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现“使无业者有业

实现“使无业者有业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此次教育部新闻办组织的中央新闻媒体采访团共分两路,分别赴江苏和宁夏采访。教育部将宁夏职业教育东西部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工作作为“宁夏模式”向全国推广。因此,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不仅晚于普通教育而出现,且长期以来发展乏力。

实现“使无业者有业 使有业者乐业”的发展目标——宁夏推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主要成就与基本经验

实现“使无业者有业 使有业者乐业”[1]的发展目标——宁夏推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主要成就与基本经验

以“小省区也能办大事”的宏大魄力与昂扬精神,宁夏近年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创造出了令发达地区为之瞩目的巨大成就与先进经验。在教育领域,宁夏在优先发展教育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创造出了许多“宁夏经验”“宁夏模式”。在宁夏众多的教育发展成就与经验中,其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经验”与“模式”最为引人注目,也最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归纳提炼、发扬推广。为更具体地说明这一问题,我们先简要回顾一下国内新闻媒体有关宁夏发展职业教育成就与经验的相关报道:

在2008年3月的全国两会期间,时任国家教育部部长的周济在参加宁夏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财政报告时说,宁夏教育事业近年来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职业教育成效最为明显。宁夏在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建立起了与东部地区的联系,这完全符合国家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精神,教育部坚决支持宁夏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扶贫、职业教育移民等方面对宁夏倾斜。……[2]

这则新闻报道,可看成是宁夏推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起步阶段,也是宁夏职业教育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的真实写照。

2009年10月21日至23日,由教育部新闻办组织的中央新闻媒体采访团来宁专程采访宁夏职业教育工作。为了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此次教育部新闻办组织的中央新闻媒体采访团共分两路,分别赴江苏和宁夏采访。来宁夏采访的中央新闻媒体采访团共有12家,其中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等。在宁夏期间,采访团记者听取了教育厅关于全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汇报和各市县的交流发言,并到宁夏职业教育基地了解建设情况,与宁夏农校师生座谈,了解当前的教学现状和学生的职业选择。中央新闻媒体采访团到宁夏采访职业教育经验,主要原因是宁夏中职招生和东西部合作办学模式多次受到教育部表扬并在全国介绍经验……[3]

这则新闻报道,真切反映出了中央新闻媒体采访团到宁夏采访职业教育经验的事实。中央新闻媒体采访团之所以选择宁夏,主要是宁夏在中职招生和东西部合作办学中创造出“宁夏模式”并多次受到教育部的表扬并引起全国兄弟省(市、自治区)的重视。

2011年,宁夏连续8年超额完成中职招生任务,在全国排名第一;职业教育就业率每年在95%以上。教育部将宁夏职业教育东西部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工作作为“宁夏模式”向全国推广。2011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职招生对象不再仅仅盯着应届初中毕业生,而是进一步扩大服务面,积极争取应届高中毕业生、往届初高中毕业生、回乡农村青年、返乡农民工、企业员工、退役士兵等各类人群。凡是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群众,只要愿意,中等职业学校的大门就向他们敞开。全区全年完成中等职业教育招生4.25万人,完成职业教育东西部合作办学联合招生1.51万人。从2006年开始,5年来,我区赴东部职业学校学习、实习和就业的学生总数已达到6.7万人,其中约3.5万余名学生已经在东部地区成功就业。在2010年10月份召开的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模式推介会上,教育部将宁夏职业教育东西部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工作作为“宁夏模式”向全国推广……[4]

这则新闻报道,真切反映出宁夏连续8年超额完成中职招生任务并在全国排名第一的伟大成就,也客观反映出全力推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实现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宁夏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认同与较大反响的真实情况。

在具体看到这些关于宁夏职业教育的成功“模式”或先进“经验”的新闻报道之时,我们自然就会思考:宁夏作为一个内陆欠发达民族省区,为何会在职业教育领域中能取得如此显著的骄人成就并受到教育部部长的称赞与主流媒体的密切关注,从而被社会各界誉为“宁夏模式”,并与我国经济社会、文化教育最为发达的江苏省的教育事业一道引起社会多方的密切关注与高度称赞呢?

