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索多样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多样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5年的办学实践中,学院始终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第一”的办学宗旨,不断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探索多样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创新人才应当成为现代大学的根本任务。文华学院从创办之初,大胆创新教育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的是更好地培养人才,落脚点是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要增加选择课的比例,给不同学生创造个性化发展的条件。

探索多样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个性化培养

探索多样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个性化培养[1]

独立学院的创办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重大创新,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是由教育部直属的华中科技大学与武汉美联地产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学院是2003年国家开始对独立学院实施规范管理之后,由教育部首批批准的独立学院。

在5年的办学实践中,学院始终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第一”的办学宗旨,不断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探索多样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在办学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理念和风格,使这所民营学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个性化培养思路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如果一所大学不能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则会老‘冒’不出杰出人才来,这是很大的问题。”培养创新人才应当成为现代大学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靠教育,要满足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学校必须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并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观念和人才培养目标。近些年来,高教界着手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改革,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学生缺乏个性;课程设置的刚性过强,柔性不足,不适应学生个性化、多样性选择。

文华学院从创办之初,大胆创新教育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经过5年的实践,逐步形成了具有文华学院自己特色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其基本思路归纳为三个方面。

1.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的是更好地培养人才,落脚点是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因此,人才培养模式一定要以学生为本,树立生本理念。

生本理念是“以人为本”理念在高等学校的具体体现。首先,要全面审视教育目标、教育过程、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方法,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强调个性和多样化,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成才方案和发展空间,能够自主发展。其次,要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给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和选择学习方式的自由。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要增加选择课的比例,给不同学生创造个性化发展的条件。

2.坚持面向社会理念,培育学科专业特色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必须遵循面向社会理念。任何社会的高等教育都不可能超越社会的需要而孤立地、盲目地发展,它需要凭借自己对社会发展有反作用的功能,同整个社会发展相协调、相统一,在服务社会中推动社会更快地向前发展。

文华学院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与社会发展、社会需要密切相关。从现实状况看,市场化、高等教育大众化,对人才培养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需要我们去探索。

坚持面向社会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改变关起门来,局限在学校内部讨论教学改革的状况,要深入社会,广泛调查研究,了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研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例如,现在出现了国际金融危机,解决危机的过程,也是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我们要研究其专业结构、人才知识结构的新要求,从而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其次,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是开放的,以社会为课堂,加强社会实践环节,与社会建立广泛的、息息相通的联系。

3.坚持多样性教育理念,实施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

创新总是和多样性联系在一起的,而多样性又来源于个性,正是个性的差异,才使世界缤纷多彩,创新才孕育而生。培养学生的个性,首先学校要有个性,人才培养方案要有个性。制定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首先,每个学校要根据自己的定位、学科结构、办学特色,制定具有自身特色的方案。其次,要“关注两头”,即关注优秀学生和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

二、推行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做法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化、操作化,推行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最基本的就是要体现学校的特色和学生的个性。全面推行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培育学科专业特色

培养学生有个性,首先学校要有个性,学科专业要有个性。文华学院创建之初,就将学院定位于“多科性、教学型、开放式”的独立学院。在发展策略上,主动适应国家工业化、城镇化和武汉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适应国家工业化发展,学院选择了“以工学为主,多学科交叉”发展战略;面对城镇化发展趋势,学院设置了城市建设工程学部;为适应武汉中国·光谷的发展,学院设置了光电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为适应武汉地区两型社会的需要,学院设置了环境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专业。

学科专业建设走个性化特色发展之路,是文华学院实现高起点、高水平发展的战略选择。学院领导班子充分认识到:提高质量和办出特色是文华学院办学的基本目标和长远追求,特色型大学必须有特色的学科专业和特色的制度,这样的大学才有竞争力。学科专业的特色重在培育和发展。在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我们坚持人才市场需求导向、培养应用人才、培育学科专业特色、为学生服务、让学生满意等基本原则。特别是,特色型大学是在扎根于地方、服务于区域经济中逐步形成的,其价值和贡献要得到社会的广泛承认。各个学部,根据学院的统一要求,努力创办自己的学科专业特色。例如,我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部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通信工程专业、自动化专业、光电信息工程等专业,以嵌入式信息系统作为自己的办学特色。在信息化时代,网络通信技术和智能技术已成为关键的技术,而最能体现网络通信技术和智能技术成就的是“嵌入式信息系统”。掌握了嵌入式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通信协议和编程技术,也就掌握了智能化装置的设计、制造和维护的关键技术。因此,我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部的毕业生受到光谷等社会用人单位的好评。

