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发达国家高职教育强校主要标志

发达国家高职教育强校主要标志

时间:2022-03-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政府在职业教育中起统筹作用,并通过企业和教育界代表组成的半官方机构开发职业教育课程、制定职业教育计划,经议会批准后成为职业教育标准和实施方案,再由学校负责实施,而行业协会则负责技能鉴定和发放职业资格证书。目前,经费不足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最大的瓶颈和障碍。第四是各级政府把创新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参与制度作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基本保障。

第一节 发达国家高职教育强校主要标志

一、政府政府统筹办学的体制机制强。各级政府都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通过法规保障、统筹协调和大力投入,调动行业企业广泛参与和支持,引导职业院校不断提高服务能力。首先是各级政府都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社会进步的战略举措。19世纪中叶以来,世界上曾出现三次以人力资源开发为先导的经济赶超范例。第一次是美国追赶英国。1862年美国通过《莫里尔赠地法案》,把联邦政府拥有的土地分配给各州和特区创办赠地学院,引导高等教育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直接服务,使美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并向服务型转型,促进了美国人力资本存量迅速赶上英国,实现了经济超越英国的目标。第二次是日本追赶美国。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大力发展近代教育使其人力资本存量迅速接近美国。据统计1913年日本人均受教育年限相当于美国的68.2%,而到1950年已达到80.8%,到1992年,日本的人均GDP已相当于美国的90.1%。第三次是韩国对西欧国家的赶超。韩国1960年普及全民小学教育,大力发展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到1995年中等教育入学率已达90%,大学入学率接近55%,达到OECD国家的发展水平。1965—1992年,韩国GDP年均增长率为8.8%,人均GDP由1973年相当于西欧12国的24.3%,上升到57.5%。这三次成功的经济追赶充分表明了人力资本追赶是经济追赶的先导。人力资本追赶之所以是经济追赶的先导,其根本原因在于,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比对物质资本投资有更高的收益率。美国历届政府都高度重视社区学院的发展。他们认为社区是社会的细胞,与周围社区与整个社会有着有机的联系,并且处于一刻不停的人员、资金、商品物质、信息、技术等交流、交换之中。社区民众的受教育程度与整体素质的高低,对于上述种种“流”的优化或者劣化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与重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政府不仅没有因此而冷落社区教育,反而更加重视社区教育,造就了社区教育的又一个蓬勃发展期。社区教育成为推进社区发展的动力之一,有利于调和尖锐的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的稳定。美国社会发展至今,教育需求已明显带有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性质。满足这样的需求,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显然无能为力,必须创新能够满足各种社会角色、各个年龄层次、各类求学目标的教育,那就是现代的社区教育。

