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和改进对策研究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和改进对策研究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综上所述,国内学者一般采用对比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式进行研究。问卷正文共27道选择题,均为必答题,其中22道单选题,5道多选题,涉及学生对当前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式的事实表述和学生对培养方式改革的对策建议。学生意见是最真实和最宝贵的,对制定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战略具有重大参考价值。

翟晓叶 谢凤华

[摘 要] 现阶段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方式存在很多弊端,如何培养适合市场需要的工商管理人才成为相关领域探讨的热点课题。本文通过在问卷星网站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到该专业学生对所在院校的工商管理培养方式满意度不高,对实践课程、案例教学、实习等需求强烈。在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工商管理专业实际,本文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满意度;课程设置

当前国内高校工商管理培养方式存在诸多问题:专业培养目标不够明确;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缺乏充分实践性;教学材料陈旧,未与时俱进;教学方式传统保守,未以市场需要为选择依据。在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增大,优秀的工商管理人才是我国经济继续发展的有利保障之一,而有缺陷的人才培养方式却成为制约工商管理人才队伍壮大的重要瓶颈。改革工商管理培养方式,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个性为出发点,立足现在,展望未来需求,设置完善的课程体系,才能培养合格的现代化工商管理人才。

一、相关文献回顾

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式改革是有关高校生存和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这方面的研究吸引了很多国内学者。何东(2009)认为服务好地方经济是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重要使命,高校须研究地方需要,寻求产业化发展。丁颖,周春雷(2009)通过对传统教学和体验教学的优缺点比较,认为体验式教学方式相比传统教学方式效果会更佳。张成科,冯冈平(2009)认为对于工商管理实践课程须采取模块化管理和层次化管理的综合管理方法,全面、有效地控制实践课程质量。陈晖(2009)认为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以市场、企业需求为导向,设置能够完善人才素质结构的课程模式。同样,罗华,何建洪(2011)也认为市场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素质与能力需求是高校制定和实施该专业培养模式的战略出发点。曾璐,孙玺(2012)通过对中德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式的对比,提出我国工商管理专业需要改善创新实践环节,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此之前,李云梅(2010)曾对中美工商管理培养模式进行了比较,提出我国工商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要遵循市场需要和内在逻辑,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领导能力等综合素质。

以上学者大都是采用对比分析方法,提出我国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模式改革建议。为更好地结合实际进行培养方式改革,很多学者选择了问卷调查法。王坤,蒋国平(2010)通过对某年级全体学生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课程、教学方法、学业指导和专业特色满意度均不高,他们认为需要加强课程和理论的结合,丰富教学方式,加强教师课后指导,完善课程制度。陈树良(2011)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对大二、大三、大四三个年级60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聚类分析和交叉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他认为工商管理专业应该实行“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方式,在低年级不设专业方向,而在高年级设置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两个方向,结合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和实践教学三个方面,培养优秀的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他的这一建议在很多高校得到了应用。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一般采用对比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式进行研究。使用问卷调查方法进行研究的文献中,调查对象集中在在校学生,已就业的该专业学生未纳入调查范围。本文为保证研究的可靠性,仍采用问卷调查进行研究,但是所选的调查对象包括在校学生和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这更能保证数据的权威性,是对现有研究的很好补充。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设计

问卷调查具有客观统一、效率高、结果统计数量化和费用低的优点,它已成为很多课题研究的重要工具。考虑到数据的适用性和获取数据的时间限制,本次问卷调查主要采用网上调查方式。问卷内容包括三方面:问卷开头的感谢语和保密协议,问卷正文和问卷结尾。问卷正文共27道选择题,均为必答题,其中22道单选题,5道多选题,涉及学生对当前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式的事实表述和学生对培养方式改革的对策建议。问卷的结尾是一道可选填空题“请您为更好地进行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式的改革提些宝贵建议”。设置此题主要是为听取学生内心想法,广泛征求改革意见。学生意见是最真实和最宝贵的,对制定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战略具有重大参考价值。

2.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的内容主要是该专业学生对所在院校工商管理培养方式的满意度以及提出的工商管理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改革建议,具体包括事实描述、态度调查、满意度调查和相关建议。事实描述有学生自身情况、专业课程的上课人数和教学材料新颖度、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比例等。态度调查包括本专业前景、基础量化课程态度、理论学习和社团活动重要性评价、课程实用性评价。满意度调查有专业培养方式满意度、授课教师满意度等。相关建议集中在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方式、能力培养、实习频率和时间、课程设置方法等方面。

三、调查问卷分析

1.调查对象描述

参与本次网络调查的人数共96人,删除21份不合格问卷,有效问卷为76份,76人中男性38人,女性38人,男女比例均等,保证了数据客观性。76个调查对象中,34.21%是学生,65.79%属于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的社会工作者,此类群体既接受过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又具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式改革的建议能够反映社会对此类人才的各方面需求,增加了数据的可信度。对于调查对象之所以就读工商管理专业的原因,所得数据如图1所示,比例最高的是“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说明在选择专业阶段,该专业学生对工商管理专业有一定了解,他们对相关课程设置和事物评价是客观中立的,减少了主观性,增强了数据适用性。