答案实际已经包含在了以上的新闻报道之中,就是从2004年起,我区已连续8年超额完成了教育部下达的中职招生任务,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排名第一,创造了宁夏奇迹,并诞生了“宁夏模式”。自然,寻找到这一答案并不难,我们更要在看到成就的基础上寻找为什么我区职业教育在近年来发展中会取得如此显著成就的公共政策与体制机制因素。就是说,我们应探究出宁夏职业教育之所以取得突出成就的政策及机制因素,从而为推动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汲取历史经验。

第一,自治区高层以前所未有的重视与领导,为职业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与社会发展环境。不可否认,由于受“学而优则仕”(即孔子所说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之传统观和“重道轻术”(即“重道轻器”的职业文化传统)价值观的影响,我国古代历来就没有培养劳动者的教育观念,不论是“官学”还是“私学”都把科举取士作为目的,并视技术、技能为“奇技淫巧”而不登大雅之堂(如孔子就曾明确提出“君子不器”),故此职业技能传授仅存在于民间,并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传承着。这种文化传统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严重的制约作用,也深深地影响到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因此,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不仅晚于普通教育而出现,且长期以来发展乏力。为实现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并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大批优秀人才,改革开放后我国就一直把发展职业教育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将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等并列放在同等重要位置,第一次在中国宪政史上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宪法地位。1985年5月,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要求:“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并“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以“造就数以亿计的工业、农业、商业等各行各业有文化、懂技术、业务熟练的劳动者。”1991年9月,国务院作出《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要求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职业技术教育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积极贯彻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方针。”199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对职业教育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职业教育的体系结构、办学职责、管理体制等都作出了法律规定,确立了职业教育的法律地位。

虽然党和国家从法律与政策层面明确规定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的教育地位、社会地位,但我国传统的“学而优则仕”与长期的“重道轻器”的职业价值观却长期而深刻地影响到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职业教育是教育但却是“二流教育”的观念客观而广泛的存在。譬如有学者曾对高考志愿的报名情况进行了具体统计分析:多年来,北京市第一志愿报考高等职业技术专业的考生不到10%。其中在2002年的高考录取中,在北京市某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所录取的400多名本科生中,第一志愿考生仅有6人,第二志愿学生仅有11人,第三志愿考生也只有12人。[5]这种状况固然与职业技术院校的办学质量有关,但是传统观念的巨大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再如,现阶段普通中小学校特别是一些“名牌学校”在每学年开学时常常是门前车水马龙,而众多职业学校却是时时“门可罗雀”,这也反映出传统文化对教育的深层影响。因此,我国教育领域长期存在着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片面强调高学历却常常鄙薄技术、轻视职业教育,实际上就是这一社会文化影响的历史折射;现阶段众多家庭和众多人们迷恋于“做官”和热衷于“坐办公室”,实际上也是这一传统社会文化影响的现代延续。

那么,宁夏又是怎样有效地来改变这一根深蒂固且影响深远的文化传统,从而推动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呢?首先是从强化职业教育领导与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入手的,也就是从政策层面来整合和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力量,不断增强职业教育的发展活力。2006年3月,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发了《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建立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社会舆论环境”。为此,自治区建立了在政府组织领导下,由教育厅牵头,国资委、发展改革委、经委、财政厅、人事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农牧厅、建设厅、民委和扶贫办等众多部门参加的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以具体负责协调解决全区职业教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同时,自治区还明确要求各地、各学校要从改变文化与政策环境入手,形成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文化社会环境,以切实推动职业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大力营造有利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社会舆论氛围。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出版和其他大众媒体,都要大张旗鼓地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优秀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劳动价值和社会贡献,引导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择业观。企业要逐步提高生产服务一线高素质劳动者特别是高级技工和技师的经济收入。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开展各种职业技能、技术竞赛活动,表彰职业教育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在做出发明创造的技术专家中选拔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选,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局面。”[6]同时,自治区决策层还把发展职业教育与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密切联系起来,于2008年成功启动实施了“技能致富”计划。为实现以职业教育来提高劳动者的“技能”,以劳动者技能的提高来“致富”的发展目标,自治区人民政府将完成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任务列为对教育厅的效能考核目标。2008年1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了职业教育大会,成立了由自治区政府主席王正伟同志任组长的推进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并在自治区层面建立起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出台了《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我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正是在这一政策背景下,全区教育系统高度重视,以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来宣传职业教育、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如仅在2009年的一年间,自治区教育厅就先后下发了《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做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工作会议的通知》《自治区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做好2009年度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做好2009年度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及东西部联合招生合作办学统计工作的通知》等规定性文件,在全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长效机制,同时也逐渐地深刻地改变着社会公众的教育观、择业观。正是在这样坚持不懈的努力之下,宁夏连续八年超额完成了教育部下达的招生任务,创造了“宁夏奇迹”。

