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班级文化建设的实施策略

班级文化建设的实施策略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的“班级概念”指的是儿童在长期的班级学习活动中达成共识的自己班级中的一些包括班风、班规以及班级奖励惩罚制度等方面的总称。在“班级概念”的指引之下,学生就能在文化的建设中逐渐规范班级的管理。如一班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就紧紧围绕这点而开展:用“墙壁文化”为童心搭建一对飞翔的翅膀。

四、班级文化建设的实施策略

基于儿童文化的班级文化建设实践,本着儿童精神和物质的需要,在尊重儿童文化的前提下开展。

(一)迎合儿童精神追求,提供广阔创作空间

班级文化的建设任务大多是儿童自己学习生活的过程,而作为教师只能为学生提供某种正确的方向和支持某种服务。同时,这种思路的实施必须迎合儿童的精神追求,这样就能为儿童创建班级文化提供广阔的创作空间。

1.满足儿童“班级概念”,规范班级管理

所谓的“班级概念”指的是儿童在长期的班级学习活动中达成共识的自己班级中的一些包括班风、班规以及班级奖励惩罚制度等方面的总称。在“班级概念”的指引之下,学生就能在文化的建设中逐渐规范班级的管理。如六(1)班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就紧紧围绕这点而开展:

(1)竞争上岗制——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班小干部的积极性同样能感染同伴。班中选举班干部(同中队委员),不局限于几位好学生,给予每个学生锻炼的机会和平等的权利。班干部产生以自我推荐的形式,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服务岗位。通过竞争演讲、民主选举、无记名投票,产生班干部。接着召开班干部会议,学习“班干部职责”要求,明确各自的职责,并对班干部工作方法进行指导。

(2)层级管理制——在班级管理中实行层级管理制度。班级“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干”,每位孩子担负一项具体的工作,大到中队委员,小到管理员,也都是一一自己选择竞争上岗。在这种广泛的参与过程中,使学生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形成责任意识。层级管理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直线式管理,由中队长、中队委员、各小队长(各科课代表、各岗位管理员、小干事)三个层级组成系统,称之为“块”;二是职能式管理,由学习、纪律、卫生、宣传工作下各岗位管理员组成的管理线条,我们称之为“条”。在班级层级管理中,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即直线式管理起主导作用,以各自的职责进行日常的班级管理,对每个小队、队员进行评分管理;职能式管理起协助补充作用,在各小队长(各科课代表、各岗位管理员、小干事)工作中发生困难时,可以直接寻求相应中队委员的帮助,中队委员对相应的下属各小队长(各科课代表、各岗位管理员、小干事)进行日常班级管理工作的抽查,当他们有一个岗位人员因故缺席的时候,由相应的中队委员临时补上替岗。

(3)值日班长负责制——每个同学在班级中固定的各个岗位锻炼以外,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我们还进行每天的值日小班长的评选上岗,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班级的整体管理当中来。我们选用每个小组一周中进步最大的同学担任值日小班长,佩戴图案为班级形象大使“榕树”的值日小班长标志。一学期来,让每位孩子都有机会来做一做班长,每天在中队长的指导下要进行早读、课间、午谈听广播管理、午休、放学等纪律的管理,记录班级一天的学习活动情况,班级出现问题,由值日班委负责,处理解决。人人参与管理,这样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就增强了。

(4)综合素质评比制——结合家校联系手册进行。组织每个学生从文明礼仪、学习常规、卫生、奖惩等多个方面每天进行评比量化,一周一评,优秀者和进步者共20名,奖励一枚名为“一级棒”的绿叶印章,累计五枚“一级棒”的绿叶印章就可换一枚大印章,期末总评看谁是最闪亮的一片绿叶。活动让学生开始珍惜自己每周得章颗数,在班级中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一学期下来,上学迟到的现象没有了,自觉早读的学生多了,作业认真的学生多了,队员不挂红领巾的人次少了,主动为班级出力的学生多了……