我院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注重培养学生掌握流体与热科学的基础和热能动力工程专业知识,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与控制技术方面的知识。毕业生能在电力、制冷空调、汽车、船舶、流体机械、电子信息等部门从事能源动力工程及自动化方面的工作,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学生往往在毕业前一年就被用人单位签约一空。

2.加大专业、课程的选择性和灵活性

个性化培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学院通过放开专业选择,实行弹性和灵活性的课程设置方案,让学生有选择专业和课程的自由,根据自己的基础兴趣和将来从事的职业,选择专业和课程。

首先,学校给学生选择专业的充分自由。尽管我院录取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其第一志愿,但进校以后,由于对自己兴趣、能力、志向的进一步了解和确认,考虑到家庭经济状况、就业去向等,部分学生有了重新选择专业的意愿。学院决定,学生愿意转专业的,经过一定手续,都可以转。现在约有20%的学生进校后转换原来的专业。学生重新选择专业以后,学习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如经济管理学部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刘某,高中时选择的是文科,高考填报志愿时认为电子商务属于目前的热门专业(行业),于是毅然报考了电子商务专业,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发现自己数学、计算机等课程基础难以适应现在专业学习的需要,一学年5门课程不及格。后根据本人申请,转入广告学专业学习。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经过自身努力,该生学习成绩逐步提高。

其次,学院实行了具有弹性、灵活性的课程设置方案。我院各专业课程设置分为两大类:基本要求课程模块和选择性课程模块。基本要求课程模块,是人才培养的统一性要求,学生毕业必须达到的基本目标和基本规格要求;选择性课程模块,是针对学科专业和学生的基本情况,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实施多样性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方案。基本要求课程模块与选择性课程模块按65%与35%的比例构成。

例如,针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可以选择进一步深造的课程;针对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选择以实验室为依托的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的实验、实习等课程;针对外语学生,提供第二专业、辅修专业核心课程计划。

3.因材施教,量身定做个性化培养计划

个性化教育要有针对性,不能用一个标准来衡量,一套方法来施教,一种模式来培养所有学生。教育者应有高度责任感,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兴趣能力特征,分类指导,分层施教,个别培养。

首先,学院实行优才优育计划。学院重视对学习基础好的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我院每年均录取了一大批二本线上的学生。他们中相当一部分希望攻读硕士研究生。学院针对这部分学生发展的愿望,调整课程设置,设立专门的考研自习教室,教师和辅导员加强对他们的指导。这些学生学习异常刻苦,对形成良好的学风起着示范作用。

学院针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提供辅修专业的课程计划和选择个性化发展的课程计划。这些课程计划均由各个学部的系主任制订,由各个学部的教务办和学工组具体实施。

依托实验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学院的所有实验室全部对学生开放,学生可以在实验室选择感兴趣的实验,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和各种小制作的培训。各学部依据学生参加培训的课程和实验内容分别记入学分。在开放实验室里,我院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有的获得国家级特等奖、一等奖,有的获得省级一等奖、二等级,有的作品获得了国家专利。

其次,高度关注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独立学院和重点大学相比,学生学习上的差异程度更高,学习困难的学生更多。以学生为本,就应该高度关注他们,尊重他们,关心他们,将他们培养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在这一方面,除了领导、教师、辅导员经常性的工作以外,我院进行了两次大的活动,影响深远。

一次是2005年学院暑期召开关于“提高教育质量”的专题会以后,学院决定成立有领导、教师共同参加的小组,对160多名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研究。首先,副董事长刘献君、党委书记于清双等找这160多名学生逐个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存在的困难及产生困难的原因、对学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谈心的过程,就是对学生的了解、尊重、帮助的过程。谈心结束后,综合分析这些学生的状况,从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课外活动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意见。通过这次活动,这些学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基本顺利完成了学位,其中20多名学生获得学习进步奖,3名学生考上了研究生。全院学风也有了较大的好转。

例如,2004级英语专业学生张哲,在进校的时候,因为谈恋爱荒废了学业,多门课程考试不及格,并因为旷课受到学院警告处分。大二上学期,学院专门针对类似张哲的学生进行了个人谈心、集体座谈,效果明显。大三上学期,学院举办文化节英语风采之星比赛,考虑到张哲的口语、形象较好,积极鼓励其承担主持人的工作。经过大家协力配合,此次英语风采之星比赛取得圆满成功。通过这次活动,张哲重新树立了学习信心,进一步把注意力放到学业上来。经过努力,通过了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和所有课程的考试,获得了学士学位证书。现在苏州香格里拉酒店工作。

