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盘活市场机制

盘活市场机制

时间:2023-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适应企业对人才与劳动力的需求,深圳大胆改革劳动用工制度,按照国际惯例建立企业自主决定用工制度,并相应地建立起劳动力市场和人才智力市场。为了适应企业领导体制改革,深圳成立了高级经理人才评价推荐中心。在深圳的人才群体中,有大批柔性引进的人才。这种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对深圳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强大的助推器作用,特别是对高新技术产业来说,更是如虎添翼。

三、盘活市场机制

(1)人才迁徙的经验——完善人力资源市场。

为了适应企业对人才与劳动力的需求,深圳大胆改革劳动用工制度,按照国际惯例建立企业自主决定用工制度,并相应地建立起劳动力市场和人才智力市场。1984年5月,深圳市人事局成立人才服务公司,主要处理求职者来信、来访的接待、推荐等方面的工作。深圳人才市场的发育就从这里开始。1991年,人才服务公司更名为人才服务中心。1991年,市人事局提出设立常设型的人才智力市场,得到市委、市政府的批准。10月18日,位于华强南路的人才市场正式成立,面积为500多平方米,每天可接待30家左右的招聘单位,求职者大约1000人次。1993年6月底,人才市场搬到华强北路深纺大厦办公,该市场投资1200万元,面积为2000平方米。市场每天进场约50家单位和1000多人次的求职者。现在位于宝安北路的市人才大市场是1997年1月投入使用的。人才大市场建筑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交流大厅为6000多平方米,是目前全国面积最大的人才市场,设备先进,功能齐全,设有远程会议中心信息系统和网络信息系统,可利用网络技术、卫星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全方位地将人才交流的各类信息在最短的时间内提供给供求双方。每天进场招聘的用人单位有200多家,其中有超过40%的用人单位来自海外、港澳地区、珠江三角洲周边城市。每天都有超过6000人次的求职者,最多时超过1万人进场应聘,其中80%来自全国各地。1999年,与有形的人才大市场相匹配,隐形的网上人才市场——“深圳人才网”——开通。在这里,调干指标全部投放市场,人事代理设在市场,考试培训安排在市场。这里窗口式办公,一条龙服务,是名副其实的人才市场化、服务社会化。人才代理提供的服务是全方位的,它不仅提供办理人才调动、大学毕业生接收、干部档案管理、职称晋升、户籍挂靠等常规服务,同时还站在企业的角度,主动为他们进行人事策划,提供岗位设定、工作分析、人员测评等深层服务。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有1000多家企业和1万多人与大市场签订了代理协议。据不完全统计,在深圳市每年引进的2万名干部人才中,有70%以上是通过人才大市场实现的,其中应届大学毕业生、军转干部100%通过大市场进入深圳。近十年来已累计为100万家次用人单位提供了专业的人才寻聘服务,提供工作机会2500多万斤,为超过3000万人次求职者创造圆梦机遇,人才匹配率保持35%以上。

为了适应企业领导体制改革,深圳成立了高级经理人才评价推荐中心。通过组建高级经理人才市场,扩大了由市场来选择企业领导人的范围,初步形成了企业经理人员的市场化选择和配置机制,有利于造就一批优秀的企业家。此外,全市还拥有区级人才大市场、劳动力市场12个,社会办职业介绍中心60多个,初步形成了人才交流配置的市场化体系。

(2)灵活的用人机制——柔性人才政策的出台。

在深圳的人才群体中,有大批柔性引进的人才。所谓人才柔性流动,就是关系不转、户口不迁、双向选择、自由流动的人才流动机制。深圳的柔性引进人才方式主要有:“招聘引进”,即用人单位到人才市场上公开招聘引进;“派遣引进”,即国内、外企业来深圳创办分公司,并派遣主要经营管理骨干和技术骨干来深圳工作;“兼职引进”,即一些高层次人才应深圳用人单位的聘请,兼任用人单位的职务或来深圳开展技术交流、合作开发、咨询服务等;“创业引进”,即人才带资金、项目来深圳创业;“建站引进”,即在高新技术企业建立博士后工作站,使企业和科研单位发挥各自的优势,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就地引才”,华为、康佳、中兴通讯等企业在内地都设有研发机构,吸纳数千名当地人才,充分利用当地人才和技术优势,为公司的迅速发展和技术研发注入了活力。

这种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对深圳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强大的助推器作用,特别是对高新技术产业来说,更是如虎添翼。人才柔性流动机制盘活了社会人才资源。据统计,截至2000年,拥有深圳暂住户口、以柔性流动方式来深圳工作的各路人才(中专以上学历、初级以上职称的人员)已达36万余人,占深圳人才总存量的一半以上,其中硕士以上学历者6000余人,拥有高级技术职称者4000余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