2.频现儿童“视觉文化”,感受班级魅力

儿童的“视觉文化”显然指的是班级中以物质形式呈现的各种班级的环境文化。因为学生在学校中有太多的实践在教室中度过,所以在很大的程度上,环境文化就能在无形无声中影响学生的一些道德和价值观。如一(1)班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就紧紧围绕这点而开展:

(1)用“墙壁文化”为童心搭建一对飞翔的翅膀。所谓“居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之俱化矣。”环境对人的熏陶是一天一天慢慢累积起来的!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尝试从创设、优化教室墙壁文化入手,从丰富班级活动出发,立足于管理,着眼于学生发展,和谐师生人际关系,全方位地进行班级文化建设,用热情、活泼、充满童趣的“墙壁文化”为孩子们的童心插上一对自由飞翔的翅膀。

(2)用“墙壁文化”的童趣激发孩子的集体观念。墙壁布置的内容应该贴近孩子的生活,同时能促进孩子的成长,这样的环境布置才有意义、有价值,才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为了让一年级的孩子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集体观念,让自己融入班集体,我们布置了温馨的甲壳虫之家。在每块橙色的小砖头上我们定期更换照片,有的是旅游带回的优美风景;有的是赛场上小朋友们的精彩表现;有的是获奖小朋友的亮相……这些记录孩子们成长点滴的照片也成了孩子们嘴上津津乐道的话题。大黑板右面的墙壁上则是荣誉榜,一张张耀眼的奖状时时鼓舞着孩子们,他们有多棒!

通过这样精心的墙壁布置,就可以让孩子们感性地认识到“我们是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我是其中的一分子”,集体观念、集体荣誉感油然而生,比老师的空谈教育效果更深刻。

3.支持儿童“活动需求”,享受班级温暖

活动是儿童的天性,在班级文化的建设中,经常开展儿童需要的活动,不仅能够促使班级文化的立体性,多感官来体验班级文化的作用,而且能够培养儿童活动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儿童在班级的活动过程中能够享受到班级文化带来的温暖,从而影响儿童的学习和生活。如六(6)班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就紧紧围绕这点而开展:

我们“踏浪中队”力求在自主活动中,培养自信的、团结的、自主的小舵手,让孩子在活动的舞台上自主成长。班队活动:事先计划、组织指导、主题实施、反馈评价;小队活动:自由组合、家长支持、主题实施、记录积累。

☆事先计划

班队活动,即是一个最好的载体。一般,班级在开学初开展征集学期班队会设计方案的活动。方案确定后,就由班委每人负责讨论、指导一个方案,组织一次活动。活动开始前要写出班队计划方案,活动结束要写出活动的总结。我们几乎坚持一周一活动,如本学期就开展了《走进“水浒”》、《汶川,我想对你说》《做一回美食家》《英语TPK》、《数学好游戏》、《趣味奥运》、《童年》、《战国风云》《告别游戏》《钱哪,……》等。

☆组织指导

当然,在放手孩子自我设计、活动的之前,我们老师指导活动是少不了的。孩子们应该知道一个完整的活动计划,一般包括活动目的、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我们班队的活动形式要活泼,愉悦身心,丰富同学们的想象能力和表演能力,如对歌、拼贴、表演、欣赏、竞赛、游戏、情景喜剧篇等;孩子们要学习分工与合作,你收集我整理,你制作我解说,每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参与,精诚合作,这样才能使设计渐趋完善,大家共同进步。

☆主题实施

为了使活动组织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我们踏浪中队往往一个学期、一个月都有活动的主题。比如五年级下半年,我们中队用实际行动争创“李四光中队”,争当“地球小卫士”。我们的口号是——畅游绿色海洋,我们乘风破浪。

为了共建美好的绿色家园,同学们无论是班队课还是小队活动,都围绕主题开展了系列活动。

班队会上,我们邀请环保局的家长给队员们进行了“警钟长鸣”的环保讲座:我们的地球“发烧”了!我们的天空“漏”了!我们的雨“酸”了!……在生动的讲解中,我们被深深地震撼了。——我们自编着资源利用的童谣,借助着推普周将他们宣传到幼儿园;——我们借着“绿色奥运”的精神,做起了环保火炬、巧手工艺、环保时装等,将废品变为可再利用的“宝贝”;——我们走进了绿能发电厂,参观了发电厂的垃圾搜集—焚烧处理—污水处理—臭气处理全程,感受着垃圾的科学再利用。

