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发达国家高职教育强校价值

发达国家高职教育强校价值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高职教育发展历史,探寻高职教育强校的描述性价值可以得到以下启示:1.高职教育强校是人类主体能动选择的结果。历史的经验表明,解读高职教育强校,要立足于高职教育强校的功能和结构,最终判定标准要取决于高职院校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贡献率”上。高职教育强校功能的释放、发挥与自身的结构有关,结构优化的高职教育强校往往是功能得以充分发挥的保证。

第四节 发达国家高职教育强校价值

价值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是客体对于主体所具有的意义,它的大小也就是作用、效用的大小;同时,它也是人的本质力量或主体性的对象化,是客体对增强人的本质力量或主体性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研究高职教育强校价值,就是要从哲学层面回答高职教育强校有什么作用的问题,研究作为主体的人及人的群体——社会对作为客体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需要的关系。因此,高职教育强校地价值就是指高职教育强校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种客体,对社会主体和个体主体的发展需要的一定满足(适合、一致、促进等)。具体表现在人才培养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方面。

高职教育强校是在实践与理论探索双向互动中逐步形成的。一般来说,是实践探索在先,理论描述、抽象和概括在后,然后再运用规律指导新的实践,循环往复,持续健康发展。发达国家高职教育强校建设实践经验和理论探索,回答了为什么那些院校可以成为高职教育强校?它们有哪些共同特征、经验以及过程等?从实践角度研究高职教育强校实践和战略理论,我们会发现,高职教育强校具有两种价值,一是描述性价值,主要体现在早发内生型的高等职业教育发达国家,这时的高职教育强校是用以描述它们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所达到的水平和所具有的特征,带有总结、概括的意义;另一种是目标性价值,大多体现在那些后发外生型的、高等职业教育正处于发展中的国家,这时的高职教育强校更多体现为一种目标,带有引领、导向的意义,体现的是这些国家对早发内生型高等职业教育强校建设的模仿、学习、追赶甚至超越。

一、高职教育强校的描述性价值。高职教育强校的描述性价值是在高职教育发展进程中逐渐生成并显现出来的,它的意义更多地在于描述,比如德国、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和我国的台湾、香港地区等,都在一定时期建成了高职教育强校,我们说这些国家是一定历史时期中的高职教育强国,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代表当时世界高等职业教育的巅峰。通过高职教育发展历史,探寻高职教育强校的描述性价值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1.高职教育强校是人类主体能动选择的结果。高职教育强校并不是自发产生的,虽然在一定发展阶段可能存在一些自发现象,尤其是在高等职业教育萌生阶段,但从总体上说,高职教育强校是人类主体能动选择的结果。首先,面向大众是高职教育强校建设的核心目标。欧洲职业教育从产生那天起,就是面向大众的一个教育类型,与普通高等教育相对应形成了欧洲高等教育的“双轨制”:一轨是自上而下的发展,以最早的中世纪大学及后来的大学为顶端,向下延伸,产生了大学预科性质的中学。另一轨是自下而上的发展,由小学或初级职业学校,到中学及职业学校,并延至今天的短期大学。前一轨是带有等级特权痕迹的学术性现代学校,针对的是少数的贵族子弟,而后一轨则是群众性的教育系统,面向大多数劳动人民子女,为贫苦子弟设立的是教堂学校、主妇学校、贫儿学校等类型的慈善学校。“二战”以后美国等发达国家基于经济重建和退伍军人职业培训,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都纷纷扩大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层次。其次,学习借鉴是高职教育强校建设的必要环节。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世界博览会,是各发达国家经济和技术交流的重要场所。1851年英国为了向世界炫耀本国技术和产品的优越性,在伦敦举办了国际博览会,但结果却适得其反,法国以其技术和设计的先进程度超过英国,英国朝野都感到了严峻的危机。世博会后,英国政府和工商界提高了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并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设立科学与工艺署掌管职业教育,建立皇家技术教育委员会研究对策,制定法律支持职业教育。学习别国经验固然重要,但必须结合本国实际更新创造。创建于1636年的哈佛学院是美国第一所高等学府,也是一所按照英国的成例组建而成的学校。南北战争以后,美国大学一方面致力于向德国学习,一方面于1862年由国会通过《莫雷尔法案》,创办赠地学院,面向工农业实际,培养专业人员,适应了各州发展经济,特别是实现农业机械化,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由此看出,高职教育强校形成过程中的“自觉性”是“与生俱来”的,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必然体现,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体现着人类主体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探寻。

2.高职教育强校通过强大的职业教育功能和结构来实现。由于每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所不同,各国高职教育强校都有各自的特点,这就决定了我们在探讨高职教育强校建设的时候,很难把焦点聚集在制度、政策等方面,因为这些受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更加深刻。那么究竟应该把高职教育强校建设的焦点放在哪里?历史的经验表明,解读高职教育强校,要立足于高职教育强校的功能和结构,最终判定标准要取决于高职院校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贡献率”上。高职教育强校功能的释放、发挥与自身的结构有关,结构优化的高职教育强校往往是功能得以充分发挥的保证。除此之外,高职教育强校功能的发挥还依赖于与之相互作用的外部环境,即高职院校需要与所处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系统形成功能耦合关系,才能够适应复杂而多变的区域经济社会需要。因此,如果高职院校校本教育体系是一个相对孤立的、封闭的系统,与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等系统之间的关系比较松散,彼此各行其是,那么毫无疑问,这样的高职院校是无法充分发挥其功能的,其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贡献率”一定很低。

