再现程度,都能反映上一节课的教学效果,也都能找出上一节课存在的问题。另外,也可以找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访谈,在访谈中直接寻找问题进行反思。

3.听课教师的角度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笔者认为,上公开课固然重要。然而评比公开课更重要,不管是对执教者还是听课者,其收获更大,在评课中当参加者有了新观点和想法时,他们就大声说出来。然后在他人提出的观点之上建立新观点。所有的观点被记录下来但不进行批评。当你刚完成教学公开课后,一场评课对你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不同的教师从不同的角度会提出不同的观点,尤其是来自一个教研组同行的评价。从这些观点中,你会找出自己课堂教学的不足,寻找出反思的问题。

(四)针对教学评价的反思策略

借评教的对象、同行、领导等进行反思可以从更多的角度反思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可以通过搞调查问卷的方式,通过学生、同行、家长的问卷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还需要在哪方面应该改进?教学内容是否适合,还需要增删哪些?教学活动是否科学,在活动安排方式上有哪些建议?教学进程是快是慢,课堂组织是否适应学生发展?教师教学质量如何提高。通过反馈,教师可调整自己的教学,进行理智的思考,研究改进。

教师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尝试。

1.学生眼中折射的你

从学生眼中看自己,是教师生涯中令人称奇的因素之一。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学活动,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是最真实和最有价值的。每当我们从学生眼中看自己时,总能了解一些事情,获得一些启发。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以同化的眼光看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知识、理论的各种观点和见解,而且更应该以一种顺应的态度学习和接受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反思和检查自己教学行为的不足,生成顿悟、直觉、灵感、智慧、想象等多元开放的思维,以改善未来的行为。其次,使用“批判事件调查表”,让学生以主体身份每周反馈意见和建议。该调查表是美国著名教授斯蒂芬·D·布鲁克菲尔德等人极力倡导的一种做法,包括“最吸引人的时刻”、“最淡漠的时刻”、“最确证的行动”、“最困惑的行动”、“什么最令你惊奇”五方面描述。教师汇总学生的描述后,及时作出对“批判事件”的回答。回答的内容即是教师反思后的结果。其优点表现为:批判事件调查表中的叙述为我们提供了直接而未加过滤的学生体验,这些叙述未受到师生之间权利机制的扭曲,有助于教师及早地发现课程中需要努力解决的任何问题。有助于教师经常了解学生的观点、反应和情感并让他们公开表达出来,在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还可以鼓励学生成为反思型学习者,不断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诊断、反思和改善。

2.从同事反观自己

要经常和同事们谈论教师所做的事情,和同伴一起参加批判对话可以向教师昭示他们对教师教学实践的看法。同事们可以作为一面批判的镜子,反射出教师行动的影像。这些影像常常让我们大吃一惊。他们也面临着与教师同样的危机和困境。当教师聆听他们讲述相同的经历时,就可以检查、重构和扩展教师的实践理论。新课程倡导校本教学研究机制建设,以此为动力推动教师的自主发展。而实现教师同事之间的互动对话、交流与合作是至关重要的。

四、教育反思步骤、形式与方法

教育反思是有体系有思路的系统化的反思活动,其本质是以教学为基础平台展开的一系列活动。教育反思是有步骤、有其主要形式与实施方法的,虽然在实际的工作中每个教师的反思行为和反思方法可能不尽相同,但在其主要形式和表现结构上是共通的。

(一)、教育反思的步骤

1.发现问题

前面讲过,新课改要求教师培养善于发现问题的意识,时刻使自己的教学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教师关注教育教学中的特定问题,并从学校环境、课程设计、师生等诸方面收集相关的资料。收集资料的方法包括自述与回忆、他人的参与性观察、角色扮演、轶事记录、各种检查表、问卷、访谈等,也可以借助音像资料等。学校教师之间要创设轻松、信任、合作的气氛,在合作中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所在。善于发现才能够不断地创新,一个反思型的教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是极其敏感的。机会只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一份耕耘才有一份收获。只有那些在教学中积极思考的人才能取得更多的进步,每一个问题都有可能成为一个研究课题,发现问题、反思问题客观上也为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储备了大量丰富的信息来源,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长远的意义。

