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职精品课程建设是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课程的建设既是学校改革、建设、发展的需要,也是新型教学关系调整的需要。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不是单一的工作,不与教师队伍建设和提高师资教育教学水平相结合的精品课程建设,注定不会成功。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应该是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增长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胡建钧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启动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贯彻教育部2001年4号文件精神,在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奠基性工作。高职精品课程建设是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不同,其精品课程建设的定位也有所区别。高职教育承担着培养和造就专门人才的重任,它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特别是面向农村和边远地区培养实用人才,以突出能力为本位,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达到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职教培养目标。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和本科层次工程应用人才的培养有着明显的区别。在办学过程中,高职教育着眼点是以就业为导向,围绕市场需求,培养适应社会、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在形成自己办学特色的过程中,课程是重要载体,办学特色正是通过课程教学来实现的,抓好课程建设,对高职特色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因而,高职院校必须要有反映高职特色的精品课程。

1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的定位

1.1 精品课程是高水平的、前沿的、特色化的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应该是“名牌课程”,应该是“示范课程”,应该“有自己的特色与风格”,应该是“普遍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具体地说,精品课程应该体现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和适应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升,有利于带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应该集科学性、先进性、教育性、整体性、有效性和示范性于一身。

1.2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高职精品课程建设,就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先导,以建设相应层次的、具有较强针对性和适用性的优秀教材为核心,以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前提,以教学内容现代化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平台,以科学的管理体制为保障,是集观念、师资、内容、技术、方法、制度于一身的整体建设。

首先,精品课程包括了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技术手段、教学制度等要素。因此,精品课程就不单指教材或书本,也不单指教师,更不是单指教学技术手段。在考虑精品课程建设时,必须要有整体的、全局的观念和视野。如果仅将精品课程当做出版几本高质量的教材,而不同时考虑教师的教学水平,不同时提高教师的素质,不考虑教学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改进和教学制度的改善,精品课程建设就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其次,精品课程建设也不单指教学计划内的课程,还包括学校非正式、非正规的课程,即潜在课程。因此,精品课程建设要树立“大课程”意识。“大课程”或“全课程”意识,并不意味着我们在建设精品课程时面面俱到,没有重点,全面开花,而是意味着我们在突出某一重点领域时,不能忘记和忽视作为全面领域的部分,对这些部分的重视,可以成为重点建设和中心建设的强有力的支撑力量。

1.3 精品课程是分层次、多样化的

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都有自己的课程体系与特色,所以应该存在不同层次的精品课程系列。精品课程并不是高水平重点大学的专利,精品课程是分层次、多样化的。虽然如此,但这不意味着不要标准。既然是精品课程,必然要有相对统一的衡量标准。也即不同层次、类型的精品课程应该有相应层次和类型上的统一标准。一门高水平重点大学的精品课程,是适合其高水平重点大学教学需要的标准,若将之机械地搬到一般大学或高职高专层次,便失去了精品课程的示范指导性和适用性,就很难称其为“精品课程”,反之也如此。

2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性

2.1 精品课程是教学建设的重要内容

教学工作是高职院校的中心工作,教学建设在学校改革发展中处于优先地位。在现代教育体系中,课程是文化传递的主要组织形式,课程教学水平既是一所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的基本标志,又是学校科研、师资和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建设好精品课程,使之在师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手段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水准,并对其他课程的建设起到示范和拉动作用,从而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这是教学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高职院校在竞争中谋求发展的“必修课”。

2.2 精品课程建设是大众化教育背景下新型教学关系调整的需要

随着近几年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在社会中的定位也在发生着相应的转换。这种转变使教学主导由学校转为市场,主体由“教方”转为“学方”。精品课程的建设既是学校改革、建设、发展的需要,也是新型教学关系调整的需要。推进精品课程建设就是要倡导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鼓励使用优秀教材,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精品课程建设要求有关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上网,这无疑会推动高职院校建立基于网络的远程学习环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完善的支持,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规范的服务。

2.3 精品课程建设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教学质量问题已成为高等教育管理机构、大学及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持续20多年的经济快速增长,一方面,拉动了社会对人才的持续需求;另一方面,也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使接受高等教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需要。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没有质量的数量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因素很多,其中课程的教学质量是最直接的因素。在培养目标及教学计划确定以后,课程的教学质量就成为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精品课程建设,有利于推动整体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有利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因而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

3.1 精品课程建设首要任务在于造就名师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不是单一的工作,不与教师队伍建设和提高师资教育教学水平相结合的精品课程建设,注定不会成功。因此,要重视优秀教师梯队建设,组建优秀教学团队。这样,一门精品课程教学,就不会因为某一名师退出教学工作而中断。要着力培养能够担任精品课程教学的后续师资队伍,也就是造就大批教学名师梯队,实现优质课程教学的接力。

3.2 精品课程建设要形成一批高质量的教材,但又不能单纯关注教材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不是简单的一本(套)书或一本(套)教材的建设。课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①必须从系统观出发,着眼于整体来建设部分项目。②必须改变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学校教学中存在的“一本书或教材包打天下”的局面,打破高校教学对固定书本和教材的过分依赖,要将作为导读和导教的教科书与大量的指导阅读书有机地结合起来。③必须改变一本教材统治教学,从而导致学生知识量过少、知识面过窄、知识理解过死的被动状况。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应该是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增长能力和增长智慧。特别应该加强学生对原著的学习,因为教材是编者对原著的归纳,不同的编者归纳是不一样的,有的甚至是错误的归纳,但由于教材在教学中的权威地位和影响,导致学生错误的认知而不为人知。学生直接接触原著,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认知、理解和归纳能力。

3.3 精品课程建设在“精”不在“多”,在“质”不在“量”

精品课程存在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别,甚至不同地区、不同院校、不同教师所教授的学生水平也有差别。这决定了同一课程所起的作用不会相同。但这并不意味着精品课程建设要考虑和照顾方方面面。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学水平,而不是要迁就现有的水平。精品课程宁少毋多,宁缺毋滥。通过少数高水平的精品课程,带动全面课程建设和提高质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达到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共享。

3.4 精品课程建设要建立国际化平台

精品课程建设不能仅仅着眼于国内现有的水平和状况,必须放眼世界,向世界先进国家看齐,扩大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吸收其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培训等方面的经验,有条件的可以派教师出国培训。

3.5 精品课程建设要与科研相结合

只有与科研相结合,建立在科学研究基础上的课程,才有可能成为精品课程。精品课程建设并不是组织一批人马简单地编写教材,精品课程建设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与任务。一方面,好的教材和课程就是一部具有影响的学术作品,它能够影响一代人甚至几代人;另一方面,科研不仅能够将最先进的研究成果充实进课程内容,将先进的教育思想融入课程体系,也能够将科研过程中的科学精神,如严谨、求实、创新和质疑的精神带入课程教学。

3.6 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学术自主与政府干预的关系。精品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师自身的事情,行政干预应该掌握“度”,不能用行政手段取代和过度干预学校内部学术事务。二是处理好自发与人为的关系。精品课程是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不是哪个人自封的,也不是外部力量强加的。因此,必须坚持长期的自我建设原则,不人为拔高,不人为干涉,要自然成熟,要给予政策和经济等各方面支持,加快其成长、成熟的步伐。三是处理好评估过程中的软与硬的关系。精品课程建设需要硬性指标,但不能过于僵化,要有弹性和柔性。否则,过于刚性,对精品课程建设,对创新是不利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