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遵守文明礼仪的人事例

遵守文明礼仪的人事例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一个人对礼仪的运用程度,可以察知其教养的高低、文明的程度和道德的水准。由此可见,学习礼仪,运用礼仪,有助于提高个人的修养,真正提高个人的文明程度。礼仪则是通过组织的员工的仪容仪表、言谈举止、礼貌礼节、仪式及活动过程表现出来的,它是塑造组织形象的基础工程。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是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

第四节 礼仪的作用

礼仪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产物,是教养的直接体现,是内在修养外在表现的重要因素,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的重要技巧。学习礼仪,对于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塑造良好形象,扩大社会交往,促进事业成功,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提高自身素养

在人际交往中,礼仪往往是衡量一个人文明程度的准绳。它不仅反映着一个人的交际技巧与应变能力,而且还反映着一个人的气质风度、阅历见识、道德情操、精神风貌。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完全可以说礼仪即教养,有道德才能高尚,有教养才能文明。通过一个人对礼仪的运用程度,可以察知其教养的高低、文明的程度和道德的水准。

请看这么一则故事:

一位先生要雇一个没带任何介绍信的小伙子到他的办公室做事,先生的朋友挺奇怪。先生说:“其实,他带来了不止一封介绍信。你看,他在进门前先蹭掉脚上的泥土,进门后又先脱帽,随手关上了门,这说明他很懂礼貌,做事很仔细;当看到那位残疾老人时,他立即起身让座,这表明他心地善良,知道体贴别人;那本书是我故意放在地上的,所有的应试者都不屑一顾,只有他俯身捡起,放在桌上;当我和他交谈时,我发现他衣着整洁,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指甲修得干干净净,谈吐温文尔雅,思维十分敏捷。怎么难道你不认为这些小节是极好的介绍信吗?”

这个小伙子之所以征服了这位先生,就是因为他在对一系列的生活中的礼仪所展示的自身素养。由此可见,学习礼仪,运用礼仪,有助于提高个人的修养,真正提高个人的文明程度。

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说:“礼貌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

2.建立良好公众形象

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都要与他人发生一定的交往,都要以一定的身份参加各种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公共活动,出现于各种不同的公众场合中。个人在公众场合中的表现以及给公众留下的印象,就是自身的公众形象。良好的公众形象不仅是公民尊严和修养的体现,也是进一步发展各种社会关系的重要条件。而要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就必须讲求礼仪。举止得体、以礼待人,才能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赢得公众的好感和尊重。

《林肯传》中写有这样一件事:一天,林肯总统与一位南方的绅士乘坐马车外出,途遇一老年黑人深深地向他鞠躬。林肯点头微笑并也摘帽还礼。同行的绅士问道:“为什么你要向黑鬼摘帽?”林肯回答说:“因为我不愿意在礼貌上不如任何人。”

可见,林肯深受美国人民的热爱是有其原因的。1982年美国举行民意测验,要求人们在美国历届的40位总统中挑选一位“最佳总统”时,名列前茅的就是林肯。

3.人际交往的“润滑剂”

礼仪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礼仪能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更富于成果。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际交往之初,由于交往的双方相互之间还不是十分了解,因此不可避免地彼此间会产生某种戒备心理或距离感。如果交往双方在交往之初都能做到施之以礼、还之以仪,则可以消除彼此之间的心理隔阂,拉近双方的距离。另一方面,每个人都有获得他人尊重的心理需求,而相互尊重又是良好的人际交往的根本性条件。注重交往礼仪,无疑会增加对方的好感,从而为以后的进一步交往奠定良好的基础。

4.化解矛盾的“催化剂”

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之一是人有感情。宽容待人、通情达理,才能化解矛盾,增进友谊。俗话说“好语一句三冬暖,恶语一言三春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现代社会里,人际关系日益复杂,特别在市场经济体制并不成熟的当今,由于利益的冲突,人际交往中发生一些矛盾和纷争是不可避免的。出现矛盾纷争以后,首先应当发扬“礼让”的美德。如果不属于原则问题,当事双方应相互谦让,以化解矛盾、平息事态。即便是原则性问题,也应以理服人、以礼感人。人们耳熟能详的“将相和”的典故便是一个人讲究礼让、调解矛盾的典型例子。

5.事业成功的条件

人类社会实质上是一个由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所构成的体系。每一个组织或个人都需要经常面对和处理各种不同的社会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讲,能否妥善处理好这些关系,直接决定着事业的兴衰成败,大至国家大事,小至个人生活,无不如此。而礼仪正是建立、巩固和改善各种关系的基本要素之一。相反,若不注重礼仪问题,犯了“规矩”,就可能使人反感,甚至会使关系恶化,导致事情朝坏的方向发展。