2.分析问题

教师在发现问题之后面临的就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通过分析所掌握的资料,特别是关于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信息,在相关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采取适当的方法全面、综合地深入分析,寻找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教师要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思想、行为,其中还包括自己的信念、价值观、态度、情感和技巧方法等,以形成对问题的表征,明确问题根源所在。这里,教师利用自我提问来帮助对问题的理解,也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相互观察和分析)来进行,直到问题解决为止。

3.寻找解决的方法

在问题明确以后,教师开始在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或通过请教专家、同行,或通过阅读专业书籍、网上搜索文献资料等途径)搜寻与当前问题相关的信息,以建立解决问题的假设性方案。这种寻找信息的活动是自我定向式的,它所产生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教师形成新的有创造性的解决办法。教师在作出某种假设性方案之后还要考虑到这些方案可能会产生的效果,做到心中有数。

4.验证方法的可行性

教师在考虑好了每种行动的效果后,就开始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检验的过程中,教师可能会遇到新的问题、新的挑战,当这种行动过程再次被观察和分析时,就开始了新一轮的反思循环,形成一种螺旋式的上升形态。

所以说教育反思是无止境的,教育的路有多远,反思就有多远。

(二)教育反思的形式

教育反思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因其情况不同,我们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形式。

1.课后二次备课

以往的教师在上课前设计一份教案,在课讲完之后这份教案也就结束了它的使命,只有“载入史册”的命运了,新课程背景下的创新型教师是必须要摒弃这种陋习的。教师不但不能“抛弃”这份教案,而且还要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根据教师教学中所获得的反馈信息进一步修订、完善,给予教案二次生命,进一步明确课堂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同时使有益的经验及时得到提炼和升华,不断增强教育效果。这种课后二次备课不仅有利于教师及时地修正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是教师教育责任感的体现,而且客观上还能激发教师搞教育研究的热情。

2.坚持写反思日记

教师在一天的教育教学工作结束后,写下自己的感悟,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引以为戒的教训并与其他教师共同分析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缺点。另外教师在教育教学后主动征求意见,其中包括学生的反映,并详细记录教育教学的背景、效果,上课的具体感受,存在的问题以及通过反思后得出的锯决办法等。由此不断地积累,不断地反思,坚持数年,教师定会达到源头活水的境地。

3.请教育专家指点

在一线教学的教师往往在教育理论方面比较落后,因为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教学之上,对于与教育理论的研究就少之又少了。如果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武装,教师的教学只能是在以往的经验里摸索,很难达到质的提高。所以从长远角度考虑,学校应该不定期地请专业研究员追踪式听课,不断发现课堂教育教学中的观念,设计和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专家点评,共同探讨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这样既保证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能得到最新教育理念的指导,又阻止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实践脱节的现象。

4.写教后记

一堂课将过去了并不代表教师的任务就完成了,教师在教学结束后,要结合教育教学过程的观察以及教育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的回顾和小结,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教案后,作为反思的一种基础和雏形,作为教师今后系统化反思的依据。

5.进行案例研究

案例是含有问题式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事件,案例是教育问题解决的源泉,是教师教学行为提升的阶梯。在案例研究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当前教育的大背景,在此基础上,通过学习、观察、调研、收集典型的案例,然后运用新的教育理念对案例做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和思考,久而久之,教师就会成为一名思想活跃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者。

(三)教育反思的方法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反思的方法是什么?任何一种理念只有落到操作层次,才具有实践意义。教学反思也不例外,当教师掌握一些反思的方法后,可以使自己在教学后有序地进行反思,从而对自身行为产生指导意义。

1.多质疑

质疑是人的思维走向深刻的开始,教师要真正看清自己所经历过的教学过程则需要不断质疑才会有新的发现。对每一节课我们都要这样反思:“这样做对吗?”“这样设计合理吗?”“情境的创设有效吗?”等等。有质疑才会有发现,有发现才会有努力,有努力才会有发展。

