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制约因素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制约因素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目前取得的成绩还只是阶段性和局部性的,相当一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实效性不理想。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所面临的现实环境,这种环境不可避免地削弱了课堂教学要实现的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的功能与作用,从而制约了理论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充分发挥。多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保守死板、形式单一,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制约因素

我国高等学校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开设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取得了很大成绩。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不断深入,学科建设扎实推进,教材建设取得成效,教学方式方法逐步改进,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1)不少高校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如“武汉大学积极探讨‘两课’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整体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和发展,使之走上了内涵式的发展道路”。(2)然而,目前取得的成绩还只是阶段性和局部性的,相当一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实效性不理想。要增强理论课课堂教学实效性,必须清楚影响理论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制约因素。

1.社会环境巨变带来严峻挑战

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社会环境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客观影响因素。社会环境主要是指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它可以分为国际社会环境和国内社会环境,不同的社会环境对理论课课堂教学工作会有不同的影响。当今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越来越复杂,国内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给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信息化的不断加快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和影响,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落后的价值观随之向我国高校渗透,对当代大学生带来了不良影响,加剧了部分大学生传统道德、民族意识的缺失,造成他们学习兴趣和自我教育能力的下降,破坏了他们对共同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信仰。西方敌对势力加快了“分化”、“西化”社会主义中国的步伐,极力宣扬“淡化意识形态”,贩卖他们的价值观念,鼓吹西方政治和政党制度,贬低乃至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把青年大学生作为进攻的主要对象。美国新闻署在一份针对中国的报告中明确指出:“美国应该向中国正在成长的年轻一代灌输美国价值观念,这比向他们传授科学知识更重要。”(3)西方势力设法怂恿青年学生藐视、鄙视并进一步公开反对他们原来所受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信条,企图动摇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的信心,从而颠覆社会主义政权,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这些无疑不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育人”目的的有效实现。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效果。互联网上的超时空性和开放性使信息传播超越了地域和国界的限制,大量反动、迷信、黄色的信息迅速传播,对社会经验不足,思想尚不成熟,自制力不强的大学生容易造成不良影响。西方国家在网络文化交流与对话中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据统计,在全球网络文化交流与对话中,英语信息占90%,法语信息占5%,其他信息占5%,而其中中文信息还不到1%。(4)他们借此大肆张扬自己的主张,推销他们的意识形态、价值标准、文化道德观念和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正如一位美国学者所言:“过去我们手里挥舞着原子弹使人害怕,现在我们手里控制着互联网使人们喜欢,这就为传播西方价值观开辟了新的有效途径。”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和西方的宣传攻势势必引起大学生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心理健康、价值取向和意识形态的巨大嬗变,甚至会使他们丧失应有的政治观点和立场,给理论课课堂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快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趋成熟,经济主体向多元化发展,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形式呈现多样化的趋势。然而,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还不高,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收入分配不公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在社会转型阶段,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发生突变与重组,社会发展中许多深层次的矛盾逐渐暴露出来,各种不确定因素凸显,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渐次增多,贪污腐败、贫富差距过大等现象较为普遍。社会的不良现象给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思想观念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实效性产生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国际形势的复杂,特别是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和斗争,冲淡了大学生对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的信奉与坚守,急剧变革的国内社会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消极因素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所面临的现实环境,这种环境不可避免地削弱了课堂教学要实现的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的功能与作用,从而制约了理论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充分发挥。

2.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滞后

社会环境的巨变是影响理论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外部因素,但是,“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教学过程本身的原因,特别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原因”。(5)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滞后从根本上制约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影响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瓶颈。

