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的艺术之都》

—的艺术之都》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伦敦皇家学院正在展出的《巴黎: 1900—1968的艺术之都》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它把巴黎的现代主义艺术大略分为四代,而且把每代都和艺术家们活动的中心地区联系起来。对于巴黎现代绘画艺术的发展,这个时期确实是一个关键。画评家利普顿认为,这一时期的巴黎画家并没能找到恰当的回应。巴黎在1968年之后渐渐失去了艺术之都的地位。)利普顿谈到所以致之的原因,当然不止以上一端。但它显然是最引人思考的一点。

《巴黎: 1900—1968的艺术之都》

伦敦皇家学院正在展出的《巴黎: 1900—1968的艺术之都》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它把巴黎的现代主义艺术大略分为四代,而且把每代都和艺术家们活动的中心地区联系起来。这四代是:蒙马特(Montmartre,1900—1918)、蒙巴纳斯(Montparnasse,1919—1939)、圣日耳曼区(Saint-Germain-des-Près,1940—1957)和拉丁区(the Latin Quarter,1958—1968)。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也许是圣日耳曼区。在那里活动的画家不仅有鼎鼎大名的毕加索、贾科梅蒂、布拉克、贝克曼等,也有许多籍籍无名之辈(Helion、Gruber、Buffet、Fautrier、Hantai、Bazaine、Richier等)。观众似乎能看到几分后起乏人的趋势。对于巴黎现代绘画艺术的发展,这个时期确实是一个关键。用画展主席威尔逊(Sarah Wilson)的话说,二次大战带给欧洲各城市的变化太大了,它们的文化生活也随之起了变化;人们,特别是知识分子,很难从大屠杀和原子弹等史无前例的变故中恢复过来,一切都需要重新定义,每个人都需要从对新形势的回应中给自己定位。画评家利普顿认为,这一时期的巴黎画家并没能找到恰当的回应。问题不在于画坛而在于整个知识界。战后法国知识界缺乏勇气回顾被德军占领时期的历史,不敢正视那一时期身、心被征服的现实。(加缪不愿出来担当精神领袖,与此当有关系;而萨特的左盲,更难脱粉饰与逃避之嫌。)相比之下,德国和东欧的画家们(例如J9rg Immendorf和Anselm Kiefer)则能放下包袱,正视纳粹的历史,反而能开辟出新的天地。

巴黎在1968年之后渐渐失去了艺术之都的地位。(纽约至少在某些时期成为现代艺术风云际会的中心。)利普顿谈到所以致之的原因,当然不止以上一端。但它显然是最引人思考的一点。透过艺术史看历史,也许是最富有色彩的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