教师要培养自己勤于反思的好习惯。如果一个教师平时在学习、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听课等处处学做有心人,不是仅凭自己所谓的经验,而是当做一种钻研,一种追求,每一个疑惑都当成可思考可利用的教学资源,那么,长年累月,自然水到渠成。

2.常归纳

过去的经历一般是在自然状态下零星地存在于我们的记忆中甚至在记忆之处,而我们一旦将它们回忆、收集、分析、整理、归纳出来之后,就会成为可贵的教学体会与教学经验。经过这样的归纳反思,找出了“得”与“失”,也找出了问题的症结,那么我们的经验日积月累就更加丰富了,我们的教学失误就会更少,教学效果就会更好了。

归纳反思记录要及时、精要、提炼。教学反思有其时效性,时间一久真

情实感容易淡化,智慧的火花也容易溜掉,甚至捉也捉不回来,想记录的事实材料也容易忘掉。最好是当时记,记当时,不过夜。反思记录不宜庞杂冗长,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应做到有感而发。它可以对一堂课或一篇课文整体内容作分析探讨,但更多的是对一个提问、一次建议、一个词语、一个符号,甚至教师一个手势、眼神的运用等做记载和探讨。建议教师主动在备课笔记上预留空间,经常及时地记录所感所思。

3.换位思考

“横看成岭侧成峰”,人的认识受自我经历的局限,难免会使自己的认识产生偏差,有时甚至看不出问题所在。这时,教师应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学生会怎样?”“这个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经常进行这样的换位反思,对于形成融洽、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和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是大有裨益的。

4.对比反思

有比较才有鉴别,人们常常是通过找到某一事物的对应面的特征来发现这一事物的本质属性的。作为教师,应善于向别人学习,要经常听其他教师的课,特别是骨干教师、名师的课,并以此为镜子来对照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做到取长补短,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5.评议反思

从时间上看可以是“课后思”、“周后思”或“单元思”,也可以是“月后思”、“考后思”。一个阶段考试后,教师应及时进行教学效果分析,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家长意见,掌握反馈信息,帮助自己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还可以是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宏观反思。形式上看可以是个体的回顾,也可以是集体的交流。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对青年教师来说,经常上公开课,邀请同行和专家听课评课,创设良好的交流研讨的氛围,认真听取同行和专家专业化的点评,指导其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课堂过程的调控、练习设计等,摒弃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空泛评论,倡导深度的反思分析和交流,是一种真真切切的助推力。通过评议互动、相互交流、共同探讨,使执教老师认清自我,受到启发和教益;又使听课教师学会反思,引以为戒。为此,学校要积极组织这种“互听、互评、互动”的反思活动。对于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和教学水平是大有帮助的。随着现代化设备的推广,不少教师使用的课堂全程录像的“影像反思法”值得借答。

要将教学反思落到实处就必须养成在每一节课之后自觉进行反思的习惯。写好教学反思,必须做到“精、短、快”,以便及时把感悟、亮点、遗憾等记录下来,指导今后的教学。这样,通过教学反思,促进教师自我教育,提高业务素质,也促进教育科研健康地发展。

最后,教师在进行教育反思还要做到以下四个标准:

第一:秉承新教育理念,形成反思参照标准;

第二:具有鲜明问题意识,捕捉反思对象;

第三:联系已有经验进行综合分析,构建个人化理论;

第四:要对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持续不断的系统化思考

古语说,“飞瀑之下,必有深潭”,这“深潭”是“飞瀑”长年累月冲击而成的。教师持之以恒的教学反思宛如源源不断的“飞瀑”,必能造就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丰硕的教学成果之“深潭”。在当前课改背景下,还必须不断地学习现代教学理论和新课程理念,做一个不断学习、勇于实践、勤于反思的新生代教师。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认为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江苏教育研究》2003年第11期《我与课改的约定》一文中写道:“每天,我都要拷问自己:今天,你学习了没有?做了没有?写了没有?我觉得只有善于学习,勇于实践,勤于总结,才算是一个称职的现代教师,才能跟得上课改的步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