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个性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思想政治理论课个性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华学院将个性化教育作为办学特色,倡导教师进行个性化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个性化教育就是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激励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如何使我们的学生在未来就业中脱颖而出,文华学生的优势在哪里?文华学生,包括所有三本学生,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是自卑心理严重,觉得自己不如人。应尽快了解学生的现状,以便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个性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王兴波

文华学院将个性化教育作为办学特色,倡导教师进行个性化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在教学实践中本人有一些收获与感悟,在这里与大家进行交流,以期将个性化教学深入探索并实践下去。

一、针对不同学科的学生,确立不同的教学大纲

一般而言,每门课程都有一个统一的教学大纲,这对专业课程没有太大问题,因为学生初次接触,起点一样,要求一样。然而就公共课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由于高中时文理分科,学生的基础不同,要求也有所差别,这就需要根据不同学科类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就学院而言,有理工、人文、艺术类学生,同一门课程,需要制定三个教学大纲。理工科学生,讲清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是授课的重点;人文类学生,中学已有所接触,需对理论作深入分析,训练问题意识,能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培训逻辑思维,以旧知促新知探未知是人文类学生的课程目标;艺术类学生,对政治理论普遍缺乏兴趣,理论不能讲多也不能讲深,少而精,理论联系实际,语言上深入浅出,教学形式多样化。

个性化教育就是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需求,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激励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学生能否从课堂得到提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否贴近他们。每一届学生有其共性,也存在差异,所以研究学生,准确定位,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适合的教学目标,是个性化教学的内在要求。

二、以就业为导向,注重课堂实践,鼓励学生展示自我

有人说,就业是大四才考虑的事情;我说,就业,从大一开始。就业虽是在大四完成,但就业的准备始于大一。如何使我们的学生在未来就业中脱颖而出,文华学生的优势在哪里?我想可以从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的学习态度、得体的语言表达、出色的动手实践、优秀的团队合作等方面培养学生,使他们各有所长。这需要教师有这方面的意识,注重课堂实践,营造民主开放的课堂氛围,把讲台变为师生、生生对话、交流的平台,变为学生能力展示的舞台。

文华学生,包括所有三本学生,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是自卑心理严重,觉得自己不如人。如何使他们获得自信?自信心的获取不是凭空的,而是在一次次的体验中增强。这就需要给学生提供平台,激发他们的自信。在大一的课堂上,我总是利用有限的时间,创造学生登台发言的机会。开始学生还是很胆怯,我一次次鼓励学生:“大学是一个实验室,包容一切,失败了可以重新再来。能有机会在大学的讲台上发言,将成为终生难忘的记忆。机遇稍纵即逝,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请大家抓住机遇。”慢慢地有些胆大的学生勇敢地走上讲台,随后陆续有学生跟进。由于时间有限,不能让所有想发言的同学都走上讲台发言,我又想了一个办法,每次限制发言的人数,按举手先后上台。有一次我叫后面的一位同学,结果前面的同学先上来了,既然上来了,那就先讲。于是,我又修改规则,谁先到讲台谁先讲。同学们发现坐前面离讲台近些,机会更多些,于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常出现的“秃头”现象在我的讲堂里没有,同学们要坐前排,通常要提前占座才行。有一次,一位同学上台发言,他怯怯的,头一直低着,手有些颤抖,思考片刻,抬起头来,看着我说:“老师,我不太会讲普通话。”我鼓励他说:“没关系,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不是语文课,不要求那么标准,只要大家能听懂就行了,你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吧。”他依然紧张,说脑海一片空白,我让他先下去平静一下。站在讲台上,我提议全体学生为他的勇敢鼓掌。敢于挑战自我,本身就是进步。后来在他写给我的邮件中,他告诉我此事对他的影响。看到别人自信满满的发言,他深受感染和鼓舞,从小到大从未主动走上过讲台,每次是否要上台发言,思想斗争都很激烈,但脚总是落后。这次脚终于赶上了大脑,虽然上了台没说点什么,但收获挺多,其实讲台真的没有想象的那么高,跨过去后心里轻松了。的确,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筑起的障碍为难了自己,勇敢尝试,跨越心理障碍。自信其实就是一次次超越自己的尝试,给学生自信,比教给他一大堆知识更重要。

对于二年级学生,我培养他们动手、动脑、协作的能力。在讲授“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专题时,为引导学生关注时政,我要求每周一位学生作5分钟的时政播报,下面的学生点评。一周海量的新闻,如何收集、筛选、整合、展示、评价,这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良好方式。学生们由最初不大情愿到后来踊跃报名,几位学生制作的精美课件令人惊叹,还有学生展现出深刻的理论功底,对新闻进行深度解读,学生的能力在实践中提高。另外,通过课堂观察,我发现一些学生对理论兴趣较大,且又有一定功底,于是鼓励他们选择本课程中自己感兴趣的一节内容,组建一个团队,讲一次课。此项活动,旨在培养团队意识,这是学生未来工作中必备的素质。学生的授课可能不完全令人满意,教师在评价时,本着鼓励的原则,肯定其闪光点,同时提出以后努力的方向。

