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生”阳光德育

“三生”阳光德育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对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具有定向性和动力的作用,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学会做人,养成健康人格的根本。怎样走出德育的单行道、独木桥,需要我们站在幸福生命的角度去整体规划德育的内涵,使德育与人的生命发展、与素质教育的宗旨结合在一起。首次提出“德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幸福打基础、做铺垫”,为我们重新认识德育、理解德育打开了新视野,提供了新思路。

三、“三生”阳光德育

(一)德育在学校办学中的地位及作用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对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具有定向性和动力的作用,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学会做人,养成健康人格的根本。作为校长,在办学中,首当其冲要树立以德立校,以德育人的理念,应致力构建科学的德育工作管理制度和方法,使德育工作具有针对性,成为可操作性强、实效性长的全面、高效、优质的新模式。但在现实操作中,中小学德育尚存在着与人性、与学生、与生活、与社会等相脱离的现象,尚存着“高、大、空”等现实问题。特别是德育往往与学校的智育、美育、体育等相脱节,造成德育工作两张皮,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效果甚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教育界多年思考和讨论的问题。首先,我们要从德育的现状问题入手,去寻找问题根源;其次,要回归到德育的本质、德育的终极目标载体去认识、解决这个问题。探讨:德育究竟是什么?德育的载体又是什么?才能做到既从问题出发,解决现状,又从根本上找到提升学生美丽心灵的灵丹妙方。

(二)当前德育误区的现状分析

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转型期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上,旧的体系已经打破,新的体系尚未建立。这个时期的德育也处于转型期。人们的价值观多元化,生活方式越来越呈现多样化。虽然人的发展自由空间大了,但社会各种诱惑却多了。人们不同程度出现精神的空虚和生活追求的盲目,由于商业利益的驱动,人的道德信仰和伦理观开始出现滑坡,这些不良的社会现象也在影响着学校的育人工作,学校的德育目标、内容以及方法手段,也面临着社会转型期的考验。如何顺应时代潮流,面对未来世界和竞争社会的需要去树德育人,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如果我们能逆势而上,勇于担当,继承传统,改革创新,探索出一套新的德育体系,那将是一件惠及当代、泽被后人、功德无量的事情。经过多年的实践和调研,我们认为当前学校德育要走出如下几个误区:

一是走出德育是思想品德教育学科的误区。

自从有了德育,德育就被看成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学科。这从微观德育观上看,似乎没有错,德育的确是需要对人的道德品行和人格进行教育。但随着社会人本思想的不断发展,人本思想对教育也产生巨大的影响。人们对教育的思考,越来越趋向于从人的生命本体的健康幸福发展去看待教育、思考教育的本质。由此,我们可以推出,真正的德育是自律。德育在面对教育理念的大更新、大发展之时,学校的德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德育不应该只是思想教育的功能,德育应该站在一个崭新的高度,从人的生命发展的高度去思考,德育应该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为学生的美丽人格播种。所以,要从幸福人的生命角度看待德育工作的功能和价值,我们才能走出传统德育的狭隘,迎来德育是生存、生活和生命的大德育春天。

二是走出德育单行道、独木桥的误区。

由于德育一贯被认为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行、纪律作风教育的学科,德育成为学校思想教育的一门学科或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次(数次)活动。久而久之,德育不是从一个人的生命发展需要的整体角度去思考,去设计实现人一生幸福生活必须具备哪些基本的生存素养、人文素养和精神素养。德育常常被支离破碎,与活生生的生命相分离,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脱离,与学生的生活现状相脱离,德育便走进单行道、独木桥,经常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困惑和迷茫。怎样走出德育的单行道、独木桥,需要我们站在幸福生命的角度去整体规划德育的内涵,使德育与人的生命发展、与素质教育的宗旨结合在一起。德育是素质教育育人为本的落脚点和根本点,德育要融入学校素质教育之中,从实施素质教育的整体去谋划德育,把德育与学校的教学、管理、文化和服务结合在一起。

三是走出“专职教师打天下”的误区。

做德育工作,就是育人的工作,绝不是开几门德育课,有几位专任教师就万事大吉了。如果是这样,德育工作岂不是太容易了吗?德育工作难就难在它不是几位专任教师的事,不是学校德育处几位工作人员的事,而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责任,必须全员育人。所以,要做好德育工作,必须走出“专职教师打天下”的误区,做到科科是德育,人人皆德师。

四是走出德育手段行政化的误区。

当前学校德育尚存在着行政化的问题现状,表现为德育内容时政化、德育管理行政化、德育手段成人化,忽视学生主体参与,忽视德育过程中学生的情感熏陶和道德内化的过程。由于缺少学生自身的参与,缺少情感体验。因此,学生对外部的道德规范要求难以发生共鸣,无法从内心领悟到做人的道理。概括地说,当前学校德育教育内容和手段方式上,尚存有“三脱离”的现象。

第一是脱离学生。因为学校常用的传统教育方法是灌输。这个方法主要是把德育当成教学内容单向地向学生个体输入,缺乏学生主体意识的参与。其实道德认知,同样需要道德学习主体的自我参与和自我建构,道德行为的形成更是主体对外界关系的一种反应,这种反应过程中没有主体与外界的主动互动是难以产生效应的。只有依靠学生亲身去实践、去体验、去感悟,学生才能在做中学,学中悟,悟出理。

第二是脱离情感。传统德育忽视了情感因素的催动。我们常说情到深处不自拔,说明了情感教育的威力赛过说教。因为情感教育能拨动人的心弦,达到感动人、感化人的教育效果。在传统德育方法上,往往忽视师生间情感、心智和人格的有效互动,造成了道德教育过程中缺乏人文性,未能把德育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去,德育实效性不强。

第三是脱离社会。学校、家庭、社会是学生道德素养成长的重要生活源泉。传统德育相对封闭只瞄准学校这个生活圈,而忽视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由于忽视了家庭和社会的力量资源,学校德育只唱独角戏,陷入脱离社会与家庭的怪圈,将导致学生人格上的缺陷与分裂。

(三)现代德育追求人文德育

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指出,和谐社会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就是要以德为先,以德树人。首次提出“德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幸福打基础、做铺垫”,为我们重新认识德育、理解德育打开了新视野,提供了新思路。由此,我们认为德育就是塑造一个作为普通劳动者在社会立足所应有的做人基本道德和规范行为,让学生成为生活当中能独立生存的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并最大可能让人性之美、人性之善在学生的身上表现出来。如在学校成为一个守纪的学生,在社会成为守法的公民,并且乐于帮助别人的人。

(四)对现代德育主要素的再思考

1.重构德育内涵

面对人本思想与幸福生命的新人文教育价值观的影响,学校德育内涵究竟是什么?是传统以思想道德、纪律作风教育为主要目标,还是以唤醒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觉醒为主要教育目标?在实践研究中,我们根据现代人文德育观,认为当代学校德育内涵不仅要塑造有道德素养的人,还要把道德素养与培养学生具有生活素养、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有机的结合,真正落实为学生的幸福人生、美丽人格、全面发展奠基。

由此,我们不但要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同时,还要思考道德素养如何实现人性化和生活化,有机地把道德素养的塑造,与一个生命主体所应具备的生活素养、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融合一体,让德育充满人性的光辉和生命的活力。

道德是人们为了维护共同的利益,协调彼此之间关系,而产生的一些约定俗成的调节各人行为的准则,是分辨是非、善恶、美丑的尺度。它是社会关系的反映,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美国心理学教授劳伦斯、科尔伯格对道德认识有这样一段形象的论述:“道德植根于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中,并将以正义的价值为核心体系。”其正义是关心他人的福利,是公平对待别人。这正义的价值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德原则”。

在儒家文化看,道德就是“仁爱”,“仁”德是为人的核心,所以,孔子说“仁德由己”。再从佛学道德观看,佛学认为,道德具体表现在自他关系上,仁慈是道德的根,是人与人合理关系,发展为应有的合理行为。

所以,佛学把人类的道德分为四类:

①自他俱益——一般道德行为。

②损自益他——高级道德行为。

③自他俱损——一般不道德行为。

④益己损他——卑劣不道德行为。

学校教育是把道德看作符合社会共同利益的规范准则,宗教把道德看成自他利益关系,其广度、深度虽各有所不同,但性质是相通的,归纳起来为:道德的最高目标是奉献,道德的根是“仁爱”,道德的行为是符合社会的利益规范,道德的关系是诚信。显然,要把道德教育要与人的生命发展结合起来,一是尊重关心。主要指尊重关心生命,包括尊重关心自己的生命,也包括尊重关心他人的生命以及有生命的物种。另一是公正,因为人要过社会性生活,他要过得美好和幸福,最终有赖于社会制度和社会各方面条件是否有益于人的生活和生长。所以道德必须要关注到人怎样去追求和遵循一个好的社会秩序。值得注意的是,道德不是法。道德本质是强调人的在各种关系中的个人的自觉行动,即自持。既然人必须过社会集群性生活,那么社会生活就必然存在着一种规约,存在着更大社会关系中的更多人的利益,所以道德或多或少就一定包含着对自我的约束和自我牺牲的元素。

所以,学校德育要培养具有道德素养的人。首先,要以道德的根“爱心”为核心,以道德基石“诚信”为纽带,面向普通劳动者的生命需要,培养具有一定道德规范行为的人;其次,在通过生活磨砺和学习修养,提升道德认知水准;最后,造就出具有最高层次的具有奉献精神的仁爱之人。

2.拓宽德育视野

把现代德育本质定位“为学生美丽人格播种,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的人文德育,不仅使德育更加富有人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也进一步开拓了我们的德育工作新思路。我们认为要实现现代德育“美丽人格”的育人目标,就是要真正把德育融入学生的成长生活的全过程,形成德育即生存教育,德育即生活教育,德育即生命教育等富有人性之美的三生教育成长模式。

由此推开,学校德育的载体就有了更加广泛的视野与天地。一是德育的载体不再是以思品课、政治课和班会课为主要途径,应该建构一个符合现代德育理念的“全程育人”德育平台,把德育有机地融入学校教书育人各项工作之中,融入管理之中,文化建设之中,体育、美育之中,让德育落到每个工作环节,每个人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之中,实现人人是德育工作者,处处有德育。二是要形成“全员育人”,人人是德育工作的主动者、实施者,而不仅仅是思品课老师、班主任才是德育的工作者。要从课堂教学入手,从课程入手、从活动入手,从体育、美育入手,从管理入手,要求人人自觉成为德育工作的主人,自觉地把育人的目标贯穿于自己的工作,实现人人是德育工作的主人,德育工作才能真正走向学生生存、生活、生命的成长之路。三是要把德育拓展延伸到家庭和社区的教育元素中去,让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形成一个以学校为主阵地,家庭为主协者,社会为主导的三位一体的大德育生态链。

(五)提出阳光德育

1.从实现幸福生命的教育价值观中提出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的生命健康成长,实现幸福生活。从个体的生命价值与幸福看,生命的幸福不仅是身体的健康,更重要的是人格、心理的健康;从幸福生活看,幸福不仅是物质的满足,更精神的慰藉。幸福是一种心态,是一种平和乐观而积极向上的心态。物质是无止境,精神是永恒的!所以,教育不仅要关注生命的知识营养,更要关注生命的心灵营养!

