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职教育强校质量理念

高职教育强校质量理念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总体来说我国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质量评价体系建设,还不能适应高职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需要。高职教育质量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满足社会用人单位要求、家长学生就业质量预期的程度。其次,高职院校教育质量标准的评价导向是职业性导向,不能用学术标准来衡量教育计划内容以职业目的为主的高等职业教育。因此高职教育人才的质量应该更加强调整体素质的提高。

第四节 高职教育强校质量理念

我国高等教育经过大众化发展,学校数量和学生人数急剧增加,教育教学质量成为政府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按照高等教育大众化现实状况,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确立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观,建立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质量标准,便成了当务之急。从世界范围看,以质量标准为导向的改革已经成为高职教育改革潮流的共同目标。总体来说我国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质量评价体系建设,还不能适应高职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需要。

一、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问题与原因。自1999年高等教育扩招以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然而,在数量大发展的同时,却并没有伴随着质量的提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反而带来了质量的下降,主要表现在:一是人才培养目标模糊。培养目标是否清晰明确,教育教学过程是否按照什么样的培养目标去组织实施,是高职教育质量保障的基础。我国高职教育起步和发展时间不长,但培养目标却几经变化,最后2006年教高16号文件也没有表述清楚,有的理解为“高素质技能性人才”,有的理解为“高技能人才”,有的理解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还有的按照以往的文件在坚持培养技术性人才。培养目标模糊不清,导致有的院校模仿普通本科院校培养模式,本科压缩型非常突出;有的模仿中等职业教育模式,培养规格下移的倾向比较突出。二是特色不鲜明,人才质量不高。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是就业与发展并重,但目前一些高职院校教学及管理,有的模仿普通高等教育以学科为中心教学模式,以知识讲授为主,没有按职业岗位分析去开发课程与教学;有的高职院校模仿中等职业学校大量削减甚至取消人文素质、职业素质和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导致培养层次下移。其原因:一是独立设置高职院校历史短,师资、设备等达不到规定标准;二是高职院校扩招存在着不顾条件、一哄而起,利用原有中专教育资源举办大学层次教育,难以达到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三是生源普遍较差,职高生文化基础知识较弱,普高中生操作能力不强,从而使高职教育既难以保证高等性又难以保证其职业性;四是办学基础能力不足,师资数量短缺,师生比高,实践教学条件缺口较大,课程建设落后。

二、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内涵与标准。高职教育质量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满足社会用人单位要求、家长学生就业质量预期的程度。质量标准是指用来描述和测量用人单位以及单个或全体学生就业质量的最低要求。首先高职院校教育质量标准是能力本位的,教学计划、课程内容及质量评价标准都以使学生获得能力为导向,一切教育教学工作都以使学生获得相应职业领域的能力为出发点和终结点。其次,高职院校教育质量标准的评价导向是职业性导向,不能用学术标准来衡量教育计划内容以职业目的为主的高等职业教育。第三,根据子系统优化,必须以服从更大系统优化为前提原则,高职院校教育质量,必须用社会经济大系统的标准来量度,即人才受不受社会欢迎,是衡量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最终、最重要的标准。

在制定高职院校教育质量标准时,一要应在系统思想指导下,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全面的质量观,系统的质量观,既要制订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学业质量标准,又要制订就业质量(就业率、对口就业率、稳定就业率、职业发展指数和薪酬水平等)标准;既要体现显性质量,如课程学习成绩,专业技能和能力等,又要体现隐性质量,如学生潜能开发和职业素质提高等。有些隐性质量要在学生毕业后较长时间才能逐渐表现出来,需要作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高质量的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显性能力,更应注重对学生内在素质的养成和潜能的开发,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二要树立以服务为宗旨的质量观。高职院校培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在知识层面不刻意强调理论知识的深度、广度及系统性,知识的传授应围绕培养学生胜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工作的所需的能力展开,应形成与技术、技能应用能力相适应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如果高职教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缺乏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培养的人才不具备必要的技术技能,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就谈不上高职教育的真正质量。把社会对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认可程度、欢迎程度、接纳程度作为衡量其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标准,高职院校才能更好地从现实和未来的市场需求出发进行专业和课程设置,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要。三要树立特色化的质量观。区域性是高职教育的显著特点之一。高职教育的服务功能主要通过对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独特的人力资源和技术保障来体现。四要树立综合素质优化的质量观。在现实工作中,相对于个体所体现出来的才智、知识、技术技能和态度整合而成的外显能力来说,素质是更为稳定的内在品质,更能体现一个人的综合水平。因此,潘懋元先生认为“必须把传统的知识质量观以及一度流行的能力质量观转变为包括知识、能力在内的全面素质质量观”。高职人才能力的复合化,更要求高职人才的知识、能力、体力、经验、修养等个体因素,经过高职教育培养过程,内化为学生的“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整体素质。因此高职教育人才的质量应该更加强调整体素质的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