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论数字化时代出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论数字化时代出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出版教育的现状,从构建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对如何培养数字出版人才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近四年来,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一路飘红飙升。数字出版人才的培养较为特殊,需要多个科技行业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这对高校编辑出版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为自身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论数字化时代出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梁春芳[1]

(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摘 要:在数字出版国际化的大潮中,中国出版业已进入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型期,由此催生了新的产业链。新技术需要新的知识、新的技能、新的营销方法和管理手段,对我国出版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出版教育的现状,从构建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对如何培养数字出版人才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数字出版;出版教育;新技术;出版产业链

如果说2009年是全球电子书的元年,那么2010年则是全球数字出版的元年。随着新媒体、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网络的快速普及,一场席卷全球的数字出版大潮已汹涌而至。数字出版时代的到来,驱动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催生了一系列新兴出版业态和新的表现形式,极大增强了出版业的创造力和传播力。这是人类出版史上的一场深刻革命,不仅改变了出版业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也决定了出版业未来的走向。

一、数字出版大潮席卷全球出版业

放眼世界,距美国作家史蒂芬·金于2000年在亚马逊网站上发表的世界第一本电子书小说《骑弹飞行》已有10年时间。一些欧美国家专业出版和教育出版大型集团基本完成了数字化转型,数字出版收益在其总收益中所占比例迅猛上升,60%以上均来自数字出版及网络相关业务,数字出版商业模式转型已经基本完成。美国跨国出版集团开始运用数字出版技术开拓大众市场,亚马逊的Kindle在美国销售了约50万台,快速带动了网上书店电子图书的销售,苹果ipad电子阅读器开始投放国际市场,美国的电子书读者将超过1000万,电子书销量将达到1亿,2009年美国电子书市场营业额同比增长l.8倍。德国斯普林格出版集团2009年从数字化方面获取的收益已超过50%。据2010年6月的调查显示,日本53.5%的人表示“最近就会感受一下电子图书”,而在2009年9月,这一数据只有33.2%。长久以来一直致力于数字出版的探索与创新,被称为“数字出版的先驱”之一的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目前22%的收入来自于数字出版,10年后这个比例将达到总收入的67%。

纵观我国数字出版的发展,传统出版业经历了“观望—跟进—推进”的历程,正处在由传统的、单一纸介质的出版向以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为依托的数字出版转型期,其实质也是由机械经济、工业经济向网络经济、信息经济的转变,营收效益显著。近四年来,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一路飘红飙升。据统计,2006年数字出版产值213亿元,2007年达362.42亿元,2008年达530.64亿元,2009年达799.4亿元,首次超过传统图书出版业产值,年均增长率超过55%,预计2010年数字出版产值将突破千亿元。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近发布的《第26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我国网民已达4.2亿,已居世界首位,普及率达到31.8%,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手机用户超过7.8亿,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2.77亿人。《第七次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国民各类数字媒介阅读率为24.6%,其中网络在线阅读的人数最多。可见我国数字出版、网络出版、手机出版等新兴出版业态发展势头强劲,并蕴含巨大市场潜力。前不久,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孙寿山表示,数字出版是我国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和未来发展方向,希望传统出版加快向数字出版转型的步伐,努力实现出版业技术升级和战略转型。

数字出版发展带来出版业态和形态的变化,需要新型出版人才提供支撑,必然带来出版人才培养的变化,但作为中国高校的出版教育,我们准备好了吗?

二、时代呼唤高素质复合型数字出版人才

近日新闻出版总署在《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对什么是数字出版作出了明确的界定:“数字出版是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其主要特征为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

从这里可以看出,数字出版是出版业和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结合,它带来了全新的产业格局:即传统内容出版商—数字内容制作商—信息生产商—信息提供商—信息服务商—信息运营商—终端制造商—读者。而传统出版业自身的角色、身份和功能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即图书提供商—数字内容提供商—数字内容服务商;纸质单一形态出版—多媒体形态出版;单一渠道传播—多渠道立体传播,从而催生了新的出版产业链、新的业态和新的形态。与传统产业链相比,数字出版产业链最大的特征是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上都与新技术密切相关,宏观如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电子纸技术等;微观有出版物内容制作技术、版权保护技术;分销网站的发行技术、图书馆的管理技术、复制的即时印刷技术、读者与阅读的显示技术等。产生了数字出版的流程:即内容采集编辑→数据加工制作→内容资源管理→内容服务→内容发布→读者,它不仅改变了编辑出版工作,也改变了发布形态,纸媒不再作为唯一发布形态,网络营销,电子发行成为常态,内容出版正在向内容服务转化,出版将从销售产品转向销售服务,数据和内容的运营将成为未来赢利模式。而目前我国传统出版业中积聚的主要是纸质出版物的内容策划、编辑加工和营销人才,数字化、网络化、媒体化程度很低,不适应我国数字出版的快速发展,人才问题已成为新闻出版总署推动数字出版跨越式发展战略目标的瓶颈。柳斌杰署长指出:“数字出版的发展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个是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为支撑,没有这方面知识和技能的编辑人员将难以开展数字化的编辑出版活动。另一个是双向或多向的跨媒体交融,缺少多种媒体理论和实践的编辑人员也将难以应对跨媒体的编辑出版工作。因此,数字出版需要多方专业人员的共同协作,要求编辑人员必须是具备多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他多次强调“培养一批既熟悉专业出版知识,又掌握现代数字出版技术和善于经营管理的复合型出版人才,是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这驱使我国数字出版教育要尽快随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型而转型。