2.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发展需要提出

素质教育已成为今后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其内涵是教育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以德为核心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其实,德育的根本是育人,即教人如何做人。做人是人一生的根本,是幸福生活的源泉。所以,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根,是推行素质教育落实育人为本的指挥棒。而传统德育简单地把德育看成是学校办学的一个学科组成,尚存在学校德育是思想道德教育课的狭隘观,主要表现为“三脱离”:一是脱离生活,表现为德育内容比较空泛、抽象,缺乏趣味性、操作性和活动性。二是脱离学生,表现为德育设计方式远离学生的生活,比较枯燥,形式单一,缺乏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和手段。三是脱离体验,表现为德教方式以说教为主,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缺乏感动心灵,触动情弦。为此,需要创新德育模式,提升德育内涵。

3.从当前中小学生德育素养现状提出

当前中小学生德育素养中,普遍存在有自私自利,心胸狭窄,眼光短浅,心理受挫力较弱,自理能力不强等问题,需要加强对中小学生积极向上、坚忍顽强的健康心理品质培养。

4.借喻阳光自然属性而提出

阳光的自然属性是万丈光芒、朝气蓬勃,象征着人奋发向上、光明磊落、坚强有力的阳光品质。而太阳每天以崭新的姿态从东边升起,象征着人天天向上、日日创新的学习品质。如果借阳光比喻一代新人健康人格和创新品质的培养,既能更加形象生动地比喻,也能充分体现少年儿童的活力和朝气特征。所以,从幸福人生奠基的角度,我们希望借助阳光教育哺育学生的健康人格和创新精神,奠基幸福人生。

5.探索适合现代人本德育新模式提出

为突破传统德育的狭窄学科教育观,探索现代人本德育的新内涵和新模式,我们提出充满人文关爱、充满主动发展和充满创新活力的阳光德育新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此激活德育的内在活力。传统德育是学校的德育,是学科的德育,是教师的德育,德育工作变成了学校的独角戏,德育处的主要功能和班主任的主要任务。如何让德育真正融入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实现以德树人、育人为本的目标,需要我们大胆创新,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整体规划,让德育拓宽渠道,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成长融为一体,与家庭教育、社会实践联成一体,建构一个让学生在校园、在家庭、在社会皆阳光成长的大德育天地。

(六)阳光德育的研究内涵

从宏观看,阳光德育其核心价值就是从幸福生命和素质教育的角度,去探索新时期德育回归生命之源,符合人性之美,符合儿童成长规律的生命道德教育之路,以此来优化育人的目标与途径,为学生的终身幸福、美丽人格打基础、做铺垫。

从微观看,阳光德育是以幸福人生为理念,以爱心为基石,以生活为载体,以学校为主阵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家长为主协,以社会为联动,以育阳光少年为宗旨的特色德育新模式的研究。

(七)用“三生”教育建构阳光德育

根据马斯洛提出的关于人的生命五层心理发展需求理论观点,人的第一层需求是食品的需求,第二层是安全的需求,第三层是文化的需求,第四层是社会价值的需求,第五层是自我价值的需求。遵循这个五层心理需求发展理论,我们从人的幸福生命发展需要和素质教育的高度去规划阳光德育的基本框架,主要把阳光德育分为“三生教育”即生存教育、生活教育和生命教育。

img53

1.关于生存教育

生存教育是人的自然道德属性教育,指的作为一个生命主体为了维持生存,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首当其冲,他要学会生存,学会自食其力。凡能自食其力者具有劳动、学习、自立和创造等作为人的基本生存道德素养和生存本领,才能称之为独立生存的人和幸福的人。从这样的价值层面理解,生存教育是阳光德育的起点,是阳光德育的第一块基石。

由此,我们认为生存教育的道德内容要素,必须包括学习、劳动、创造、生活等意识与技能内容。其生存教育的目标——学会生存,做生活的小主人。教育的方法策略主要采取“五个小主人”(学习小主人、劳动小主人、创造小主人、自理小主人、管理的小主人)活动方式推进,让孩子在做中学,学中做,学会自我生存、自我保护、自我成长。

2.关于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是人的道德社会属性教育,指的是作为一个生命的个体,要依赖于社会集群的支持,必须参与到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要在社会生活中寻找幸福生活,他必须遵守一定的社会道德与伦理约束,遵守社会群体中所建立起来的大家共同认可的公共道德规则;再则,作为一个生命的主体,在家庭成员中,也要遵守一定的家庭美德与规则,才能在既定的规则里寻找到家庭的幸福;最后,人与人的交往和社会活动中,也必须遵循一定的礼仪、礼节和习俗,保护双方的平等互利,其社会活动才有可持续的幸福发展。所以,从这些角度讲,生活教育是作为一个人在社会幸福生存的需要,是阳光德育的第二基石。

生活教育简而言之就是要学会将来到社会生活与竞争中,如何学会为人处世的人文素养以及遵循社会公德。具体包括感恩、诚信、负责、合作、守法、礼让、谦逊、宽容等为人处世的美德。其生活教育的目标——学会做人,做美德文明少年。其教育方法策略主要采取开展“十大阳光之星”(孝心之星、诚信之星、守纪之星、负责之星、礼貌之星、友爱之星、尊师之星、卫生之星、绿色之星和爱心之星)和“争做三好”(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活动方式推进,让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处处接受检验与教育,在活动中接受教育,阳光成长。

3.关于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人的道德幸福价值教育,指的是作为一个生命主体,他在满足了作为一个人的基本生活和社会生活后,他需要道德精神的更高追求,以满足人需要实现自我的价值和奉献社会、服务他人的社会幸福价值的追求。只有这样这个人的生命才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幸福生命。因而,我们又要说,生命教育是阳光德育最高层次的教育,它是一个人实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最高道德追求。

所以,生命的教育育是以奉献服务和自我实现为目标的精神生活的教育。它包括以励志爱国和助人为乐等崇高品质的教育内容,其教育目标——学会奉献,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其教育的策略主要采取“名人引领”和“主题教育”为形式,推进生命教育,让学生在名人高尚的人格品行熏陶中,学名人、做名人。

4.三者内在联系

阳光德育中的生存教育、生活教育和生命教育,既独立存在又互相依托,不可分割,融为一体。根据脑科学家研究结果表明:人作为高级生物,由于其脑部的特殊构造与生俱来地就有一种要和他人发生联系的需求,所以说,人的社会性本身就是人的自然天性,人的社会性和人的自然天性原本就不是两件事情。传统的观点往往把这两者割裂开来,似乎人的自然天性是与生俱来的,而社会性是教育所给予的。因此,过去我们常常把教育的目的规定为把一个自然人变成一个社会人,似乎人天生只有兽性而没有社会性的人性。其实,在人的进化过程中人的社会性连接的需求也是与生俱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的生命成长本身就是与人的生存和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并在这个生存与生活中塑造了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所以,离开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的基本需求来谈生命教育的价值,德育是空幻的,虚无缥缈的;反之,只强调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的基本需求,忽视生命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精神追求,其德育就失去它让生命闪亮的社会价值。所以,三者既独立,又是一个不可切割的联合整体。在阳光德育的实施中,既要对其三者分类实施,又要整合推进,才能有效实现阳光德育以人为本的幸福生命功效。

(八)阳光德育的原则

1.生活性

阳光德育认为生活是德育的源泉,生活就是德育的活教材。强调德育要关注儿童的生活小事,从学生日常生活养成、礼节和诚信抓起,从生活的需要中去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在生活中历练人。

2.主体性

阳光德育凸显人性之美,认为尊重生命是德育自然属性,没有尊重学生的德育是无效的德育。德育要建立在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和依靠学生的基础上进行,让人性的自然美德得以充分的展现和鼓舞,让学生自主去感悟生命的意义,体验人生的价值。

3.情感性

阳光德育认为情感升华是有效德育的重要前奏,没有情感的教化是苍白无力的德育。注重情感互动和情感化育的穿透作用,要求德育过程要遵循儿童情感共鸣的心理特征,用情感去感化人。

4.实践性

阳光德育追求实效性,认为德育效能检验的标准在于行。行动是德育的具体表现,反之,行动推进德育在学生的心灵中生根,让德育做到学生的心坎中去。把德育设计融入活动、融入实践、融入社会的行动之中,在实践中塑造人、发展人。

5.创新性

阳光德育是活力的德育,以激活德育,提升德育内涵为目标。强调德育活动、内容和形式要与时俱进,富有创意。既强调德育来源于生活,但要高于生活。要把人类永恒的真、善、美作为德育的基本元素融入各种富有创意的教育活动,体现德育的生动性和创造性。

(九)阳光德育的实施载体

1.融入班级建设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集体教育是对学生进行良好道德品质教育的最好途径;学校教育要善于把育人的目标化作集体的目标,并通过集体的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锻炼。他说:“集体是锻炼学生最理想的健身房,别无其他更好的途径。”班级是学生的主要学习和生活集体,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单位。因此,建设“阳光德育”的基础工程必须从建设“阳光班集体”抓起。通过开展“阳光班级小主人”、“阳光同桌”、“阳光学习小组”、“阳光星级文明班”、“阳光图书角”等特色活动建设,把班级管理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磨炼独立能力,增强班集体的责任感,成为主动关心班集体、关心同班同学和积极向上的阳光学生。

——我的地盘我做主。我们大胆地把级、班建设的舞台交给师生,由师生共同参与设计级、班文化建设,如建班方针,“班级公约”、“娱乐圈”、“快乐图书角”、“小荷才露尖尖角”等个性化的班级文化环境建设,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氛围,体现了师生合作共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让他们感受到当家作主的快乐体验,发挥他们自主创新的潜能。

——我的班级我的家。我们倡导的阳光德育,是把德育变成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修炼和自我提升的学习过程、生活过程和成长过程。为此,我们通过开展“星级文明班”、“阳光同桌”、“阳光学习小组”等创建评比,使每个班级、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健全、充分、全面的展现与发展,使学生在班级创建体验活动中得到自我教育,学会自我管理,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让每一位学生充满建设阳光家园的成就感、快乐感和幸福感。

2.贯穿阳光课堂

阳光德育是以回归生命,以人本教育理念为依托的一种探索构想。它力求改变传统德育与教学相隔离的现状,坚持“德育”与“教学”有机融合的阳光之路——德育即学习,让德育成为学生美好的学习生活。因为学习知识、获取知识是学生成长中,最重要的生活目标。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知识不仅是学生走向社会就业的需要,它更重要的是照亮一个人生活前进道路的光源。”课堂学习生活是学生成长中最为重要的载体,所以,把德育融入课堂教学之中,让课堂学习生活成为德育的美好生活是阳光德育最本质、最有效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我们在探索“阳光德育”的过程中,构建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群环场”育人体系,形成宽松和谐的“阳光课堂”。

(1)构建阳光课堂,走向阳光德育。

我们的“阳光课堂”要求教师树立一个观念:“人人都是阳光德育实施者”,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能以阳光般积极的态度、阳光般灿烂的笑容走进教室、走近学生,以阳光般的热情去温暖每一位学生,以阳光般不息的能量研究每一堂课。具体要求:

——平等对话,共同成长。阳光课堂是民主平等对话,情感飞扬的课堂。师生在良好的情感氛围中,默契配合,真诚沟通,灵活生成,让真知灼见充盈课堂,让每个学生的情感都得到激发和尊重,学生快乐学习。

——合作自主,会学乐学。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学习。首先,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引领学生养成对新知识自觉预习的良好习惯,练就学生自主学习的品质。其次,在课堂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迁移上,引领学生独立探究、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合作交流活动中不仅体验到个人的智慧有限,需要向别人学习,而且能感受到互动分享的快乐。

——关注品质,养成习惯。在课堂中能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听课习惯与品质,构筑“学科养成微型课”研究,重点通过童谣、儿歌、口令等教育形式,强化各学科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必须关注学生学习习惯和养成习惯的整合教育,立足在课堂教学中,育行、育心、育志。

案例:

语文养成微型课教学反思

城南中英文学校 洪美

为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听讲、生活等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一直以来,我校就把一、二年级学生的养成教育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中,并举行了一、二年级课堂养成教育评比活动,虽说只有浓缩成十五分钟的微型课例,而展示的却是方方面面的课堂学习养成的内容,如书写、朗读、坐姿、听讲、发言等。

一、组织儿歌,寓教于乐

“眼睛看,手尖指,不错字,不漏字,不添字,美美读。”“小眼睛,亮晶晶。小耳朵,认真听。”“小手长在桌面上。”“上课前,静趴下。”“你拍一,我拍一,我们从小爱学习……”有趣的师生应答、快乐的歌谣、朗朗上口的三字歌,让学生记牢行为准则,并教育学生付诸行动。寓教于乐,指导行为,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二、先入为主,耐心引导

我很重视与学生见面的第一次接触,第一个站姿、第一次发言、第一个坐姿、第一次朗读、第一次师生问好等等,如每接一届学生的第一次点名,我都费了比较长的时间,严格纠正,耐心引导,规范其基本的行为要求。点到你的名字,如果站时腰弯弯的、请坐下,老师再重请一次。回答:“到!”声音不够响亮,请坐下,重来。再不响亮,再重来。站时手挂在桌子上,或坐下没有如军人般利索坐下均得重新训练,每位学生都不厌其烦地指导,如此下去,班里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引导下,实践了正确的坐姿、站姿、回答要求。

三、树立榜样,养成习惯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必须车头带。在班里要及时树立榜样,学生大都争强好胜,多举行竞赛、比一比,不要吝啬红花,只要学生有稍微的进步,奖一朵小红花,红花本里集满10朵换一个大红苹果贴在展示区,多自豪啊!久而久之,也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集体。

轻轻地告诉你——

微型课例的课堂上,一声声甜美的“Goodmorning”,学生精神饱满的步伐,动听的朗读声,如小军人般的坐姿、站姿均给老师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不禁让我们想起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你在孩子的心灵中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你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

——文与载道,无痕育人。众所周知,教书育人,文与载道恒古不变。学科教育不仅承载着传播知识技能的功能,同时也承载着育人的德育功能。“新课程”实验对各学科教学目标明确提出三维目标体系要求,学科教学不仅关注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要关注学生情感、道德价值观以及良好习惯的形成。那么,如何实现文以载道,教书育人的阳光教育目标呢?

