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特色发展能力分析

特色发展能力分析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特色发展能力是高职院校在一定办学思想指导下和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风格独特,特点鲜明,且被社会公认的发展方式的能力,包括创新特色培养目标能力、创新特色办学体制和机制能力,调整优化特色专业能力和创新人才培养特色能力。高职培养目标特色既是高职人才性质决定的,也是在高职教育与学科性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比较中确定的。

第五节 特色发展能力分析

特色就是格外突出的风格或特点。特色发展能力是高职院校在一定办学思想指导下和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风格独特,特点鲜明,且被社会公认的发展方式的能力,包括创新特色培养目标能力、创新特色办学体制和机制能力,调整优化特色专业能力和创新人才培养特色能力。其中,创新特色培养目标能力是核心基础,创新特色办学体制和机制能力途径,调整优化特色专业能力关键,创新培养方式特色能力是重点。

一、特色培养目标定位能力。特色培养目标培育能力,是高职院校在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个重大问题过程中,创新风格独特,特点鲜明,且被社会公认的人才培养类型、规格和服务面向的能力。高职培养目标特色既是高职人才性质决定的,也是在高职教育与学科性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比较中确定的。高职人才有“高”与“职”两个本质特征。“高”决定了它必须以一定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知识及其学科为基础,掌握熟练的、高智力含量的应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具有对未来职业技术变化的适应性,这是它区别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特征;“职”主要强调技术和技能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知识及其学科基础贴近职业岗位实际需要的综合性,这是它区别于高等学科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特征。需要特别指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不是只进行知识、技术、技能训练,职业素质培养更是其不可或缺的前提性培养工作。因为对于技术、技能型人才来说,严守规程、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团结协作、革新创新等职业素质都是至关重要的,是影响技术型人才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定位有三种值得重视的倾向,一种是培养目标定位偏低,表现在片面强调就业导向,过度重视初次就业率,往往把初次就业岗位职业资格要求作为培养目标,削减了文化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理论课程,致使人才培养目标与中等职业教育缺乏比较优势;第二种是培养目标定位偏高,表现在一些院校把培养目标定位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按照前劳动与就业保障部确定的高技能人才职业资格认定标准,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毕业生是根本不可能达到的;第三种是忽视职业素质教育,教育部教高16号文件提出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高素质”培养目标缺乏系统的课程支撑和有效的教学保障。

二、特色办学体制培育能力。体制包含体系和制度两部分,体系指的是组织机构,制度是保证组织机构正常运转的规范。体制问题涉及三个层面内容:一是在制度(规则)层面上对管理职权划分和职能配置的规定,管理对象及范围的设定,作为管理基本依据的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制定等;二是在组织体系层面上管理机构系统的设立,管理组织内部结构的划分和角色定位等;三是在机构层面上管理系统模式化运行的过程、程序和方式,管理系统各子系统或要素之间模式化的相互作用等。高职院校体制宏观层面主要指中央、地方和高职院校之间的管理关系,是国家在高职教育行政管理工作中的机构设置、相互关系和责权划分的制度。我国高职教育实行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两极,以省级政府为主的体制。中观层面是办学体制,即谁来办学,怎么办学问题。微观层面就是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即如何管理;运行机制,即运用什么机制来管理,包括人事制度、干部编制、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教学科研管理等,实质上就是解决高校如何有效运转的问题。高职院校体制创新有利于调整高职教育发展结构、促进院校之间的有序竞争;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的竞争力,促进院校自身的持续发展。目前,高职院校发展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办学方向不明确,办学定位不清晰,办学特色不突出,教学改革不深入,等等,这些问题直接反映出高职体制上所存在的缺陷。一是许多院校沿用中专管理模式或借用普通高校的体制,缺乏个性;二是行政集权管理和科层组织导致高职院校办学对社会需求和市场变化反应迟钝,行动懒惰;三是体制改革随意性大,缺乏稳定性和效率;四是外部管理有关政府行政部门权、责、利不明确,高职高职教育改革缺乏系统性;五是学校内部管理办学定位不准,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片面追逐市场需求,单纯从办学成本考虑专业的设置。

三、特色培养体制培育能力。特色培养体制培育能力,是高职院校在解决如何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过程中,创新风格独特,特点鲜明,效率效益突出的培养体系和培养制度的能力。培养体系创新能力是高职院校以专业为核心创新优于其他院校办学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的能力,培养制度创新能力是高职院校为培养体系提供制度环境和保障的能力。高职院校特色培养体制培养能力包括三个基本要素,一要具备高职教育类型特色的专业发展理念,始终把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做为衡量专业发展的宗旨;基于行业、企业专家论证要设置调整专业,在区域优质特色行业企业参与和支持下建设专业;专业建设质量与效益要接受社会相关组织的检验。二要基本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共赢的校企合作办学体制的能力,如建立职业教育集团、行业应用人才培养基地、区域重点项目班等专业办学组织机构,建立骨干教师企业实习实训、技术服务、管理咨询制度,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专业建设制度,聘用行业企业技术、技能骨干兼职教师制度。三是创新学以致用的人才培养制度的能力,包括建立“职业素质高、就业能力强、心智技能熟练,擅长基层组织管理”的培养目标体系的能力,建立基于实践导向的素质核心,能力为重课程体系的能力,基于工作场和职业角色的行动导向教学体系的能力。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存在专业结构区域性不强,与区域产业结构脱节;存在着专业办学目标单一,只注重人才培养忽视职业培训、只注重教学忽视应用研究的倾向,存在着培养目标定位过宽或过窄的现象,如有的专业口径包含工业技术、农业技术、商业技术等,这种过宽的人才培养目标使教学内容过于宽泛庞杂,不利于人才的培养,而有的专业培养目标仅针对目前市场需要的某一个具体职业岗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职业岗位的变动和岗位技术含量的不断提高,缺乏开发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潜力,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表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