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践教学的特性与定位

实践教学的特性与定位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正确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有必要对此展开理论研究,以揭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特有的质的规定性,并按其特性的要求开展实践教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教学就是有明确目的的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活动。那么,作为社会实践特殊形式和特殊要求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参与性必然也是它的最基本特性之一。

二、实践教学的特性与定位

为了正确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有必要对此展开理论研究,以揭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特有的质的规定性,并按其特性的要求开展实践教学。

1.实践教学的特性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中央16号文件精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一般具有以下特性:

(1)教育性。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观点。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6)据此可以明确,实践活动是主体人有目的、有意识、能动性的社会活动,目的性是社会实践的重要特性。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目的性的集中体现就是教育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教学就是有明确目的的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活动。中央16号文件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求“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有明确目的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社会实践使学生巩固和深化课堂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通过社会实践使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促进学生对国情的认识,加深对社会的了解,从而增强政治认同和价值认同,并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因此,教育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的首要特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的教育性决定了实践内容与实践形式的选择性。开展什么内容的社会实践、以什么形式开展社会实践,判别的标准就是看该社会实践活动是否体现了“教育性”,活动本身是否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能否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根据教育性的规定,需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范畴的社会实践与一般意义的教学实习、生产锻炼、科学实验等相区别。后者主要是专业技能、工作能力方面的实践,而前者旨在思想政治和道德实践。因此,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与一般的专业实习和生产锻炼简单等同起来,是否选择某些活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形式,要看这些活动本身是否具有思想和价值教育的功能;或者说,在选择这些活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形式时,首先就要有意识地赋予它们政治思想和价值教育意义。

中央16号文件所要求的“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强调的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实践要与这些活动“相结合”,而不是这些活动本身。换言之,以上这些活动都可以选择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形式,但并不是开展这些活动本身就可以自然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而是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与这些活动结合起来,把教育的内容融入到这些活动形式中去,实际上是借助这些活动形式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社会实践的具体内容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形式也应该是灵活多样的,选择什么形式,关键是要始终围绕“教育性”这一目标要求。形式只是载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目标设定才是实质所在。中央明确要求“积极组织大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些实践形式就包括“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见中央16号文件)。这些实践形式虽然不同,但目的一样,就是实现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因此,如果某些活动不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或者组织者没有有意识地把思想政治教育与这些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只是纯粹的生产性、技术性,甚至是娱乐性活动,那么,它们可能是社会实践活动,但它们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活动,也就是说,不能把所有的实践活动天然地视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活动。

(2)参与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命题不仅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也提出了如何检验的问题,即只有“在实践过程中”进行检验,也就是必须“参与”到实践中去。强调了“人”实际“参加”的实质性意义,也就是人的参与应该是社会实践的最基本的特性之一。

那么,作为社会实践特殊形式和特殊要求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参与性必然也是它的最基本特性之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教学就是以学生亲身参与为主教育途径的特殊教育形式,它的教育目的是在组织学生实际参与社会生活过程中达到,离开了学生对社会生活的亲身参与,就无所谓“社会实践”,也无从达到社会实践活动的教育目的。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的这一特性,决定了在开展社会实践教学中,必须使学生实际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而不仅仅是社会生活的旁观者,更不应该远离社会现实生活。参与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的重要标志。无需学生参与或学生无法参与的所谓“社会实践”,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实践”,也就不能勉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形式。

在目前高校的实践课教学过程中,参与缺失现象一定程度地存在。一些高校甚至把看电影、听报告等都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形式,从社会实践的参与性要求来看,是值得商榷的。因为,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基本上是被动的,没有或极少参与,只是观众和听众。中央16号文件所要求的“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就是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参与性的要求。各相关高校应该根据社会实践的参与性对实践教学提出的要求,及时调整实践课教学形式,使社会实践教学名副其实。

(3)社会性。

实践是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也是人的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实践活动的主体是人,而人的活动无疑具有社会性。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实践就是社会实践,社会性是实践的又一基本特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的社会性与其参与性直接相联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之一部分的社会实践教学的社会性,主要指学生社会实践的参与活动和对学生的教育活动一定要在社会生活中进行,不仅要求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参与,而且进一步要求学生在参与社会生活中认识并与他人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或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参与社会生活,并自觉地从中接受教育。

