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品味“生命在场”的无穷魅力

品味“生命在场”的无穷魅力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初“识”张文质老师,是在2008年初的《中国教育报》上。此后,《教师博览》封二“教育人物”栏目也隆重推出了对他的介绍。同时,我记下了他的关键词“生命在场”。跟张文质老师结识以后,再读他的书,就觉得他坐在面前,犹如邻家大哥般娓娓道来,或许这就是他说的“生命在场”的感觉吧。2010年7月,张文质老师主持的全国生命化教育的课题研讨会在南通市通州区举行。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到南通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品味“生命在场”的无穷魅力

初“识”张文质老师,是在2008年初的《中国教育报》上。当时,他被评为2007年度全国十大读书推动人物之一。此前,《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也介绍过他牵头的福州1+1读书俱乐部。此后,《教师博览》封二“教育人物”栏目也隆重推出了对他的介绍。

2008年5月初,刚刚迷上“大夏书系”的我,买了张文质老师的《幻想之眼》和《教育的十字路口》。说实话,当时的我,对他这样的写作风格很不适应。5月22日,我在逛席殊书屋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教育是慢的艺术》,于是就买了下来。由于这本书是他的讲演录,读起来就非常轻松。

暑假期间,我看到《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用一个整版的篇幅介绍他主编的新书《教师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于是,我去宁波新华书店买了这本书。

2008年10月,我去南昌参加《教师博览·原创版》的创刊座谈会,途中就是由他的《教育是慢的艺术》陪伴的。说来非常幸运,在座谈会的那天,我看到张文质老师走进来,我边上刚好还有一个空位,于是,我就请他坐下了。他坐下后,从背包里拿出一本书。我一看书名,发现这本书就是他《教育是慢的艺术》一书中提到的他最近在读的书。

发现自己手中的书的作者就坐在自己的身边,于是,我就做了一回“追星族”。我拿出了带在身边的《教育是慢的艺术》,请他签了名,还跟他合影留念。

第二天,在南昌大学的礼堂,我还聆听了他的关于生命化教育的讲演,他幽默的语言、渊博的知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我记下了他的关键词“生命在场”。

跟张文质老师结识以后,再读他的书,就觉得他坐在面前,犹如邻家大哥般娓娓道来,或许这就是他说的“生命在场”的感觉吧。

有了这次“近距离”接触后,我在书店里看到张文质老师的书,就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觉。有一次我去杭州书林,意外地发现了他早年出版的《保卫童年》和《唇舌的授权》,就把这两本书都买下来了。后来,我在《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上看到对他的《教育的心灵之约》一书的介绍,就把这本书惦记上了。于是,在宁波书店里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自然就买下了。

张文质老师著的或者主编的《我的写作是我献给我的祈祷书》、《中国最佳教育随笔》、《慢教育》等书都慢慢地添加到我的书柜中,我跟他的“交流”也日益增多。

2009年3月下旬的一天,我收到张文质老师的短信,他说要到椒江讲学,途经宁波,有一个下午的空,如有需要,可到我校讲课。说实话,张文质老师能来学校讲课,那自然求之不得。当然,这事我不能做主,只能向校长建议。其实,学校近期已邀请了一位著名特级教师来讲学。但校长看了张文质老师的介绍后,觉得机会很难得,就盛情邀请他来讲学。

2009年4月2日,我去宁波机场接机。在路上,我和张文质老师聊了很多。在这样近距离的沟通中,我学到了很多。由于讲座安排在下午四点钟,中途还有一些空出来的时间,张文质老师提出来要听课。这样的做法他在书中是经常描述的,所以他提出这样的要求,我也不觉得奇怪。于是,我通过教务处的老师,随机挑选了一位语文老师的课,并跟这位老师打了招呼。下午,我陪着张文质老师走进课堂,他在课上听得很认真。课后,他还坚持要给那位教师评课,他说这是他多年来坚持的习惯,也是对上课老师付出劳动的一种尊重。

利用讲座前的间隙,他还跟我们教师读书社的老师进行了对话,并介绍了福州1+1教师读书俱乐部的做法,鼓励读书社的老师们多读书,勤写作。

在面对全校教师的报告中,他娓娓道来,讲话中迸发着智慧的光芒,不时博得教师们的阵阵掌声。他对教育问题的真知灼见,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随后,我们教师读书社把《教育是慢的艺术》作为了共读的书。“教育是慢的艺术”渐渐走进了教师的心中,不少教师还将“教育是慢的艺术”作为了“口头禅”,比如说在后进生的培养、在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等方面,都需要教师的耐心和爱心,需要等待的艺术。

这样,我们学校就成为了张文质老师宁波之行的第一站,他把生命化教育的理念带给了我校的教师。当时,他的家庭教育新作《父母改变,孩子改变》即将出版,于是,他送了几本书给我们学校的老师,希望我们对家庭教育有更多的思考。

2010年7月,张文质老师主持的全国生命化教育的课题研讨会在南通市通州区举行。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到南通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在会上,我结识了二甲中学的凌宗伟校长,并聆听了多名专家的学术报告,使自己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在这次研讨会上,我拿到了《回到每一个人的生命化教育——张文质老师教育二甲中学行动录》。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生命化教育在学校中的顽强的生命力。在会上,我得知他还出了一本《我们这一代教师的精神面相》。于是,回家后,我就在网上购买了这本书。

2010年9月,张文质老师依托1+1网站成立了教育写作优培小组,我也有幸成为了首批24名学员中的一员。这个为期两年半的网络学习班,通过每月命题写作和自由写作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员通过写作促进反思,并通过相互的交流与分享,达到共同成长的目的。

2011年1月,张文质老师应邀来宁波讲学,他还特意叫我过去见了一面。通过这次会面,我得知,张文质老师又有几本新作即将面世,到时候,我也要买来先睹为快。

2011年4月,我到常熟石梅小学参加张文质老师策划的海峡两岸生命教育高端论坛,听取了很多专家的生命教育方面的报告,让自己对生命教育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2012年2月,张文质老师送给了我一本他的家庭教育著作《孩子是父母最大的事业》。这本书对我的启发非常大,因为这个时候,我已是一个两岁女孩的父亲。以前,我也因为孩子有老人带,也就没有能够陪伴孩子。这本书让我对以前的行为有了深刻的反思,我还以此写了篇书评《培养孩子慢慢成长》,将发表在《浙江教育报》上。

目前,在我的书房里,张文质老师的书已有17本。这些书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我的精神面貌,让我更有精气神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