数字出版人才的培养较为特殊,需要多个科技行业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这对高校编辑出版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为自身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三、构建数字出版人才的培养模式

目前,我国高等出版教育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专科、本科、硕士和博士等多层次、多方向培养编辑出版人才的教育体系。以立足大编辑,拓展大出版,运用大媒体,发展大文化为指导,以出版产业需求为人才培养目标,为我国出版业的快速发展输送了大批不同层次的高素质的出版专业人才。

面对数字出版技术的迅猛发展,因受限于学科建设和专业审批管理制度,我国的出版教育尽管在教育教学体系上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探索和调整,但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滞后甚至脱节于数字出版产业发展仍是不争的事实。如何通过树立新的出版理念、优化师资队伍、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加强教材和实验室建设等举措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中国数字出版培养复合型人才,已成为我国出版教育人才培养中需要迫切研究和解决的新的课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模式。

(一)树立大编辑、大文化、大媒体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人才培养的指导方针,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在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中,首先要建立起全新的与数字出版时代相适应的教育理念。

大编辑:编辑是文化的生产者和传承者,肩负社会责任和文化担当,同时要熟练运用纸媒、网络、手机、手持阅读器、视屏等多媒体技术进行文化传播。数字出版在经历了“内容为王—渠道为王—终端为王”后又回到“内容为王”,更凸显了大编辑的重要。

大文化:编辑不仅要有为人类文化服务和奉献的激情、精神以及自觉性,还要有宽广的文化视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大媒体:编辑要积极利用多媒体,努力实现内容传播最大化,提高文化的传播力和社会影响力,参与世界出版的竞争。

(二)尽快组建一支精良的数字出版教师队伍

教师是实施教育的主导力量,出版教育要培养数字出版的人才,首先必须要有一支适合数字出版的教师队伍。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是构建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数字出版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目前全国很多高校引进师资门槛极高,非名牌大学或海归博士莫进来。数字出版是新兴学科,刚刚起步,尚无此专业的高学历、高层次的复合型专家学者,引进师资不顾现实搞一刀切,导致很多数字出版专业课程无法开设,阻碍了学科的建设。此外,由于数字出版是高科技和出版的结合,高校自身复合型知识结构的数字出版师资也严重匮乏,难以满足教育教学的要求,高校应打破现有的用人机制,将数字出版、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多媒体制作等企业和研究院所的专家学者(非高学历的)请进课堂。同时开放全国各地的国家级和省市级数字出版和动漫基地,接收教师培训,以举办数字出版师资进修班或培训班等方式,解决数字出版师资队伍匮乏的燃眉之急。

(三)增加并强化数字出版专业相关课程

目前在全国开设数字出版专业方向的仅有北京印刷学院等为数不多的几所高校,绝大多数高校都是在编辑出版专业课程设置中增加数字出版模块,开设一些相关课程来增强学生的数字出版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现代出版技术、电脑图文设计与制作、电子出版技术、网络出版导论、信息管理导论、网络传播学、网络信息组织与利用、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书报刊编校软件应用、网络编辑、书业电子商务、信息资源搜集与管理等。只有极少数高校开设了动画设计与制作、广播电视制作、数字出版概论、数据库技术与应用、数字媒体技术导论、数字编辑学、多媒体采集与处理、数字版权交易、数字出版营销、移动媒体实务、数字媒体创意与策划等课程,而开设涉及网络游戏、网络广告和手机出版的则虚位以待。从2009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正是网络游戏、网络广告和手机出版产值最大,成为数字出版三巨头。不容忽视的是对传统出版业来说,应对数字出版挑战的重要措施是做好内容数据库。各高校出版专业应根据自己培养对象的定向和媒体岗位的不同,增开并强化数字出版相关课程,增强和提高学生的数字出版理论和技能,不仅做好数字内容服务商,也可做数字技术开发商和运营商,成为适应数字出版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四)数字出版教材建设亟待出版