一是要善于培养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从认知到明理。一般来说,很多老师会认为文科教学容易渗透情感教育,其实,只要我们做有心人,理科学习也充满人性美。如小学数学第二册《认识平面图形》是一节比较抽象的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的数学课。我校的简洁老师采取“听故事、猜脚印、印脚印和送脚印”的有趣活动,让学生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并能正确的分辨。在认知的基础上,设计了“我为北京2008奥运加油”的拓展学习,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图形编织“为奥运加油的图画”,为中国奥运喝彩,既巩固了新知,提高了运用能力,又有机地进行爱国教育。

二是要巧设情景,借景喻理。

案例:

学校柳老师在教完小数除法后,让学生写出这道题的余数:3.4÷0.6=5……(  ),大部分学生的结果是“4”,只有极少数同学填“0.4”,答案出现争议。针对这一典型的错误,柳老师不是见错就剖析,而是故意制造假象站在余数是“4”这错误的一方。此时,答案是“0.4”的同学激动起来,大声喊:“错了错了!”柳老师因势利导:“你们怎么知道错呢?请你们找出有力的证据来说服我们。”这一刻全班同学的思维都被激活了,答案是0.4的同学努力地从各方面找出有力的证据,来说明自己的答案是对的,而答案是4的同学也开始认真验算,生怕自己的答案是错的。在这种积极主动探索的情景下,学生很快找出三种证明“4”是错误的方法:

生1:余数是4与除数0.6比,余数比除数大,说明填“4”是错误的。

生2:余数4与被除数3.4比,余数比被除数大,“4”是错误的。

生3:验算:5×0.6+4≠3.4,说明填“4”是错误的。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法各不相同,出现偏差和错误是正常的,柳老师巧用错误资源,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探索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敢想、敢说、敢做。在宽松的环境、民主的气氛中学习,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能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焕发出学生的个性光彩,体现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也使数学课堂焕发出应有的魅力,真正实现了阳光德育进课堂,与课堂共生存。

三是要借机引导,因势利导。如小学语文第二册《井底之蛙》教学片段,对我们启发很大。当老师引导学生学完了青蛙与小鸟的对话后,老师抓住小鸟说的“你跳出井口看一看,你就知道天究竟有多大”这句话进行拓展训练。

师:如果你是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后,你会怎么做?

生1:我会跳出井口,去看外面的世界,再也不回到井底了。

生2:如果我是青蛙,我不会跳出去的。因为,一跳出井口,就会遭到人类的捕杀。虽然我在井底看不到天日,但却很安全。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但青蛙确实很想到外面的世界去,我们有什么好办法来帮帮它呢?

生3:我们要积极向大家宣传:“青蛙是益虫,我们大家要来保护它。”我要跟妈妈说:“不许买青蛙,看到卖青蛙的还要举报。”

生4:我要尽可能多做一些宣传木牌,把它插在秧田边,提醒人们不能捕杀青蛙。

从以上教学案例叙事,我们不难理解到,课堂生成的问题就是最好的活教材,只要教师能及时地借助学生的独特感受,因势利导,就能达到巧妙地对学生进行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人文熏陶,人性之美的传递。

(2)学科渗透德育,形成阳光辐射。

课堂是学生学习与生活最重要的场所,也是我们培养“阳光少年”最重要的阵地,知识在这里传播,能力在这里发展,情感在这里激扬,目标在这里达成。因此,我们注重挖掘学科的德育内涵,创设学科教学大德育氛围,使道德教育在各学科中水乳交融,内化道德教育的渗透,实现阳光德育的多维辐射,达到无痕育人,丝丝入扣的境界。我们确立各学科的德育渗透目标如下:

思品: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

语文:坚持文道统一的原则,使课文内容与思想品德教育贯穿教学过程。

数学: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和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

英语: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做到情感教学目标与认识目标的互动统一。

艺术(音乐、美术):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寓教于乐的优势,培养健康审美情趣,陶冶情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有民族自豪感的思想感情。

体育:通过体育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耐挫、勇敢、顽强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科学: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了解现代科技与生活的结合,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品德。

综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意志品格,促使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

(3)创新“三构式”教学模式,实现心智和谐发展。

我们根据“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积极探索品德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效互动关系,要求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应从教学目标、教材内容、课堂教学过程、作业训练等“四个方面”切入,构建了“三构式”教学模式,力求德育与学科教学的无缝对接,实现无痕育人。“三构式”具体指:

预构——渲染氛围,从“情”字入手,升华情感同时让道德理念与学生的学习情感产生共鸣。

导构——提升认知,从“知”字入手,理解知识同时让道德内涵默化。

自构——行动升华,从“行”字入手,用言行举止,落实行动,在体验中播种美丽心灵。

附“三构式”品德与学科整合教学案例:

“三构式”品德与学科整合教学模式

课题:小学语文第十册第16课《桥》

img54

(续表)

img55

(续表)

img56

导构:在教师的主导下启动主体的认知、情感思维等感官,从而获得道德情感的认知。

自构:通过学生主体自我的体验、参与、实践、判别,逐步形成的自我的道德认知和规范行为。

3.依靠自我管理

在“阳光德育”的管理制度建设中,着重强调德育管理不是管制人,而是激励人、历练人、美丽人。根据生本理念,德育与学习要启动学生的内在原动力,即一切依靠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我们把这一阳光理念融入自治管理,推进学生的自我教育、自主管理,改革传统的评价方式,推动学生的阳光发展。

一是创设阳光自主德育机制。如成立学生阳光监督队,让学生参与校风、级风、班风的日常管理。即按年级设卫生、仪表、礼仪、纪律、公共秩序、爱护公物等180多个阳光监督岗,让学生自愿报名参加阳光监督队的日常管理工作,每周轮换一批阳光监督员,力求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学生的自治管理、自我感悟,感受“阳光小主人”的光荣感和责任感,体会管理的艰辛,掌握管理的技能,懂得“要管理好他人,先要规范好自己”的道理,达到教育全体学生严格自律、做阳光小主人。

二是实施阳光评价激励机制。即把传统的仅靠老师管制性的评价变为富有人文性和自主性的评价,变评价为自我教育的阳光过程。组织“星级表彰”模式,分别设置了“形象之星、礼仪之星、勤学之星、特长之星、奉献之星、进步之星”,通过“自主申报、小组测评、班级推荐、家长评语、老师评定”的环节,采用多元评价,开展月份“阳光之星”评选活动。学期按照获得星星的数量,授予“金色阳光少年(五星)”、“银色阳光少年(四星)”“绿色阳光少年(一至三星)”荣誉称号,形成金字塔结构的“星级表彰”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争星夺星的热情。在评价过程中推进学生学会自我反省、自我反思、自我提高,体现德育的回归生本,推动学生的阳光发展。

三是实施发展性评价展示。我们鼓励班级积极探索并尝试建立具有班级特色的评议制度,并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量化展示,班级以“满天星”、“成长树”、“阳光小径”等方式展示评价结果,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发光体,都得到应有的尊重、赏识与发展。阳光少年发展性评价成为阳光德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开启了学生们的智慧,激发了阳光德育的活力,推进了阳光学生的培养工程。

4.走向心灵之约

把德育做到学生心灵深处,让德育成为学生提升生命品质的一部分,是推进阳光德育实现生命之灵性的教育。

(1)用教育叙事让德育走进心灵。

叙事教育是运用故事对某一个教育现象及过程进行记录和叙述,以此表述一种教育理念和思考。叙事其实就是讲述发生在身边的教育故事,用叙事的方式引导教师写教育发生的故事,讲教育感人的故事,明教育规律的事理。还记得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伴随着故事生活而渐渐长大明理的吗?如《小红帽》让我们懂得了狼的本性是恶劣的,不要听它的花言巧语;《滥竽充数》让我们明白了只有学好本领,才能有真才实学,才能保持事业生命的常青。叙事教育的魅力就在于用生动的故事,感人的细节描写去启迪人,把一个抽象的教育理念形象化、具体化,用故事细节去感化人、激活人、教育人、引领人,让人摸得着、看得到、悟得出。在探索人文的阳光德育建构中,为了把德育做到学生的心灵中去,感化学生,教育学生,我们运用教育叙事深化德育教育,提高德育实效,让细节去捕捉生命的阳光。

一般教育叙事包括了教育随笔、教育日志、教育反思和教育自传等形式。其内容通过一个典型教育故事的叙述,阐明一个教育观点或一个教育原则,具体格式段落分三大部分:一是提出观点或理念;二是叙事一个案例的过程;三是点评反思。

案例1:

触动学生的心灵

丁漫红

班里的小涵同学,性格比较内向、自卑。行走两脚往内侧,常常被男同学捉弄,取名为“鸭脚王”。有一次,我叫小涵到办公室拿作业本,迎面来了一群调皮的同学,对她高声大喊:“鸭脚王,你要去哪里赏风景?”她听到这么刺耳的声音,扭头一转,直奔教室,趴在桌子,双手直捶桌面,两脚急跺地面,并号啕大哭:我为什么走路这样子呢?正当她怒发冲冠之时,旁边的人熟视无睹。回到家,苦水往父母身上泼。父母对此感到痛心,心急如焚来到学校请求老师帮他们解除心头之结。

针对存在的实际问题,我利用班会课,捕捉《掌声》这个故事: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几年以后,英子在给“我”的来信中说:“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这信的内容正是文章的主旨所在。我在讲故事时,抓住课堂教学中的细节,使之成为可贵的课堂教学资源,把本故事“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的人文教育目标体现得淋漓尽致。

【过程】

课件出示英子的来信:“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师:上中学后,英子来信了,想读的同学请举手?

(我仔细地看了看全班学生,发现大部分学生都乐意地举起了手,只有一个学生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老师,一动也不动)

师:(走近该学生,弯下腰)这位同学,你为什么不举手?(该学生一声不吭)

师:(亲切地)想读吗?

师:(看到她犹豫的神情,就转而面向全班学生,动情地)同学们,现在她最需的是……

(还没等老师把话说完,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位学生战战兢兢地站起来,一字一句地读完了英子的来信)

师:(激动地)你读得很好,声音响亮,人要自信啊!同学们,你们的掌声给了她莫大的鼓励,使她鼓起勇气读完了英子的来信。这位同学,你为自己有了勇气,有了自信,也给自己鼓鼓掌吧!

(该学生一边高兴地给自己鼓掌,一边坐了下来,觉得很幸福。)

【感悟】

教学是师生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教学细节更多的就是在这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中闪现出来的。在教学中,我请愿意读信的同学举手,虽然只发现一个学生静坐在教室一角,没有举手,但我并没有忽视她,而且敏锐地意识到这位学生与文本中的主人公英子有相同的性格特征——自卑,于是将这一细节化为可贵的教学资源。我提醒全班学生:“现在她最需要的是什么?”此时,学生对此故事已有了较为深刻的感悟,于是都不约而同地热烈鼓掌。这位学生在大家的帮助下,终于鼓起勇气读完了“英子的来信”。这掌声给了一开始因为胆小害怕而不敢举手读信的学生莫大的鼓励,这掌声使原本自卑的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这掌声是学生对文本正确感悟、深刻体验的反映,这掌声使本课的人文教育目标体现得淋漓尽致——人都是需要掌声的,尤其是当别人身处困境的时候,不要忘记把自己真诚的掌声献给别人。这掌声使课堂显得那样的和谐自然。

杨再隋先生说过:“忽视细节的教育实践是抽象的、粗疏的、迷茫的实践。”这里,我的敏锐发现,善于捕捉细节,是这一新环节生成的关键;我又能珍视这一教学细节,有效地触动学生的心灵是这一新生成环节成功的保证。课堂教学细节,不仅是一种过程,更是师生生命活动的状态。学生、老师的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手势、一种动作都有可能传达出丰富的内涵。细节是文化,只要我们敏锐地抓住它,深入地挖掘它,也许就会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成为打动人心的魅力所在,成为构建和谐阳光课堂的基点,成为阳光教育的最高攀登点。

案例2:

给孩子一点亮光,他就能发亮

丁御贤

曾听说过这样一句话:“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创造一个奇迹;老师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也许会扼杀一个人才。”

