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活化的教学常规管理

生活化的教学常规管理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1]这样的思想体现在陶行知的教学管理实践中,便是将教学活动生活化,把教学活动与生活活动合而为一,使教学常规管理与生活常规管理有机结合在一起。需要明确的是,尽管陶行知的教学管理是完全生活化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管理是松散的、散漫的。制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其目的仍然是促进学生的自主、自治与自律,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也正是在这些规章制度的规范引领下,既积极活泼又井然有序地进行着。

三、生活化的教学常规管理

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认为“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21]这样的思想体现在陶行知的教学管理实践中,便是将教学活动生活化,把教学活动与生活活动合而为一,使教学常规管理与生活常规管理有机结合在一起。

基于这样的观点,陶行知批评一般的“学校历”脱离了实际生活,仅仅“为办学者一种备忘录而已”,“学校历之出发点,是学校行政,而非学生生活”,“此种学校之课程、教材、方法、设备,皆与生活疏隔,有时竟与生活矛盾”。[22]因此,他主张变“学校历”为“生活历”,“其法将学生生活分为社会的、自然的、农艺的、健康的、欣赏的五方面,再依据此五方面考订其定期事项,编为生活历,再依据生活历搜集教材,规定方法,制造工具,力谋学生生活之充分实现”,“生活历是一种生活日程,亦即实施生活教育之切要工具”。通过“生活历”,教学的内容、方法、工具、周期都与生活接轨,使教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教学“而与生活发生有机体之关系”。[23]

陶行知认为,因为“人有定期生活与无定期生活”,所以教学应当按照人们定期生活的周期,“以为因时施教之依据”,“教当其时,则事半功倍;失其时,则事倍功半,或竟全失其效。故办学贵在不违人时”。[24]陶行知曾以某农校的教学安排为例,形象地揭露了“学校历”与生活脱节的弊端。该校规定每周二、四、六下午实习农事。某周六晚,恰逢久旱后天降大雨,本应于次日乘机耕地,但第二日学校休息,第三日是周一,学校又没有安排农事实习,当等到周二下午有农事实习课时,土地已经干硬而不便耕种。“此乃违农时又违人时之教育,皆坐有学校历而无生活历为指针之弊也”。[25]相反,若以“生活历”来安排教学,则可以将教学过程融入生活过程,进而革除这样的弊端。因为生活是动态的和丰富的,基于“生活历”的教学安排也必然是动态的、开放和充满生活气息的,可以根据生活的需要与变化灵活地加以调整。

因此,在陶行知创办的晓庄学校,既没有呆板的上课制度,也没有固定的班级编制,教学活动按生活周期在文学、农艺、科学政治、医药卫生等各种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小组中自主展开,上课的时间和形式根据各组需要,灵活多变,有的科目仅讲几个小时,有的科目则要讲一个学期。从早晨的寅会到晚上准点就寝,从春天的播种到秋天的收割,从洒扫庭院到军事训练,晓庄的教学常规管理完全按每日、每月、每年的生活安排。由于生活有着自身的周期与内容,因此“亦即有定期教学之系统”。[26]在育才学校,陶行知同样把教学融入集体生活中展开。育才的集体生活分为劳动生活、健康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育才学校的生活、学习、工作基本上是打成一片的”,“学习活动中之一般学习包含一般生活组织中”。可见,陶行知的教学常规管理用的是完全的“生活历”,整个生活就是整个课程,生活怎么过,教学就怎么进行。

需要明确的是,尽管陶行知的教学管理是完全生活化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管理是松散的、散漫的。相反,无论是晓庄学校还是后来的育才学校,都制订了各种规章制度。如在育才学校,陶行知制定了《育才十二要》、《育才卫生教育二十九事》、《育才学校之礼节与公约》、《育才学校创造奖学金办法》、《育才二十三常能》等一系列日常管理规定,这些制度涉及学校集体生活的各个方面,与教学常规相关的制度规定包括教学作息时间、课堂礼仪、图书借阅、奖学金、学者讲学等方面内容。这些制度不但着重于规范,更着重于引领生活。制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其目的仍然是促进学生的自主、自治与自律,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也正是在这些规章制度的规范引领下,既积极活泼又井然有序地进行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