第二,不断加大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为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我们要看到,在收入多样化、社会分层加剧的时代背景下,高收入群体的子女过多就读于普通教育的学校,而经济困难家庭的学生更多就读于职业教育学校。因此,正如温家宝总理指出的:“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社会性、人民性”,这一教育“应该是面向人人的教育,使更多的人能够找到适合于自己学习和发展的空间,从而使教育事业关注人人成为可能”。正是为了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社会性、人民性特征,自治区才将职业教育列为“民生计划”,不断加大经费投入。自治区明确规定:“从2008年开始,自治区财政将预算内职业教育专项经费由2000万元增至5000万元;并统筹“特困零就业家庭就业培训补助资金”“再就业补助资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专项资金”“劳动力就业扶贫资金”等专项资金5000万元,共计1亿元,专项用于职业教育发展。”[7]可以说,在“十一五”期间,我区把最好的政策、最多的投入都用在了职业教育领域。譬如为加大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自治区以专项经费来增强全区职业教育办学活力和发展后劲:2007年,自治区政府将职业教育专项补助经费由“十五”期间的250万元增至2000万元,2008年又增加到6000万元,从2009年起每年再增加1000万元。如此高额度的专项投入,在其他教育领域是少见的。再如为适应全区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整体提升我区职业教育发展水平,自治区党委、政府在银川市西夏区投入巨资建设自治区职业教育基地。自治区职业教育基地投资22亿元、总体规划占地8.8平方公里,涉及11所学校的调整,规划在校生规模为10万人左右。2010年8月,宁夏职业教育共享实训基地投入使用,基地按照“统一管理、资源共享、机制灵活、方法创新”的原则,紧扣宁夏的主导和支柱产业,重点建设现代服务、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能源化工四大类实训中心和创业园区,力争成为“服务对象广、综合实力强、管理水平高、运行机制活,示范作用大”的职业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并成为西北地区职业教育标志性品牌。此外,我区高职生均财政拨款近年来有了很大提高,已由2005年生均预算内经费标准1800元提升至4100元,基本接近了普通本科院校生均预算内经费标准,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职业技术学院两所院校跨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行列,其生均拨款标准已达到了我区普通本科院校生均预算内经费标准。2010年2月,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被列为自治区示范校,将重点建设烹饪工艺与营养(清真)、酒店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生物化工工艺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会计电算化等8个专业,自治区财政一次性就给予了建设专项经费1090万元。如此之多的投入,确保了我区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如前所述,职业教育是一种面向社会下层群体与贫困家庭的教育类型,正如学者所言:“职业教育的本质是推动知识与技能的传播和竞争,激发了社会底层成员的求知欲望,拓宽人们自我开发的途径,增加社会底层教育欲望强烈者向上流动的机会。”同时,“从人性的角度出发,不管什么阶层的人,都希望通过接受教育提升自己的社会阶层地位,即使是社会的下层也是如此。”[8]