一次班会课上,当我讲到“我相信我们每个同学身上都有闪亮的光点”时,一名学生竟然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老师,我身上有闪光点吗?”我听了这声幼稚的发问,心里感到一战,循声而去,哦,原来是邱小桐同学。这时他的眼神充满期盼,脸上露出疑惑,望着他一脸的纯真,我马上说:“小桐同学,你身上怎么会没有闪亮之处呢?你热爱劳动,乐于帮助同学,还有诚信的可贵品质。”当我表扬他拥有诚信时,不少学生马上举手反对,纷纷指责他言而无信,还列举了许多事例说明。但我依然为他据理力争:“一次放学,我请邱小桐留下补作文,但临到放学时,突然有家长找我谈事情,邱小桐找了我好几次都没找着,于是写了张留言条,说是第二天一早到校马上交作文本。第二天一早,我刚踏进办公室,他就来交本子了。可见,他是个有诚信的孩子。尽管他做过不诚信的事,但只要诚心改过,依然值得大家的信赖。”学生们被我的话打动了,没有再站起来反驳了,这时的邱小桐低下了头,似乎在反思,似乎在为以前所做的事感到惭愧。

下课回到办公室,我也在反思:邱小桐是一个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孩子,分数经常在及格边缘,有时一不小心会滑向不及格,我知道他经常受到同学的嘲笑,因此他的心理是自卑的。由此想到:一个总是低着头、弯着腰走路的孩子,他的骨骼必然会变得弯曲;同样,一个自卑的孩子,在人前人后抬不起头来,他的心灵也必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扭曲。孩子,需要昂起头来走路,需要昂起头来做人,我感到这是多么重要!课后,我找他谈了话,要让他学会面对现实、接纳自己,并善于扬长避短,发挥自身优势,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接下来的几天,我欣喜地发现,课堂上邱小桐勇敢地举手发言了,尽管他所答的问题很浅显,很简单,尽管他的回答在其他学生眼里不屑一顾,但他能站起来,能主动发言了,可见他的心理开始拥有阳光了,虽然只是斑斑点点的阳光,但我相信,从今以后邱小桐不再是低头弯腰的孩子,一定是个抬头挺胸,坚强而快乐的孩子。

反思: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没有能力点燃火种,但我们绝不能熄灭火种!面对眼前同样充满好奇和天真的孩子们,要珍惜,更要努力让每一个孩子的心中充满阳光,让每一个孩子在爱的抚慰下快乐成长。孩子的心灵是纯洁而美丽的,如水晶;孩子的心灵是脆弱而易碎的,如玻璃。作为教师不但要欣赏着他们水晶般的心灵,而且更要保护着他们玻璃一样易碎的自尊。

轻轻地告诉你——

以上两则教育叙事,让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明白了震撼心灵的不一定是大道理的长篇演说,震撼心灵的抓手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教育故事的每个感人的细节中,这些细节捕捉到生命的每一缕阳光。只要你用心去观察、思考,你会收获教育的许多感动和幸福。

(2)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学校专门设置师生心灵对话的直通车——“心灵信箱”、“心桥卡”,成立“阳光助教”队,搭起与偏常生谈心的心灵之桥,掌握他们学习、思想、生活情况,通过心理疏导,引导学生学会化解心结,珍爱生命。

(3)开展感恩主题教育。

为了培养学生学会关心,学会回报,学会用心灵去感受,以一颗感恩的心面对生活。我们以“感恩”为主题,开展“感恩父母,孝敬亲人”、“感恩师长、励志勤学”等主题班会、现场作文和演讲活动。利用三八节、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等节日,开展“书画寄深情”、“鸿雁表感恩”、“行动敬亲人”等活动,以此激发学生尊重、敬孝父母长辈的感情,将中华民族的美德深深印入学生的心田。

①“感恩·励志成长”现场作文比赛为学生们抒发感恩之情提供了平台,学生们道出了自己的心声,抒发了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教师的教诲之恩、社会的关爱之恩、祖国的培养之恩、自然的赐予之恩,同学的互助之恩的感激之情,拨动了同学们感恩励志,勤学奋发的心弦。

②在“心存感恩·快乐成长”演讲比赛中,选手们围绕“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朋友,感恩社会”等主题展开演讲,字里行间都包含着真挚的情感,用饱满的激情,朴实的语言,表达着对父母、师长、社会的感激,热烈激扬的情感,引起大家心灵的共鸣,感恩的种子已播种到学生的心田。

③“感恩师长”班主题教育,借助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班会主题活动的形式和丰富有趣的活动内容,让学生在吟唱诗歌、叙述师长令你感动的一个故事以及向师长说一句感激的话或做一件实事的活动中,去了解感恩的意义、去触摸感恩的心灵、去读懂感恩的故事,去展现自己一颗充满爱的感恩之心。

案例:

《感恩父母》主题班会活动设计

城南中英文学校 许文娟

活动目的:

1.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即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感恩父母。

2.让学生学会如何去理解父母、尊敬父母、体谅关心父母,与父母和谐相处,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以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

活动准备:

准备班会相关资料,搜集相关的文章。

活动过程:

一、课前导入

1.播放歌曲《游子吟》。

2.这首歌歌颂了什么?(伟大的母爱)

3.教师谈话: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感恩父母》主题班会。我们能来到这个世界,应该感谢我们的父母,是他们用自己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并不辞劳苦地把我们抚养成人。现在,老师很想听听同学们眼中的父母是怎么样的?

二、学生畅谈自己眼中的父母

1.学生谈话。

生1:我喜欢吃洋快餐,可妈妈总是不让我多吃,我觉得妈妈不够理解我。

生2:我生病了,妈妈无微不至地照顾我,我觉得妈妈很爱我。

生3:我考试成绩不好,被爸爸打,被妈妈骂。

生4:爸爸总是拿我和姐姐比,说我的成绩不如姐姐,我觉得爸爸偏爱姐姐。

生5:妈妈让我学弹琴,学画画,还不让我玩电脑,我觉得一点自由也没有。

……

2.老师小结:从刚才同学的谈话中,老师发现有的同学能理解体贴父母,有的却抱怨父母,其实,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的,他们都爱自己的孩子。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两个故事。

(1)大屏幕示《拐弯处的回头》。

(2)大屏幕示《一条未发的短信》。

3.过渡谈话:这就是父母的爱,他们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支持,在精神上,情感上他们也是不求回报的。

三、聆听散文《宝贝,你听我说》

1.出示电视散文《宝贝,你听我说》。

2.你听后有何感触?

生1:父母都是爱我们的。

生2:父母把无私的爱都给了我们。

生3:父母真伟大!

……

3.老师小结:同学们,是父母的爱伴随着我们成长,喂我们吃饭,教我们学走路,陪我们学说话,辅导我们学习……父母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难道我们不应该为父母做些什么吗?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古今名人感恩父母的故事,现在在小组里面交流并说说最今你感动的是什么?

四、小组交流古今中外名人感恩父母的故事

1.出示要求:小组交流古今中外名人感恩父母的故事并说说最今你感动的是什么?

2.小组代汇报。

生1:《卧冰求鲤》。

生2:《小抄写员》。

生3:《陈毅探母的故事》。

3.故事中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

(学生发言)

4.你有何启发?

生1:妈妈不让我吃洋快餐,是为我的健康着想。

生2:爸爸拿我和姐姐比,是想激励我和姐姐一样优秀。

生3:爸爸不让我打电脑,是为了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去复习功课。

……

5.你打算怎么做?

生1:认真学习,考上理想的中学,报答父母。

生2:为下班回家的父母倒一杯水。

生3: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生4:听爸爸妈妈的话,不惹他们生气。

……

6.小结:小羊有跪乳之恩,乌鸦有反哺之义,为工作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倒上一杯茶,揉揉肩,讲讲笑话,分担一些家务活,认真学习,争取考上理想的中学,这些都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

五、制作感恩卡

1.这个星期天就是母亲节,下个月我们也将迎来父亲节,你想对你爸爸妈妈说什么?

(学生发言)

2.让我们把对父母浓浓的爱制作成一感恩卡吧。

(1)学生当堂制作卡片。

(2)展示。

六、活动小结

同学们,回去让我们把这张卡片亲手送给我们的父母吧,感谢成长路上有他们相随。让我们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周围的一切吧!让我们在《感恩的心》中结束这节班会课。

轻轻地告诉你——

通过生动的感恩教育活动,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了一次一次感恩洗礼,用感动唤醒感动,感恩之心的美丽阳光已播撒到学生的心中。

5.开展特色体健

体育是学生全面发展,强身健体,严格纪律,磨炼意志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它不仅强化学生体格,更重要的是寓体于德。事实上,儿童的精神生活、世界观、智力发展、知识的巩固和对自己的自信,都取决于它的生命活力和精力的充沛程度。学校要培养人性高尚、精神丰富和体魄强壮的人,体育是不可忽视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把体育有机地融入阳光德育的建设中,提出“阳光德育,美丽人格”,不仅要注重强壮身体,还要健美怡情,为此设计了一系列“阳光体育活动”,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健体、健美、健康、健心的教育,实现知、行、情、意的完美结合。

一是开展“阳光特色课间”活动。用唱歌踏步进操场,做阳光广播操,尔后,举行年级特色操活动,最后,让学生自己跳绳或踢毽子5分钟,一方面锻炼身体,另一方面,活跃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寂静校园响起了学生舒心欢畅的笑声。

二是引“快乐游戏”进课堂。即由学校体育老师结合潮汕地区的文化传统,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自我开发适合我校实际的快乐游戏项目,如“跳田字格”、“鲤鱼跳龙门”和“橡皮筋”等富有潮州本土特色的民间游戏,走进了课堂,不仅使体育课别开生面,生动活泼,而且通过游戏,强化对学生的本土文化教育,增进爱乡爱国的情感。

三是组织“亲子快乐体育”比赛。为了增进家庭浓浓的亲情,父子、父女、母子、母女之情,培养孩子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孝敬之心,让孩子体察到父母对子女的殷切希望。我们利用体育平台,定期组织“亲子体育比赛”,如“接力赛、运球、拔河”等家庭式的亲子体育比赛项目,设计巧妙地把孩子与家庭亲人结为一体,增进亲密感,同时,让孩子体会到一家人团结合力的重要,从而学会与家人配合,尊重父母的道理。

四是开设“军体课”特色课。即把军训学习及活动方式引进体育综合课,成为校本特色。主要做法是在五年级每周开设一节军体课,课程以队列训练和少年军体拳为主要内容,教师由部队教官和学校体育教师联合组建,目的是强化对学生的作风理解和意志品格的训练。

五是坚持冬季的“阳光晨跑”活动。为了强身健体,为培养学生集体团队精神,为减少冬季寒冷学生迟到的现象,学校每年坚持冬季“阳光晨跑”活动,要求学生晨跑10分钟,才能进课堂学习,以此促进学生乐体、健体、美体。

六是“三棋“走进体育课。棋类是对学生进行智力和耐力开发培养的渠道。我们在三年级学生中开设“三棋”校本课程,借助“三棋”学习平台,学棋启智,学棋励志,学棋静心,学棋养性。

6.渗透美育之中

曾有人说过:“一个爱美,并懂得什么叫真正美的人,他的灵魂深处是不会坏到哪里去的。”所以,美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更是实现阳光德育,美丽人生的重要手段。美育的主要任务是教给儿童从周围世界,如自然界、艺术、人与人的关系中,学习美、发现美、创造美,并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美育不仅对一个人的成长重要,发展他的审美、创美的技能,为今后在社会生产工作中,发挥一技之长,而且对人的情感、人格修养发挥着互相渗透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美育不仅诉诸理智,更多地诉诸情感,它可以通过其独特的手段和途径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感染和教育,它可以唤醒人的各种感官嗅觉,触及人的情感深处,影响人的内心世界。所以说,美育与德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德育主要晓之以理,美育主要功能是动之以情,两者互相联系,互相渗透。那么,阳光德育就是要把德育渗透于美育的活动中,让学生的心灵与美育共成长。

(1)以美怡人,探索特色音乐、美术课。

为了能够实现美育育人的目标,我们对学校的音乐、美术课提出用美熏陶人的目标,通过创设各种有趣的特色音乐、美术课,激发学生学美、创美的原动力和创造力。音乐课,进行“器乐进课堂”、“音乐舞蹈”、“形体课”和“音乐欣赏课”的改革,让音乐课弹奏出音乐的美妙,打开学生的心扉,用声音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对美追求。美术课,开展“手工课,石头画课,素描课和写生课”等多层次的美术课的综合课程探索,让美术课成为既是培养学生画画技能的学堂,又是激励美的心灵成长之堂。如学校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引进课程,学生兴趣盎然,大自然的山、水、花、草、树木……都成为学生心中美的目标。从神情专注地去洞察周边的世界,去发现生活的美景,并创作出自己对生活美的向往的作品,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和认识。如有的作画“鱼儿在河里嬉戏”;有的作画“欢乐园”;有的作画为“金黄的稻田”,用自己的巧笔,色彩和线条,勾画出对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赞美,对丰收喜悦的欢歌。

