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多元“模块”型德育课程体系的实践研究

多元“模块”型德育课程体系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者简介:金正扬,江苏滨海人,上海教育报刊总社原副社长,编审,主要从事教育教学理论、少儿教育和幼儿教育研究。在上海市七宝外国语小学,以“模块”类型构建的德育活动课程,以学年为周期,以月份为单位,已形成了固定的内容序列。

多元“模块”型德育课程体系的实践研究——来自上海市七宝外国语小学“德育活动课程化”的实验报告

金正扬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上海200050)

作者简介:金正扬,江苏滨海人,上海教育报刊总社原副社长,编审,主要从事教育教学理论、少儿教育和幼儿教育研究。

摘 要: 文章介绍了上海市七宝外国语小学“德育活动课程化”内容,提出了建立在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基础上的德育主张,并创设多元“模块”类型,构建德育课程的内容序列,以期增强德育活动的课程化特色,让学生在活动中实现自我超越。

关键词: 多元“模块”;德育课程;课程化

德育的生命,在于活动。德育活动,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加强素质教育的最好抓手。然而,长期以来,德育活动一直没有一个“章法”,随意性很强。就小学来说,往往低、中、高各年级开展同一项德育活动,既没有明确的目标区分,也没有可供评价的衡量尺度。为了改变德育活动这一无序、无目标、无评价的状态,实现德育活动课程化,上海市七宝外国语小学(以下简称“七外”)自2005年9月创办之日起,就在上海市课改方案的引领下,根据吴瑞莲校长“小、动、实、活、美”的德育主张,沿用其在上海市世界外国语小学创立的一些德育活动,逐渐构架起“七外”的德育课程体系并将其不断完善。

这一课程体系,是由经常性模块、色块性模块和体验性模块组成的。它们围绕一个核心“培育新时代绅士淑女”协同运作,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交融,既能发挥整体功能又能发挥各自的独特功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建立在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基础上的德育主张:小、动、实、活、美

德育的实施不同于知识的传授,知识可以通过教师系统的讲授来进行;而德育,不是“教”出来的,德育的生命是活动,核心在于回归生活。尤其对小学生来说,其理性能力还没有得到完全的发展,而感性能力往往主导着他们的认识。

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针对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作出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著名的品德认知发展论,他认为,儿童的品德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著名的四阶段论。

第一是自我中心阶段(2~5岁)。儿童不能将主体与客体分离,把外部环境看作为自我的延伸,因而不顾规定,仅按自己的想象去执行规则。

第二是权威阶段(6~7、8岁)。儿童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的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一方面,他们绝对遵从父母、权威者或年龄较大的人。另一方面,他们尊敬和顺从规则本身。

第三是可逆阶段(8~10岁)。儿童不再视准则为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把它们看成同伴间的一种共同约定。准则已经具有了一种保证相互行动和相互给予的可逆特征。

第四是公正阶段(10~12岁)。儿童的道德观念开始倾向于主持公正和平等,体验到公正和平等应符合每个人的特殊情况,公正感成为情感领域内的一项核心规范。

因此,学校教育就要利用这一时期学生对于准则的敬畏,对于准则的遵从,充分给予他们直接的、互动的经验就显得特别重要。这就要教育应采用活动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滴水穿石”般的训练、感染和陶冶;应当把完整的生活还给学生,让他们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养成一生必备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从中能够真正地、完整地体验人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同时以良好的行为来赢得别人的欢迎与尊重,并为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那么,如何遵循小学生的这一身心发展规律,构建课程化的德育活动呢?“七外”校长吴瑞莲根据自己长期从事学校德育工作的经验,提出了“小、动、实、活、美”的德育主张。

“小”,是指切入点小,注重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关注学生细节行为;

“动”,是指以活动为载体,学生通过自己喜爱的多彩活动习得做人的道理;

“实”,是指活动要有方案、有过程、有评价,实实在在提高学生的基础品行;

“活”,是指灵动性强,在活动推进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际发展;

“美”,则是指分层次地在新的、美的、高的教育情境中激情、实践、体验、感悟、明理,在做事中成人,在成人中做事,快快乐乐地学习,健健康康地成长。

按照“小、动、实、活、美”这一德育主张,学校根据德育工作的原则和国家对德育工作的要求,针对传统的德育而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创造了多元的“模块”类型,坚持不懈地开展了实验研究。