其次是各级政府都把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体系作为第一责任。发展职业教育是一项关系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甚至关系到民族兴衰成败的战略性投入,是一种国家意志和各级政府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德国为了战后的废墟上实现经济腾飞,联邦政府一直强制推进职业教育,1964年他们将其独创的由政府主导、职业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职业教育制度冠之以“双元制”并以法律形式加以推行和保障,规定了参与这个制度正常运行的各级政府部门、经济界、工会、学校和企业各自的职责以及就业准入、职业标准、薪酬规定等,从而使职业教育的发展建立在牢固的公共管理体制上,并获得了强有力的体制性保障。德国成为世界一流的装备制造业大国,就是源于这种政府主导、全民参与、严格规范的职业教育体系。[5]加拿大采用的是CBE模式,将传统的普通教育职业化,即将普通教育改造成为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教育,尽管职业教育任务主要是由学校承担,但职业学院均设立企业代表参加的董事会,负责学校重大事务的决策咨询。政府在职业教育中起统筹作用,并通过企业和教育界代表组成的半官方机构开发职业教育课程、制定职业教育计划,经议会批准后成为职业教育标准和实施方案,再由学校负责实施,而行业协会则负责技能鉴定和发放职业资格证书。德国和加拿大这两种模式都十分成功。德国创造了在战后废墟上迅速崛起的经济奇迹,而加拿大则创造了人均劳动生产率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的骄人业绩。两者的实施职业教育的形式不同但实质相同,即在政府的主导下职业教育与经济、学校和企业实现了最紧密的结合,形成了既分工明确又相互配合、既促进就业又促进经济发展的高效率的职业教育体系。没有政府的积极政策措施干预和体制机制保障,教育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大学与企业就无法找到不同价值取向的结合点和利益平衡点,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关系就不可能形成,职业教育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第三是各级政府都把建立职业教育经费合理分摊和有效供给保障机制作为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职业教育是一种成本较高的教育(一般认为其成本比普通教育高一倍以上),要确保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成效,必须投入大量的经费。目前,经费不足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最大的瓶颈和障碍。由于职业教育是一个多方需求与收益的集合体,比较合理的做法是由受益各方分摊职业教育经费。那么按怎样的比例分摊职业教育经费比较合理?回答这个问题实际上非常困难。从个人或家庭角度来看,职业教育经费必须控制在其可以承受的范围,以不影响其基本生活为最高限度;从企业角度来看,职业教育经费应当不超过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均衡点;从社会角度来看,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至少应当等于社会收益。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经费分摊有两个明显趋势:一是个人承担的部分越来越少,社会承担的部分却越来越多;二是地方财政承担的部分越来越少,中央财政承担的部分却越来越多。这是因为职业教育作为“造就劳动力”的生产是社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然市场机制难以配置其必需的资源,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者——政府,就应当通过其公众授予的权力建立其经费保障机制。当今,人力资本存量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各国政府都把职业教育置于优先发展地位,想方设法增加职业教育投入,扩大职业教育规模、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水平,使更多的公民特别是低收入者获得不断提高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机会,这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确保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最有效途径。

第四是各级政府把创新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参与制度作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基本保障。如德国对职业教育实行“教考分离”的制度,即将教育、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分开,赋予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较大的权力,以约束制衡教育培训机构的办学行为;加拿大在实行“教考分离”的基础上,近年来又推出政府“购买培训”即“教育券”的改革,即将原来对职业教育的直接财政拨款改为政府将职业教育经费名义上支付给个人,由个人决定支付给他本人选中的学校,从而使学校之间展开竞争以促进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率的提高。美国的社区学院能够在社会各方面参与和支持下,按照政府确定的办学模式持续发展,也主要得益于完备的法规保障和建构良好的运行机制。

二、行业企业参与和支持办学的作用强。发达国家行业企业从职业教育办学决策,学校办学管理、基础能力建设、人才培养和质量监控各个方面全面参与和支持高职院校办学工作,对高职教育强校建设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行业主导职业教育决策。澳大利亚国家培训署是代表联邦政府管理TAFE的机构,由政府、行业、教育界的代表组成,7名成员中有5名来自澳大利亚的支柱行业。联邦和各州TAFE的行业培训顾问委员会、各州TAFE服务处都是由来自行业的人员为主组成的。这些机构从不同的行业背景出发,根据企业对于技能培训的需求情况进行研究,对TAFE发展中如何适应就业市场、满足企业需要、争取经费投入等重大问题做出的宏观决策,充分体现了行业的主导作用。德国《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每个行业协会都应设立一个职业教育委员会作为专业决策机构。其职责是:组建职业教育机构,每个职业教育委员会由雇主、雇员、职业学校教师代表各6名组成,受理有关事宜;除国家统一规定第四章国外行业企业举办职业教育实践的比较分析外,行会可根据实际制定补充规定;认定企业培训资格包括企业主本人及企业培训的物质条件;审查培训合同;确定培训时间;组织技能考试;仲裁双方矛盾;行业协会通过其培训顾问对培训人员和场所的资格进行监督,实行动态管理,同时接受企业和受训人员的咨询,并协调学校与企业在教学安排上的矛盾。行业协会处于政府和企业之间,密切关注经济结构调整和培训岗位的变化,密切关注职业教育的质量并及时调整行业的职业教育政策。