图1 选择工商管理专业的原因构成

2.调查结果基本分析

(1)实际情况反映。调查数据显示,86.84%的调查对象所在院校设置的课程“大部分是理论课时”,“实践课时较多”的仅占1.32%,“两者比例差不多”的也只有11.84%。当前工商管理专业上课人数主要以大班为主,60—120人在一个课堂上课的占51.32%,仅10.53%的调查对象所在院校是1—30人一起上课。大班的学习,影响教学效果,也不利于发现学生个性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对于实习频率,数据如表1所示。实习是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用于实践的过程,可以牢固学生掌握知识程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实习的缺少是制约工商管理专业优秀人才培养的障碍。虽然课程课时方面的安排不尽理想,但是四年光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收获。在“通过本专业的学习,您觉得自己哪些方面得到了提高?”调查中,每个调查者均对自己的提高方面进行了总结,具体数据,如图2所示。

表1 工商管理专业实习情况

图2 调查者提高的能力分布柱状图

(2)满意度调查分析。调查对象中,比较了解本专业(包括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和课程设置)的占43.42%,了解的占35.53%,非常了解的仅占9.21%,不了解的占到11.84%。在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印象描述中,高达48.68%的人群认为此专业“泛而浅”。工商管理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涉及经济、管理、会计、计算机等各方面,但是如此高比例的负面评价反映此专业较差的培养现状,必须调整培养方式,才能符合专业培养目的。在“您对现有的工商管理培养方式满意吗?”调查中,满意和很满意的只占23.69%,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占到26.32%,工商管理培养方式满意度不高是摆在高校和学者面前的难题。低满意度可能与老师授课方式、所用材料、课程的实用性有关。认为老师所用材料与时俱进的仅占11.84%,39.47%的人认为所用材料陈旧,非常有必要更换或摈弃。而对所学课程实用性评价中,仅7.89%的人认为实用性较强,9.21%认为大部分课程不实用,更有28.95%的人认为部分课程实用性不大,应该取消。课程的实用性影响学生兴趣和素质培养,从市场需求出发,增强实用性课程设置,会极大地促进培养方式改革。在对课程设置的进一步调查中,认为“理论课时太多,实践课程太少”的比例高达71.05%,其他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对所在院校设置的工商管理课程评价

续 表

(3)态度分析。大学与高中有诸多不同,社团的增多就是其一。对社团和理论学习的评价也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在调查中,36.84%的人认为两种都重要,不能区分好与不好;32.89%的人认为社团活动更重要,更能锻炼人的能力。这反映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对社会实践的重视,对实践机会的渴望。对于理论课程里面的定量化课程,55.26%的人认为有助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有必要开设,但是35.53%的人却认为要根据学生个人发展需要,如考研、就业,由学生自主选择是否学习。从大多数人的意见看来,此类定量分析类课程是有必要开设的,但是开设的方式却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专业发展前景看法调查中,各种态度持有者所在比例如图3分布。

图3 对工商管理专业发展前景的不同态度

(4)对工商管理培养方式改革的对策建议分析。对工商管理培养方式改革做过研究的学者中,很多人认为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存在模糊不清的弊端。本次调查中,39.47%的调查对象认为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定位为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目标的定位决定过程的选择;50%的调查对象认为学校非常有必要组织学生外出实习。同样的,需要重点培养的能力方面调查数据也反映出学生对实践能力的重视,如图4所示。很多学生学习本专业时的职业规划并不成熟,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必须实时实地地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培训。40.79%的调查对象赞同在大二开设职业规划课程,这可能与大二学生的特殊状况有关。为使教学内容贴近社会实际,满足学生认知社会的需求,现在很多院校都开设了“双导师”制度。调查中,52.63%的人认为非常有需要设置“双导师”制度,55.26%的调查者认为工商管理专业应该尽量多地采用案例教学,用案例启发学生思考和理解管理理论。案例教学是课堂内实践课程的一种,对是否采用实验、实践教学方式的课程也进行了相关统计,如表3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对专业课程采用实验、实践教学方式的呼声都较高,每个课程的比例均超过30%。对于专业选修课的修读,68.42%的调查者认为应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定位而自主选择。当然,理论课程学习也是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在需要哪些证书选择中(多选),选择英语证书的比例最大,占68.42%;其次是人力资源管理师,占64.47%。针对学生需求,学校应该开设相关辅导班级,提高考试通过率。

图4 需要重点培养的能力

表3 需要设置实验、实践课程的科目及各自受支持比例

续 表

3.社会身份与满意度的交叉分析

社会身份是否影响对工商管理培养方式满意度,本文对此进行了交叉分析,具体内容见表4所示。从数据上看,已经从事工作的调查者,“不满意”和“很不满意”人数均大于仍是学生身份的调查者。但是“很满意”一栏中,两者数据相近,“满意”和“一般”中,从事工作的调查者数量均多于学生。总体说,从事工作的调查者对工商管理培养方式的满意度和不满意度都大于仍在学校的学生数量,说明已工作的毕业生有更明显的认知差异,对当前培养方式态度存在很大不同。但是,社会身份到底会不会影响满意度?在Pearson卡方检验中,双侧Sig.为0.544,说明社会身份的不同不会对培养方式的满意度评价构成显著影响。