这里的社会生活是狭义的,一般不包括校园生活(并不绝对排除校园生活)。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大学生在原有的校园生活中结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之外,还应该走入校门以外的社会生活,在校门外的社会中与他人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因此,社会实践要求大学生走出校门,走入社会,在社会中担任一定的社会角色,与其他社会成员构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在与他们的交往中逐渐地认识人和人的一定的相互关系。

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的社会性和参与性要求,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模拟或虚拟社会情境中的角色活动也应该可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的教学形式,如一些高校采取的模拟法庭、网上虚拟实践等。但这些模拟或虚拟的实践形式不能完全脱离现实生活,必须有现实生活基础,并且应该是严格控制的、有明确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还必须同时具备教育性、参与性和社会性的要求,否则就不能算作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实践。同时,也不能夸大这些模拟和虚拟社会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更不能以这些模拟和虚拟社会实践形式完全取代真实社会情境中的实践,毕竟这些还不是真实的社会生活,各关系主体在这些非真实社会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达到的社会认知与所表现的社会心理等都与真实生活不完全相同,达到的教育效果也会有区别,所以这些模拟和虚拟的社会实践形式只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教学的辅助和补充形式。

(4)组织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教学另一基本特性是组织性。组织性也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社会实践教学的教育性决定了它的组织性。

教育性一方面是教育目的的体现,另一方面是教学活动的要求,也就是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是具有明确教育目的和目标的学校教学活动。正因如此,无论从目标的设定、检测和评价,还是从教学的计划、管理和考核来说,它都不是纯粹的个人行为(目前有这样的现象存在),是有组织、有计划的行为。而且,为了保证教育目标的圆满实现,必然要求严格的组织和管理。

学校是社会实践教学的管理、组织和监督部门,而直接组织者和执行人是“思政课”教师。从学校层面来说,教学管理部门应把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学时和学分,并承担起计划、监管、考核等职责。学校应积极探索和建立各部门协调合作的管理体制和机制。目前很多没有很好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课教学的高校,并非没有开展学生实践活动,有的甚至有相当丰富的学生社会实践形式,但主要是由宣传或团委、学工等部门组织实施的。问题是如何把这些实践活动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范畴之中,或如何建立一套管理体制,把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教学与以上各部门所组织的学生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各部门协同合作,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教学得以有效开展。从常规化、低成本、可持续考虑,作为社会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学校还应当像重视专业实习基地建设一样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建设,这是社会实践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依托。财务部门也应提供必要的经费,列入教育经费预算,并根据自身实际,探索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经费制度。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活动,不同于课堂理论教学,一般来说,比课堂理论教学更为复杂。要使实践教学安全、有序、有效,必须严格计划、精心组织,这就对实践教学的直接组织者和执行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层面来说,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加强实践教学具体环节的组织与管理。这些组织工作包括对具体实践教学计划的制定、实践教学形式的选择、实践教学场地的落实、实践教学过程的指导、实践教学结果的评价、学生安全的预防、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等方面。严格的环节管理可以更好地保证实践教学的有序和有效开展。

总之,正确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特性,可以深化对实践教学的认识,提高通过开展实践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性;只有按其特性的要求来组织和开展实践教学,才能切实增强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2.实践教学的定位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根本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开展社会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形式,也是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取得了有益的探索,实践教学的渠道、内容、方法都得到了极大地丰富,实践教学在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004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对社会实践教学作了更加明确的规定。《意见》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建立社会实践保障体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引导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高等学校要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规定学时学分,提供必要经费,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培养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要认真组织大学生参加军政训练,利用好寒暑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重视实践基地建设,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提高社会实践的质量和效果,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随后,《中青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的意见》(中青联[2004]3号)对《意见》中关于社会实践的内容又做了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从而使我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路导向,大学生社会实践走上了一条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奠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里程碑。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7)