案例:

灵性石头 与你对话

——石头画教学案例

陈 惠

大自然赋予了石头丰富多彩的灵性,我们将石头这一大自然的独特魅力的产物引进美术课堂,通过学生手中的画笔,让他们与石头心灵对话,让石头开口诉说着它美丽动人的故事。让学生从中明白了世界万物都是具有生命、具有情感的,你爱它,珍惜它,关注它,用身体亲近它,它就会变得越来越美丽。

一、到大自然中寻找石头

课前,我们让学生在节假日里,到大自然中寻找自己喜欢的石头,这符合我们倡导的“教育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教育活动要生活化”的精神。

二、教学过程

(一)预构互动学习:学生欣赏石头画图片及实物

(二)导构互动学习:观察石头,展开创想

展示自己寻找到的石头,教师引导学生看看、想想、说说石头像什么?可以把它变为什么?可以是独立一块石头的,也可以将石头组合起来。

(三)自构互动学习

1.根据石头的形状及自己的想象,用铅笔在石头上面画稿。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可以用水粉颜料在石头上面填色;可以用线条表现;可以用黑白画形式。

3.介绍自己的石头画创意。

img57

304班 佘怿楠

img58

《庄稼小卫士》404班 蔡格榕

img59

406班 方童童

img60

406班 林森煌

(三)互动评价

师生评价、生生评价。

轻轻地告诉你——

在整个石头画的活动中,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力不但得到了较好的发挥,学生还能根据石头的形状想象出各种大自然中的动物、植物、风景,也能将对生活的感悟也画进石头里;通过画笔让学生与石头进行心灵的交流,使学生从中受到一次心灵的启迪,陶冶性情、纯洁灵魂、升华人格,最终实现美术“育人”的功能。

(2)创美育人,开展创美艺术综合活动。

平凡的生活中处处充满着美丽的人性,充满着让人感动的情节,充满着让人激扬的豪情。如何让平凡的生活变得美丽多姿,让平凡人性变得生动,其实,这也是美育的重要育人内涵。于是,我们通过寻美、创美等艺术活动,把美丽人格行为渗透到创美的综合活动中。如环保宣传画的设计、“爱祖国、爱家乡”的邮票设计、公益广告设计,节日宣传画设计比赛等。在“我是小公民”为主题的公益广告设计活动中,学生设计了“排队上车”“给老人让座”等公益广告画,从活动中也更好地理解了怎样做才是一名好公民。又在校园文化节中,学生们挥笔写下一幅幅教育自己,勉励他人的名言警句书法作品:“有志者事竟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些作品被装饰在墙上,成为校园文化中的美丽一景,使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时刻受到熏陶。学生从各种文化主题活动的引领下学到书本、课堂上体验不到的道德智慧。再如组织“变废为宝”的工艺创作活动,引导学生发掘身边的各种生活废料:一块碎布、一张彩纸、一个塑料瓶,通过精心设计,巧手制作,便成为精美的艺术品。

案例:

变废为宝

有的设计《小盘子描绘美丽世界》把一次性的盘子制作成娃娃脸、海底世界和神奇动物;有的设计《小小牙签显神奇》把一次性的牙签搭成一座桥、一栋高楼、一个个有趣的工艺品;有的设计《环保低碳电线自行车》,让学生用废电线和废光碟,制作多姿多样的自行车,让他们通过自身的实际体验,动手制作自己喜欢有趣而富有人性的手工艺制作。在“玩”中“变废为宝”,既认识材质并学会利用材质,从中感受到养成勤俭节约的重要,其次,让学生在参与中切身感受到人与大自然的美妙和谐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7.创建书香校园

儿童的学习生活除了学校的学习,还有课余读书学习。只有热爱读书的孩子,他的生活和未来才充满阳光与温馨。因为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知识的宝典,书是成长的心灵朋友。读一本好书就好像交了一个知心朋友,好像是智慧老人,能够启迪我们做人的道理,鼓励我们做一个热爱生活,勇于创新的人。

作家肖复兴说过:“能够热爱读书,并懂得怎样读书,对于一个孩子真的是最大的财富。”苏霍姆林斯基说:“读书学习不仅是劳动成长的智力需要,也是人们享受精神生活,丰富人类生活的需要。”可以说,读书是孩子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因此,实施阳光德育渗透到读书活动之中,创建书香校园。

(1)倡议读书,推进书香活动。

“以书养校,以书养性,以书养德”是创建“阳光德育”的一个重要窗口,与书为友,让心灵与书同成长,是德育回归学习,回归人性的美丽天桥。

——倡议教师读书修身。要求老师们以城南“阳光书香”活动为契机,大力开展以“读书修身、书香为伴”为主题的学习修身活动。通过读书学习倡导“团结、关爱、务实、创新”的城南人精神风尚;通过读书学习掌握先进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和业务能力,争做学习型、创新型教师,积极进取、爱岗敬业,为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当好排头兵。具体要求是:每位教师每学年制订个人读书计划;每学期每一位教师必读一本教育专著,认真撰写教海浪花或教育理论读书笔记。以此,引领全体教师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探索科学的教育方法,树立终身的学习理念,营造人人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的氛围,积极践行“阅读生活化”、“学习终身化”的学习理念。

——倡议学生读书养德。倡导学生以城南“阳光书香”活动为契机,大力开展以“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明理做人”为主题的读书养德活动,努力践行“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的信念,从小培养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学习习惯。在读书中学习,在读书中明理,在读书中做人。具体要求做到:每人订个人读书计划,每周读一篇(首)诗文,每月读一本好书,每学期制作一本读书成长手册等。以此,引领学生“与好书交朋友”,多读书,读好书,乐读书,让读书渐渐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为其终身学习打下稳固的基础。

——倡议家长读书育子。学校同样倡导家长要以城南“阳光书香”活动为契机,大力开展以“亲子共读,营造书香家庭”为主题的读书育子活动。通过读书育子,为孩子营造一个浓浓书香,诚实做人的和谐文化家风,掀起“学习型家庭”创建热潮,为争创“学习型”社区、科学育子作贡献。具体要做到:创建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开展“我和子女共读书”活动;加大对家庭读书购置的投资,让书声进家庭,书香飘家园。

(2)开展形式多样的“书香学习”活动,提升内涵。

为营造浓厚的读书学习氛围,形成以书为友,和书同长的阳光读书习惯,我们还有计划、有目的地举行“书香校园——读书论坛”、“书香校园——读书交流会”和“书香校园——好书推介活动”,让“书”走进学生的心扉,成为陶冶情操、健全人格、提升品位的摇篮。

——用心策划每学月的读书主题。如9月份开展以“感恩师长 文明守纪”为主题的读书活动;10月份开展以“爱国、爱校、爱集体”为主题的读书活动;11月份开展以“理想、勤奋”为主题的读书活动;12月份开展以“学习、创新”为主题的读书活动;1月份开展“读书活动成果”展示活动,力争做到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多样,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巧心设计每学月的主题读书活动,并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读书实践活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几个一”的活动,如制订一个个人读书计划,每日读一篇(首)诗文,每周讲一个故事,每月读一本好书,设计一张读书书签,每学期制作一本读书成长册等等;建立学生“小读者手记”,将读书活动中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佳句、名人名言、心得体会等记录在语文阅读卡中,开展一系列的学生“小读者手记”展示活动、“故事大王”等各类型的评比活动,形成爱读书的学习热潮。

——精心组织形式多样的书籍推介活动。如“我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活动,促进师生互动读书;“与父母共读一本书”活动,促进家庭互动学习。每学期,学校还开展“书香教师”、“书香班级”、“书香学生”、“书香家庭”等评选活动,形成了书香沁人的互动式读书评价体系,推进了书香校园文化活动从学校辐射到家庭,形成家校互动的读书氛围。

附:开展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方案

为促进阳光书香读书活动,走进家庭,让家长成为学校阳光书香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实施者,为学生搭建一个广阔的阳光学习平台。我们组织开展“学习型”家庭的创建评比活动,为学生的快乐学习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

1.创建目标:

让家长为孩子创建一个阳光的学习环境,让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相互学习,健康发展,让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参与到学习中来,营造一种浓厚的家庭学习氛围。

2.创建时间:

每学期期中,开始申报,每学期评出三星级家庭10个,二星级家庭20个,一星级家庭30个。

3.创建程序:

(1)学生提出申请,由学生本人填写《城南学校创建星级学习型家庭申请表》,家长写上创建意见。

(2)班主任到学生家里实地调查,与学生家长座谈。

(3)条件成熟由学习型家庭评估领导小组进行评估、发证书。

4.创建标准:

img61

(续表)

img62

通过学习型家庭的评比,把书香引进家庭,为孩子的学习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提供一个阳光的平台。让知识的阳光从书本上照射出来,激活孩子的生命能量,引导孩子在光明的人生道路迈步向前!

案例:学生的话

读书伴我成长

书就像一家百货商店。在我孤独时,书就像棉被温暖着我;在我饥饿时,书说像一种精神充实着我;在我劳累时,书就像一杯咖啡让我精神焕发……当人跨进知识大门的第一步时,我就对书情有独钟。

在我还不识字的时候,妈妈每天都在我睡觉前给我读一则有趣而生动的故事,让我见识了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对千变万化的神话有了认识。当我踏进小学的大门,开始了我的小学生涯,老师教我们学汉语拼音后,我便尝试着读一些带拼音的书。虽然要一个字一个字地拼着读,但我从不烦躁,坚持读书。妈妈给我买了一些连环画和《唐诗三百首》,我每天坚持背一首唐诗。就这样,我了解了唐诗文化。我渐渐觉得书就是我们成功路上的垫脚石,只要我们多读书,就会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彼岸。

到了高年级,妈妈鼓励我读我国的四大名著,读后我为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感到骄傲。从此以后,我开始读小说,被曲折的情节所感动;我开始读散文,对美丽的生活充满了憧憬;我开始读科幻小说,被它大胆的情节所折服……每天晚上睡觉前,我都会坚持读半小时的书,这已成了我的一个习惯。

读书,使我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是妈妈带我走进书的世界,让我在书海中体会无穷的乐趣,感受求知的脚步永无止境。书将继续伴我成长,伴我生命之光环。

案例:家长的话

读书,可以使人知礼、明理、增知识,喜欢读书是好事。观阅了你的习作和读书体会,妈妈内心无比的自豪和快乐,因为你不仅喜欢读书,而且知道怎样读书。从你的文集中,我已感受到你因读书变得懂事、成熟和坚强,你进步了,祝贺你!

“学海无涯勤作舟!”希望你要持之以恒,再加努力,多学习,多实践,争取更大进步!

轻轻地告诉你——

上面两则来自于家长与子女关于对读书的有趣对话,似乎也给了我们一个发人深省的启迪,读书明理是孩子成长的主要途径,爱读书不仅来自于学校学风的熏陶,更是家庭良好的学习养成的必然。

8.回归生活实践

我们把阳光德育回归以生活实践,把德育教育元素贯穿于阳光生活之中,引导学生以积极生活为出发点,让阳光洒进每一颗心灵,健全学生的人格,奠基幸福生命的因素。

一是重视珍惜生命安全教育。编制“珍惜生命”警句征集、学生每日安全台历,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教育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二是搭建阳光社团俱乐部。精心组织了阳光艺术社团、阳光科技小组、阳光创绿分队、阳光志愿者和阳光自理小能手等活动俱乐部,深受广大学生喜爱的“阳光社团”,为孩子的健康活泼成长提供了广阔舞台,让孩子学有所长,充实自我,展示自我,丰富儿童的才情,放飞童年的梦想。

三开展实践体验活动。实践体验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情感的重要手段,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我们利用少先队的绿色平台,为构建“阳光德育”为载体,开展“阳光少年,岗位体验”实践活动。通过多彩的实践体验,使学生形成关爱他人、关爱家乡、关爱社会、关心国家的健康阳光心态和坚忍不拔的阳光品质。

