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国成立初期的教育

民国成立初期的教育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12年1月9日,成立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蔡元培任教育总长后,立即着手进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民国成立之后,在蔡元培的主持下,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制订了一系列改革封建教育的措施,力求使教育的发展符合民主共和的精神。清政府《学堂管理通则》中规定有拜孔子仪式,民国成立后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通令禁止。1915年初颁布的《特定教育纲要》集中论证儒学教育的价值,并拟定了各级学校实施儒学教育的基本方案。

第三节 民国成立初期的教育

辛亥革命成功后,“中华民国”于1912年元旦宣告成立,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1912年1月9日,成立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蔡元培任教育总长后,立即着手进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但是,随后袁世凯的复辟,使这些改革措施几乎很快被淹没在一片尊孔读经的声浪之中,封建教育又出现回潮。

一、整肃封建教育

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建立后,主持召开了第一次教育工作会议。于1912年1月19日颁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和《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这是中国资产阶级首次以中央政府名义发布的教育文件。

《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共14条,除敦促各地学校在农历新年后如期开学,按原学期计划正常教学外,还规定清末各种学堂一律改称学校,监督、堂长一律改称校长;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校;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小学手工科,应加注重;初等小学算术科,自第三年起兼教珠算;中学校为普通教育,文、实不分科;废止旧时奖励(科举)出身的做法,一律称该类学校的毕业生;“凡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并立即着手编写新教科书。这些措施在与封建教育彻底划清界限方面是相当有力度的,直接体现了辛亥革命的成果。

《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共11条,规定:初等小学的课程为修身、国文、算术、游戏、体操,视地方情形可加设图画、手工、唱歌、裁缝(女子)之一科或数科;高等小学课程为修身、国文、算术、中华历史地理、博物、理化、图画、手工、体操(兼游戏)、裁缝(女子),视地方情形可加设唱歌、外国语、农工商业之一科或数科;中学校的课程为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理化、图画、手工、法制、经济、音乐、体操,女子加家政、裁缝;初级师范学校课程为修身、教育、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博物、理化、法制、经济、习字、图画、手工、音乐、体操,女子加家政、裁缝,视地方情形可加设农、工、商业之一科目。上述外国语科限从英、法、德、俄4种语种中选择,各级学校都配发有各种课程的学年分布和周教学时数表。《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反映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的有关原则,成为以后《壬子癸丑学制》关于小学、中学、初级师范学校课程设置的蓝本。

这两个文件,是民国初年改革封建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对保障政体变更之际普通教育的顺利过渡和稳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民初教育方针的确立

蔡元培于1912年初发表《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一文,率先对民国教育方针的整体构想从理论上进行系统探讨,引起关心教育的人士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纷纷参与讨论。后来蔡元培又以《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为题,重新在《东方杂志》上发表,征求各方意见。1912年7月10日至同年8月10日,全国临时教育会议召开。这次会议讨论通过了民国教育方针,于9月2日由教育部公布施行,其内容为: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4]

民初的教育方针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实行了的资产阶级国民教育宗旨的教育方针。它完全否定了清末“忠君”、“尊孔”、“尚公”、“尚实”、“尚武”的封建教育宗旨,体现了资产阶级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三、封建教育的回潮

民国成立之后,在蔡元培的主持下,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制订了一系列改革封建教育的措施,力求使教育的发展符合民主共和的精神。但是,袁世凯为了利用封建文化来配合他的独裁统治,以及为了与社会上的封建复古势力相呼应,很快掀起一股恢复封建文化教育的浪潮,采取的措施有以下几条。

第一,恢复尊孔祀孔,利用孔子的封建文化教育偶像效应。清政府《学堂管理通则》中规定有拜孔子仪式,民国成立后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通令禁止。袁世凯政府一方面支持康有为等人发起的“孔教会”,另一方面于1913年6月发布政令,宣称应“查照民国体制,根据古义,将祀孔典礼,折中至当,详细规定,以表尊崇,而垂久远”。[5]据此,袁世凯政府教育部通令各地学校恢复祀孔典礼,孔子的神位被重新请回学校。1914年1月,袁世凯操纵下的政治会议通过了“祀孔案”,令全国一律恢复祀孔典礼。

第二,改定民国元年临时教育会议确定的教育方针。1913年2月,袁世凯政府,正式确定“爱国、尚武、崇实、法孔孟、重自治、戒贪争、戒躁进”的七项教育宗旨,完全推翻了民国元年的教育方针。整体上,七项教育宗旨是袁世凯政府在民初社会环境下希望借助封建传统文化以平息革命风潮、恢复社会稳定、维护独裁统治等多种政治企图在教育上的反映。

第三,重新确定儒学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课程。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的有关文件和民初学制都明确规定小学废止读经,大学不设经学科,但不久即被袁世凯政府否定。1915年初颁布的《特定教育纲要》集中论证儒学教育的价值,并拟定了各级学校实施儒学教育的基本方案。

1915年,袁世凯政府以《特定教育纲要》和《颁定教育要旨》作为总的方针政策,修改或重新颁布各级学校令,为封建儒学文化的重回课堂开道,社会上一时出现尊孔读经的高潮。随着恢复帝制的破产和袁世凯的病死,特别是在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下,封建教育回潮势头受到遏制。

【注释】

[1]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19页。

[2]朱有瓛主编:《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一辑,下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65、442页。

[3]关于清末学制改革的内容,参看本书第十二章,此处不赘。

[4]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中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178页。

[5]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大事记》,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第23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