由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我们不难看出思想政治教育它主要还在于社会实践。而在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中,我们却发现存在以下几方面的认识偏差:由于思想上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导致重理论学习,轻实践活动;授课老师和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教师分属不同管理系列,两者不能有效结合,造成我们的教师为组织活动而组织活动,影响大学生“行”的锻炼;授课老师在组织实践教学活动时受实践基地、活动经费等困扰,造成实践教学形式单一;实践活动重过程而轻结果,从而一窝蜂,两手空。使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一种高高在上,失却时代性、亲和力、说服力和感染力的说教。为此,必须通过对实践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及意义的探讨,以期引导人们自觉面向实践教学,自觉实现向实践的转化。

(1)实施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首先,实施实践教学,取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最根本的一条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实践的经验总结。因此,离开了社会实践,就难以讲清理论本身。

其次,加强实践教学,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遵循的知行统一原则决定的。知行统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世界观教育是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转化为思维方法,并解决现实问题。而实践教学提供的真实情境有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化为指导他们研究现实、解决问题的行动指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作为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实现“知”、“行”统一的中介,是培养和检验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实际能力、从而达到“知”、“行”统一的重要途径。通过实践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才能真正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避免思想政治教育空泛、教条和脱离实际。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的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即将理论与时代的发展、中国的具体实际、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起来,将理论讲解建立在对客观事实和现象的分析之上,这是学生“信”理论的基础。理论联系实际地“教”,不仅要落实到课堂教学,而且要体现于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教学中的理论联系实际,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科学方法论,并把理论运用于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知行统一、学以致用。

(2)社会实践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地位。

科学认识实践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地位,需要从大处着眼,通盘考虑。

第一,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生命线”。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生命线”的理论依据。这是因为:首先社会实践是人的正确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源泉。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论只有当人同客观事物相接触时才能产生,而社会实践是人同社会环境和客观事物相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其次,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论发展的动力。社会实践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社会实践的发展,一方面不断提出新的课题,推动人们从事新的探索;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还不断地给我们提供新的经验材料,认识工具和试验手段,帮助人们提高认识能力,促进思想发展和技术进步。再次,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目的和检验思想政治理论科教育教学理论是否正确的根本标准。我们所进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就是要帮助人们树立远大的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目的不是为了别的,就是为了充分调动人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是为了帮助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正确地分析和处理各种实际问题。同时,经过实践,内化在我们头脑中的各种看法和观点是否正确,即是否具有真理性,不能靠人们自己去判断,只能靠社会实践去检验。也只有社会实践,才能直接检验人的思想是否同客观现实及其发展趋势相符合,判断它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即是否具有真理性。所以,社会实践是检验人们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论真理性的根本标准。

总之,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理论形成,发展,认识的目的及检验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根本标准。因此,没有社会实践就没有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论的产生、发展、繁荣。所以,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理论的“生命线”。

第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区分不同社会制度,不同价值取向的“指向标”。

在阶级社会里,社会意识和社会实践具有鲜明的阶级性。马克思、恩格斯深刻剖析阶级社会的发展演变后说:“统治阶级的社会实践都是奔着实现自己阶级的利益而去的,历史上每一个阶级所进行的无数次革命,改革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需要。他们调节着自己时代的生产和分配。这就意味着他们的社会实践是一个时代的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利益要求。”(8)例如在当今的资本主义社会,在商品经济,自由竞争的基础上,作为私有制的自私自利、个人主义、金钱万能的思想观念得到恶性膨胀。唯利是图的资产阶级,出于维护自己统治地位的目的,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榨取劳动人民的血汗,抑或是向着维护自己阶级利益的方向去说教。而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的今天,在意识形态上,由于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思想政治教育,有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协调我们的行为,所以我们的社会实践总是向着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向着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向着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发展而去。