例如,我国某机械厂厂长与美国客商谈判引进“大输液管”生产线。该厂厂长对生产线行情通晓并考察缜密,对设备的技术指标要求很高,价格又压得很低。这位美国客商在中国还未遇到过如此强有力的谈判对手,他很信服地接受了这位厂长偏低的报价,结束了谈判,准备第二天便正式签订协议。

谈判结束之后,厂长邀请美国客商到车间参观。参观途中,某厂长突然觉得嗓子难受,走到墙角吐了一口痰,然后用皮鞋底使劲擦去,地面上留下一片痰渍,又继续若无其事地陪同外商去看其他车间。美商见此,快步走出车间,不顾厂长的再三挽留,回到了宾馆。很快,他让翻译给厂长送去一封信,信中写道:

“一个厂长的卫生习惯可以反映一个工厂的管理素质,况且我们生产的是用来治病的输液管,美国有句谚语:人命关天!请原谅我的不辞而别……”

这位厂长一个不文明不卫生的举动,结果使一个合作项目泡汤了。

很显然,厂长不拘小节的一口痰,不但使他的个人风度蒙上了阴影,也使企业的形象严重受损,招致了合作的失败。

6.塑造组织形象

组织形象常常是在不经意间体现并塑造出来的。整洁优雅的环境,宽敞明亮、井然有序的办公室,独具个性、富有哲理的价值观,色彩柔和的服饰,彬彬有礼的员工,富于特色的广告等,都会给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礼仪则是通过组织的员工的仪容仪表、言谈举止、礼貌礼节、仪式及活动过程表现出来的,它是塑造组织形象的基础工程。任何不讲究礼仪的组织,都不可能获得良好的社会形象。

比如,你想和某一单位联系业务,当你拨打对方办公室电话竟无人接或铃响五六声之后才有人接时,你会对该单位产生一种印象——工作效率不高,制度不健全,员工素质差等。反之,当你一拨通电话,听到对方和蔼可亲的问候,得体的称谓,礼貌的语言,简洁干练的回答,热情的接待,你立即会有一种亲切之感。

7.国家文明程度的体现

当今世界各国和各民族都十分重视交往时的礼节礼貌,把它视为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是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新中国建立后,新的道德风尚、新的人际关系也曾为世人所景仰。然而,由于种种历史的原因,我国的礼仪建设与世界上不少国家还存在着差距。

近几年来,一些中国公民在国(境)外旅游期间出现的不文明现象,严重损害了中国“礼仪之邦”的形象,引起海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和批评,人民群众反应强烈。

“中国人,便后请冲水”,“请安静”,“请不要随地吐痰”,“不要乱扔垃圾”,“请排队”,“请保持安静”……这种仅以简体中文标出的警示牌,正在中国人出境游的主要目的地国——法国、德国、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地频现。这说明这是专门提醒中国人的,令人汗颜。

中国公民出国(境)旅游常见不文明行为:

(1)随处抛丢垃圾、废弃物,随地吐痰、擤鼻涕、吐口香糖,上厕所不冲水,不讲卫生留脏迹;

(2)无视禁烟标志,想吸就吸,污染公共空间,危害他人健康;

(3)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争抢拥挤,购物、参观时插队加塞,排队等候时跨越黄线;

(4)在车船、飞机、餐厅、宾馆、景点等公共场所高声接打电话、呼朋唤友、猜拳行令、扎堆吵闹;

(5)在教堂、寺庙等宗教场所嬉戏、玩笑,不尊重当地居民风俗;

(6)大庭广众之下脱去鞋袜、赤膊袒胸,把裤腿卷到膝盖以上,跷“二郎腿”,酒足饭饱后毫不掩饰地剔牙,卧室以外穿睡衣或衣冠不整,有碍观瞻;

(7)说话脏字连篇,举止粗鲁专横,遇到纠纷或不顺心的事大发脾气,恶语相向,缺乏基本社交修养;

(8)在不打折扣的店铺讨价还价,强行拉外国人拍照、合影;

(9)涉足色情场所,参加赌博活动;

(10)不消费却长时间占据消费区域,吃自助餐时多拿浪费,离开宾馆饭店时带走非赠品,享受服务后不付小费,贪小便宜。

旅游,特别是出境旅游过程中的举止行为,不仅显示出一个人的文明素养,也间接反映着一个国家的形象和国民素质。要改变这些不文明的行为,就要提高全民的礼仪修养。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经济发展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必将加快,这些都对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的文明礼貌素质,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提倡讲究礼仪礼节,做到文明礼貌,必将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