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地方举措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地方举措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要求下,我国承担义务教育主要管理责任的县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都采取了积极措施,执行中央的政策精神。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课题组对此进行了问卷调查,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政策举措及路径进行了调查。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地方举措

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要求下,我国承担义务教育主要管理责任的县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都采取了积极措施,执行中央的政策精神。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课题组对此进行了问卷调查,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政策举措及路径进行了调查。

问卷发放范围,为2009年第18期县教育局长培训班,问卷发放80份,回收72份。涉及25个省,26%的教育局长属于发达及较发达地区,41%的教育局长处于经济水平一般的地区,有34%的教育局长处于不发达地区。

调查统计显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的改革热点集中在:示范高中建设、取消体制改革校、薄弱校改造、城乡学校结对、教师流动(城乡流动和评聘分开)、农村新校区建设、优质高中指标平均分配到初中校、中考制度改革、督导政府责任、取消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降低高中阶段择校生比例等11项措施。具体的实施普遍分布情况、执行主体、执行效果及原因等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执行调查统计结果

img3

由表1可知,示范高中建设、薄弱校改造、城乡学校结对、农村新校区建设、取消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等措施都有超过50%的地区采取,其中薄弱校改造、城乡学校结对是比较普遍采取的措施,达到60%以上。

而采取取消体制改革校、优质高中指标平均分配到初中校、中考制度改革、督导政府责任、降低高中阶段择校生比例、教师流动措施的地区数量低于50%。

为更详细地了解各项举措实施的情况,课题组就教育局局长最关心的“教师流动举措”进行了集体访谈。教师流动是缩小学校差距的最重要的手段,但现实中执行并不普遍。在集体访谈中,许多局长对教师流动的数量、可操作权限、区域、流动后的影响都提出看法。归结起来看,教师流动有以下一些观点:

首先,教师流动在行政管理上存在困难,许多地区教育局没有人事调配权,人事权在人事局或政府编制办,教师的流动无法单纯由教育局推动。另外,现在的教师职务职称制度陈旧,很难适应教师流动所需要的职称晋升需要。

其次,教师队伍存在许多事实上的问题,单纯靠教师流动无法解决。例如,教师队伍存在结构上的不合理,一些内地地区反映,教师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失衡,许多教师是过去的高中和中专毕业生,知识老化,也没有动力去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又占据高级职称岗位,年轻教师成长没有岗位。还有一种不合理现象是,小学、初中和高中教师有不同程度的冗余,有的是小学教师多,有的是初中教师多,教师冗余问题很难解决。甚至还出现另外一种管理上的难题,有些农村地区学校老资格教师或者新招的大学毕业生,自己到发达地区打工,拿出300—500元找代课教师,现有的制度环境很难对这样的教师进行约束。

再次,教师流动条件存在不足:首先,许多地区存在县域内的城、镇、村完小、教学点等条件差异很大的学校,教师在这些地区进行流动分配,很难说服谁去谁不去。行政压力下进行强制流动,对教师不公平,也容易造成队伍的不稳定。再者,农村学校大都缺乏周转房,教师流动的生活条件无法解决。

第四,教育局不掌握对教师的人事管理权,无法做到人走关系走,而短期的流动达不到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