第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人类社会一般结构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其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具有反作用。而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由不符合——符合——不符合的这样一个矛盾运动过程。在这每一个矛盾运动过程中,历史总是向我们提出新的任务,促使我们不断地运用现有理论、工具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践就是本着去解决广大青年学生在成长过程所出现的新问题、新任务,既吸收前人的理论成果,又充分利用社会为我们所提供的实践工具和实践手段,去迎接挑战,促进发展;同时,又经过实践,总结实践经验,去指导实践,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第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铺路石”,是培养和造就无数共产主义新人的“育婴室”。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基础,其基本内容,大体上分为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两个方面。所谓文化建设主要是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卫生体育各项文化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知识水平的提高。所谓思想建设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无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等。最重要的就是革命理论、道德纪律教育。这就告诉我们,思想建设的全过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它决定着我国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性质。(9)为此,我们必须按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本来就是沿着共产主义,集体主义方向前进。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借助现有实践手段和实践工具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改造人的思想,塑造人的灵魂。其直接目的,除了教化人们,争取民心以外,就是培养和造就本阶级的统治人才。剥削阶级是这样,无产阶级也是这样。无产阶级只有引导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实践,从而树立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远大理想,成为真正具有共产主义理想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实践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作用。

任何事物在社会中地位的轻重与否,不在于它标榜了什么,而取决于它对社会的贡献,是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还是阻碍了社会的发展。社会实践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之所以有着重要的地位,以致于人们经常采用诸如“生命线”、“助推器”、“指向标”、“铺路石”以及“育婴室”这样的字眼予以强调,就在于它确实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在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今天,其作用表现在:

第一,通过实践,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可以将自己在书本中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从而达到理论和实践、主观和客观、知与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现真理,并用这种真理性认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从而实现一个“充电”的过程。

第二,只有广泛的参加社会实践,只有深入到实践中去,通过参观访问、调查研究,深入理解和领会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达到在思想上真正贯彻“四项基本原则”,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在实践中不断地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责任感,培养公民民主意识,提高公民法制观念,并将所有这些思想在深刻吸收的基础上外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以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党和国家各项法规政策的贯彻落实,保证经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并为此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第三,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把人们组织和团结起来,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表达思想、协商讨论,从而通过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协调人们的心理状态,使不同主体之间有争执的事情得以平息,有矛盾的利益得到解决。达到消除分歧、达成共识,促成各种因素、各种力量、各种手段得到最佳的配合,促进群体和谐。

第四,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一旦个人或小组的好的观点和想法被采纳并运用于实践同时产生良好的效果,就可以极大地满足这些成员的成就感,激励和调动他们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去。同时,对其他成员或小组也有一种感召力,引导他们见贤思齐,形成一种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第五,只有广泛参加社会实践,坚持实践的观点,并内化为一种惯性思维,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开展实践活动,甚至在头脑中建构实践过程,推理其合理的结果,就可以避免一味的教条,死读书,读死书,真正做到活学活用。

(4)实践教学的意义。

任何历史事件的意义无非两点,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无非是对理论的丰富和对实践的推进。

第一,社会实践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的理论意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科学理论不是从头脑中凭空产生的,而是由于实践的需要并在实践中产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立足于科学的实践观,从实践与理论辩证关系的高度提出科学理论来源于社会实践。而且,也只有经过社会实践,人们才有可能进一步加深对已有理论的认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开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在参与中提高思想水平,增强动手能力。

第二,社会实践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的实践意义。马克思曾经说过:“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10)我们在实践中所总结的理性认识经群众掌握并应用于实践以后,就可以更好地指导实践。特别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状况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而现在改革开放正在向纵深发展,我们进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新阶段,进行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现代化,完成“三步走”战略,真正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早日实现共产主义。而所有这些方针政策,理想目标的实现,需要一代代新人来推动,他们是实现这些方针政策,理想目标的根本条件;而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创造性"有实践才能并具奉献精神的一代代新人正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及社会实践的根本任务。而研究社会实践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及意义就能使其更好地承担这一使命,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一代代新人,从而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同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已经引起并将继续引起我国社会结构的变动和各阶层人民利益的调整,使社会关系发生新的变化,从而引起人们思想的变化,产生大量的思想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就会受到影响。而解决这些问题,使人们的思想与改革开放的进程相适应正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及社会实践的重要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正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关于实践的观点,通过社会实践研究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从而保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