第三,以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精神,推进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2008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关于推进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意见》中,确定了“使初中毕业未被普通高中录取、高中毕业未被大学录取的学生都要接受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或技能培训”的基本目标和工作思路。为确保这一任务的全面完成,自治区有着许多政策创新。首先,是领导机制的创新。2008年,自治区政府成立了以王正伟主席任组长的推进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自治区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这一领导机制,确保了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统筹管理。其次,是考核机制的创新。自治区为提高对发展职业教育的领导管理与考核评估,及时颁布了《市县政府推进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工作责任考核办法》《职业院校工作责任考核办法》《关于职业院校资源整合方案》《关于全区职业院校骨干特色专业调整方案》等一系列配套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市、县政府与职业院校的责任。2011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在所确定的10项民生计划、为民办30件实事中,向全社会承诺要加强职业教育,“基本建成宁夏职业教育实验实训基地、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广播电视大学)、银川市职业教育中心一期建设工程;开工建设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支持固原职教中心建设,支持石嘴山职教中心、中卫南华山职教中心、吴忠民族职业教育学院完成一期建设工程;全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达到4万人,东西部职业教育联合招生合作办学规模达到1.5万人。”自治区主席、自治区推进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正伟同志也在不同会议上多次强调,本届政府重点要抓好三件大事,就是宁东化工能源基地建设、设施农业和职业教育。管理机制的创新,使宁夏职业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再次,是职业教育体系的创新。自治区推进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组织专家从专业设置、师资队伍、教学改革、办学条件、教学管理和社会认可度等方面,对全区高职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进行了全面评估,并认定19个自治区高职骨干特色专业、32个自治区中职骨干特色专业,23所职业院校得到了专业建设资金支持,较好地解决了各学校专业设置过于重复、特色优势专业不够明显等突出问题,基本构建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形成了以2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学院、12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5所自治区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为示范的职业教育骨干办学体系。最后,是办学模式的创新。在发展中,我区近年来深化了办学模式的改革:坚持学历教育和中短期培训并重,加大“订单式”培养方式,鼓励校企合作、半工半读和分阶段完成学业(学分制)等办学形式;积极构建“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学格局,在全区形成了公办与民办职业院校共同发展的格局;不断扩大办学自主权,优化专业和课程结构,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和实践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不断加大对各市、县职业教育招生、基础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培养培训、专业设置等工作的督查,及时研究解决市、县(区)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譬如在2008年12月,自治区人民政府组成联合考核组,首次对全区各市、县人民政府发展职业教育工作绩效进行全面考核,对在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中成绩显著的市、县予以表彰奖励。在政策创新中,全区各市、县,普遍树立起“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就是抓就业、就是抓民生”的观念,各地、各职业学校发展职业教育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有力地推动了宁夏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第四,以制定更加清晰的政策思路,推动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思路决定出路,眼界决定境界。正是为促进发展,我区明确提出要“到2012年,通过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使职业教育面向市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地位基本确立,办学活力明显增强,初步形成公办、民办职业教育共同发展、多元办学的格局,职业院校与企业的联系更加紧密,产学研一体化取得实质性进展。”[9]在这一新的发展战略指导下,我区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了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同时,坚持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农村办学,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由于在发展实践中,我区始终坚持以政府办学为主、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作用,大力推动东西部合作与交流,使得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同时,在努力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服务范围上,近年来我区在中职招生过程中不再仅仅盯着应届初中毕业生,而是进一步扩大服务面,积极争取应届高中毕业生、往届初高中毕业生、回乡农村青年、返乡农民工、企业员工、退役士兵等各类人群接受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就是说,凡是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广大群众,只要愿意,中等职业学校的大门就向他们敞开。在职业教育的办学形式上,自治区提出了“积极推进‘双元制’、‘双证制’、‘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学分制’等办学模式改革,建立弹性学习制度,推行学分制和主辅选修制”,同时规定要“允许有实际需要的学生、贫困家庭的学生半工半读,分阶段完成学业”。[10]在这一政策的指导下,全区各地、各学校不断创新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和培养模式,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如宁夏农业学校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办学模式,送教下乡,办学到农民家门口,教学紧贴农业生产;同时实行弹性学分制,招收村干部、种养殖大户、农药兽药经营者、新型农民等4997人,使职业教育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焕发勃勃生机。

在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提高的过程中,我区也积极探索高职教育多元选拔录取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以不断增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活力。2009年,自治区教育厅下发《关于做好我区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报名工作的通知》,首次在全区试行单独招生改革试点工作:在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宁夏职业技术学院试行单独招生,拿出该校计划数的10%由学校自主招生,以从中选拔适合接受高职教育、适合高职专业学习和具有创新精神、专业潜质的学生顺利进入高职院校学习。2011年,我区明确规定:对参加2011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且未被录取或取得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文凭的中南部生态移民范围、凡取得普通高中毕业文凭并参加2011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且未被录取的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和宁夏育才学校应届宁夏户籍山区考生、六盘山高中和宁夏育才学校秋季已升入高三年级且已修完规定课程和学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全部达到合格等级、综合素质评价达到合格等级的宁夏户籍山区学生,可到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3所区属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注册入学”,同时享受3000元的生活费补助。[11]此外,在加强东西部地区职业教育联合办学合作培养中,宁夏在与山东、福建两省开展的“宁鲁合作”“闽宁合作”也有着更多“经验式”的积极探索与机制创新。如在2008年,宁夏职业教育山东省工作站在山东省烟台市挂牌成立,主要承担两省区职业教育的协调、联络、服务职能。同样,宁夏第一工业学校与山东新汶矿业集团公司高级技工学校、山东新汶矿业集团公司长城煤矿签订了校企三方联合办学协议,并采用了定向招生、合作培养、定向就业——“三位一体”的招生形式,既为开展专业交流、师资交流创造了条件,也为宁夏学子在发达省(市)的就业创造了良好条件。