节假日,队员们的“小队活动”开展得更是丰富多彩。他们纷纷走入社区,走入街道,主动调查人们的环保意识、发放环保小传单,唤醒社区居民保护生存环境的意识(探索小队);走近“公交周”“无车日”,将“绿色出行”宣传给家长,宣传给路上的司机(绿色小队);走在运河边,将“小布袋”发放给市民,让我们的爷爷奶奶的利用可重复利用的菜篮子(生活小队);走进小区,将“废旧电池的回收箱”安放一个家,告诉邻居有毒垃圾的危害(阳光小队);走到超市,将队员们精心制作的“废品宝宝”送给叔叔阿姨,让他们感受废品利用的神奇(白云小队);走进快餐店,让我们的饭店“告别一次性饭盒”“一次性筷子”(雪花小队)……紧紧围绕“珍惜资源、从我做起”的小队活动为广大队员们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实践空间。

☆反馈评价

活动结束,我们总是要评选“最佳表演奖”“最佳主持奖”“最佳道具奖”“最佳幻灯制作奖”“最佳服务奖”“最佳创意奖”“最佳材料奖”,等等,让孩子们在评价中收获愉悦,收获能力,收获自主活动的幸福,从而提高了孩子们对活动参与的积极性。

班级概念、视觉文化以及活动需求这三大块,正是儿童精神追求的一种“班级化”的体现,在班级这个大家庭中,我们实施这三方面的策略,正是符合儿童的实际。“班级概念”可以让学生明确班级的观念,寻找到自己生存空间的一些潜规则;“视觉文化”则可以时刻提醒儿童班级文化体现的价值;而“活动需求”正是实现以上观念价值的一个有效的载体。

(二)锁定儿童文化深度,展现班级价值因子

尽管儿童文化与班级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是等同的,但是就学校班级的范围而言,它必有属于班级特点的儿童文化。因此,在建设班级文化的时候,应该对儿童文化进行一定的意义上的筛选和整合,然后整理出属于适合班级开展文化活动的成分,这样就能被儿童所接受和分享。锁定儿童文化的深度,就能把儿童文化的魅力展现给班级文化,通过班级文化分解出其具有价值的因子。

1.提倡“共性文化”,共鸣童年心声

班级文化的建设,不能让学生带着“紧张的学习状态”而绞尽脑汁地去实践,而应该带着“分享”的状态来感受,因此,在文化元素的注入中提倡“共性文化”是比较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的。

“共性文化”即指的是儿童通过生活的积累后,能够让他们达到喜闻乐见的一些精神追求。在班级文化的建设中,包括静态和动态的文化,儿童能够见到他们这么喜爱的文化内容就能够大大激发他们建设文化和分享文化的热情,因为这样能够通过班级文化共鸣他们童年的心声。如三(6)班建立“蜗牛”中队,那是因为班主任齐老师从周杰伦的一首《蜗牛》中得到启示,她给孩子们讲述关于蜗牛的故事:“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能到达金字塔顶。一种是老鹰,还有一种,就是蜗牛。老鹰和蜗牛,以往我从来没有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它们是如此的不同:鹰矫健、敏捷、锐利;蜗牛弱小、迟钝、笨拙。鹰残忍、凶狠,杀害同类从不迟疑;蜗牛善良、厚道,从不伤害任何生命。鹰有一对飞翔的翅膀;蜗牛背着一个厚重的壳。与鹰不同,蜗牛到达金字塔顶,是靠它永不停息的执著精神,才可领略到金字塔顶的美丽风景。”在齐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决定建设“蜗牛”家园。班里的学习、纪律、卫生等规范,都是围绕着“攀金字塔”来进行评价的。班主任在暗示着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小蜗牛,时刻都应秉承执著的精神。