2003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谭啸,入校时和我院另外几名同学组建了文华音乐社团,他担任音乐社的社长。社团几乎每天排练,由于耗费在业余爱好上的时间较多,谭啸大二时不及格课程一度达到了8门。经过谈心和工作,他的学习态度有了极大的转变。大三学年,谭啸树立了考研的目标,减少了花费在音乐上的时间,不及格课程数目减少到了4门,大四上学期这4门课程全部重修通过。在当年的全国研究生考试中,谭啸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山东经济学院经济学专业。

第二次是2008年为171名学生量身定做单独的个性化培养计划。2008年,学院对171名学生作出了留级决定。在执行过程中,学院坚持“以人为本”和个性化服务原则,在逐个分析的基础上,每个系为每名留级的学生定做了一套单独的培养计划,并给每名学生单独制定了一张个人课表;学部的辅导员和教师分别与每位学生交心谈心,与每位学生的家长打电话,通报学生的学习情况;学院与家长一道从心理和具体教学安排上共同帮助学生,营造了一个迎头赶上的学习氛围与环境。学院对留级学生实施个性化服务,不多收学生一分钱。这种以人为本的做法,受到学生和家长们的一致好评。不少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从中深受感动,发奋读书,迎头赶上。

此外,2007年,学院开展了面向全院学生的“大学生学习生活期望与满意度”调查,从学生的职业期望、专业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师德师风、教学效果、学风状况、校园文化、学习与生活条件等多方位开展了学生满意度调查。在此基础上,学院把学生满意的继续做好,并进一步改善;把学生不满意或者暂时不满意的,作为学院下一步工作整改的重点目标,并分解成学院改革与发展的具体任务,不断提高学院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需要作为全院师生的共同愿景。

4.构建个性化培养体系

学院将个性化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课外实习、生产实践等各个学习环节,贯穿于学生的各个学习阶段,构建一个全面、系统的个性化培养体系。

构建最具活力的管理制度。办学特色和个性化培养要有制度来保证,制度可以使人们的行为达到预期的效果。学院重点抓两个方面。一是改革教师聘任制度,聘请认同独立学院、热爱教学、热爱学生、具有实践能力的教师,鼓励教师参与个性化培养。二是改革学籍管理制度,着力于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注重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实现自我的个性化发展。学院十分重视实践环节,广泛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引进公司在校内建立基地,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例如,城市建设工程学院利用武汉美联地产有限公司的资源,联合成立了“建筑设计工作室”,让学生参与真题真做。2008年,在教师刘必成、武汉美联地产有限公司杨燕玲设计师等人的指导下,该部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毕业生及大三学生8人,带着设计图纸赴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章水镇,参与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扩建安置小区工程投标,并中标。该工程涉及医院、文化馆、幼儿园、广电楼、商业区、住宅区等总基地面积91790平方米。通过参与该项目的招标,提高了学生的建筑设计能力。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学院、各学部、各系、各教研室把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放在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上,要求教师了解学生,针对学生的需要、困惑以及认识中的难点,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例如,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在新生进校的第一个学期,针对英语口语发音不准的学生,全面实施口语纠正教学。又如数学系提出“快乐数学”理念,帮助文科学生学习数学。“快乐数学”是给学习数学的学生创造一个舒适环境,它告诉学生:数学要解决的问题是那么有趣,且与每个人息息相关,解决问题的思想充满着智慧,而解决方法却是那么的简明。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自信心。一些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学过“快乐数学”后说:“数学以前在我印象中是枯燥的东西,来到大学后,重新接触数学,我感觉它不像以前那样乏味,而显得那么有趣。我想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让生动的数字在我的生活中发光发亮。”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学院通过组织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在感受中感动,在感动中净化心灵。例如,针对独立学院学生中独生子女多、家庭条件普遍较好、社会责任感不足等特点,大力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我当三天家长”、“大学生生存体验”、“阳光行动”、“今天我当辅导员”、“今天我当校勤服务人员”、“关爱老人接力”、“协和医院白血病儿童爱心学校关爱活动”等一系列在全院乃至全省都有较大影响力的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有的学生家长还专程向学院致信、致电,高度评价了学院组织的此类活动。一位家长来信说:“我的孩子以前是一个非常自我的孩子,不懂得关心父母,不懂得节俭朴实,通过‘我当三天家长’活动,我们从内心感觉到孩子成熟了,懂得了尊敬父母、关心家人,有了克服困难的意志。”

