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发达国家高职教育强校主要特征

发达国家高职教育强校主要特征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凸显作为实践问题的高职教育强校建设,才能在理论研究中关注建设高职教育强校的实践经验和基本模式,才能对我国建设高职教育强校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高职教育强校办学水平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地位,真正的高等教育强国必须拥有若干所世界一流水平的高职教育强校。

第二节 发达国家高职教育强校主要特征

所谓高职教育强校,实际上是一个在比较中才能产生意义的概念。因为“强”具有相对的意义,只有在比较中才能体现出来。因此,高职教育强校的特征也一定是在世界范围内与其他国家的比较中产生的。发达国家高职教育强校的特征有很多,可以对高职教育强校历史和现实演变过程进行研究,探索高职教育强校建设历史发展过程特征,也可以通过对高职教育强校建设实践经验进行研究,归纳和概括高职教育强校建设模式。但是这里,我们力图对其基本特征加以研究,而且将以更开阔的视野,把它放在国家、区域经济政治发展的背景中加以分析。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凸显作为实践问题的高职教育强校建设,才能在理论研究中关注建设高职教育强校的实践经验和基本模式,才能对我国建设高职教育强校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一、高职教育强校与经济强国、强区域相伴而生。经验视野中的一个世界高职教育强校的形成,往往伴随着经济中心、文化中心或科技中心的建构或转移。也正因为如此,高职教育强校的许多特征,常常通过国家和区域经济、文化、科技等载体表现出来。如近代以来,经济中心、科学中心和技术中心的数次建构和转移,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英国的政治民主和工业革命、德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美国经济强国地位的建立等,无一不是以强大的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支撑的。早在19世纪中叶,就有西方学者把大学看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站”,今天,大学“动力站”的作用更加明显,知识的保存、传授、应用和创新,文明的传承和进步,人才的发掘与培育,科学发现与技术更新,无不以高等教育为基础和平台。可以看出,高职教育强校与经济强国、强区域的总体发展脉络基本上是一致的,世界经济强国、强区域,科技强国、强区域往往与高职教育强校相伴共生。

历史地看,高职教育强校与经济强国、强区域之间往往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彼此在互动中共同向前发展。虽然历史上各世界强国如德国、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我国台湾、香港等地区的崛起,无不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兴起有关,但发达的高等职业教育只是经济强国、强区域崛起的原因之一,却并非唯一的动力或决定因素。经济强国、强区域崛起的背后往往还隐藏着深刻的政治、经济等原因,表现为多种原因的“叠加”结果。换言之,高等职业教育兴衰与国家、区域兴衰之间经常交织在一起,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是互动的“关系共同体”,是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它们更多体现为“双强互动”:经济强国、强区域为高职教育强校建设提供必要物质基础,高职教育强校又反过来为经济强国、强区域提供推动力。从这种意义上讲,我国高职教育强校之路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因为我国许多区域高职教育强校建设还缺乏社会整体现代化的支撑,尤其在经济现代化和社会文化现代化方面的支撑还很不够。有鉴于此,建设高职教育强校必须将其置于政治强国、强区域,经济强国、强区域和文化强国、强区域的大背景中,否则就难以抓住高职教育强校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机制,找到高职教育强校建设路径。

二、高职教育强校即是区域高等职业教育中心。通过对发达国家和地区高等职业教育中心和经济中心发展演变的历史梳理,我们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几个带有规律性的现象。一是从总的发展趋势来看,世界和区域高等职业教育中心与世界和区域经济中心或世界经济最活跃地区的转移顺序是一致的,即都经过了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这样一个演变路径;二是一个国家或区域先成为世界和区域高等职业教育中心,再成为世界和区域经济中心,也就是高等职业教育中心先于经济中心的形成,与此相应,高等职业教育中心的转移也先于经济中心的转移。这说明,高等职业教育大发展是一国或一个区域经济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近代以来所有大国和区域经济崛起的背后,都有高等职业院校的积极作用,其规律是世界或区域高等职业教育中心的形成和转移在先,世界或区域经济、科学活动中心、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力资源中心的形成和转移居中,世界或区域经济中心的形成和转移殿后,即经济发展靠科技、靠人才,科技、人才的发展归根结底靠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