其次是参与办学全过程。澳大利亚联邦和各州TAFE的基本框架和重要文件、具体的课程开发都是以行业为主导制定、由政府颁布的方式出台。这就使得TAFE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能力标准、教学模式等方面适应行业的需要。TAFE学院一级董事会的主席和绝大部分的成员是来自企业第一线的资深行业专家。通过每季一次的会议对学院的办学规模、基建计划、教育产品开发、人事安排、经费筹措等进行研究和做出决策。除规定TAFE的长期任职教师必须具有3—5年在企业工作的经历之外,行业还通过鼓励兼职教师到学校讲课,以最新的职业技术来影响学校的教学工作。行业还通过帮助学校建设实训基地、接待学生学习等方式参与学校的实践教学工作。企业将最先进的生产设备提供给学院使用,以加强校内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并负责不断更新。企业支持建立起全国范围的模拟实训公司网络,供所有TAFE学院学习使用。目前澳大利亚国内已建有近100家由各种行业赞助的模拟实训公司,并与国际上3000多个著名的跨国模拟实训公司联网。联邦和各州TAFE的行业培训顾问委员会每年定期对学校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还经常进行行业雇主对职业教育和培训满意程度的调查,企业则积极响应提供对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看法和建议。

企业是德国双重职业训练体系“双元制”中的其中“一元”。德国职业教育的管理由联邦政府、州政府分级与政府和企业分类管理,从双重职业训练体系角度看,又分为企业管理与职业学校管理两个部分。全联邦的企业和企业联合会即行业协会及其下属的职业教育委员会是职业教育管理的一方,这可以从政府的法律规定中得到印证。联邦德国职业教育法(1969年颁布,1981年12月23日根据职业教育促进法修改)第一条9(五)规定:职业教育可在如下部门实施:1.从事经济活动的企业;2.非经济活动部门,特别是公共事业部门和自由职业组织;3.家庭;4.职业学校和企业培训机构以外的其他职业教育机构。在这种制度的保证下,企业均把职业教育作为“企业行为”来看待,企业内不仅有相应的生产岗位供学生生产实践,还有规范的培训车间供学生教学实践;不仅有完整的培训规划,还有充足的培训经费;不仅有合格的培训教师和带班师傅,还有相应的进修措施等。

