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开展拓展训练运动的意义及对策研究

高校开展拓展训练运动的意义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拓展训练”作为全新的体验式学习方式和训练手段以及良好的教学培训效果,得到社会的认可。拓展训练主要由场地、野外和水上三类项目课程组成。拓展训练是为实现特定目的而设计的有针对性的活动。拓展训练部分项目对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同时也伴随着相对的危险性,而这正是高校引入拓展训练课程面临的问题。

高校开展拓展训练运动的意义及对策研究

陈恒兴 刘 春[1]

伴随着全球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大学教育在承担人才培养的同时,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与时俱进,积极创新,不断开拓新思路,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教育方法,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高校体育教育在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积极开拓体育课程资源,是高校体育教育面对的一个问题。“拓展训练”作为全新的体验式学习方式和训练手段以及良好的教学培训效果,得到社会的认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如何引入这一新颖的教学培训模式,结合“拓展训练”的优势特点,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认识自我、发挥潜能、培养团结协作的意识,达到教学与锻炼的最佳目的,是我们急需面对的一个问题。

1拓展训练简介

拓展训练是利用多种人为设置的场景和活动方式,对人在精神、意志和体能等方面受到压力、紧张等刺激条件下,培养坚毅的性格和面对困难时超越自我的勇气。它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和培训手段,与学校传统的教学课程体系的结构有所不同,它在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上都更加新颖且灵活多样,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身心的交流与体验,注重自我的感悟,发掘自我的潜力,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身心方面得到极大的尊重和锻炼。

1.1拓展训练的起源与发展

拓展训练(Outward Bound)原意为一艘小船驶离平静的港湾,义无反顾地驶向未知的旅程,勇敢地去迎接未知的挑战。它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盟军在北大西洋运输线上负责运输物资的商船经常遭到德国海军潜艇的攻击,损失惨重。船上大部分人在落水以后都葬身大海,只有极少数人得以生还。事后发现,生还者不是年轻力壮的年轻人,而是那些富有经验、求生和心理素质较强且年纪较长者。根据这个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德国人库尔特·汉恩提出了拓展训练的理念,于1941年在英国成立了第一所海上拓展训练中心,培训船员坚毅的性格和生存能力,后来发展到整个军队的训练内容。二战结束以后,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一些人士发现一些军事拓展训练的内容对公司、企业的员工在心理和管理中有很大的帮助,训练对象也逐渐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阶层。

拓展训练自1995年进入中国以来,发展迅速,得到社会的推崇和青睐,在大中型公司和政府、企事业单位中作为对员工的培训手段和项目。在2003年,北京大学率先将拓展训练列入全校正式的选修课程,如今我国已经有许多高校正尝试将拓展训练列入体育课程中。

1.2拓展训练的形式和内容

拓展训练以利用自然环境或人工设置的各种环境,以心理挑战为重点,而专门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实践活动。学生亲自参与,体验训练项目,获得个人体验与感悟,然后在培训师的组织引导下,共同交流,分享个人体验,提升自我的一个过程。

拓展训练主要由场地、野外和水上三类项目课程组成。实践运动结合高校情况,场地项目课程比较适合在学校中开展。场地项目课程主要在专门设计的场地上,利用各种设施针对不同培养目的而精心设计课程,包括攀爬、跳跃、下降、通过等活动内容。在人数上又可分为个人项目和集体项目,个人项目要求充分发挥体能和心理的潜能,经历考验,超越自我,完成课程项目;集体项目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要求全体学生相互间充分沟通、理解、信任、协作,建立良好的团队氛围,分工合作,克服困难完成任务。

1.3拓展训练的目的和作用

拓展训练是激发个人的潜能,把人体内隐藏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以增强自信心,磨炼意志,不断地超越自我,调整自我的心理状态,加强与人沟通,认识集体的作用和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增强责任心以达到“激发潜能、熔炼团队、砥砺心智”的培训目的。

拓展训练的所有项目都以体能活动为引导,引发出认知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需要学生全力投入,向自己的极限能力挑战,并超越自己的极限,而获得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感与成就感。通过回顾和总结,提升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使学生能将这种收获和体验迁移到生活和工作中去,使自己在心里、情感、意志、人生观和世界观方面不断得到提高。

2高校开展拓展训练的意义

目前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主要是通过各种课题培训来完成的,而拓展培训是一种典型的户外体验式训练,利用独特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强调的是学生自身的投入和感受。

2.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拓展训练中团队项目是专门针对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为目标而设计的课程,主要是加强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改善人际关系,学会理解与关心别人,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信任,更为融洽地与集体合作,在协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2.2提高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在拓展训练中磨炼意志品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克服懒惰的心理习惯,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使学生了解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在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健康生存所需的坚强意志品质。

2.3增强自信心,塑造健康的心理素质

心理学认为个体的心理能力和心理状态决定了个体的行为能力。现代社会对人的心理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不能适应社会的挑战的。拓展训练项目需要学生付出一定的意志力,努力克服困难才能完成课程项目既定的目的,对培养学生意志品质有很大的帮助。

3高校开展拓展训练的对策

3.1加强师资的建设与培养

高校教师教育学、心理学和课堂的组织管理方法都有较好的掌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综合素质较高。而拓展训练的很多项目在内容和组织形式上与体育教学有很多相同之处,加上高校良好的总体教学环境和教学基础设施,对教师进行一些拓展训练课程的针对性培训和学习是完全可以承担拓展训练的教学工作。而这项工作在云南的部分高校有教师已经开展研究并进行了实践。

3.2合理地设计安排项目内容

拓展训练是为实现特定目的而设计的有针对性的活动。以内容丰富、形式独特为特点,集趣味性、娱乐性和知识性为一体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对场地、器材和设施的要求不高,还可以根据学校的情况与特点来设计训练项目。一些简单的个人和团队项目内容与学校中的体育教学内容有相似的地方,只是在教师的指导、讲解和点评方面有所不同,引导学生把体验式的感受转化为自己人生的感悟,对自身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产生积极的影响。

3.3加强管理,增加投入

拓展训练部分项目对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同时也伴随着相对的危险性,而这正是高校引入拓展训练课程面临的问题。因此在项目的设置和情景的体验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心理特征对学生进行正确合理的保护帮助与引导,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拓展训练有其独特的理论知识和内涵,在项目内容、组织方法和教学手段与学校的体育教学方面有所不同。因此注重对教师的培训管理工作和场地设施的投入与建设,是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4结 论

2002年7月由教育部立项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拓展高校体育课程等促进学生身心发展——高校中开展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实验研究》为学校开展拓展训练提供了一定例证。现在高校开展的拓展训练主要以情景体验式为主,改变了高校长期以来体育课程的教学形式,拓展了体育课程的形式与内容,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性,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原则,使学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的需求紧密联系,对推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春生,李柯莉.拓展训练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开展的可行性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8(6).

[2]蔺雪莲,李丹.户外拓展训练走进普通高校体育必修课的可行性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2).

[3]刘国同.对高校体育课程体系引入拓展训练的思考[J].课程与教材建设,2006(35).

[4]盛义岭.拓展训练课在高校开展的可行性分析[J].体育世界,2007(5).

【注释】

[1]陈恒兴,刘春,云南大学体育学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