该校始终坚持不教条、不灌输,不“人云亦云”,实施“动的德育”,即活动的德育、导行的德育、生动的德育,在日积月累中让学生去亲身感受和体验,促成其养成良好的素质和品行。

二、创造多元的“模块”类型,构建课程化德育活动的内容序列

在上海市七宝外国语小学,以“模块”类型构建的德育活动课程,以学年为周期,以月份为单位,已形成了固定的内容序列。所谓“模块”,就是指一个系统或完整的程序,按功能分解成若干彼此具有一定独立性、完整性,同时又具有一定联系的部分。“模块”具有目标要求明确,操作方法灵活,行为导向具体的特点,它既能发挥整体功能,又能发挥各个部分的独特的功能。打开该校的«德育活动课程目标一览表»,不仅内容丰富,多姿多彩,而且非常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十分诱人。在每一学年中,其活动课程的主题就有“爱的教育”、“运动与生命”、“魅力读写”、“多彩六一”、“智慧科技”和“迎新嘉年华”。这一课程体系,是由经常性模块、色块性模块和体验性模块组成的。

所谓“经常性模块”,它主要是指配合学校的“一二三四,手拉手,大步向前走”的常规德育活动,着眼于促进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

所谓“色块性模块”,其中“色块”,指的是具体的主题,赋予颜色为标志,即不同的主题,变幻不同的颜色。即使同一主题,在不同的学年,也可能赋予不同的色彩。如每年的11、12月份,开展“迎接新年”德育模块活动,以“爱”为主题,以“粉色”为色块,代表温情与暖意,诠释爱的感受。下表1就是这一主题活动内容的阐释:

表1 “迎接新年”模块活动阐释

img12

“经常性模块”活动,有“元宵灯会”、“自己的干部自己选”、“我有一把学习的金钥匙”、“XZC活动(学做创科技活动)”、“吻一吻妈妈”等。

如在暖春粉色模块的“吻一吻妈妈”的“三八”节系列活动中,他们创设环境,引导学生在行动上努力做到:爱心奉献,做好一天鸡妈妈;精心制作,为妈妈做张贺卡;贴心关照,给妈妈写一句话;知心选购,给妈妈献一支花;真心相拥,给妈妈洗一次脚;开心行动,为妈妈争个进步,努力争做妈妈的“贴身小棉袄”、“得力小帮手”、“香甜开心果”、“知心好朋友”。

在“色块性模块”中,包含“季节性模块”和“年级性模块”等。“季节性模块”活动,是根据一年四季大自然的特点,设计与开展的活动。季节性活动中,有新年来临时送旧迎新的“画画我的生命树”,有儿童节“智慧星升空——Q.F.L.特色学生评选”,有节庆专题广播类节目等。

如在每年的彩色模块“六一”节智慧星升空活动中,学校注意运用多把尺子评价与选拔优秀学生,改变了以往答案只有一个、标准只有一种的单一评价方式,并通过“智慧星”走红地毯的方式,让不同的学生得到充分的肯定,更多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表彰的各类“智慧星”:有一贯做善事的学生和善做公益宣传的爱心类“智慧星”;有家务小帮手,模范领操员,班级小管家等服务类“智慧星”;有在学习上生成智慧、学习能力强的学习“智多星”;有在特长爱好上有一技之长的小小外交家、小画家、小作家、美丽舞蹈家、乐器演奏家、围棋小棋王、桥牌高手等才艺类“智慧星”等等。

“年级性模块”活动,是根据年级学生年龄特征及其认知心理,所创设的各类主题活动。如圣诞节前后的圣诞色模块活动:一年级的“动物大联欢”;二年级的“贺卡飘飘送情意”;三年级的“‘我10岁了’生日聚会”;四年级的“新年烛光晚会”;五年级的的“风铃响叮当”。这些活动都以年级为单位,班级合作,有序地组织开展的。在新年来临之际,借助“新年”这一话题,各年级充分运用各自的凭借物:一年级的“动物”、二年级的“贺卡”、三年级的“10岁生日礼物”、四年级的“新年蜡烛”、五年级的“风铃”等,带领孩子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不忘师长的培育之情,不忘伙伴的互助之趣,由此沉浸在浓浓的亲情、师生情和同伴情之中,并学习向祖国母亲、父母、师长、学友和自己传递深情和祝福。通过赠予父母、师长和学友贺卡,接受父母和同伴赠予的10岁生日礼物与贺卡,在新年的烛光中憧憬自己的未来等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每逢新年来临时的人际交往,进一步洞察父母、师长的心思和期望,并在行动上有所表示。通过排练和表演显露各种才艺的节目,引导学生展示愉快的学习生活,展示多彩的兴趣特长,展示各自的进步和发展,并表达心中对未来的美好愿望。