全国高校编辑出版专业开设数字出版相关课程受限原因,除了师资严重匮乏外,教材建设跟不上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由于数字出版这个新学科在我国发展还刚刚起步,很多理论和知识体系尚不系统和完备,操作实务尚待完善,给教材编写带来很大困难。一方面可由中国编辑学会出版教育专业委员会牵头,联系教育出版社或高校出版社等企业,根据市场需求,从数字出版较为成熟和发达的欧美国家引进教材为我所用;另一方面积极组织高校和数字出版企业及科研院所专家学者,尽快加强数字出版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编写和出版数字出版系列教材,使高校人才培养有“书”可教。

(五)大力加强学校数字出版实验室建设

数字出版是一门应用学科,需要在实验室教学和操作训练。目前我国高校编辑出版专业实验室建设也参差不齐,很多实验室配备较为简单,一台多媒体教学设备,几十台电脑外加一些教学和操作软件便是全部家当,电子书出版、手机出版、即时印刷和手持阅读器等教学实训需要的硬件和软件急需投入大量资金配置。同时要优化教学计划,压缩课内学时,加大实践教学时数,增加开放性实验课程,使学生所学的数字出版理论和技能能尽快在校内实验室和实训室的平台上消化、理解和运用。鼓励学生根据出版企业和市场的需求,利用校内设施和资源,自主进行数字出版技术的研发和新项目的设计,增强学生数字化的动手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六)开放数字出版基地和数字出版企业

新闻出版总署在“十一五”末期,将建设4—15个数字出版产业基地,形成10—20个网络出版强势企业。目前先后批准成立的上海、重庆和杭州三家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涵盖了数字出版产业各个方位,云集了我国数字出版高科技人才。柳斌杰署长在如何推动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和数字出版基地建设的要求中,特别强调基地的重点工作之一“是实施国家数字出版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国家将建立专门研发队伍,研发机构以及院校和专业,大量培养适应数字出版发展需要的高精尖人才”。

由于数字出版行业的特殊性,仅靠高校难以完成人才培养重任,必须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在充分利用校内教学和实践资源的基础上,发挥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网游动漫基地和数字出版企业的优势,将高校数字出版人才实训纳入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建设中,并把这项工作列入对新媒体产业基地的奖励和考核体系,和高校一起联合培养数字出版人才。高校可通过双导师制度,引导学生参与企业和社会的科研与创新活动,通过加强实践创新教育,培养数字出版产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七)导入数字出版专业竞赛和职业资格鉴定机制

为了加强编辑出版行业的学术交流,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编辑职业素质,可由国家政府机构、中国编辑学会、数字出版企业、出版研究院所牵头举办不同主题、不同类型的大学生数字出版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由高校出版专业教师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目前在学界和业界较有影响的大赛有:未来编辑杯大赛(中国编辑学会)、全国网络创业大赛(中国就业促进会)、全国大学生版权征文活动(国家版权局)等。近年来通过参与各项竞赛活动,增强了学生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深受学生欢迎。此外,组织高校大四学生参加国家劳动人事部主办的网络编辑资格鉴定考试和全国编辑出版职业资格考试(初级),这对全面提高编辑出版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来说不失为一项良策。

(八)加强数字出版高层次人才培养

编辑出版专业从1984年创建到今天已走过20多年的风雨历程,可谓步履维艰。据有关研究者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设有编辑出版专业本科的高校52所,有硕士点28所,博士点6所,还远远不能满足作为国家出版业战略重点和未来发展方向的数字出版产业对人才的需求。

值得欣喜的是今年国家教育部决定扩招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办首次新增14所高校为出版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的不同在于前者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主要是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而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专业学位的增设体现了国家对编辑出版学科的重视,为我国培养数字出版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打开了一条绿色通道。数字出版是我国出版战略重点,也是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如果教育部能根据实际需要,将编辑出版设为一级学科,对人才培养和数字出版业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展望数字出版的未来,前景无限美好。我们将满怀豪情,努力拼搏,为建设出版强国,创造性地推动数字出版跨越式发展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冯蕾,颜维琦.中国迎来数字出版元年 研发不足发展面临瓶颈[N].光明日报,2010-08-18.

[2]韩成,周中华.中美电子书市场:商业模式制胜数字出版产业[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08-26.

[3]程晓龙,王坤宁,张毅君.推动产业转型 满足多样化需求[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09-10.

[4]姚贞.2009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发布[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09-07.

【注释】

[1]梁春芳,教授,研究方向为出版管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