第五,以科学求实的态度,认真总结提炼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提高的基本经验。我区之所以能够创造出发展与提高职业教育的“宁夏模式”,也是与我们多年来在探索和实践中积极总结经验、不断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分不开的。概括来看,我区发展职业教育的基本经验主要有:首先,不断优化良好政策环境成为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不论是《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实施意见》《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意见》等纲领性文件,还是《关于市、县(区)政府推进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的考核办法》《关于职业院校工作责任考核办法》《关于职业院校资源整合方案》《关于全区职业院校骨干特色专业调整方案》等配套性文件,都是为区域职业教育和职业院校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良好政策与社会环境的。正是这些文件精神,才使我区一些远见卓识的领导者认识到,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要,抓职业教育,实际上就是抓就业、抓产业素质、抓投资环境、抓发展后劲和抓竞争力。其次,“技能致富”计划促使了全区职业教育发展方向与动力的快速转变。现阶段,我区在职业教育发展实践中实现了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对此转变,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明确提出了要“实施‘技能致富’计划,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整合资源、合理布局为重点,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目标,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的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扩大职业院校办学规模,做大、做强、做特、做优职业教育。”[12]这一目标定位,就促使了全区职业教育在发展实践中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其次,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通过多种形式来发展职业教育。在发展职业教育中,我区始终坚持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并举、职前教育和继续教育结合,积极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和学习型社会建设。对此,自治区也明确规定,“允许有实际需要的学生、贫困家庭的学生半工半读,分阶段完成学业,逐步建立有别于普通教育的、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职业。”[13]为此,我区曾组织实施了“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工程”“农村适用型人才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和面向宁南山区贫困家庭10万农民培训计划,形成了以县职教中心为龙头、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为骨干、村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为基础的农村职业教育培训网络,极大地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譬如从2006年至2009年,通过农村劳动力输出前培训、城乡各类失业人员培训、创业意识与能力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贫困地区中长期培训等方式,我区共计培训农村转移劳动力67.39万人次。最后,不断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促进教育发展和社会公平。2005年,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颁发后,我区就开始积极探索建立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助学制度。200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就职业教育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框架和内容作出了具体的政策规定,我区开始全面建立和继续完善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2008年,我区开展组织实施成效明显的“技能致富”计划,对贫困家庭就读于职业院校学生的助学资助力度明显加大,基本实现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受资助面达到90%以上、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享受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和助学贷款受资助面达到20%以上、中职学校涉农专业免学费的公共财政政策资助目标。从政策实效看,职业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建立与不断完善,对于切实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进而促进教育优先发展、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正如我国职业教育创始者黄炎培先生所言,开展职业教育和职业指导服务,可使“求人者得人,求事者得事”。

现阶段,我区教育事业已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并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新阶段要继续推动全区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就要求把职业教育摆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以及优化教育结构、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来抓。这是因为,职业教育不仅能实现“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而且还明显具有“面向人人”[14]特征的“平民教育”。正是基于这一认识,认真总结我区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创新、科学经验,对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注释】

[1]中华职教社.黄炎培教育文选[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334.

[2]白景辉.教育部长周济:坚决支持宁夏发展职业教育[N].宁夏日报,2008-03-13.

[3]冯舒玲.12家中央媒体聚焦宁夏职业教育[N].宁夏日报,2009-10-21.

[4]谢国苍.宁夏连续8年超额完成中职招生任务排全国第一[N].宁夏日报,2011-01-03.

[5]齐爱平,孙雪松.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0(9).

[6]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实施意见[Z].宁政发〔2006〕47号.

[7]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意见[Z].宁党发〔2008〕3号.

[8]卢洁莹,马庆发.论社会分层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双重影响[J].教育与职业,2007(3).

[9]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意见[Z].宁党发〔2008〕3号.

[10]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意见[Z].宁党发〔2008〕3号.

[11]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夏“十二五”中南部地区教育移民实施方案的通知[Z].宁政发〔2011〕74号.

[12]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意见[Z].宁党发〔2008〕3号.

[13]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意见[Z].宁党发〔2008〕3号.

[14]温家宝.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5-11-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