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老君坡乡谢埂小学

老君坡乡谢埂小学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老君坡乡谢埂小学创建于1965年,校址设在本村上马队,后迁至于谢埂社前川。学校领导狠抓教育质量,建立教学管理体制,因此第一届初中毕业生30多人,98%的考入高中,其中会宁一中2名,二中4名。其余考入老君、太平中学。1993年被评为“县级标准化学校”。近年来,国家对教育的投资倾向于西部,倾斜于农村,学校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顺利落实。

老君坡乡谢埂小学

老君坡乡谢埂小学创建于1965年,校址设在本村上马队,后迁至于谢埂社前川。当时学校教学条件极为艰苦,仅有3孔窑洞,以土块泥台当桌凳用,有学生10多名,由宿俊岳任教(兼任校长)。

1968至1974年间,学校教学规模有了一定的发展,学生增至60多名,设5个教学班,由宿俊怡、李少良、宿朗北3位任教,宿俊怡任校长。他们在简陋的教学环境中任劳任怨,默默的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家乡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着青春年华,每年有90%以上的学生升入初中。

在本村民教李少良担任校长其间(1975年—1976年),为了全队学生上学出行方便,经大队党支部倡议,动员全队老百姓投工捐料,将校址迁至谢埂社前川,占地5300平方米,新建教舍5栋,350多平方米。为了改善教学设施,学校自制了课桌凳、黑板等。“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艰苦的条件动摇不了广大群众的教育热情,数年间,学生人数猛增至150多人,学校开设5个教学班,学校的教学规模进一步扩大。

1977年开始,学制变更,设为“戴帽子”七年制初中,由本乡公派教师张凤祥担任校长,有公派教师4人,民办教师8人,设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达210多人。其后3年里,张凤祥校长垂先示范,带领全体师生,配合大队主管教育领导,又一次新建校园,动员群众,投工献料,整修校园,平整操场,开辟花园,移栽果木,粉刷教舍,自制自购文体器材,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学校领导狠抓教育质量,建立教学管理体制,因此第一届初中毕业生30多人,98%的考入高中,其中会宁一中2名,二中4名。其余考入老君、太平中学。

1981年至1992年间,由于生源师资缺乏,又改为五年制,先后有姜凤祥、张振权(翟所人),李少良任校长。21世纪80年代初,农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学校教学一度受到影响。而李少良校长迎难而上,始终以一名教师和领导的身份,坚持走质量第一,争创先进的路子,带领谢小师生团结奋进,无私奉献。大多数民教默默无闻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教书育人,在教学之余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相继有2名民教考入师范院校后转为公办教师,每年小学升学率均占85%以上。

1993年至1998年,李少良连任校长,宿卫东任教导主任,在校生人数增加到240多人,设6个教学班,有教师10人。本校坚持向“窗口”学校看齐,发扬会宁教育的“三苦精神”(教师苦教,领导苦抓,学生苦学),以素质教育为导向,全方位狠抓教学质量。同时,不断加强教师自身素质建设,先后又有4名民教通过自学考试转为公办教师,年均升学率达95%以上。1993年被评为“县级标准化学校”。在此期间,学校购置了“两箱三仪”,置备了图书专柜,藏书1300册以上。自制了篮球板一副,乒乓球台等体育设施。自筹资金,维修所有校舍屋面,保证了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1999年至2008年,学校由宿卫东任校长,先后由谢旭东、李养贵、苏炳玺任教导主任,共有教师9人,设7个教学班(增设学前班)。每年小学毕业率为100%,2002年小学升学率排名全乡第三。同年,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关怀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实施了二期“危改工程”项目,共拨款12.86万元,修建砖木结构教室6座,办公室4间,建筑面积392平方米,基本上消除了危房。2004年,上级主管部门又配备了远程教育设施:电脑1台、打印机1台,电视机2台,VCD 1台及光盘,学校从此向信息化教育迈进了一大步,使教师大都能享受信息教育资源。2007年在乡级期中质检中,本校六年级学生荣获全乡第三名,授奖牌一块。近年来,国家对教育的投资倾向于西部,倾斜于农村,学校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顺利落实。2007年秋,学校响应国家政策,全部免除学生学杂费和课本费,免除资金近2万元。2002到2006年间,有70多名学生享受到“香港福幼基金会”的资助,共计资金达2万余元,顺利地落实了“栋梁计划”项目,保证了100%的毕业学生升到初中。多年来,学校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校风,“严谨执教、求真务实”的教风,“勤学苦练、立志成才”的学风,坚持素质教育,探索新教改。

回顾历史,教舍由窑洞变为砖木一体,师资由民教到学历合格的公教,教学由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到电脑技术的运用,无不体现出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无不反映出农村教育翻天覆地的变化。展望未来,满怀信心,我们坚信,农村教育将会更加发展,更加提高。

(供稿人:宿卫东苏炳玺郭勤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