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班主任管理的三种境界
第一,经验管理型。这种管理,没有理论指导,凭着感觉走。过去班级管理的经验、过去生活中的经验就是管理的先验的指南。在管理中,如果感觉好,就觉得成功;如果感觉不好,就觉得失败。没有前瞻性和预见性,工作滞后,往往是班级管理出现问题时,才知道要改变管理的具体策略。这个时候,已经给班级管理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这种管理的境界比较低,表现为事后的调节。工作往往被动,班主任经常处于应付状态,而且觉得工作太累,没有兴趣,表现为随意性大,缺少计划性。就是有计划,也显得形同虚设,没有意义。
第二,制度管理型。在经验的基础上,制订班级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对学生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用制度的形式予以约束。这种管理的模式,如果班主任原则性强,只对照班规,不考虑实际,开始会比较顺当,坚持一个阶段,就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个别同学用打小报告的形式,经常地反映班级情况;如果没有人反映,你班主任也不了解班级里的情况,制度就成为一纸空文。如果为了加强对班级的控制,鼓励学生打小报告,就会养成不良人格。2.师生关系僵化,缺乏感情的滋润。老师为了严格执行纪律,不分青红皂白,不关心学生的内心感受,只绳制以纪律。学生因为老师缺乏人情味而出现逆反心理,进而破罐子破摔,把老师的话当成耳旁风,甚至把老师当敌人,更谈不上尊重老师。老师这个时候的教育,就不会发生任何作用了,而且往往形成严重的师生对立。
第三,人文关怀型。这是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把管理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管理不是对他们个人自我的约束,而是保障他们的健康成长。只有遵守纪律,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形成良好的学风,形成一种奋发向上的氛围,更有利于个人的成长。这个时候的管理,往往四两拨千斤,老师用不了多少力气,就能发挥最大的绩效,创造出班级管理的奇迹。
三种不同的理念,会得到三种不同的结果,达到三种不同的境界。
在比较中我们不难发现,以人为本就是我们要倡导的教育理念。所以,班主任只有搞好人文关怀,贯彻人本观念,把学生当做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有丰富内心世界的人来看待,才能真正做好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