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让儿子玩出各种能力

让儿子玩出各种能力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威特将知识融入儿子的游戏之中,着眼于认识事物、传授和巩固知识上。传统教育正是最忽视这一点,那时德国的教育同中国一样,让孩子读死书,忽视行动的教育。如此,陶行知说:“我们要打倒传统教育,同时要提倡创造的教育。”威特教育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在卡尔幼小时便注重了这种行动的教育,做到了“玩出儿子的各种能力。”

八、让儿子玩出各种能力

威特在实践中发现,玩对卡尔来说不只是兴趣,更重要的是在玩之中逐步开发他的智力。儿子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操作能力都是在游戏中玩出来的。威特将知识融入儿子的游戏之中,着眼于认识事物、传授和巩固知识上。威特经常同儿子玩智力游戏,他们的游戏有几类:认识事物,语言训练、训练和发展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威特说:“游戏在孩子的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只要游戏有浓厚的兴趣,孩子就会乐此不疲,全力以赴。”(《卡尔·威特的教育》,京华出版社2001年版第75页)卡尔也不例外。在生活中,有很多事会使孩子感兴趣而成为最好的游戏。如下雪时堆雪人,下雨时挖水渠,随时可玩。卡尔小时喜欢“造房子”游戏,在游戏中,他逐渐对前后、左右、上下、中间、旁边等空间有了认识,逐渐形成了高矮、长短、厚薄、轻重、大小等观念,并且从中学会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设计,使他产生成就感而有无穷乐趣。在搭房子游戏中,他必须手脑并用,身体得到锻炼,手眼得到训练,他的手巧而心灵,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也发展了他的形象思维能力。威特认为:“孩子的各种能力都应该从小培养。有人认为像创造力这样的东西应该在孩子长大后才会具有,这完全是谬论。其实,当一个孩子懂得玩时,他的创造力就已经开始了。”(《卡尔·威特的教育》,京华出版社2001年版第76~77页)在200年前,威特就有这样的远见卓识,他无疑是一个“创造的教育家”他的理论的正确性将永远不会受时代的限制。

在中国,人才的培养长期受着科举制度的影响,儿童的教育也没有例外,“五、六岁的小孩,就要他读《大学》、《中庸》。”(Ⅱ,494),直到20世纪20年代以来,陶行知创立中国的生活教育理论,为幼年人的教育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并与他的挚友、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合作,在实践中使儿童的生活教育更趋完善。陶行知说:“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荣滋长;否则幼年受了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所以,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Ⅰ,136)威特之教育经验告诉我们,在孩子的成长中,父母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陶行知说;“六岁以前的教育是多么重要啊!所以要培养小学生,先培养幼稚生,更须培养婴儿的母亲,那才是根本的办法啊。不注重母教要想把小学办好,比如水中捞月,如何可能!”(Ⅲ,50)

可是,我们试看中国的过去,有多少人在做“水中捞月”的美梦,最后都落空了。要想找失败的原因,必须从源头上找。陶行知提出:“我们教育儿童,第一步就要承认儿童是活的,要按照儿童的心理进行。”“儿童不但有需要,并且还有能力。”(Ⅰ,405)“活的小孩子,他生长快,他的进步也快。他一时有一时的需要,一时有一时的能力。当教育家的,就要设法子去满足他的需要,就要搜罗相当的材料去培植他。”(Ⅰ,404)在人的一生中,0至6岁是发展变化最快的,而且是奠基性的。在这一时期,孩子的命运把握在父母手里,决定他将来成龙还是成泥鳅。所以当父母的都应该向老威特学习,学习他那种创造的科学育儿的精神,敢于向传统的教育观念挑战,学习他那种不畏艰辛为孩子负责的精神;要像威特那样,把孩子当作活人来教育,根据孩子的能力需要及时给予适宜的材料以免孩子枯萎。只有当父母深切了解孩子“一时有一时的需要,一时有一时的能力”,所以父母几乎随时都提携着孩子的命运。特别是在0~2岁内的孩子的教育,往往为父母所忽视,认为只要喂饱睡好就行了,这就失去了教育最佳时期。0到2岁的教育最易为人所忽视。

陶行知多次提及爱迪生的母亲,她是一个十分了解儿子的母亲,在爱迪生被小学开除后,她让儿子在家里做实验,并亲自教儿子历史、地理等文化课,终于造就了一位大发明家。陶行知说;“孩子动手实验,才能有真学问,如果阻止孩子动手实验,就说不定中国的爱迪生被埋没了。”(Ⅺ,806)陶先生说:“人所以比禽兽厉害,就因为他有手,手能打杖,能生产,能建设,也能创造……小孩要注意并指导他竭力运用手的活动。”(Ⅲ,505)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认为“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单独的行动,也是不能创造的。……还有许多书呆子,尽管书读得多,也不能创造,所以要创造,非你在用脑的时候,同时用手去做实验,用手的时候,同时用脑去想不可。手和脑一块儿用,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Ⅲ,526)由此看来,威特教育之成功就在他对卡尔的教育从小就实行创造教育和行动教育。传统教育正是最忽视这一点,那时德国的教育同中国一样,让孩子读死书,忽视行动的教育。陶行知说;“我们小的时候,有天赋的行动本能,不过一切工作都被仆人们代做去了,被慈善的妈妈代做去了,稍长一些,我们到小学去读书,有阍罗王般的教师坐在上面,不许我们动一动。中学和大学的课程是呆呆的订死在那里,你要动亦不得动。到现在始费九牛二虎之力,挣扎着改变久受束缚的人生,还不能回复自然的行动本能。”“行动的教育,应当从小就要干起,因为小孩子还没有斫丧他行动的本能,小小的孩子,就是将来小小的科学家。”(Ⅲ,527)陶先生如此描述了中国孩子长成的真实过程,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是这样过来的,所以他们缺乏创造能力,缺乏在行动中探获新知识的能力。这就是“许多书呆子,书尽管读得多,也不能创造”的根本原因。如此,陶行知说:“我们要打倒传统教育,同时要提倡创造的教育。”(Ⅲ,529)

威特教育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在卡尔幼小时便注重了这种行动的教育,做到了“玩出儿子的各种能力。”如果当孩子长大以后,才注意行动的教育和创造力的培养,这就如同幼苗经历了枯萎后再去灌浇,为时已晚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