如果以美国为参照系探索高职教育强校,我们就会发现一个国家之所以拥有可以称得上高职教育强校的院校,关键在于它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功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于它已形成多样化、多层次、多类型、布局结构合理、开放的高等教育体系,在于已与区域产业结构和人才智能结构形成功能耦合系统,在于它能够全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于它是世界应用技术、技能创新,高等教育教育创新的“集散地”。当然,这是一种关于高职教育强校的“时代性”解释,它是以现代世界或区域高职教育强校为考察对象而抽象和提炼出的基本特征。事实上,如果用今天的标准去衡量曾经的高等职业教育中心或高职教育强校时,看到的将是另外一种景象,得出的也将是另外一种结论和判断。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职教育强校是一个历史的比较性概念。

三、高职教育强校应该成为世界和区域高职院校的典范。高职教育强校办学水平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地位,真正的高等教育强国必须拥有若干所世界一流水平的高职教育强校。世界各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模式很多,当人们在比较和分析这些高等职业教育模式时,都普遍对德国的“双元制”大学办学模式有所偏向,西方国家称其为“欧洲的师表”。同样,“双元制”也受到我国教育界的普遍青睐,许多地区和学校争相开办了“双元制”班,中央领导也曾多次指示:要重视研究德国双元制经验。20世纪60—70年代,德国一大批“双元”制高等院校的崛起,标志着德国成为这一时期世界高等职业教育的领跑者,成为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随之,美国社区学院迅速发展成为世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风向标。通过社区学院模式美国建构起一个学习型社会,使终身教育能够落到实处;通过学分制,实现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和开放办学;通过社区学院模式高职教育主动服务社区企业,积极开展绿色环保行动,坚持可持续发展。通过各种委员会和各个工会,为教职工、学生提供参政议政的机会和平台,实现全员参与,民主治校;通过设置学习资源中心,为学生提供录取、咨询、测评服务,指导学生规划学业和人生,完成学业,引导他们寻找适当的工作。学分制、院系结构、大学自治等成为美国引领世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模式。

四、高职教育强校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作用。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在工程研究和工程设计人员与直接从事生产操作的技术工人之间,出现了一种从事生产现场技术工作的人员,通称为技术型人才。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纷纷兴办起培养这类技术型人才的技术教育,其中有一部分是在高等教育层次,称高等技术教育,逐步成为高等教育结构中的一种类型。这种高等教育类型结构调整,是近半个世纪尤其是60年代以来多数经济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教育发展的一个共同趋势。在美国,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机构是遍及全美各地的社区学院。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社区学院已发展成为以职业教育与培训为主并兼顾成人教育继续教育、转学业教育等多种职能的所在社区的文化与教育中心,为美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进而走向普及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德国,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机构主要是高等专科学校。早在1976年,德国就在颁布的《联邦高等学校总法》中明确规定了高等专科学校是联邦德国高等教育中的一种高校类型,从而使高等专业学院与学术性大学成为德国高教体系的两根支柱。在英国,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机构主要是多科技术学院。英国政府在1966年签发了题为《关于多科技术学院与其他学院的计划》的白皮书。白皮书明确宣布:通过合并现有的有关学院,建立少量的多科技术学院,并提出,多科技术学院不再是大学的候补者,而是与它们平起平坐的院校。后来又进一步根据1992年《高等教育法》将多科技术学院全部升格为大学。高等职业教育兼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它既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又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根本任务,以满足社会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对中高级应用性技术人才需要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培养既具有一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又能重点掌握本专业领域基本技能、并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专门人才的一种高等教育类型。

四、高职教育强校是一个开放的办学模式。一个高职院校若想建立起强大的校本教育体系,就必须形成优质特色的办学模式,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需求,科学地确定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建立与服务功能配套的基础能力支撑体系,创新服务型集团化办学体系,工学结合培养体系和计划与弹性结合的管理体系,而不应各行其是,追求自身的独立性和有序性,因为“当系统内各个子系统独立运动占主导地位时,系统呈现为无规则的无序运动;当各子系统相互协调、相互影响,整体运动占主导地位时,系统呈现为有规律的有序运动状态”。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内部结构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必须调整和优化高职院校内部的结构,形成具有高职教育类型特色的、适应性强的高职院校校本教育体系。

建设高职教育强校,加快推进我国从高等职业教育大国走向高等职业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而巨大的系统工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高职教育强校的建设路径进行选择,是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由弱到强的思维框架内,规划和设计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道路和过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原来的发展路径主要是在高等职业教育“由小变大”的思维框架内,遵循专业教育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理念,以办学规模和专业人才培养数量,符合社会专业岗位数量增长为主要目标。高职教育强校建设由弱变强的路径与原来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由小到大的路径相比,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和质的飞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