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老君坡乡苏堡小学

老君坡乡苏堡小学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老君坡乡苏堡小学位于老君乡政府以北7.5公里处,校址位于清朝光绪年间、“一门三进士”的苏家堡子院内。苏堡小学的历史发展比较久远也比较曲折,可以说一路走来风雨兼程。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由原来的四年制初级小学变为五年制小学,正式挂名为“老君公社苏堡小学”。校舍紧缺,苏堡小学不得不暂时只设立五个教学班。苏堡小学曾多次在全乡统考中获得前三名,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深受当地群众的称赞。

老君坡乡苏堡小学

老君坡乡苏堡小学位于老君乡政府以北7.5公里处,校址位于清朝光绪年间、“一门三进士”的苏家堡子院内。学校始建于1954年4月,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苏堡小学的历史发展比较久远也比较曲折,可以说一路走来风雨兼程。

建校初,学校经费比较紧张,办学条件尤为艰苦,教师办公室和学生教室利用堡子内的旧建筑。第一任校长由“会宁师范”首届毕业生宿俊汉担任,宿正俊、苏培刚担任教员,学生30多人,是一所四年制初级小学。

1957年、1958年两次拆迁(原来的东、西、北房屋木料拆去建老君人民公社会议室)改建,当地群众投工、投料修建简易教室2间,共48平方米;教师办公室1间,16平方米。再加上原来的南房,共3间教室,4个教学班,有教师3名,学生70人左右。这时,虽然办学条件差,但由于当地群众办学积极性高,教师教学踏实,学生学习认真,教学质量在当地兄弟学校相比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到20世纪60年代初,广大群众对教育大力支持,学生增至60人。由于教室等教学设施严重缺乏,严重制约着当地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群众再次投工献料,修建、改建了教室2间,教师办公室2间,占地面积共68平方米。

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由原来的四年制初级小学变为五年制小学,正式挂名为“老君公社苏堡小学”。由于受历史条件的制约,这一时期教师变动大,办学条件差,不但影响学生的学习,更不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不利于学校自身的发展。在整个这一时期,学校工作几乎处于平乏、瘫痪状态。

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正是改革开放时期,恢复了高考制度,学制由五年制改为六年制。这时学生增加到160人左右,有教师5名。但当时国家财政对农村教育没有建立相对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对农村小学的政策是公助民办,地方教育地方办。校舍紧缺,苏堡小学不得不暂时只设立五个教学班。面临这样一个严重问题,村委会当机立断,召开村民会议,会上社员建校积极性高。于是在地方政府的组织下,群众投工投料,修建教师办公室两间,教室两间,共98平方米。

在此期间,虽然办学条件差,但由于地方政府为“两基”达标做了不少工作,地方教育机构领导督促各学校建立了较完善的制度等。课堂教学基本规范化,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苏堡小学曾多次在全乡统考中获得前三名,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深受当地群众的称赞。

90年代末到现在,是教育快速发展时期。从中央到地方无不重视教育。国家把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在西北,尤其是农村。因此,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得到顺利实施。这样,一直贫穷的农民对孩子的上学和将来的日子有望,家长们全力供孩子读书。学校全方位抓质量,坚持以“三个面向”为办学方向,以“走出去请进来”为办学措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讲奉献、从严治校,育新人、全面发展”为校训,形成了“讲文明、懂礼貌,爱学校、守纪规”的校风,“教书育人、全面发展”的教风,“严谨刻苦、力求创新”的学风。

本学校虽三次建校,但都是简易房子,到90年代后期,屋顶严重下陷,墙壁裂开缝,全成了D级危房,严重影响学校的向前发展。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教育教学质量还是不断提高,在全乡质检中依然多次居前三名。

展望未来,前程似锦。在今天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大好形势下,全体师生正在营造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美好的校园环境,为创建标准化学校而努力奋斗!

苏堡小学历任校长:宿俊汉、马兴邦、王作义、陈映堂、李少良、宿俊元、宿天强、宿东北

(供稿人:宿东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