表4 社会身份与满意度交叉表

4.性别与满意度的交叉分析

近些年,因为经济发展和女性权利与男性权利日趋平等,很多高校出现“阴盛阳衰”的局面,很多工商管理专业都呈现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的现状。男女性别属性对满意度会不会造成影响?通过分析,发现两者相差不大,见表5所示。卡方检验的P值为0.416,也说明两者相关系数可能为零,相互之间未存在显著关系。高校此专业培养方式的满意度不会因为所招学生的性别差异,而获得更高满意度。

表5 性别与满意度交叉表

四、结论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了解到学生对工商管理培养方式的满意度与其性别属性和现在的社会身份无关,无论男女,无论是社会工作者还是学生,对培养方式的满意度均不高,学校不能指望通过控制招生中的男女性别比例来改变本专业满意度。学生工作后,对培养方式的满意度也不会发生改变,高校也不能希冀学生出校后,而改变对本校本专业的看法。高校只能从本专业自身出发,改善各个体系,才能从根源上提高培养方式满意度,培养优秀人才。

结合分析结果和调查对象在最后开放题中提出的意见,本文归纳得出以下几点建议:

1.培养目标定位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将工商管理专业定位为培养创新创业型复合型人才,一切相关工作围绕目标定位而展开。工商管理专业的设置目标就是培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高的工商管理专门人才。努力培养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提升大学生综合管理应用能力。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进步的力量源泉,将本专业人才培养作为载体,提高人才创新能力。

2.培养体制设定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由单一型向专业型、复合型转变。工商管理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本专业人才的复合性。国家应提供经费补贴,鼓励院校为本专业学生设置“双导师”制度。排除相关的院校等级歧视,允许各个有条件的高校设置“双学位”制度。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发展选择修读感兴趣的课程,高校应积极为培养合格的工商管理人才而努力,争取政策支持,加强政策落实,一切从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出发,培养满意的专业人才。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校可以尝试设置“双证书”制度,将“双证书”制度纳入培养体系,全面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技能水平。

3.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应该遵循广而博,精而深的原则;总体上,实习实践课时比例要大于理论课时比例;增设自我认知心理课堂,提高学生对自我的认知度;在大三设置职业规划课,帮助学生拟定未来发展计划,进行有目的有针对的人才培养;用雄厚的师资力量,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完善硬件基础设施,提供良好环境;丰富课本内容,改革教学方式,更多地采取案例、互动等现代化教学方式;课程设置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4.实习实践

注重实践,实行理论与实践交叉教学,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注重实践,可以设置模拟公司管理运作的课程;有条件的学校,应该从大一开始,每年寒暑假组织学生去企业实习,增加学生对实体企业了解,提高学生社会生存能力;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进行实习实践过程中,学校最应该做的是制定实习方案,增加实习次数,校企联合不能仅仅成为教师和企业合作的途径,更应成为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方式。

5.教师素质

教师素质的高低影响教学质量,直至影响学生的素质。高校应定期对学生满意度进行测度,对教师教学方式进行调查,对教学质量进行考评,不断优化,不断改进,以培养优秀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对教师任职资格进行规范,不仅教学方法要符合时代要求,专业知识深厚牢固,还应该要求其具有企业实践或任职经历,具备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能够在课堂上间接地对学生应用实践能力进行影响。

工商管理培养模式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管理体制、教育体制等各项制度的不断完善,也需要政府、企业及社会每个团体和个人的支持。设置工商管理专业的各大高校,首先要深入了解市场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目标为中心进行人才培育,塑造更多优秀管理人才,推动中国教育和中国经济发展。

(作者单位 翟晓叶:湘潭大学商学院,谢凤华:浙江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何东.地方高校工商管理学科服务地方经济探析——以西华大学管理学院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09,26(3):24-27.

[2]丁颖,周春蕾.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应用[J].现代经济,2009,8 (9):148-149.

[3]张成科,冯冈平.工商管理实践课程质量管理的模块化和层次化[J].理工高教研究,2009,28(5):84-87.

[4]陈晖.基于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素质结构的课程模式研究[J].职业时空,2009(12):91-93.

[5]罗华,何建洪.基于需求的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分析[J].兰州教育学报,2011,27 (2):91-93.

[6]曾璐,孙玺.中德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比较研究[J].经济师,2012(1):149-151.

[7]李玉梅.中美大学工商管理本科课程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6):60-62.

[8]王坤,蒋国平.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满意度实证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3 (1):122-124.

[9]陈树良.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调查分析[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1(6):402-404.

[10]刘辉.应用型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探索——以宝鸡文理学院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实验区建设为例[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6):113-116.

[1]翟晓叶,谢凤华,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和改进对策研究,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国工商管理硕士培养模式特点、培养质量评估和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编号:XJK011BJG004)和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中外比较的中国工商管理硕士(MBA)培养质量提高的策略和评估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编号:JG2010B020)的资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