学生听课是学习,参与是更重要的学习。教育学有这样一条定律: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的学得会。尊重学生自己的体验,成功失败都是收获。

三、设计难度不同的问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个性化教育时代,教师应努力以个性化教育思想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个性化教育倡导教育过程参与机会公平,教师不应长期或过多地将有助于学生成长发展的机会集中在少数人身上,而应将这些机会公平地给予所有的学生,教好每一个学生。

根据不同学科类学生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还是不能满足所有的学生,因为同一学科类学生情况也有很大差异。有一次下课后,一个学生跟我说:“老师,您能不能提一些简单的问题,让我们这些没基础的学生也能有机会发言?”这使我领悟到,即使同一专业,学生的基础也各不相同,教师不能假定学生的基础来进行教学,这只能满足一部分学生。其他学生被置于考虑之外,这是不公平的。应考虑各层次学生的需求,让各层次学生都能参与,这样课堂教学才能抓住大多数学生。应尽快了解学生的现状,以便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学生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成功的乐趣。如何确定每个学生此刻能做到什么程度?首先要确定每个学生的现状是什么。学期初第一周,我委托各班学习委员调查统计自己班同学的情况,把各班调查的情况汇总,大致可以确定一个大班的总体情况,以此确定该班的难度系数和各层次学生的基本比例。这样教学过程中针对性更强,教学有针对性才有实效性。由于一次性统计的准确性有较大误差,要不断调适,每两周后,我都会调查一下学生的反映,根据情况不断进行调整。总之,问题随学生不同而不同,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可参与进来,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提高。

四、以激情阐发理论,以情动情,情感共鸣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没有激情是讲不好课的,要以激情阐发理论,以理论贯穿知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如果情感缺位,只是干巴巴的理论讲解与知识传递,犹如炒菜没有放调料,索然无味,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想“有滋有味”,不能缺少激情这一重要“调料”。

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的统一,情感对认知活动具有促进作用。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识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这是因为未经过人的情感参与的知识是冰冷的知识,它难以拨动人们的心弦,所以不易理解且极易遗忘。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达到育人的目的,必须触动学生情感,教师的激情是触发学生情感的重要媒介。

教学过程是一个情感交流与激荡的过程,情感在传递中升华。教师上课有激情,学生听课才会有激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情感的“传递者”,更是情感的“促进者”。教师自身的情感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运用不同的情感进行教学,学生也会相应地作出不同的反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掘情感的力量,以情动情,情感共鸣。由于情感的投入,学生容易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例如,讲维护祖国统一时,教师富有激情地朗诵余光中的《乡愁》;讲到人生价值观,列举丛飞“大爱”时,教师声音哽咽,泪洒三尺讲台;讲到中国目前一些不良道德现状时,教师严厉地抨击。学生喜欢有激情的教师,激情能感染人、感动人。我的学生这样评价:“老师讲课蛮有激情,让我们从枯燥的政治学习中脱离出来。”“老师是个感性的人,我听你的课就冲着你这一点:真情流露,认真负责。我见过很多思想政治老师,他们一律都是古板而无趣,上课也是照本宣科。希望老师能一如既往地真情流露,我觉得现在的大学缺少真性情的学生,更缺少真性情的老师,希望你是那污流中的一股清泉。”

个性化教学需要个性化的教师,激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可缺少的品质。

五、教师带着思想去上课,学生带着大脑进课堂

思想政治理论课除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外,还必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精神,他的学生就很难有独立思考的意识。……教师丧失了独立思考精神乃至丧失了尊严,能靠他去‘立人’吗?”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一门“立人”的课,教师要想立人,自己首先要有独立精神,能够独立思考,同时唤醒学生独立思考,才算达到立人的目的,因为“当一个人体验到自己是个‘思想家’以前,他还不可能具有那种他作为一个人的真正的自豪感”。

带着思想上课去,以思想启迪思想,我对自己提出这样的要求。因为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只有教师的思想才有可能去点燃它。教师的思想来源于哪里?读书、思考。思想是课堂的灵魂,没有思想,教师将沦为知识的搬运工、教科书的传声筒或幻灯片的放映员。