这些“色块性模块”活动,饶有情趣,深受孩子们喜爱。于是,学校将各类行为规范要求渗透其中,要参加活动必须达到行为规范要求。于是,遵守行为规范就成了全体学生的共同要求。这样,学生似乎天天在过着快乐的节日,天天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这一课程体系,除经常性模块和色块性模块外,第三个是“体验性模块”。这里主要指的是,学校创立的“值周”体验活动。它着重引导学生在模拟社会的各种生活情境中参与、表现、展示才能和当家作主,获得真知灼见和真才实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值周制”既革新了学生自我管理的形式,又发挥了学生创新的能力。

在学校生活中,践行行为规范的主体是学生。鉴于这种认识,“七外”学生在行为规范养成中而形成的另一个特色,就是实施学生主体化管理,推行新型的“班级值周制”,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中,成为“朝思暮问”的风行榜,成为行为规范的示范员。为此,学校将以往学生轮流的“干部值勤制”,改革成由班级申报竞岗的“班级值周制”;将参与行规管理由“要我做”,改变为“我要做”;将“单一值勤”,革新为“多岗位锻炼”,从而让更多的学生在实务中增强能力和才干。这就为每位学生开辟了更为广阔的成长途径,提供了更为多样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在模拟社会的各种生活情境中参与、表现、展示才能和当家作主,获得真知灼见和真才实学。

这一改革后,在“七外”的“班级值周制”中,就不再是固定的值勤队伍,而是有了新的竞岗标准:一是班级周风纪分考评名列学校首位;二是具有值得在全校张扬的典型事例或典型人物;三是取得明显的进步,被大家所公认。如果达到上述条件之一的班级,都有机会被命名为值周中队。

“值周制”中还设立了各种岗位:如升旗仪式的中英文主持人;班级值周广播电台的编辑、撰稿、主持人等;广播操领操员和教学楼各层面值周队员等等。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充分地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出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班级值周制”从根本上调动了每位师生的积极性。“值周”不再是优等生的特权,而变成人人可以参与、班班可以竞争的一种机制。它充分激励了每个学生、每个班级,自发地、努力地去做得更好,以争取到“值周”的机会。每个班级都有值周的机会,每位学生都有服务与管理的机会。“班级值周制”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也提供了多种岗位锻炼。

“七外”的“值周制”自2007学年起正式实施后,一批批学生更加自律,更加自信。更令人欣喜的是,一批批家长踊跃地参与到学校教育活动中来,理解、认同学校的发展,为学校的发展出谋献策。学生们在学校行规管理中,提高行为品位,提高遵守行规的自觉性,学习着管理自己与管理他人。学校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在这里看不见一只垃圾桶,也看不见一张丢弃的纸屑。在走廊里,学生们鱼贯而行;在盥洗室门前,学生们按照国际惯例依次等候。在这里,学生们自觉规范着自己的一言一行,当代的中国绅士和淑女正在这里茁壮地成长。

三、增强德育活动的课程化特色,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实现自我超越

七外小学的课程化德育活动,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无不给人以生命的活力。新,是它的一大特色。创意新,形式新,经过精心设计的新颖的活动大大地激发了学生们参加活动的兴趣。学生们在活动中全身心地投入,体验着、感悟着,接受了“润物细无声”般的教育。纵观“七外”的德育活动,在强化课程特色上,我们不难看出有如下一些基本特点。这里,我们以上面“迎接新年”模块活动为例来加以说明:

1.有明确的课程目标

所谓课程目标,是指在课程的设计、开发与实施的过程中,课程本身所体现出来的教育价值的基本要求,它是总体的教育目标和学校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同时,它也涵盖了期望一定阶段的学生在品德、智力、素养、体质等方面所应发展的程度。因此,它是课程的核心和关键,它是课程具体实施的方向、依据和准则。