第三是行业企业对高职教育投入大。澳大利亚各行业都将培训看作一种投资,并且认为职业教育与培训是保证行业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说,行业每年用于各种形式的培训费约为25亿澳元。若包括培训期间受训人员的工资约为44亿澳元。以1999年第三季度为例,行业在培训方面的总投入为1179亿澳元。一些特殊行业要向学院注入资金,以培养专职人员,如国防部门、能源部门等。还有一些行业通过奖学金形式向学员提供经费,吸引学员。如新南威尔士州2000年在网上公布了21种奖学金(勤工俭学)项目。行业还投资帮助学校建设实训基地,或以接待学生实习等方式参与学校的实践教学。企业为培养出掌握先进技术的新员工,乐意将最先进的生产设备提供给学院使用,并负责随时更新。此外,企业还帮助学校建立起了全国范围的模拟实训公司网络,供所有TAFE学院实习使用,实现了资源共享。目前,澳大利亚国内已建有近100家由各种行业赞助的模拟实训公司,并与国际上3000多个著名的跨国模拟实训公司联网。1995年,澳大利亚政府通过立法规定企业必须拿出相当于工资总额的2%用于培训。企业提出员工培训的需求和目标,TAFE派人与企业内专职培训教师共同研讨、制定培训项目数,包括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材选用、考核与评估、时间、场地及费用等,经公司认可后,由TAFE照此实施。行业每年用于各种形式的培训费用约为25亿澳元。还有一些行业通过奖学金形式向学员提供经费,吸引学员。澳大利亚在多年的职业教育改革中形成了以行业为主导的职业教育制度,使TAFE具有了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TAFE与行业企业相互依赖、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澳大利亚职业教育风景线。当然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与培训中主导地位的确立是各级政府适应本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团结一致、共同推动的结果。从德国职业教育的起源萌芽时期,行会组织就发挥了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战后各行业协会不仅十分关心职业学校的兴建,而且积极参与职业学校的内部建制工作,使职业学校在社会公众中得到认可,提高了职业学校的地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院校办学社会需求结合度高。美国的社区学院教育、德国的“双元”制学院,澳大利亚的TAFE学院共同的办学理念是立足于区域经济社会,坚定不移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它们在为社区服务的过程中,拓展了自己的发展空间,也得到了地方政府和企业以及社区居民的欢迎和支持,从而能够充满活力的发展。首先是基于社会需要依法办学。发达国家都把职业教育作为服务社区经济和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帮助贫困阶层摆脱困境,满足广大民众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的公益事业,所以,政府通过综合利用法律,制定政策方针,直接财政拨款给予扶持、鼓励和宏观管理。学校则依法依规办学,享有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如美国社区学院按照《莫雷尔法案》培养国民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按照《职业教育法》围绕社会需求设置专业和课程,根据培养对象需要确立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保证职业教育经费及时到位。德国“双元制”学院按照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双元制”办学制度,积极建立校企合作,企业为主的教育体制,校企双方严格遵循《职业教育法》和《教育法》的规定,履行着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其次是基于需要务实办学。美国的社区学院始终将培养目标确定在社区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上,强调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注重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着重解决实际问题、动手能力的培养;专业和课程都是在充分进行社会调查的基础上确定的,教育教学和实训紧密结合经济和技术的发展,课程的内容随时根据生产需要和技术进步进行调整;各专业的实践课程学时占总学时的50%或更多,实践课程由学院和企业派专人指导,学生必须到实际岗位上参加生产劳动;学校依靠兼职教师教授大量实用性课程,获取大量社区人才需求信息,加强服务针对性,同时降低了办学成本,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美国职业教育的实用、实际、务实的特点。德国所有职业院校招生都遵循这样的程序:到人力资源机构去拿人才培训订单(用人单位要求培养人才数量、专业技术学历水平规格等计划),然后双方签订培训协议,院校根据订单要求招生办学。院校培养的目标十分明确,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通常是每周三天在院校上理论课,三天到用人单位去实习,就在院校上课的时间,也是边讲授理论边实验的。德国的职业院校有国家统一制定和修订职业岗位及规范,是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与课程设置之根本。但德国人办学很重视教育资源共用和效益。为了减少固定资产投资,职业院校一般尽量租用或借用本地区高等学校以及培训企业的实验室或实验设备。其租用比例有的高达80%。第三是基于社会需要开放办学。学校和教师善于利用社区丰富的教育资源教育培养学生。同时,社区教育面向社区所有的求学者,为其提供多样的选择和服务,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注册学习。社区学院的学生来源复杂,程度水平不同,学习目的和要求又不同,社区学院根据学生不同学习进度,进行个别化教学。在美国的社区学院,随处可见小班上课的现象。学生可以一次选一门课或几门课,他们可以读一学期或读一年。他们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随时来读或随时停读。第四是基于社会需要创新品牌。美国的社区学院始终注重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紧跟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为保证社区学院的质量标准,社区学院设置了董事会制度,严格人员聘用和考核的标准,制定有效的评估指标,定期对人员履行职责的情况加以检查,从而保证社区学院的教学质量。学校的招生和就业完全依靠学校的品牌。学校品牌好招生就多,毕业生也就越受社区和企业的欢迎,学生的职业含金量主要由学校品牌来衡量。因此,美国社区学院都十分重视教学质量的提高,重视品牌的树立和维护。第五是基于社会需要以人为本办学。美国的社区学院非常注重以学生的需要为中心,学生入学前学校会利用广告、校园网站和招生宣传员广泛发布招生信息,学生入校后学校会安排专人帮助和指导学生选专业、选课程,设计职业生涯,一直跟踪服务到学生毕业。学生临近就业时,学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向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指导学生准备简历和面试,设立模拟招聘室帮助学生找到工作,基于社会服务确定终身教育理念。美国社区学院通过灵活的转学分制度实现与四年制大学的衔接。转学分制度的最大好处在于为学习者提供了可以向上延伸的渠道,为教育的衔接设计了基本的途径,它可以使学习者摆脱一次终结性学习的传统,在社区学院首先完成部分课程,或继续学习,或先工作一段时间,在积累了实践经验后,再继续学习,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

