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礼节礼貌规范标准及用语

礼节礼貌规范标准及用语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作为东方文明古国和东方文化的发源地,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独特的礼仪文化传统。它主要包括口头语言的礼貌、书面语言的礼貌、态度和行为举止的礼貌。礼节是社会外在文明的组成部分,具有严格的礼仪性质。它是礼仪的具体表现形式。

第一节 礼仪的含义

我国作为东方文明古国和东方文化的发源地,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独特的礼仪文化传统。春秋末期孔子就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不学习礼仪,就不能立身于社会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荀子·修身》)“礼者,人道之极也。”(《荀子·礼论》)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鄘风·相鼠》中也这样写道:“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意思是说,看那老鼠还披张皮呢,人怎么能没有礼仪?人如果不讲礼仪,不赶快去死还等什么!可见,人不能不懂礼仪。礼仪是一个民族精神风貌、文明程度的标志,是一个人道德水准、整体素质的外在表现。

今天,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物质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社会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礼仪倍加推崇。无论是人际的、社会的以至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抑或是旅游业、商业、服务业等行业的接待服务工作,都离不开对礼仪规范的遵守。

礼仪分为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礼俗等部分。

1.礼貌

礼貌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良好的言谈和行为。它主要包括口头语言的礼貌、书面语言的礼貌、态度和行为举止的礼貌。礼貌是人的道德品质修养的最简单、最直接的体现,也是人类文明行为的最基本要求。

2.礼节

礼节是人们在交际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约定俗成的和惯用的各种行为规范之总和。如鞠躬、握手、拥抱、献花等。礼节是社会外在文明的组成部分,具有严格的礼仪性质。

3.仪表

仪表是指人的外表,包括仪容、服饰、体态等。

仪表不只是外表的修饰,而且是一个人精神面貌、内在素质的表现。端庄的仪表既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也是自尊、自重、自爱的一种表现。

4.仪式

仪式是指行礼的具体过程或程序,是在较大或较郑重场合举行的程序化、规范化的活动。它是礼仪的具体表现形式。仪式往往具有程序化的特点,这种程序有些是人为地约定俗成的。

5.礼俗

礼俗即民俗礼仪,它是指各种风俗习惯,是礼仪的一种特殊形式。

礼俗是由历史形成的,普及于社会和群体之中并根植于人们心理中,在一定的环境下经常重复出现的行为方式。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俗习惯。“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但每一个民族、地区,甚至一个小小的村落都可能形成自己的风俗习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