(1)在实践中体验。

社会是人生的摇篮,实践活动是孩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渠道。儿童的天性喜欢“玩”,如何在“玩”中丰富、培养学生情感,学习做人,把做事与做人有机结合是阳光德育的重要特征。因此,我们以“活动”为载体,把德育融入“活动”中,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区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的人生大舞台里,体验人生的价值,学会做生活的“小主人”。近年,我们与社区街道关协等单位配合,成立社区假日小分队。在假期里,组织少先队员进行“我是社区小保安”、“我是小民警”、“社区美容师”、“爱心小天使”等“阳光志愿者”角色体验活动,让学生在角色的换位中,感悟明理。让学生在面向社会的生活岗位里,体会各行各业劳动者所必备的思想、文化、技能、处世等素质,从而懂得了学会尊重、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是一个人今后自立的重要品质。如有的学生选择参与“社区美容师”的角色活动,通过亲身劳动和与花木工人的交往过程中,感受到做“花木匠”不仅仅是要清除花木的杂草,浇水施肥,还要掌握一些栽花移木的知识与方法,才能把花木养得好。别看只是一个小小的养花人,这里面的学问可多了。真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关键是要干一行,精一行。就是这么一个个鲜活的社区角色体验,让学生在做中学会了思考人生,深化了学生内心世界的心智活动,有效地促动了学生主动思考人生和发展,明白自己长大应该干什么、做什么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

(2)在服务中体验。

儿童喜欢赞美和激励,体验赞美的快乐,成功的愉快是对人类美好情感的最好熏陶和锻造的手段。阳光德育注重创设服务平台,让学生在赞美中体会“服务于人,人敬之;关爱他人,人爱之”的道理。如组织“绿色环保小志愿者”服务活动,带领队员们走向街头巷尾,擦洗交通护栏,清理白色垃圾,保护文物古迹,受到社会群众的好评。借助群众的赞许目光,让学生感受环保与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树立环保意识。再如组织开展“阳光爱心小天使”活动,带领学生慰问孤寡老人、与残疾儿童交朋友,在服务中,感受给予的快乐与幸福,以此培育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如有一位学生在自己的《阳光爱心小天使》的成长手册中写道:

——当我听到我校404班的陈小燕同学患了白血病,需要换骨髓的消息,我顿时惊呆了,多么天真可爱的小女孩就要被病魔呑蚀了生命!我只有一个念头:救救孩子吧,让她获得新生!于是我毫不犹豫地捐出积攒半年的零用钱50元。虽然我的50元是微不足道的,但我尽力了,心里踏实多了。此时,我仿佛真正理解到,钱虽有价,但爱心无价的道理!

(摘自501班陈雅琪——阳光日记《爱满人间》)

在这则日记中,我们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到到孩子的美好情感就在活动中得到尽情地升华,灵魂得到洗礼,善良与关爱已写进幼小的心灵。

(3)在挫折中体验。

“阳光”虽然光芒四射,但有时也有乌云密布,需要勇气和意志去冲破黑云的重围,阳光才能重见天日。“阳光”这一自然现象似乎也在预示着,“阳光”给人不仅是快乐的体验,同样昭示着每个人有时也会遇到乌云密布,要学会面对困难。“阳光德育”不仅倡导成功的愉快体验,也关注“困难挫折”的历练。俗话说,苦难是少年成长的最好补品。一个真正成功、成熟的人,必经历失败、痛苦和挫折的磨砺。因此,阳光德育不回避人有面对困难的徘徊和挣扎的事实,它强调的是如何用勇敢、坚韧、快乐的心态去面对困难与挫折。正如高尔基《海燕》中描写的海燕:“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通过开展“少年军事夏令营”和“扫除障碍”等困难体验教育,让学生在艰苦的环境中体验人生也有困窘,学会用意志和快乐的心态去面对困难,笑对困难,解决困难,把困难当成是一种磨炼意志,成就意志的必修课,迎难而上。我们还在高年级学生开展《与困难对话》的大讨论,让学生抒发各自对困难的态度和体验。

——如605班的邱锐这样描述他对困难的态度:人的一生会遇到无数的困难、挫折,而我并不大厌恶困难。这是因为在困难过后,会出现成功的可能,在成功之时,必定有欢乐萦绕。困难过后的我,犹如蓝天下,刚学会飞翔的雏鹰,充满自信;犹如刚盛开的鲜花,格外灿烂;犹如刚升起的太阳,十分明亮……

也有学生这样述说出苦恼:老师,每次考试我都想考出好成绩,但当我面对可爱的小狗,有趣动画片,我对解难题再也无法深思了。我很伤心,知道这样做对不起老师,也对不起父母。请你帮帮我好吗?

两则不同的对话,道出了两种面对困难的态度和两种心态。以此,我们从中了解到学生对困难的心态,这时,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告诉学生必须正确看待困难、应对困难——只有用阳光的心态去迎接困难的人,才是坚强的人、快乐的人。经不起风雨,怎能见彩虹呢?

(十)用“两主两全、七项育人”构建阳光德育新模式

为构建一个德育与智育、美育、体育相结合、与学校的管理、文化、活动等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生存教育、生活教育及生命教育三结合的阳光大德育体系。我们从实际出发,提出了“两主两全、七项育人”的课题研究,力求探索一条德育回归生命发展,回归素质教育、回归人性之美的阳光大德育之路。

1.“两主两全、七项育人”课题研究内涵

“两主”之一指的是学校德育工作必须以教师为主导,积极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师为范;另一“主”是要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发挥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让学生成为德育教育的参与者和主动者。只有两主各司其职,各尽所能,互为协助,德育才能真正走进学生心灵,落到实处。“两全”指的是要把德育贯穿于学校各项工作的全过程,实现人人参与,全员育人的大阳光德育网络。“七项育人”即人格育人、管理育人、教学育人、环境育人、自治育人、活动育人、评价育人。“两主两全”指的是以激扬师生主体活力,让师生的生命德育价值得到最大潜能的释放,实现主动发展。“七项育人”是实现两主两全的方法、手段和操作模式。“阳光德育”是“两主两全、七项育人”的终极目标——为学生美丽人格播种,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

2.“两主两全、七项育人”模式研究目标

“两主两全、七项育人”阳光德育新模式的研究目标,是以人为本为指导思想,凸现以生为本的德育特色,努力构建在教师主导下,融德育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及环境建设之中,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激活学生的生命主体,促进学生生存能力、生活方式及生命品质的和谐健康发展。

3.“两主两全、七项育人”模块的建构

我们认为传统德育存在着“三重三轻”的弊端。其一,在德育课程的设置上重思品课显性课程的建设,轻学科课程、日常管理、文化环境及实践活动等隐性课程的多元渗透;其二,在育人的方法手段上,重课堂的灌输式教育和服从式管理,轻学生的主体参与、自我体验、自我内化和自我完善;其三,在德育评价上,重整齐划一的结果评价,轻个性和过程的评价。

为了解决传统德育存在的问题,在“两主两全、七项育人”课题建构中,我们始终以追求德育没有界限、没有围墙,德育应该实实在在、恰到好处地与学校的日常管理、教学工作、文化建设、家庭教育和社区实践活动融合为一体,与学生个人的生活方式紧紧相连,最终实现“德育即生存”、“德育即生活”、“德育即生命”的三生阳光德育构想,并且从校内到校外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和谐阳光德育生态链。

4.“两主两全、七项育人”研究行动

(1)转变观念,建“两主两全育人”责任目标。

我们从转变观念入手,组织教师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让全校教职工认识到:思想道德素质是学生最重要的素质,提高学校德育水平是办好优质学校极其重要的目标。因此,树立“以德立校、全员育人”的教育理念,激发全体教职工以履行教书育人为天职。把德育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各项工作之中,使德育工作走向日常化、生活化和综合化。我们构建了“以德立校,全员育人”四个层面的德育体系,学校育人工作实现了环环相扣、层层把关、人人参与、人人有责(如图所示)。

学校育人“四层”管理目标体系图

img63

(2)凸现“两主”育人,构建七项育人模块。

为了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关键是要让教育者的主导性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促进“两主”(“主导”与“主体”)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共鸣,才能形成心心相通、和谐互动,教学相长的新局面。

①人格育人。

教师高尚的人格、文明的举止和优良的素质是加强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教育的一面镜子,更是教师在育人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具体展现。我们以“健康微笑、奋发向上、理解宽容、关爱创新”为魅力之师,去塑造阳光教师的人格品质,并从树典型、造舆论、重宣传等角度入手,去彰显阳光教师人格魅力的形象和特色。一是在老师中开展“读经典,与大师同行”的教育名篇名著学习活动。通过“读经典,做名师”活动,引领教师吸取古今中外教育名家、名人、名教师的成功教育理念和人格滋养,感悟教育成功的真正魅力是教师自身的人格。以此,引导教师朝向优秀教师的人格目标去发展。二是组织教师开展“现代阳光教师人格”的形象论坛。通过“演讲、征文、网上发布”等形式的辩论,形成思维碰撞、观点交融,树好心目中的阳光人格形象。三是开辟“阳光心语”教师文化长廊。把老师成功的育人感悟,如“植树是培根,育人是育心”、“学生的进步证明了我的成功”、“爱是一把金钥匙”等阳光格言,做成文化宣传牌子,作为文化装饰高高悬挂在校园的文化墙上,让身边的师德文化与校园文化融为一体,成为教师自勉自励的教育手段。事实上,教师的阳光人格塑造,不仅来源外在的影响,如榜样的示范,目标的引领是必不可少的。但更重要的是自我反省和自我教育。四是定期评选“阳光教师”、“阳光科级组”以及“年度感动人物”。用激励手段,宣传舆论,形成以德服人,以格育人,以爱感人,以情动人的阳光育人的主导新风。

②自治育人。

学校以开展“阳光小主人”的自主教育体验活动,为学生成长搭设各式各类的阳光小舞台,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做人。如在校内,成立“阳光文明岗、卫生保洁阳光志愿队、护绿阳光小分队”;在校外,成立“阳光自治监督小组、小区阳光爱心小天使”,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校的常规管理和小区管理中。通过文明执勤,保洁护绿等阳光义工服务,感受到劳动的艰辛,感受到管理和处理人际关系的困难,促使每个人认识到尊重别人才能受到别人尊重的道理,学会严于自律才能管好自己,才能管好他人。

③管理育人。

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还需要加强学校的德育管理。要转变传统管理的理念,把管理看成是化育人的过程,即管理不是简单地管人,更重要的是育人。“管理育人”即把育人工作扎扎实实地融入学校日常的各项管理工作之中,改变学校德育管理中重“管”不重“理”的倾向,把学校的日常管理当成是育人的途径,让师生主动参与,体验过程,感悟管理不是简单地管人,管理是做人的艺术。

师生是学校管理的对象,也是学校管理的主体,更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资源。首先,让他们成为德育管理的主人。我们变原来“金”字塔式的德育管理为人性化的方阵管理,把管理重心下移到班级、级段、科组为本的三大方块德育管理模块,探索“三本互动”德育管理模式,让师生主动管理育人。如每学年组织各级、各班、各科组的师生为建级、建班、建组建言献策的阳光行动,其目的是要调动师生的主动性,在自主管理中,主动思考,主动发现,主动解决,主动教育,变管理为自主教育成长的过程,明确学校德育建设目标在各板块的子目标,主动合理规划班风、级风、学科三个板块的创建方案,共同实现学校德育总体建设目标。

案例:

团结与智慧,浇铸阳光级段

众所周知,年级级段是学校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基本单元——“班级”的集合体,是学校组织框架中基本的管理阶层,是学校教育、教学、教研的实体,是课程改革的前沿阵地。一直以来,我们五年级全体班科任教师积极探索阳光教育的内涵,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团结协作,用智慧与汗水,浇铸阳光级段。

——用赏识的眼光发现优点。

我们年级是典型的老、中、青三代结合的年级级段。我们用“赏识眼光”让每个人闪光,凝集每一颗心。优秀的退休教师马老师、柳老师,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的敬业精神,阳光形象,人格魅力早已深入人心。级里的老师,不论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有了喜悦、烦恼都愿与她们倾诉,而他们如家中的长者一般,耐心倾听、诚心沟通、细心引导,阳光般的情怀让人感同身受。年级里的中坚力量,是一群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中层骨干教师,“主动、乐观、进取”是他们最大的特点,他们经历了新、老城南的交替转换,见证了新城南的奋发崛起,用阳光般的意志唱响了阳光教育之歌。级里最年轻的两位教师,是上学期才调入城南工作的,他们充满了青春的活力,谦虚、乐学、上进,阳光般的笑脸给级里带来了鲜活的动力。在阳光年级中,我们正是用“赏识评价”,为彼此赢得了尊重与关爱,营造了“健康、积极、宽松、愉悦”的阳光氛围。

——用宽容的心态包容不足。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赏识优点的同时,我们必然会发现对方身上所存在的某些不足之处,是嗤之以鼻、一笑置之,还是碍于面子,隐忍不说呢?我们认为,这都不是正确看待问题的办法。在阳光年级中,我们力求塑造阳光人格——理解与宽容。宽容是对待生活最可鉴赏的美德,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更是人与人交往中的至高境界。但是,绝不能把宽容等同于纵容。同事之间有了小磕碰,我们要有一颗包容之心,工作中出现这样那样的差错,我们提倡的是直言不讳,当面指出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在集体工作环境中,学会原谅自己或他人所出现的失误与差错,其实也是一种美德。所以我们谨记:“容人须学海,十分满尚纳百川”,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有一颗宽容的心吧。