3.高职教育强校建设具有值得借鉴的普适性模式和制度。人们在认识高职教育强校的时候,往往喜欢从标准或结果的角度来考虑。但是,这种角度其实很难回答如何才能建成高职教育强校,而后者才是我们更加关心的问题。历史经验表明,尽管不同院校在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背景下,会选择不同的道路和方式,但确实存在着一些有普适性的、共性的模式和制度值得效仿和借鉴。我们认为,比起那些标准或结果,这些过程和经验更加重要。从这种意义上讲,那些所谓高职教育强校的指标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我们对于高职教育强校建设这一历史过程的探索。高职教育强校建设的结果和过程不是截然分开的。纵观世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轨迹,我们可以看出,那些被称之为高职教育强校的院校,都伴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新模式的产生。由此可见,高职教育强校校本教育系统必然是制度创新的结果,它是建立在世界高等职业教育遗产和传统的基础上,结合本国政治、经济、文化特点而进行的制度创新。世界各个国家概不例外。所谓的过程是以达到所谓的结果为目标的,这其实为我们探索新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建设高职教育强校提供了方向。在我国,这一探索刚刚起步,我们还无法描述其全貌。但结合世界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实践,不难看出,要想建设高职教育强校,要想体现我们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方面的创新能力,最关键的是要营造有利于创新的办学氛围。自主办学传统一直被认为是西方从中世纪以来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而无论怎样的制度和政策,其目的都是为了在现实的社会发展中,最大可能地为办学自由赢得应有的空间。因为高等学校的三大任务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创新活动也有其内在的发展逻辑,这些需要自由的氛围才能实现。

二、高职教育强校的目标性价值。建设高职教育强校,是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小康社会背景下提出的,其间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诉求。近年来,我国在诸多领域均提出过强国、强省口号,如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等目标。纵观这些目标的提出,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一是现有的发展已经达到一定规模和水平;另一点就是需要为未来的发展确定目标。高职教育强校的目标性价值也不例外,也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突现出来的。

1.高职教育强校是一个具有引领意义的发展目标。高职教育强校是未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总体目标的核心部分,因此它的意义和作用更多地体现在指明方向、引导发展、引领未来之上。同时,作为发展目标,它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还体现在它的凝聚力上。因为有了发展目标,人们才可能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共谋大业。从这种意义上说,作为目标的高职教育强校,最重要的是人们对它的认同,因为只有得到广泛认同,发展目标才能体现出其引领发展和凝聚力量的作用。大力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高职教育在现有水平更上一个台阶,把高职教育强校作为未来发展的核心目标,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既体现了世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也符合中国国情。

2.高职教育强校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发展目标。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也要看到,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尤其是近10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思路是通过“示范性院校建设”带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这是国家财力有限、无法照顾到高等职业教育整体发展的原因所致。这种资助政策在一定时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带来高等职业教育整体发展的不均衡。从这个意义上说,现阶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行整体改革设计已经迫在眉睫,应形成我国未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明确思路。高职教育强校建设目标的提出,有助于反思现行高等职业教育系统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明确方向。我们思考高职教育强校的内涵、本质和基本特征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反思现行高等职业教育系统、找出存在问题、明确未来发展方向的过程。因此,高职教育强校这一发展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它不应该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应成为反思的契机,应成为统领高等职业教育各方面发展的目标。

3.高职教育强校这一目标体现着国家主义的教育理念。高职教育强校是一个与国家竞争力密切相关的目标。它不仅意味着高职院校本身的强大,而且通过做强高职院校,做强整个高等职业教育,进而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所以,它体现着强烈的国家主义教育理念。尽管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但也应看到,国家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战争、贸易保护、意识形态和文化的输出等,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国家利益的体现。无论单边主义还是多边主义,最后谋求的还是自己国家的发展。因此,我国要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目标,必须做强高等职业教育,这应该成为国家意志。尽管在西方很多发达国家,并没有明确提出高职教育强校的概念和目标,但是在很多教育咨询报告和教育法案里,实际上都体现着重视高等职业教育、希望通过高等职业教育促进国家发展的思想,加快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特征。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表象来看是经济差距,在其背后则是科技差距和教育差距,尤其是高等教育差距。当今体现国家意志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政策不胜枚举。在这种国家主义教育理念的背后,体现的是后发外生型国家在发展中的艰辛以及强烈的赶超意识。这一理念也应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主导思想。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世界银行2000年发布的《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危机与出路》的报告中所指出的那样,没有更多更高质量的高等教育,发展中国家将会越来越难从全球性知识经济中受益。高等教育已经从社会边缘进入到社会中心,它必然要在未来的国家和社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