四、院校服务经济社会的功能强。社区学院的设立,使美国区域高等教育社会服务形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各社区成立教育委员会,它直接参与社区学院的办学目标、专业设置等方面的规划。社会有什么行业,社区学院就有什么专业,需要何种人才就办何种专业。社区政府、企业、民间力量、各行各业又非常关心、支持社区学院的发展。社区学院与社区经济、社会发展已形成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良性循环的统一体。因此,社区学院今天仍然生机勃勃,“灵活机智”地为社区各方面发展的需求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美国区域高校社会服务的形式有:一是企业与大学合作创办研究中心。美国区域经济发展与档次的提高,要求区域高校为其提供更高技术层次的服务。美国的区域高校主动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界联合建立研究中心,针对若干企业进行有目的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解决了本地区经济发展中一些比较重要的问题,深受区域社会政府和企业界的欢迎和支持。威斯康星大学农业服务中心,根据本州实际需要重点研究牛乳制品、牲畜饲养、水土保持、农药制造、垃圾回收等,还组织教授、讲师和研究生、大学生到农村去实验和推广各种研究成果,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二是以科技园与创新中心为服务平台。随着科学技术对生产的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越来越直接、越来越明显,美国的一些区域高校也与所在区域的科研机构、产业相结合,创办了科技园与创新中心,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美国区域高校社会服务的层次和效益。作为一个重要的实践基地,美国区域高校科技园使得区域高校的科研人员可以直接参与生产实践,能动地生产、传播、应用知识,积极地研究科技、运用成果,使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周期大大缩短;使得区域高校的教育质量通过企业迅速得到反馈,以不断修正区域高校的教育目标,培养出更加适应企业需要的合格人才。三是与企业联合办学。据美国有关资料统计,在美国有30%以上的高等学校有过与企业联合办学的尝试,70%以上的社区学院直接到企业去,为企业培训员工。四是向企业转让技术。美国区域高校十分重视技术转让工作。为了搞好技术转让工作,十分重视专利和许可证工作。早在1964年就有若干区域大学联合成立了“大学专利公司”,一些区域高校还在校内设立了许可证办公室,专门为地方企业办理购买学校科技人员开发的商业性技术的许可证工作。五是提供各类咨询服务。在美国,区域高校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咨询方式有多种多样,有教授咨询,也有学生咨询;有业余咨询,也可到政府或企业部门担任顾问;既有为某项产品或某个企业的个别咨询,也有对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宏观咨询。咨询的对象涉及政府、企业、公司,咨询的内容包括政策、管理、战略决策和技术发展等等。据有关资料,在美国大学中有1/3的教师从事过各种的咨询工作,其中工程系的教师超过60%,商学系的教师超过50%。六是为社区提供服务。在美国,社区学院已成为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发挥的集中体现,承担了转学教育、职业教育、社区教育、补偿教育等多种职能。在社区学院的社会服务职能中,需要强调指出的是社区服务,社区服务主要为那些对现状不满或不适应现工作要求的人开展。社区服务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扫盲、为当地居民免费或廉价开放社区学院图书馆、体育场馆及各类文化娱乐设施,向当地居民开设技术课程等等。七是组织学生社会服务。美国的各类区域高校均鼓励学生参加社区公共服务,以此作为增强学生公民意识和提高学生社会服务能力的基本途径。美国区域高校在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据有关资料,美国大学生在校期间约有一半的人参加过某种类型的服务活动。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既可以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出一份力,又可以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据调查,有90%的学生认为,参加社区服务活动对他们来说与课堂学习一样有意义或更有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