运用校园媒体进行个性化培养。我院《文华》杂志、《文华时报》、文华网站、文华广播台等校园媒体需要学生记者、编辑200多人,他们在新闻采访、写作中学会了做人、做事,锻炼了自己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综合问题的能力,学会了思维和表达,有了一技之长。学生记者们还主动地开展对外采访活动,从优秀MBA到电台主持人,从少年作家到国家设计大师,都成为他们报道的对象。学生记者们还经常采访华中科技大学举办的各种大型活动,如“大学开放日”、校庆、运动会,他们与华中科技大学的校领导、院系领导和师生亲密接触,学到了很多治学和做人的道理。在2003年9月加入“文华新闻社”首批35名学生记者中,有10多名成为学院主要学生干部,10多名获得学院的各类奖学金,20多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更可贵的是,在他们当中,2003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刘鹏飞现在成为一家大型公司的内刊主编,2003级光电信息工程专业学生饶智成为《南方都市报》记者,2003级英语专业学生程航成为中国新闻社湖北分社记者,2003级会计学专业学生偈明月跨专业考取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他们都是在校园媒体中实践锻炼、发扬个性,最后转型走进了新闻界。学院运用校园媒体进行新闻人才个性化培养的模式已经基本成熟。

三、实施个性化人才培养的主要效果

经过5年的探索、5年的实践,我院个性化人才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初步形成了“文华品牌”的社会声誉

2005—2008年,在湖北省普通高考中,报考我院理工类考生人数连续4年居全省同批次院校首位。在浙江、江西、河南、山东、湖南、广西等近20个省区的录取线超过当地上一批次录取线;2008年我院在湖北本省的最低录取线,超过本地同批次本科最低控制线70多分,是目前国内人气最旺的独立学院之一。

在2008届毕业生中,已有80%以上的毕业生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并获得学士学位;有148名毕业生考取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重庆大学、香港大学等知名大学的研究生;有200多名毕业生考取国家公务员,另有31名毕业生经组织选拔参加湖北省组织的“三支一扶”项目,还有17名毕业生在社会各界的帮扶下成功地实现了自主创业。

2.我院学生在省级、国家级各类竞赛活动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008年度,文华学院学生参加国家级和省部级各类竞赛活动,共获得各类奖励178项。其中,省级以上奖励145项(其中,国家级奖项57项,省级奖项88项),涵盖了德智体美诸方面。其中较重大奖项有: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湖北赛区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获得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二等奖1项;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3人获得国家级特等奖,4人获得国家级一等奖,16人获得国家级二等奖;获得湖北省大学生机械设计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1项;获得湖北省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二等奖1项。这在全国高校中,尤其对于一所建校仅有5年历史的独立学院来说,成绩是十分突出的。

3.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较高水平

学院不断探索多样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精心培育具有创业和创新能力、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紧密结合社会实际需求,并且增强了就业导向性。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广开就业渠道,在全国10多个省区建立了70多家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与近2000家用人单位建立了就业联系渠道。学院成立5年来,已有两届本科生、三届专科生毕业,毕业生就业率2006年达94%,2007年为93%,2008年为93%,已连续3年超过90%,部分专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4.赢得了良好的社会评价

文华学院创办以来,坚决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质量立院、人才强院、特色兴院的发展道路。在积极探索和推行现代大学制度、重视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努力打造办学特色的过程中,赢得了良好的社会评价。

在教育部和湖北省历次组织的独立学院规范办学和办学条件检查活动中,学院赢得了“办学规范”、“管理严格”、“信誉良好”等社会评价。2008年文华学院被湖北省民政厅授予“湖北省先进民间组织”称号,是湖北省内唯一获此殊荣的独立学院。

我们在办学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党的十七大系统阐述的“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独立学院健康发展的理论和方法指南。

学院认为,要让广大人民群众满意,首先就必须努力做到让学生满意,让教师和员工满意,让家长满意。为此,学院坚持把学生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学院办学好坏的试金石,不断改善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不断探索具有中国独立学院特色的、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多样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完善学院的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提高质量,办出特色。

文华学院的长远战略目标是:经过30年左右的建设与发展,努力把文华学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在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的有中国特色的民办大学。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我们坚信,在教育部和湖北省教育厅的领导下,在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美联地产有限公司和文华学院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坚持改革创新不动摇、不懈怠,文华学院的奋斗目标就一定会实现。

【注释】

[1]*本文系刘太林常务副院长代表文华学院2009年1月13日在“中国教育满意度研究”课题组调研会上的汇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