“05方案”实施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但是仍然比较重复、空洞,缺乏时代感、吸引力和针对性。不少内容与中学课程内容一致,思想政治理论主干课程中也有部分内容交叉,在深度上也未能很好地体现知识的衔接与推进关系,使学生难以产生新鲜感和求知欲,认为在大学阶段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意义不大,学习积极性不高。同时,教学内容跟不上当今社会发展的形势,与实际联系不够紧密,不能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和思想道德的实际状况,不能很好地解答大学生在生活中普遍关心的社会现实问题。与现实脱节必然导致教学内容说服力有限。学生难以接受空洞的教学内容,甚至对之产生反感,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无从谈起。教学内容中也没有及时吸纳进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教学内容安排上重视知识的灌输,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除了知识性的结论外,学生判断复杂问题的能力、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自我教育的能力等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提高,也就难以将课堂所学内容指导自己的行动,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无法得到体现。(6)此外,不同专业、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统一教材,教学内容相同,缺乏针对性,从而降低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多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保守死板、形式单一,仍然是教师为主体的单向灌输式,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不够,“我讲你听,我教你学”的单边教学活动依然存在,学生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和消极应付,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也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得不到充分发挥,即使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听之者却是寥寥无几。“这种机械刻板式的教学方法显然无法培养人的全面的整体素质,更不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7)而且,一些理论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摆出一副尊贵者、权威者、训导者的架势,不利于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活跃的课堂气氛。

在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工作中,现代教学技术逐渐普及开来,但并未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许多教师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但不少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内容肤浅,仅是教材的翻版或板书的替代品。还有很多教师过分渲染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和效果,忘记了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喧宾夺主,制作的课件内容过于丰富,频繁地更迭图片和影像资料。这样的方式更让学生难以接受,教学效果也只能是事倍功半。

3.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良莠不齐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主导者,其业务素质、思想政治水平、理想信念状况、主体意识等方面都关系到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教师是否以高昂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投入教学,是否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否具有科学的认知方式和教学方法,都会对课堂教学实效性产生直接影响。自2006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05方案”以来,教师总体素质明显提高,但主体性不强、素质不高的现象仍较为普遍地存在,制约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杨光曾说:“这几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薄弱环节中,教师是关键,又是瓶颈。”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宣讲者、传播者,而且也是这些科学理论的研究者,“应该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高、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扎实、学贯中西、功底深厚的队伍”,(8)应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学术素养。然而许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数量少,没有达到国家要求的1∶400的比例,教学任务十分繁重,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备课、科研和深造或培训,影响了理论素养的提高。“学术带头人匮乏,学术气氛不够浓厚,教师普遍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深刻理解不够,问题意识不强,缺乏对重大现实问题的理论把握和对重大理论问题的创新研究能力”,(9)致使“当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一个关键问题,即教师在吸收中外相关最新理论方面比较欠缺,往往是简单地带有宣传性地讲课”,(10)没有从学术角度做独立性讲解,不能从理论高度深入分析热点难点问题,引发不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共鸣,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难以进入学生的头脑。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动性不强也不利于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在高校教师队伍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相对于其他专业教师而言,地位较低,部分教师对自身角色定位不准,仅视自己为“教书匠”,看低自己从事的教学工作,主体意识不强,教学热情不高,不能自觉地以主体身份和责任意识开展教学工作,有的甚至对课堂教学消极应付,敷衍了事。因此,“从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的主体性视角考察,教育者主体性意识不强、能动性作用发挥不恰当是造成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缺失的直接原因”。(11)

4.大班教学存在诸多问题

近十几年来,为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高等学校大规模扩张,高等教育培养模式完成了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各高校大量扩招,学生人数持续增加,而教师数量,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数量远远跟不上学生数量的增长,教学资源更为紧张。为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有效缓解学校教学资源不足的困境,普通高校逐步推行学生合班上课、教师大班授课的教学形式,通常是相同专业的不同班级或不同专业的班级被集中到一个大教室上课,学生人数少则六七十人,多则上百人,有的大班人数甚至超过一百五十人以上。大班教学已是目前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教学形式。然而大班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对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带来了负面影响。

课堂管理难度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大班教学常见的问题。由于上课人数多,教室大,多个班级的学生集中在一起上课,学生没有固定的座位,不便于统计考勤,课堂纪律也不易控制,学生在课堂聊天、看报、听音乐的现象时有发生,请假、逃课、旷课的人数也不在少数。

大班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数量多,教学时间有限,师生交流不足,双方关系较为陌生,教学组织活动难度大,课堂讨论难以展开,教学互动相对困难,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充分调动起来。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专业背景、基础知识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材施教的难度增大,导致教学针对性不足。另外,大班授课,教师的体力消耗大,容易疲劳,讲课质量会有所下降。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此外,由于学生人数太多,学生之间互相干扰程度较大,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听课。距离讲台远的学生,不容易看清板书或课件,听不清讲授内容,不想听课,也听不进课。学生听课效果较差,课堂教学有效性难以得到保证。