——用感恩的行动回报帮助。

放眼社会,感恩教育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感恩父母、感恩学校、感恩老师……需要我们感恩的实在太多太多。在我们级里,始终提倡的是感恩所有曾对自己真诚帮助的人。“关爱、互助、奉献”是阳光之师必须具备的阳光情怀,真挚的问候、真诚的帮助,犹如明媚的阳光温暖人心。级里的年轻教师杜老师,专业知识丰富、基本功扎实,进校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承担了多项开课与比赛的任务。在她勇挑重担的同时,级里的老师也给予了最大的支持与帮助:同班级的老师配合换课代课,同科组的老师利用备课改作业的时间集体听课、评课。最终,杜老师不负众望,以最好的成绩让我们欣喜地看到一位“阳光之师”正在茁壮成长。就让我们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吧。感恩学校给我们提供的发展空间,感恩同事之间的帮助与理解,感恩老教师的甘当铺路石,感恩所有曾对我们热忱相助的人们。

——用集体的力量战胜困难。

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团结的力量是巨大的。在阳光级段中,我们必须学会团结协作,依靠集体的智慧与力量去战胜困难。学期初,各班都接受了收集、整理学生学杂费减免资料的任务。时间紧、任务重,班主任们忙得焦头烂额,级里的其他教师也没有袖手旁观,有的帮忙催交资料,有的帮忙验证资料,有的帮忙打印成册,最后在规定时间内,圆满地完成了学校交给的任务。最近,级里有一位教师因身体不适请了长假。自然,代课的任务落到了级里。面对一张张代课单,我们没有听到一句怨言,大家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学校、年级这个大集体,纷纷克服了自己工作上的困难,欣然接受代课任务,使这一困难迎刃而解。是啊,这就是集体的力量。现在,在我们年级,大家常围坐一起,交流教学中的心得,探索教育中的难题,分享收获时的喜悦,像这样的场面,早已屡见不鲜。我想,这就是阳光教育所带来的和谐发展,也正是阳光教育的内涵所在吧。

无私奉献的蜡烛精神,博采众长的蜜蜂精神,团结协作的蚂蚁精神,锻造了一支“阳光之师”的队伍;我们用团结与智慧,浇铸属于我们自己的“阳光级段”。

(转摘林秀敏老师《阳光级段建设》之感)

轻轻地告诉你——

案例生动地展现了师生参与德育管理,在实践中,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用心灵去思考的阳光教育策略。这正是我们探索阳光德育,实现管理育人的愿望。没有亲身体验的教育管理,就没有心灵震撼的管理!让师生参与德育管理建设,正是调动师生德育主动性、实效性的最佳方法及途径。

其次,建立“激励发展”人性管理制度。一方面狠抓制度育人的建设,如出台阳光级段、阳光班级、阳光教师和阳光学生的评选办法,用制度建设来规范阳光师生的文明行为。另一方面,设立阳光岗位奖,让师生主动参与管理。要求每个教师、每个学生每年要担任一次学校义务管理的一项工作,如值日教师、助教员、督导员、值日生等岗位工作,在阳光岗位中体验管理的艰辛,在管理中学会做人,激扬主人翁的精神。并把阳光岗位作为评价阳光教师、阳光学生的一项重要指数去激励师生关注生活的细节,从细小、平凡岗位中彰显美丽的阳光人格。

④教学育人。

“教学育人,无痕育人”,就是力求各学科的教学能根据各自的特点,把德育巧妙地、有机地与学科课堂教学结为一体,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熏陶和教育,以体现德育即学习生活。

一是发挥思品课、班团队活动课主渠道作用。品德课、班团队活动是德育的主渠道。如何使思品课教学和班团队活动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回归生活、回归社会,走向综合的要求。我们抓住校本化、综合化和主体化做文章:第一是变传授式为主的品德课,为探究式为主要的道德实践活动课,把课堂交给学生。第二是把生活引进课堂。我们根据思想品德课的二十四个德育纲目,自行编写了一套小学思想品德综合活动课案例;同时,有机地把时事教育和生活常识教育引进思品课,使思想品德课走向综合化。第三是变管理式班团队专题教育为体验式的道德实践活动。如开展“做阳光小主人”主题班会课活动,把班主题活动课案例汇编成册,供全体班主任使用。少先队开展“爱心小天使、护绿小天使、文明小天使、友谊小天使、学习小天使、诚信小天使、劳动小天使、卫生小天使”等八项评选活动,让少先队员在活动中体验情感,升华认识,积极发挥班团队阵地的育人作用。

案例:

《如何面对挫折》主题班会活动课

一、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人生中难免遇到坎坷和挫折,具有驾驭挫折和失败的各种能力和接受挫折的心理准备,有变挫折为动力的意识。使学生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道理,要永做挫折中的一朵不败的花朵。培养学生具有积极进取、不畏困难的良好意志品质。

二、活动准备

1.收集名人战胜挫折的故事、名言。

2.收集有关乐曲、歌曲、诗歌。

三、活动过程

(一)谈挫折。

主持人合:大家早上好!欢迎各位老师参加我们的主题班会!

主持人甲:同学们,在生活中,人人都希望走一条平坦的路,但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有成功,也有失败,有顺境,也有逆境。

主持人乙:有人说,挫折是人人有份的“快餐”,也就是说,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随时都可能遇到各种困难失败。

主持人甲:亲爱的同学们,你遇到过哪些挫折呢?谁能说给大家听?

1.学生讲述自己受挫的故事。

2.李明的想法对吗?他到底该怎么办?

(二)如何面对挫折

主持人乙:人生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会经常遇到挫折。比如:考试失败,竞选班干部落选,没有被评上“优秀学生”,老师的批评,朋友间的误会,家庭的破裂,父母的责骂,这都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挫折,都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痛苦。

主持人甲:遇到这些挫折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A.1.请四人以小组讨论讨论如何面对这些挫折?

2.同学说。

B.1.主持人甲:说给爸爸妈妈听、散散步、听听音乐、练练书法、读名人故事,朋友之间多开导,同学们面对挫折的办法真多。

2.主持人乙:这时候我总喜欢读一读书,前两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它教给了我面对挫折的方法,现在,我想读给大家听,与大家一起分享。

3.主持人甲:好啊,大家掌声欢迎。

演讲:《怎样面对挫折》。

C.1.主持人甲:我知道,咱班同学都读了很多名人故事。

2.主持人乙:对呀,其实,读名人故事,从一些名人身上汲取力量非常好。下面,我想请各小队同学把他们读的名人故事讲述给大家听。

学生讲述名人故事。

(1)台湾作家杏林子 (2)张海迪的故事 (3)奥斯特洛夫斯基

D.1.主持人甲:这些故事实在是太感人了。

2.主持人乙:是呀,他们也是经历了很多风风雨雨才走向成功的。

3.挫折本来就是生活的组成部分,也是人生的宝贵财富。敢于摔跤的孩子先学会走路。

E.交流名言。

1.主持人甲: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追求的目标和毅力,一些名人说出了他们对挫折的感悟。

2.交流名人名言。

F.主持人乙:同学们都非常喜欢看动画片,比如:《小虎还乡》、《西游记》、《宝莲灯》,片中的主人公很让我们感动,他们又是怎样面对挫折的呢,请看动画片《西游记》。

G.诗歌朗诵。

1.主持人甲:有一句歌词告诉我们: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随随便便成功,请听诗歌朗诵《笑对挫折》。

2.主持人乙:希望使我们在挫折中茁壮成长,不管受到什么样的挫折,内心希望不能丧失,对目标的追求不能丧失,请听诗歌朗诵《在春天里播种希望》。

(三)小结挫折

1.主持人甲:没有失败,哪来的成功?经不起风雨,怎见彩虹。每当我失败的时候,我总会唱起《阳光总在风雨后》,下面,请听大合唱《阳光总在风雨后》。

2.主持人乙:挫折本来就是生活的组成部分,也是人生的宝贵财富。敢于摔跤的孩子先学会走路。

3.主持人甲: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追求的目标和毅力,只要我们有坚强的毅力,坚定的信念,持之以恒的精神,崇高的理想,我们一定能战胜一切困难和挫折。

4.教师总结:在成长的道路上,有坦途,也有坎坷;有鲜花,也有荆棘。在你伸手摘取美丽的鲜花,荆棘同时会刺伤你的手。如果因为怕痛,就不愿伸手,那么对于这种人来说,再美丽的鲜花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当你们遇到挫折时,就该正视它,永不言败,努力走向成功。希望同学们像高尔基所描写的海燕那样,在暴风雨中飞得更稳更高更远,急风暴雨过后太阳依旧灿烂。

轻轻地告诉你——

主题班会课或队主题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以上有趣的班会活动,让孩子们懂得挫折是人生走向成功的必修课,教育学生要勇于面对挫折,乐于战胜困难。

二是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实现科科有德育。课堂教学是育人的主阵地。我们以学科教学为阵地,实现科科有德育。首先,确定语文、社会、思品等学科侧重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品质教育;数学、自然、计算机等学科侧重对学生进行科学、严谨、思辨学习品质的教育;体育、美术、音乐等学科侧重对学生进行意志、心理、审美行为的情感熏陶。其次,我们要求学科教学要从“四个方面”切入与德育工作相结合:第一是从教学目标切入,每节课都要明确情感、价值观等育人目标;第二是从教材内容切入,善于挖掘教材内涵,实现以文载道;第三是从教学过程切入,教学过程做到以人育人、以行育人、以智育人、以境育人焕发课堂活力;四是从作业训练切入,要求作业联系生活实践,体现操作性和人文性,并积极开展作业多元互动评价活动,使作业评价成为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过程。

⑤环境育人。

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的人格成长直接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十分重视校园的文化环境的精心设计和建设,让校园文化成为学校德育的化身,师生精神世界的灵魂。

巧设校园文化环境,散发环境育人魅力。让校园的每一堵墙都能说话,每一个角落都能育人,花草树木都能传情是我们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目标。走进阳光的校园,你会发现仿佛走进了学习的乐园,生活的家园!墙壁走廊尽是师生的佳作;绿草丛里尽是一行行醒目的花草心语:花草是氧吧,我们要爱护它。甚至连洗手间也有它的育人功能,学生自制的海报、小广告贴满了墙,时时刻刻地提醒你:厕所是我的家,环境卫生靠大家。生动有趣而富有人文的校园文化环境,让学生感受到校园的美、人文的美,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功效。

⑥活动育人。

活动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生活,寓教育与活动之中是激活德育实效性、趣味性为一体的重要途径。我们在探索中,不断采取以活动为形式的德育实践活动,激活德育的活力。活动不仅关注时事性、主题性和专题性的活动策划,更重要的是把育人的活动与日常生活、学习、交往融为一体,积极探索“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育人策略。每期要求各学科组织一次学科专项实践学习活动,把学科知识与人文、情感、道德等教育理念生动活泼地整合为一体,让学生在活动中熏陶情感,锻炼意志,提高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如语文科开展“故事伴我成长”、“走进名人的世界”学科周创意活动,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名人的成长故事,感受成功的奥秘,以名人经典陶冶自己,吸取故事经典的精神营养,丰厚自己,确立目标,孜孜不倦地追求,培养坚定不移的信念。再如,美术科以“环保宣传画”的设计,“爱祖国、爱家乡”的邮票设计,公益广告设计和节日宣传画设计,品德行为素质教育为主题的美术综合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道德观的教育。譬如在“我是小公民”为主题的公益广告设计活动中,学生设计了“排队上车”、“给老人让座”等公益广告画,在富有创意的广告设计中,有机地对学生进行了公民道德意识和行为的教育,让学生更加清晰地懂得怎样做才是一名好公民的行为。

案例:

读《我不能失信》有感(摘于学生的读书随笔)

三年级的课文中,有一个故事叫《我不能失信》,讲的是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要到朋友家做客,宋庆龄很兴奋,一直很向往,却想起自己已和小珍有约定,不假思索就选择留下。无论父母如何相劝,都无法动摇她的决心。虽然故事很简单,却给了我无尽的做人道理。读完文章,小庆龄那一句朴素的“如果我没有忘记,就不能失信”给我印象非常深刻,让我懂得了守信珍贵于一切。