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我是这样定位的:引导关注,启发思考。因为最好的教师,不是把所有问题讲得清清楚楚,而是通过讲授,激发学生产生更多的问题,从而爱上这门课程。学生听课,不是机械地听就行,必须调动一切感官,尤其是大脑,一定要转起来。课堂上我经常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不要人云亦云,要善于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例如,讲理想一章内容时,我提问:“古人说的一句话,‘有志者事竟成’,同学们怎么看?”学生七嘴八舌议论开来,有学生说,这句话中关键在“志”如何理解,如果“志”只是指志向、理想的话,这种说法不准确,因为光有志向,并不一定成功。我表扬了该生,将问题进一步深入:“倘若要成就一件事,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呢?”学生在下面发表各自的见解,成功是理想、毅力、方法、机遇等多要素合力的结果。没有理想或许也能获得成功,例如偶然买彩票中了大奖,但这类成功不可持久,不具有普遍性。我们多数人目标的实现,需要理想定位,毅力支撑,方法科学,善抓机遇。思想的交流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进而促使我们产生新的思考。有一次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上,我们谈到共产主义的分配方式是按需分配,我问学生:“如何看待这种分配方式?”很多学生表示欢迎,也有学生提出质疑:“如若按需分配,人们还会劳动吗?社会发展的动力在哪里?”我顺势发问:“这确实是个好问题,哪位同学能回应一下?”有同学站起来说:“不可以今日之思想揣度共产主义时代人们的觉悟,今天劳动是谋生的手段,共产主义时代,劳动是人们自觉自愿的行为。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是生产力,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是劳动者,只要有劳动者的劳动,社会就不会停滞甚至衰退。”“那么,共产主义时代劳动者劳动的动力是什么呢?”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大家把眼光集中在我身上,思考启发思考。我说:“我们可以从共产主义的重要特征——人的全面发展来思考。现阶段,由于生存的压力,我们终生可能局限于一个领域或几个领域,不可能使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到共产主义时代,没有了生存的压力,通过劳动使自己得到全面发展将成为人们自觉的追求。”我强调这是自己的一己之见,同学们课下还可就此问题作深入的思考。课堂的熏陶,使学生逐渐认同并养成勤用脑、勤动脑的习惯。学生的脑力劳动是教师脑力劳动的一面镜子。学生收获积极思考带来的快乐,我则收获学生成长的快乐。

学生这样评价我的课:课堂气氛活跃,能给学生带来积极思考的问题,规定的内容用新颖的方式讲出;老师不是为讲课而讲课,而是激发我们的思考,引起我们学习的兴趣。

个性化教学,师生均受益。我自进入文华教书以来,所授课程受到学生好评,多次荣获学院“最受欢迎教师奖”;《文华》杂志两次报道,文章标题分别是“在学生心中种下火种”和“启迪之魅——王兴波”;2007年经学部推荐参加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荣获二等奖;2011年荣获2010—2011学年度教学质量一等奖。

个性化教学,也使一些学生深感受益。2011年6月,有一位学生应聘成功后,兴奋地给我打来电话。她说她之所以在强手如云的面试中脱颖而出,得益于镇定自若、随机应变的出色表现,这与平时课堂的训练是分不开的。面试厅里,摆着一个麦克风,麦克风的前面是一张长长的会议桌,坐着十几位领导。她自我介绍完毕后,一位领导问了这样一个问题:“请问,你不觉得你今天一点妆都不化,是对我们的不尊重吗?”气氛骤然紧张,虽被问得尴尬,她依然面带笑容,大脑如电脑引擎般迅速搜索,“化妆”……“笑”……这两者好像有联系的。“微笑是最好的化妆品”这句广告词立刻闪现出来。她笑得更灿烂了,落落大方地说:“我喜欢一句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现在站在这里的我就是最真实的我!有一个国际品牌的化妆品,广告词很有意思:‘微笑是最好的化妆品’。而我人如其名,喜欢灿烂的微笑!我想这就是我最出色的彩妆!今天我向各位领导带来了最真诚的微笑,不就是对各位领导最真诚的尊重吗?”她的机智回答令各位评委很满意。我问她面对那么多领导是否紧张时,她说片刻紧张后立刻镇静下来,以前站在讲台上发言,台下有一两百人呢!面对棘手的问题,她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冷静积极思考,从自己的知识体系中选择适合的内容。她说积累很重要,随机应变也很重要,随机应变的能力来自于平时爱思考这一习惯的养成。表面上看,她的成功有很大的偶然性,但偶然性的背后潜藏着必然性的支撑,她热爱读书,善于观察与积累,爱好思考与写作,珍惜各种锻炼自己的机会。面试虽是一时之表现,其实是过去所有素养的集中体现。

个性化教学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一方面需要理论的指导,另一方面,更需要自我实践的积累、总结、改进,同时借鉴他人个性化教学的成果,将个性化教学不断引向深入,使教学相长,师生校多赢。

(作者系文华学院基础学部教师)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吴非.不跪着教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吴龙军.思想政治课个性化教学风格初探[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