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课程文化中实现校企文化的完美对接

从课程文化中实现校企文化的完美对接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 中职学校课程文化是指通过课程的设置与实施,丰富或完善中职学生的内心世界,提高他们的品德与素养。作为中职学校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希望能从课程文化中实现校企文化的对接,本文以武汉市旅游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课程文化为例探讨这一问题。首先,从课程文化中进行校企文化对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课程文化中实现校企文化的完美对接——基于武汉市旅游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课程文化实践研究

蔡沁云 卢 婧

(武汉市旅游学校)

【摘 要】 中职学校课程文化是指通过课程的设置与实施,丰富或完善中职学生的内心世界,提高他们的品德与素养。基于中职学生的就业前景,从课程文化中寻找与企业文化对接的途径,成为目前许多中职学校共同努力的方向。本文以武汉市旅游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课程文化为例,从基础文化课、专业实践课、第二课堂活动、企业名家讲座等方面对课程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进行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 课程文化;校企文化对接

“文化”一词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最早是由“人文化成”一词简化而来,指对人施以文治教化,把新生的、本来不懂事理的人培养成有教养的人的过程,含有动词“文化”的意义。基于这样一种理解,我们认为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文化担负着一项重要的使命,就是通过课程的设置与实施,丰富或完善中职学生的内心世界,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

中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的是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强调毕业生对岗位的适应能力是中职办学的重要特色。但当前,相当大比例的中职毕业生在工作初期不能很快适应岗位,并由此产生了很多苦恼与困惑;另一方面,不少用人单位也认为应届毕业生难以很快融入企业,更愿意招聘具有一定工作经历的人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中职学生对企业文化的陌生与不认同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对于为企业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中等职业学校而言,如何提高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知与熟悉程度,缩短毕业生适应岗位的时间,是需要重视的问题。作为中职学校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希望能从课程文化中实现校企文化的对接,本文以武汉市旅游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课程文化为例探讨这一问题。

一、从课程文化中实现校企文化对接的必要性

首先,从课程文化中进行校企文化对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据调查,中职在校生了解企业的主要途径是书刊、网络和短期社会实践等。这说明当前很多职业学校课程的设置并没有为学生充分认识和了解企业文化发挥应有的作用。虽然学校有职业道德课、就业指导等各种教育环节,但是若离开企业生产实际来讲企业文化,未免会显得空洞。而在课程文化建设中深入开展校企文化的对接,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并自觉培养起敬业精神、质量意识、团队意识等适应企业要求的职业素质。

其次,从课程文化中进行校企文化对接,有利于学生理解企业文化与中职学生需掌握的专业技术之间的重要关系。过去我们时常强调设备更新、技术进步对于生产的重要意义,却往往忽略了文化的因素。由于文化和经济发展是相连的,一方面的变化反过来就会影响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学生很难理解各工序之间的有效配合与衔接,以及工作责任心与产品质量之间的关系。而若从课程文化中将企业文化与专业技术结合起来,使学生能深入理解两者之间的重要关系,就有利于中职毕业生更有效地发挥专业技能。

第三,从课程文化中进行校企文化对接,还将激发起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加强企业文化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等各环节中的渗透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手段。一方面,通过对企业文化的了解,学生能切身感受到专业知识、技能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从而提高学习专业技术的兴趣;另一方面,在对企业文化的认识理解过程中,学生能充分体验到企业的竞争压力与职业责任,从而激发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内在动机。

二、从课程文化中实现校企文化对接的可行性

中职教育办学特色有两个非常鲜明的特性:一是应用性;二是开放性。这两个特性都为在课程文化中进行校企文化对接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中职办学的应用性强调专业教学与生产实际的密切联系,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实用性。中等职业学校在教学计划的编制上,实践环节占全部学时的一半以上;在专业课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仿真教学、现场教学等方法;实训设施建设则尽可能接近实际工作环境,将教学环境与企业环境融为一体。因此,中职的课程文化建设必须与企业生产紧密结合,才有利于校企文化的对接。

开放性是中职办学的另一特色。中等职业学校可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并聘请企业人员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等职业学校还可以通过“学、产、研”结合,让学生参与企业生产实践,体验企业的生产运作过程。实际上,企业的雕塑、标语、光荣榜都是企业文化的缩影。企业员工忙碌而不知疲倦的身影也是爱岗敬业精神的具体体现,企业兼职教师的言传身教则使学生对企业文化有更深切的体验。这样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不仅使学生熟练掌握知识技能,而且让学生沉浸在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中,其教育效果不言而喻。