在“粉色模块”中,这一目标就是关爱,而这个爱的概念是广义的,是以爱心培养为基础,学习与不同的对象交往,让自己与身边的人和谐相处,这其中的核心是善的培养,而善是道德所追求的本原。

课程目标,主要包括认知、技能、情感和应用4个方面:认知方面,包括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理解和思维能力;技能方面,包括行为、习惯、运动及交际能力;情感方面,包括思想、观点和信念,如价值观和审美观等;应用方面,包括应用前3个方面来解决社会和个人生活问题的各种能力。此模块的目标,可具体表述为:

认知:理解爱的意义以及爱的表达方式;

技能:学会正确的人际交往,以感恩之心与人相处,并能真诚地帮助他人;

情感:真诚、感恩、积极的心态;

应用:针对活动情境采取具体行为。

2.以目标为依据,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构成整个德育内容序列

这个序列从对象看,是从学生形象认知中最亲切的对象——动物开始,到所有与自己生活相关的人为止,其中核心是父母、教师、同伴;从行为内涵来看,则从感受爱的快乐到理解感恩、实践感恩、到用感恩的心来面对社会,成就自己的发展;从媒介来看,则由具体的象征物——如贺卡,到抽象的语言以及实实在在的行动去回馈社会。

3.有比较翔实的活动方案

正如同学科教学需要教案,德育活动课程则需要较详尽、较具体的方案来保证活动的实施。七宝外国语小学德育模块的«活动方案»以每一个年级的主题活动为单位制定,一般包含4个部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程序、组织分工。现以«2013“风铃响叮当聚餐会”活动方案»为例,作一展示:

2013“风铃响叮当聚餐会”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标:

1.借助风铃,引导学生通过悬挂、聆听及回顾、想象,描述各种别具一格的风铃,特别是从风铃随风摇曳而发出的叮当声中,回忆小学生活中那难以忘却的场景,回忆成长旅途中那至关重要的朋友,激起心灵世界中那充满童趣的遐想,向父母、师长与学友传递世界上最为美好的情感。

2.通过赠与父母、师长和学友贺卡和小礼物,及举办如家庭般温暖的聚餐,引导学生体验新年中人际交往的真情,进一步洞察父母、师长的心思和期望,真情表述自己2014年的心愿,并在行动上有所表示。

3.通过排练显露各种才艺的节目,引导学生展示愉快的学习生活,展示多彩的兴趣特长,展示各自的进步和发展,展示美好的理想和前程,进而丰富自己的成长档案,为自己的“成长树”添枝加叶,为自己即将结束的小学生活画上浓重的一笔。

二、活动准备:

1.层层组织发动:召集行政会议和五年级任课教师会议,专题研究“风铃响叮当”教育活动,部署和启动活动的全部准备工作;举行五年级学生集会,发动学生积极参加“风铃响叮当”大型聚餐会,并提出参与此项活动的行为要求。

2.诚邀家长参与:请求家长对本次教育活动给予积极的支持和配合,一是根据孩子的心理需求,选购一支孩子自己喜欢的风铃;二是亲自参加孩子的“风铃响叮当”聚餐会,为孩子作小学毕业年的新年祈福。

3.各科通力协作:组织各科教师通力合作,以“风铃响叮当”教育活动为专题,开展各项教育教学实践,形成大教育格局。语文学科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描述自己喜欢的或别具一格的风铃,并聆听随风摇曳的风铃所发出的乐声,回忆小学生活中的乐事、趣事、轶事与梦境,或倾诉自己心中的幸福,或吐露原先不为人知的秘密,或抒发自己美好的愿望;美术学科发挥学生的审美力与创造力,指导学生制作入场券和贺卡,写贺词,表达亲情、师生情和同伴情;英语学科、技艺学科、兴趣小组的教师和班主任,均承担起任务,组织和指导学生排练节目,展示自己愉快的学习生活,展示多彩的兴趣特长,展示各自的进步和发展,展示美好的理想和前程,传递人世间最最美好的情感。

4.举办创意评比:举行“2014新年贺卡”和“风铃响叮当聚餐会”入场券评比,以此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和艺术品位,并营造新年氛围。