读幼儿园时,我有个很要好的朋友小洁,每天我们总在一起玩耍,还常常到对方家做客,每一次,我们都玩得很开心。

一个周日,像往常一样,我把小洁约到家里来玩。但在周六,我却得到一个足以让我兴奋得彻夜未眠的消息——叔叔从香港回来了!要知道,他每一次回家,都会给我们兄弟姐妹带些有趣的玩具和好吃的零食。周日早上,我早早就赶到了奶奶家等叔叔回归,早已把约小洁到家玩这件事抛到九霄云外去了。那天,我收获了许多新鲜的玩具。

周一,我带着新玩具到学校自己玩啊,突然,小洁怒火冲冲地走到我跟前,抢过我的玩具,质问我说:“周日早上你到哪去了,我在你家楼下等了大半天也不见个人影?”“要你管?等就等,活该!”小洁见我丝毫没有要道歉的意思,就更加火冒三丈,之后我们就吵起来了。

从那天起,我们就再也没有来往,就这样,失信将我与小洁的友谊之窗紧紧地锁上,使那段充满童真的感情沦落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

读完了这个朴实而简单的故事,我很后悔,只可惜世上没有买后悔药,如果时间倒流,我会用一切来维护这段感情。但这只是“如果”,现在我能做的,就是诚实、守信,用实际行动延续每一段快乐的友谊。

学会诚信,让自己拥有美好的友谊是我生活中的美丽梦想。

轻轻地告诉你——

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只要你相信他能行,并创设环境机会让他去自主感受,你就会发现原来我们的学生情感是那么的丰富,内心充满着对人性之美的无限追求与创造的渴望,创造让他感到自信和美丽,情感也得到了升华。

⑦评价育人。

“评价育人”,就是探索运用评价手段作为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从中学会自我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变评价为育人的过程,变评价为多元主体的自我成长的足迹,促进学生的快乐成长。

一是建立学生个人成长档案。我们建立学生个人成长档案袋。档案袋包括有学生个人“学业成绩卡、个性特长卡、实践活动卡、爱心服务卡、爱护公物卡和意见建议卡”等,由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填写“个人成长足迹”手册,引导学生记载个人不同年段的成长经历,让学生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在自我评价中成长。

二是开展多角度的学生评价活动。我们在师生中巧设“心桥卡、悄悄话、心灵信箱”的评价活动,为师生、家长的关爱对话搭起互评互助的桥梁。除此,我们还在学生中开展“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和“在社会做个好公民”的评价活动,意在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的评价中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塑造自我,成为大家认可的“好学生”。

(十一)阳光德育激活了教师人格魅力

“阳光德育”的实施,不仅德育生动了,也让教师深深地感受到人格育人,爱心化育是育人的金钥匙。用爱心关怀学生,用爱心教育学生是育人成功的重要秘诀。如年轻的陆晓萍老师带领的班级成为阳光集体。她对班主任工作深有体会,附诗以表其感。

阳光沐浴

城南人“尊重、关爱、合作、创新”,

犹如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我年轻,我健康,要成为光芒四射的太阳,

把师爱的阳光洒给可爱的学生。

课堂上笑着对他们说“你的答案真漂亮”,

给后进生善意的微笑和鼓励的眼神。

让他们信心百倍地探索和创造,

同时也学会敢于面对,自我反省。

每天门口迎送:“你今天穿得真整齐。”

操场上,飞扬着我们嬉戏的欢乐声。

累了,孩子们会悄悄地帮我捶背,

我收获的是师生间的和谐、平等。

简短的一首自由诗,这让我明了地看到,学校阳光德育拨动了教师教育最原始的情弦,让师爱播撒到每个孩子幼小的心田,是映出师生和谐关系的一幅幅阳光的画面。

案例:

摘录 刘红老师《以身示范 点燃关爱之灯》片段

今天上完体育课后,三四个孩子跑到办公室急匆匆地向我报告:“Miss刘,刚才我们做完操后,老师叫我们自由活动,可是子扬就一直在操场乱跑。现在他很难受,在教室里吐了一地。”我听了,赶紧跑到教室,只见,教室里乱哄哄的,有许多孩子都用手捏着鼻子,一脸惊恐的表情,站在离子扬桌子二三米的地方看着子扬。而子扬的脸色苍白,正趴在桌子上面哭,桌子下是一大片难闻的秽物。刺鼻的恶臭,让周围的孩子纷纷叫喊着:“臭死了,臭死了!”却没有一个孩子想要上前安慰他,帮他擦嘴,打扫秽物的意思。看到这一幕,我心中的怒火直往上蹿,我真想大声地斥责他们,但理智告诉我:“且慢,且慢,这些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习惯了来自周围的关心,并认为理所当然,所以既不会关心别人,还要埋怨别人。如果现在硬邦邦地教育他们,未必能有好的效果。”于是,我有了主意:以身示范,用这件事来教会他们怎样去关爱别人。

我问:“谁带了面纸巾?带子扬到厕所去漱漱口,洗洗脸。”“我去。”庚顺主动带子扬去了厕所。

我又问:“谁想跟老师一起到楼下沙坑里去铲点沙子?”小妮马上到卫生橱中拿出簸箕,跟我到楼下去铲沙子。

沙子取来后,我走到那堆秽物前,捋起袖子示范给大家看:“你们看,我是怎么还给地板一张美丽的脸。”我把沙子均匀地洒在秽物上,待沙子将秽物吸收了一会儿,再把沙子扫起来倒掉,接着打来一桶水,用拖把将地拖干净。

这时,孩子们用小手扇扇鼻子,七嘴八舌地说:“不臭了,不臭了。”“地板干净了,Miss刘真的让地板变得美丽了。”“Miss刘,真厉害!”“您好勇敢哦!”听了这些天真的孩子们的话,真得让我哭笑不得。我接着说:“地板是怎么变干净的?”

“老师扫的呀。”

“对呀,你们都害怕难闻的味道,那老师不怕是吗?”大家相互看了一眼,摇摇头小声地说:“不是。”

“那老师怎么还去打扫呢?”

一个孩子说:“虽然这些秽物是子扬吐的,可是他生病了,没有办法自己打扫干净,老师为了大家不被臭味熏倒,所以老师就打扫了,这是老师对我们大家的关心呀。”

“对呀,老师为了你们当然会扫的,这叫关爱。老师相信你们,以后也能像老师一样学会怎样关爱他人,让每个同学在这个充满阳光的大家庭里健康快乐地成长,是吗?”孩子们默默地点点头。

中午午餐前,我想到教室去看看子扬好些了没,刚走到走廊时,班里的一个孩子跑来告诉我:“老师,子扬又吐了。”我走进教室一看,地上已经铺上一层薄薄的细沙,几个孩子正扫得认真,一个孩子拿着拖把,另一个孩子拿着桶准备去提水,还有几个孩子在给子扬擦嘴、倒水、递毛巾。看了这感人的一幕,我高兴地笑了,并给予孩子们最真诚的掌声。

上面这几个教育故事,用事实和过程告诉我们,阳光德育倡导人文关爱教育模式中,把“师爱”放在首位。对孩子来说,“师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影响是深远的。在学校,师爱就是榜样,教师的点滴行动都深深植入孩子的心田。在处理学生呕吐这件事情,作为刘老师为孩子作出了榜样,使学生的潜意识转化为行动。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师爱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那么,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热爱学生,对学生真诚、公正、民主的人。

(十二)阳光德育让学生生命得到提升

阳光德育的推进和实施,教师的美丽人格,像一股股暖流融入了学生的心田,点燃了学生美丽心灵——德育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净化了学生的心境,提升了学生的情感认知。从下面学生的《心灵日记》摘要,我们可以听到和感受到学生的心灵成长的声音和变化。

懂得感恩(摘录学生的《心灵日记》)

我感恩绿叶,因为它给我生机;我感恩清风,因为它给我凉爽;我感恩阳光,因为它给我温暖;我感恩星空,因为它给我遐想……

生活中,感恩无处不在,它就在我们身边,就在这车水马龙中穿梭,就在透明的空气中流动,就在这潺潺的溪水中流淌。

在这次四川大地震中,一所小学在这场灾难中倒塌,大地母亲怒吼着将许多鲜活的生命吞噬。往日无数天真活泼的生命生死未卜,昔日充满欢声笑语和读书声的学堂化成一片废墟。一名年仅12岁的小男孩被压在这废墟下,作为唯一的幸存者,他得到了救援。一名名英勇的解放军战士赶来,把这名小男孩从废墟里救出来,放在担架上,转移到安全地带。在转移的过程中,满脸污垢的小男孩在忍受着伤痛的同时,不忘举起他的右手,给让他重生机会的解放军战士恭恭敬敬地敬了一个标准的队礼,在场的人们都因为孩子的懂事而流下了热泪。

感恩不一定要轰轰烈烈,惊天动地,也可以是那么平常,那么普通,帮父母做做家务,给长辈倒上一杯茶,向老师的一声问好……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事,其实都是感恩。

我们需要感恩,感恩世界,感恩生活,感恩人生,感恩命运,时常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感恩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一切。

学会欣赏(摘录学生的《心灵日记》)

生活中有许多让你值得欣赏的东西,关键是你有没有一双会欣赏的眼睛。无论是人,或者是事,还是一件物品,它们都值得我们去欣赏。学会欣赏,首先要学会发现美,就是那平凡的小草也有它特别的美丽,这种美不仅仅是外表的美还有它的内在美。只要你善于发现美,那么你就会觉得世界上不是十分枯燥,而是十分多姿多彩的,会渐渐地学会欣赏人、事和物。

如果一个人懂得了怎么欣赏,那么欣赏就会让他受益无穷,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欣赏也会发挥它那无穷的力量,会让你感到生活中的幸福和快乐。在班级里,假设有一个在班级里没有什么人缘、学习成绩很糟、常被老师批评的学生,从表面上看,这个人应该不会受别人的尊重,但从一个会欣赏事物的人来讲,也许他会发现这个学生有很多优点,或许他爱劳动;或许他……

欣赏还会给你带来友谊,在同学之间,你如果喜欢去挑剔别人的话,那么你就不会让人去尊重你,如果你学会欣赏的话,那么你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欣赏还会给人带来快乐,如果你遇到了一个人,你老是用放大镜去对待缺点,那么你会很烦恼,如果你把放大镜去对待人的优点,自己取长补短,那你将会很快乐。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我们要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让快乐和幸福伴你走过每一天。

贵在诚实(摘录学生的《心灵日记》)

人生中,诚实是每一个人都必备的品质,如果没有了诚实,就等于你欺骗了你的人生。

这道理是我在四年级懂得的。那一次,考试时有一个同学作弊被老师知道,老师在课堂上说:“作弊同学要到我办公室来。”过了几天还是没有同学到老师办公室。老师忍不住了,把作弊同学叫到办公室,轻轻地问,可他还是不承认。老师很生气,最后老师在班里点名批评了他。

不诚实就只有这种后果,如果他诚实一点,把他作弊的事情说清楚,他可能就不会受到批评了。这也说明了诚实的重要,如果他诚实的话,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原谅,诚实真的太重要了,它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呀!

敬老助残(摘录学生的《体验日记》)

“福利院”是我们时常提起的一个地方。那里有很多需要我们伸出援手来帮助的人。正因为这样,我爸爸才趁寒假期间带我去福利院一趟。

我们拿着全家人攒起来的钱,买了棉被、棉袄还有一些油和米去了福利院。去那里不仅仅是去送东西,我还给小朋友们和老人们唱歌,帮小女孩们扎头发,爸爸帮小弟弟和老爷爷们理发。去福利院后,我亲身经历了助人为乐,是怎样的感受。我也知道了,福利院里的老人们和小弟弟小妹妹们都渴望亲情。他们都希望有家人的关爱和支持,希望时时刻刻都有家人陪在身边。这一切在小朋友们的眼神和歌声中,在老人们和那些残疾人对我们的热烈欢迎中都能体会到。他们希望我们多停留一会儿,哪怕是几秒钟也好。他们让我体会到了亲情的可贵;让我更懂得珍惜每个人对我的爱;让我感觉到没有家人的痛苦;更让我感到心酸:因为,当你看到小朋友们那可爱的面孔时,当你看到他们甜甜的笑容时,当你看到他们正快乐地嬉戏的身影时,你会舍不得,你会心疼,你会对他们付出关心……去了福利院之后,我真心希望每一个有能力的人,都能献出你们那一点点爱,来帮助这些需要帮助的人们。让他们感受到:其实亲人就在身边。他们时刻守护着你们,他们让爱洒满人间。

我还要让全世界的人知道: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是美好的人间!

轻轻地告诉你——

生活就是这样的美妙,你付出了快乐你就将收获快乐,你付出了爱你就将收获爱的芳香。正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道理,阳光德育用人性的真善美去启迪人性的真善美,收获的将是阳光灿烂的美丽人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