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老君坡乡谢岔小学

老君坡乡谢岔小学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会宁县老君坡乡谢岔小学位于会宁县东南部,其历史悠久而发展道路曲折,可以追溯到清朝光绪年间。先后又派汪思驥、刘秉明、殷富宽(本地人)担任校长。这一阶段,依次担任过校长的是:王明武、康明智、郭龙、韩让、邵登明。1983年5月学校被中共会宁县委、会宁县人民政府授予“先进集体”称号。1997年谢岔八年制学校通过“贫三”项目,小学从中学部分离出来,建成老君坡乡谢岔六年制小学。

老君坡乡谢岔小学

会宁县老君坡乡谢岔小学位于会宁县东南部,其历史悠久而发展道路曲折,可以追溯到清朝光绪年间。最早创建学校的是殷先生(本地人,名不详),地址就在现在小学的位置,人称殷家学坊。从此谢岔的办学从未间断,经清朝末期、民国、新中国成立后几个时期的变迁,逐渐建设成现在规模比较大、建制完整的谢岔六年制小学。

纵观学校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清朝时期

殷先生最早创建的殷家学坊,到清末时被范秉清老先生(谢岔东坡人)搬迁到谢岔东坡范家湾沟,改设成私塾。在这个时期,教过私塾的还有杨先生(名不详,据传是会宁邢家台子人)、苏五老爷(名不详,老君苏堡人)、邢守仁(会宁县城人)。

这一时期由于办学条件较差,学校规模较小,教学效益不高。

第二阶段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私塾已被国民政府确认,改称国民短期学校,课本为国民短期课本,并委派了专职教师,学生有十几人。最先委派王碧(会宁县城人)任校长,此时学校教师只1人。先后又派汪思驥(会宁县城人)、刘秉明(老君坡乡高石人)、殷富宽(本地人)担任校长。

这一时期学校教学规模还是相对较小。

第三阶段新中国成立以后

这一时期,学校的发展又经历了以下几个不同的阶段:

(一)初级小学、完全小学阶段(1949年至1968年)

1949年学校地址搬迁到现在谢岔中学操场的古庙中,有教师3人,是一所初级小学。1958年改为完全小学。1963年,学校重新规划,新建成了校园和操场,使学校初具规模。时任校长是魏俊琪(八里苟川人),他在学校建设中作处了巨大贡献。

在这一时期担任过校长的还有:殷志科(本地人)、刘海章(太平镇万坪村人)、王懋成(本地人)、齐万静(兰州人)、魏俊琪(八里苟川人)、张生珍(临洮人)。

(二)“戴帽子”中学阶段(1969年至1997年)

1969年改成戴帽子七年制学校(中学2年,小学5年)。1980年改为八年制学校(中学3年,小学5年)。每级开设一个班,学生由100多人增加到400多人,教师由12人增加到15人。

这一阶段,依次担任过校长的是:王明武(太平镇万坪人)、康明智(老君坡乡文岔人)、郭龙(老君坡乡司湾人)、韩让(平头川乡任湾人)、邵登明(太平镇万坪人)。其中贡献最大的是王明武,而且担任校长时间也最长。在他任校长期间,在治教、建设和绿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1982年11月,学校被中共会宁县委、会宁县人民政府授予“会宁县中小学先进单位”称号。1983年5月学校被中共会宁县委、会宁县人民政府授予“先进集体”称号。1995年学校被会宁县教育委员会授予“标准化学校”称号。

(三)六年制小学阶段(1997年至2008年)

1997年谢岔八年制学校通过“贫三”项目,小学从中学部分离出来,建成老君坡乡谢岔六年制小学。郭彦庆担任第一任校长。

当时,学校占地面积5400平方米,建筑面积860平方米,绿化面积1500平方米,劳技实习基地9.8亩。学校有课桌凳183双人套,图书2000余册,教学仪器有“两箱”“三仪”,电教、音、体器材20余件,少先队乐鼓号1套。

学校现有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98人;教师10人,其中本科学历2人,大专学历5人,中师学历2人,高中学历1人,学历合格率达100%。2004年挂牌“家长学校”。2004年王国平任校长。

在全体教师的努力奋斗下,办学规模、教育教学质量均有很大的改善、提高,居全乡前列。学校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组建了舞蹈、体育、美术等兴趣小组,并坚持长期发展。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学生综合素质普遍提高。在2005年、2007年的教育教学督导中,被县督导团一致评为“山区学校的一枝花”。2003年六年级被县教育局评为“先进班集体”,2005年四年级被市教育局评为“先进班集体”,2006年3月被乡党委、乡政府评为“先进集体”。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教书育人为宗旨,突出素质教育。近年来,全校教师遵循“潜心做人、发奋求知”的校训;形成了“团结和谐、文明进步”的良好校风;“以身立人、以知立教”的严谨教风;“砺志勤学、锐意进取”的扎实学风。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新世纪的挑战,学校以德育工作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制度建设、学校管理、育人环境,乃至办学条件方面进一步完善,逐步形成规范、有序、务实、和谐的校园氛围,力争办出一所合格加特色的农村学校。

(供稿人:刘安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