5.提供后勤服务:争取总务处的支持和配合,为活动提供切实保障和优质服务。确定“风铃响叮当聚餐会”菜单;编制聚餐桌次,安排学生、家长座位;布置同乐会会场,营造节日喜庆气氛等。

三、活动程序:

1.第一部曲:难忘的昨天——致以新年祝辞,开始幸运抽奖(风铃声声传情,勾起幸福回忆);

2.第二部曲:多姿的今天——展演个人才艺,张扬不同个性(放飞欢乐心情,展现综合素质);

3.第三部曲:美好的明天——呈献精彩节目,给予新年祝福(憧憬灿烂明天,携手奔向2014)。

四、组织分工:略

作为课程,德育活动主干是明确固定的,但是作为活动,则要根据学生特点等特殊性在具体内容上进行创新性生成。比如,班级要根据学校的计划,制订相应的子计划,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意,使每一年的活动符合时代的要求。

4.有独特的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从涵义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地说,课程评价是对课程决策与管理成效,对课程开发、设计过程和课程整体系统,对课程目标、课程材料、课程组织、课程实施及其结果等方面的评价,从而为课程改革、为促进课程质量的提高提供全面、可靠的信息;狭义地说,课程评价是根据一定的课程价值观或课程目标,运用一定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搜集信息、资料,分析、整理,对课程方案、课程实施过程和结果等的价值或特点作出判断,从而为课程决策提供可靠信息的过程。

“七外”自主开发的德育活动课程属于校本课程的范畴,而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课程编制的主体,由学校依据自己的教育思想自主进行的,是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开发活动。对于这一校本课程的评价,它既具有一般课程评价特点,又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德育活动课程的评价应该是一种涉及多样性、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主要体现在:

(1)评价的主体多样性。活动课程是一门全校教师、全体学生充分参与的课程,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和学生的主动性,而外部的强化评价往往会影响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因此,要尽可能在课程引领下由教师和学生自主进行评价。

(2)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活动课程的课程形式多种多样,既规定了必修内容,也设置了选修内容,既有与某一学科紧密相关的课程内容,也有与多门学科互相结合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的时间和空间也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在课堂,也可以在实验室、图书馆或者校园的其他地方、甚至在社区和自然环境中。这样的课程形式决定了评价没有固定的程式。所以说,德育活动课程的评价是一种多样性、多元化的评价。

“七外”在具体的课程评价体系方面作出了创新性的探索与实践,把各类活动课程与评选不同类型的“星”(如爱心类智慧星、学习类智慧星等等)结合起来,从不同层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不以学业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尺度。因为,在每一个“七外”教师的眼里,每个学生各不相同,他们各有各的优秀潜能,他们都能成才,不同的只是小有小成,大有大成。于是,学校用多把尺子评价衡量学生,承认他们的进步,承认他们的成就。一年一度的智慧星的评选,寒暑假十大新闻事件的评选给学生们增添了新的活力,他们分别在文艺体育、学科学习、道德风貌、活动能力等各个方面展示风采,体现着他们各自的特质和价值。

“七外”的德育活动课程就是试图让学生们实现自我超越,让学生们在掌声中振作起来,唤起自信,带着激情和满足走向未来。“七外”,就是这样一所极富创意的学校。它每学年都以月份为单位,为学生们准备了丰富多彩的课程化的德育活动。通过活动,让他们去体验,去创造,去做自己生活的主人,把学校生活的权利还给学生。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吴瑞莲校长说得好:“生硬灌输给学生的教育,时间就可以冲刷掉;学生亲身体验过的东西,就像刻在树身上的字,随着树的生长,刻痕会越来越深。”

Practice Research on Mulitple Module Type of the Mo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From Shanghai Qibao Foreign Language Primary School“Activity Curriculum of Moral Education”Experiment Report

JIN Zhengyang

(Shanghai CNS Education Press, Shanghai 200050)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content of“Moral Education Curriculum”of Shanghai Qibao Foreign Language Primary School, proposed the establishment of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moral claim on the basis of the law, created the multiple“modules”type, constructed a list of moral content of the course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moral courses of special activities to enable students to achieve self-transcendence in the activity.

Key words:multiple modules, moral education curriculum,activity curriculu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