2.追求儿童新视野,闪现班级本质

班级文化的分享者是学生,是儿童。班级文化的元素必然应该遵循儿童的视野,不能搞班级文化的“成人化”现象,也不能呈现“社会化”的局面。追求儿童新视野的班级文化,适合儿童的接受能力,有助于儿童对班级文化的内化和感悟。再者而言,班级文化在很多时候是班级精神和班级特征的一个展现的平台,追求儿童新视野的班级文化,不仅可以恰如其分地展现班级的形象,而且在无形中对他人起着积极的影响。如俞老师抓住班级网页,“网”聚班级文化。

(1)网页公告,“e网”知班情。班级网站是班级对外宣传的一个窗口,它除了具有沟通桥梁的作用外,也是家长了解班级管理工作和学生学习状况的最便捷途径。网站上的“班级公告”一栏会及时上传班级活动、班级新闻、班级之星等有关学生的状况和荣誉,全面、完整地记载班级的各种信息,又能将各种信息以浑然一体的面貌集中地呈现出来,使学生、班主任、科任老师、家长等在班级网站上对该班级一目了然。

(2)网页平台,“网”出精彩。班级网页为学生搭建了展示各方面技能的平台。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我都会发动学生、家长的力量,利用网络的优势制作班级网页。在班级网页上介绍班级特色,展示学生的优秀作文、美术摄影作品,甚至设置优秀学习网站链接,都可以大大拓展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空间。班级网页“狗狗的窝”上开设了“笑脸48”、“快乐水晶”、“知识花圃”、“成长鸟巢”、“乖乖兔”论坛、“课外活动”、“佳作欣赏”、“班级计划”、“老师寄语”等版块。去年送走毕业班后,又迎来了一年级新生。开学没多久,班级网页“哆唻咪中队”就“出炉”了。与“狗狗的窝”不同的是,这个班级网页是面向低段儿童的,所以网页栏目设置、美化,等等都要符合低龄儿童的心理和认知水平。低段儿童喜欢涂鸦作画,我便把他们的画展示在了班级网页上的“童心童画”上;低段儿童刚学会汉语拼音,就兴致勃勃地写起话来,我看到写得不错的,就把它们展示在了班级网页上的“童心童笔”上;刚迈入校门,每个孩子都力争上游,每周我都会给表现出色或有进步的孩子发放喜报,并把他们的相片展示在班级网页上的“班级之星”上;对于学校的集体生活,孩子们也兴致勃勃,每当看到孩子们热爱劳动、乐于助人、关心班级的一些画面,我都用相机一一捕捉,展示在班级网页上的“活动剪影”里……孩子们精彩的一个个瞬间、一副副作品、一幕幕画面,都汇聚在了班级网页上。每当孩子们放学回家,拉着家长的手,指着班级网页上声情并茂地讲述着自己与学校、班级、老师、同学之间发生的事,他们幼小心灵里的班集体归属感也渐渐萌发了。如果说,班集体给了学生一个可以发挥、可以展示的舞台,那么班级网页则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平台。这是一个让学生相互欣赏、感受乐趣、享受成功的平台。

3.激扬文化精髓,拓展价值蕴含

在建设班级文化的深度上,我们力求吸取儿童文化中的精髓,以体现班级文化发扬优秀文化的价值和功能。儿童处于班级这个特殊的团体之中,需要有一种值得他们对文化的吸收有深远影响的载体作为儿童在班级生活学习的动力,并且足以能够支撑他们的精神世界。而儿童文化的精髓可以体现在书香班级的活动之中,通过建立书香班级,让学生养成阅读经典,通过自己的不断积累,能拓展班级文化价值的蕴含。如三(4)班“萤火虫”书香中队的建设通过“说孩子的话,悦孩子的心”、“读古人的话,浸孩子的心”、“开启神奇之窗,收获别样精彩”、“牵童话的手,演孩子的梦”、“聆听经典,幸福荡漾”等策略引领孩子徜徉于书的海洋,享受书香的无穷魅力。