三、基于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课程文化实践研究

职业教育是一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服务于特定职业岗位或技术领域,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因此,在专业课程的设置过程中应准确把握市场对技能应用型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强化职业素质、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加强文化基础课教学,为终身教育及学生整个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必须突破从传统教育发展而来的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建立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专业教育与素质培养相渗透的教学体系。现以武汉市旅游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课程文化为例,来探讨从课程文化中实现校企文化对接的有效途径。

(一)开设文化基础课,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培养中职生的企业文化素养,是整体构建学生职业素养的需要,也是培养就业创业能力的需要。在中职学校决不能摒弃文化基础课,决不能忽视这些基础课程对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武汉市旅游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开设有德育、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文化课。这些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注重文化素质的修养,奠定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或继续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如专业能力、社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等。

1.强化德育课的主渠道作用

职业道德的培养是每一所中职学校潜心关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引导中职学生充分正确地认识自我,树立职业目标,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培养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我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德育课程包括职业生涯设计、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创业与就业教育、企业班组管理、职业道德与法律基础等。每学期开课,每周课时两节。通过这些课程,传授给学生职业生涯的基本知识,训练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决策行动的技能,教会学生如何根据自己的专业特征和个人特点,结合社会未来的发展,规划合理的职业生涯。

2.强化文化课为职业素养服务

以语文课程为例。我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语文课程包括职场信息阅读、职场通用写作、汉字规范书写、普通话与口语交际等。每学期开课,每周课时四节。在语文课程的设置中,形成了以活动为载体、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学生的职业发展为核心、以模块分割集中训练为内容的全新的中职语文教学教材体系。

该专业语文课程的理念包括自主性学习理念、个性化学习理念、人文性体验学习理念、服务于旅游就业导向和旅游职业能力形成的理念、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理念。在这种理念指引下,语文课程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需要和兴趣,承认学生个体差异的客观性,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和创新精神,充分发挥语文的美育功能及人文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重视学生个体对客观世界的体验、感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心祖国的前途和人类的命运。同时,紧紧围绕旅游服务市场的需求,安排和调整教学内容,开设多样化的专题选修课程或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与未来所从事职业相适应的语文能力,为实习就业服务。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上,我们结合旅游服务业的特点,结合学生的专业实际,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确定了具有旅游服务与管理特色的语文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具体包括:

(1)口语交际。结合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工作实际、生活实际和人际交往实际,我们淡化了单纯的基础知识的讲授,加强了倾听、介绍、交谈、答询、讲解等基本训练。在加强口语交际基本训练的基础上,我们注重强化与旅游服务职业密切相关的情景口语训练。设计系列口语交际情景,如导游与游客交际情景、游客之间交流情景、求职面试情景、劝慰与道歉情景、赞扬与批评情景、拜访与接待情景、拒绝与应对情景、柜台餐饮与宾馆服务情景、巧对刁难情景、现场导游情景、推销情景等。选择经典口语情景范例,有效地开展口语交际训练。

(2)阅读。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职业学校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加强学生的语文积累,有效地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还要适应不同岗位和社会的需要。

在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阅读教学中,我们把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作为重要任务,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进行深刻的体验和感悟,把阅读材料中的感情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感情。让学生联系生活情境去理解、去感悟、去表达,从中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

尤其是在时文阅读中,我们着眼于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使之具有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品质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激发创业意识、竞争与合作意识等。帮助学生积累实习就业经验,丰富生活工作经验,学习与人交往的经验,获得应对未来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的办法。

(3)写作。我们引导学生结合专业实际,围绕校园生活、人际交往、社会媒体关注的焦点问题、政治法律问题以及发生在身边的有关社会现象,发表观点,评价得失,提出建议和意见,并要求言之成理。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专业需要和生活实际的需要,我们加强了与学生招聘和实习就业相关的应用文体写作训练,如请假条、留言条、情况说明、启事、收据、书信、会议记录、通知、应聘书、计划、总结等。

(二)强化专业技能课,培养学生就业能力

我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开设有十余种专业技能课。其中一方面是结合市场需求开设了公共专业课,如计算机操作、形体、礼仪、普通话等,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课堂教学是系统学习训练的良好途径,礼仪教育与思想道德修养有机结合,既可以丰富中职生的思想道德内涵,又能教会他们如何规范自身行为、塑造良好的仪表形象。让学生懂得基本的处世之道,学会在不同的环境中调试自己,了解自身蕴藏的积极因素,正确面对自身的弱点,保持良好的心境。这些基本的职业素养,正是企业文化对中职课程文化的要求与渗透。另一方面是旅游专业课,包括旅游概论、旅游心理学、中国旅游地理、导游基础知识、模拟导游、导游实务、旅游职业规范等,让学生了解旅游业的性质、特点、意义和作用以及从事旅游业所需具备的基本知识,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为以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1.在专业教学中拓展实践活动