5.学生重视程度不够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学有效性的实现有赖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也离不开学生的积极配合。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具有双重身份,是教育活动要改变或同化巩固的对象,具有“客体”的身份,(12)同时,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具有内在的价值尺度和明确的自我意识,能自我决定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中的投入、参与程度和自觉接受教育的态度。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态度和重视程度是影响这类课程的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重要因素。然而,和专业课相比,学生对理论课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不强,从而降低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为数不少的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和作用缺乏应有的认识与觉悟,将其看做是可有可无的,务虚的课程,学不学都无所谓。笔者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以下简称“当代”)为切入点,在访谈的基础上自制问卷,就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效性问题对本校学生做了调查,发放问卷480份,回收有效问卷435份,收回率90.6%。从问卷反馈的信息可看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看法和态度。

问题1:你对《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是否感兴趣?

img1

回答感兴趣的同学占到大多数,但不好说和不感兴趣的同学所占比例也较高,达到36.5%,甚至有少数同学表示反感。

问题2:你认为大学生是否都应该掌握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方面的基本知识?

45.1%的同学认为“每位大学生都应该掌握”,认为“部分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同学占据23.4%的比例,还有21.6%的学生回答“取决于个人兴趣爱好”,回答“完全没必要掌握”的学生也占了一定比例,达9.9%。

问题3:你认为有没有必要以课程的方式系统学习、了解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问题?

img2

多数同学认为“很有必要”(约49.4%),但有不少同学态度不明朗,回答“无所谓”(约24.1%),而认为“没有必要”的学生占26.5%。

问题4:学习“当代”及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否有用?

img3

大多数同学肯定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68%),然而,认为其作用“非常大”的不足20%,认为“有些用”的同学人数最多,也有不少同学认为学习它没有多大作用或无用(26.7%),甚至有少数同学“不知道”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

关于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原因,大多数同学是为了服从学校安排或迫于学分压力和应付考试。在问及理论课学习对综合素质的提高和面试就业是否有帮助时,大约一半的同学(49.3%)持否定态度,约25.1%的同学选择了“不清楚”,持肯定态度的同学仅占1/4。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得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所有课程(包括“当代”)中,学生较为偏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当代”等实用性、时代性强和贴近个人人生实际的课程,而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现实感弱或理论性强的课程的认同率较低。

此外,与专业课相比,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花费的学习时间要少得多,课余时间基本不学理论课,有的同学在学期结束前,教材还是新的,只是临考前才看看书匆匆机械记忆,以应付考试。

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许多同学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助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对世情、国情、社情的了解和激发自己的爱国热情,只有极少数同学充分肯定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但即使是他们比较感兴趣的“当代”课,仍有超过一半的同学认为并非每位大学生应该掌握,也没有必要系统学习。他们学习理论课的态度较为被动,课余时间也无意问津,缺乏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并没有引起大学生的足够重视,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认识上的问题,许多大学生狭隘地理解学习理论课的作用和意义,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实际用处,对将来就业无甚帮助,多是为考试、学分而学,是由于学校的安排而不得不学,从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急功近利”式的或“实用主义”式的不恰当期待,并且对理论课不同课程的偏好也是以实用性作为标准的。大学生以急功近利的实用性眼光去理解和对待思想政治理论课,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持实用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态度,是理论课课堂教学实效性受到制约的一个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因素主要有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客观上,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形势给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的同时,也引起了大学生的道德和价值迷失以及信仰的迷茫和困惑,增加了大学生把握社会现实的困难,并加大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理论与实际结合的难度,那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的实现,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保证和提高将更加困难。合班上课、学生人数多,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的特点和主要教学形式,大班上课存在的诸多问题也是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效性的客观因素。主观上,教师整体素质良莠不齐、缺乏教学激情和良好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是制约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效性的关键因素。此外,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目的模糊或者动机不纯,学习积极性不高,也是影响理论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主观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