锁定儿童文化的深度,是为了让儿童更适合地感受儿童文化,不至于让他们面对儿童文化出现进退两难的地步。“共性文化”让学生在班级文化的分享中得到一种对于班级而言是师生达成一致的理念,这样就不会使得班级文化的定位发生偏差;“儿童视野”则很好地从学生建设班级文化的兴趣着想,为儿童展现了一个他们能够有能力参与的平台;“文化精髓”其实就是儿童文化深度的底线,儿童在阅读经典中,就能在无形中确定班级文化的内涵。

(三)发挥儿童最佳潜能,创建个性文化舞台

教育改革,其灵魂是激发儿童的潜力,让儿童能够在多方面展现他们的风采。而班级文化的建设就是为儿童提供了这样一个特殊的舞台。在这个特殊的舞台上,学生有的是一种轻松的心态,他们几乎不会为自己的能力有限而自卑,因为他们可以有班级文化中需要的位置;他们不会而自己的失败而气馁,因为他们有更多的帮助会毫不吝啬地激励他们。不仅如此,对于一个班级来说,在文化的建设中也必须有自己的个性化的存在,这样整个校园才能出现班级文化“百花齐放”的现象。

1.适用生活元素,丰厚文化品质

儿童来源于生活,儿童文化也来源于生活,因此班级文化在吸收儿童文化中必然要有生活的元素来展现。学生在生活的实践中,接触着众多的人和事,这些人和事上无不体现着做人做事的一些道理,作为儿童来说,他们仅有生活的积累还不够,他们需要一个生活内化的舞台。反言之,班级文化中渗入生活的元素,就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对班级文化的品质上就有更丰厚的体现。如虞老师的“小浪花”中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通过建立“浪花点点”班级博客圈,制作“浪花朵朵”班级作文册,开展“亲亲浪花”班级亲子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班级文化的品质。

2.巧借现代技术,亮现班级特色

学生对现代技术的接受有惊人的勇气和能力,甚至有时候是成人都无法相比的。班级文化的建设不仅要有儿童文化的理念,更要有现代技术的支撑,这样才能做到班级文化的与时俱进。现代技术因其手段新颖、快捷,制作精美而很快被儿童所接受,儿童在继承传统技术的同时,很喜欢借鉴现代技术来建设班级的文化,他们各尽其能,在家长和老师的指导下,凭借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大胆尝试着班级文化的建设。如五(2)“QQ家园”中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网上家园,风格各不相同,孩子们还时时在更新,充分发挥想象力,亲自动手建造属于自己的家园,只要想得到的,都可以在这一平方分米的平面中建造。这个游戏正符合这个年龄段孩子富于幻想,但又关注现实的心理特点,于是,班主任把“QQ家园”引入到班级评比中来。在讨论征求意见的过程中,这一想法得到同学们的一致赞同。通过一学年的QQ系列评比,班级文化特色也逐渐亮现,班风明显提升。

3.凸显创造天赋,构建个性舞台

“向儿童学习”是一个时代的新理念。因为在儿童的心里有成人所不具备的一些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班级文化建设这个平台,就能把儿童的这种创造力展现出来。儿童漫无边际,不受约束的思维在班级的活动和学习中得以更为开放的展现,这样班级文化就成为他们构建个性的大舞台。

确实班级文化需要的不仅是模仿,还需要学生的无限创造,在不断更新的班级文化中,学生才能更健康地成长,班级文化也无限展现着儿童的个性。如二(6)班在创建班级文化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构建了个性化的班徽、班旗、班歌等,体现着班级文化的独特风采。

班级文化中显现儿童的创造,让班级在学校的学习活动中显示着自己的特色。“生活元素”让班级文化更具人文性,儿童享受班级文化犹如享受生活;“现代技术”为班级文化建设插上时代的翅膀,班级文化走向时尚;“创造天赋”则是班级文化发展更新的源泉,有了创造,班级文化才能实现儿童个性的深度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