我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在专业课程中探索现代企业文化教育,增强学生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和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将企业工作流程与规范、先进的企业文化引入课程教学中,建设生产性教学环境;将行业技能标准引入课程标准中,实现任务教学法以实践过程为主线,以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体,以任务驱动为主要形式;注重使用现场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突出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积累和专业技能的提高;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专业社团活动,参加社会调研,交流心得体会,使学生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步感受企业文化。

2.在专业教学中贯通校企联系

每年我校三年级学生进入企业实习,这是学校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最后一环。在实习中,我们完全实现了在专业教学中渗透企业文化,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能使学生理解企业文化与专业技术之间的重要关系,还将激发起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创新、竞争,重视业绩,强调速度和灵活,是一种责任文化。企业要求每个员工具有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并遵章守纪,而现在中职学生普遍缺乏责任感,以自我为中心,缺少与人沟通共事的能力。企业要求职工应有全局意识、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不少学生由于年龄小,阅历见识浅,更缺少同甘苦共患难的锻炼机会,往往只看到眼前利益,缺乏长远思考和先人后己的精神。专业教师在教学模式中要强化对学生的职业定向教育,通过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在教学情境中,同学关系角色转变为同事关系,有助于其沟通协作能力的培养。在专业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传授技术、训练技能,同时还应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企业具体经营运作模式,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精神。

加强校企双向交流,移植现代企业文化,将创新、管理、质量、营销、沟通等软技能融入专业教学中,使教学内容贴近企业生产、服务实践前沿。在引入和吸收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要强调针对性,要注重对企业文化的整合,要找准专业课和企业文化的结合点、切入点,结合学校的专业特点并根据行业、企业的具体情况共同制定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教学的整体规划,提炼具有特色的专业理念,吸纳职业特征中最优秀的核心内容,通过专业理念引领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开设第二课堂活动,实现校企文化渗融

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决定了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我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三种语言加一项专业技能”,三种语言是指普通话、英语、计算机语言,这三种语言在前面开设的课程中均已实现,一项专业技能是指导游技能。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除了在日常课堂上让学生学习旅游服务的专业技能,我们还注重利用第二课堂,实现校企文化的渗融。

1.结合企业需求,强化礼仪训练

与企业需要的员工礼仪相吻合,我校的校园文化核心是“人人讲究礼仪,处处体现服务”,为此,我们引入企业的需求,开设第二课堂。一是开设“淑女课堂”等,对学生加强礼仪教育,发挥中职生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我完善的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礼仪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二是成立学生礼仪队,让学生积极承担校内外各种活动的礼仪服务工作,在公众面前展示礼仪的魅力。除此之外,学校团委、学生会通过广播、宣传栏等介绍名人礼貌处世、严谨修身的轶事,开展“明礼诚信”活动,制定修身计划,发挥礼仪的自律作用;发动全校师生寻找校园中的不文明现象,以辩论、演讲、小品表演等活动形式大兴文明礼貌之风,使礼仪之花遍地开放。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实现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对接。

2.开展导游考证班的培训

我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开设有专门的第二课堂——导游考证培训班。每周开课四次。课程内容按照全国导游资格证考试要求,结合旅行社工作实际,对学生进行专业训练。每年经过培训的学生参加导游资格考试,通过率远超许多大专院校。我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历年来参加湖北省导游大赛,均获得不俗成绩。如2009年陈靓玉获得省导游大赛第二名,2010年龚礼娴获得新秀组冠军。培养的学生往往还未毕业就被各大旅行社抢先录用。

(四)校企资源共享,实现校企文化面对面接触

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一方面要求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学习、培训,每期不得少于3个月,培训回来后承担授课任务,将企业所学完全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从合作企业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为学生上课,力求整个教学过程都与企业生产流程相吻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增强学生对今后工作岗位的适应性。同时还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短期实践,通过面对面、零距离的接触,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优秀企业中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感悟到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对接,培养创业意识,培育职业品质。

校企合作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我们努力尝试,将企业文化理念引入校园,引入课程文化,渗透到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的每个教学环节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力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努力实现企业岗前零培训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高长梅,吴玉红.校园文化建设全书[M].广州:广州经济日报出版社,1991

[2]任锋,王平尧.试论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互渗和结合[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9)

[3]林瑾.论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设计[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