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试论本科课堂教学三重境界

试论本科课堂教学三重境界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本科教学是大学教师职业生涯的主线,是大学教师的第一职责,也是大学教师日常工作的重心之一。笔者以为,本科课堂教学也有着三种不同职业境界,教师在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水平过程中,也应自觉追求职业发展的三重境界,以抵达自己职业生涯高峰。本文拟借用王国维的方式,也用三句诗词加以概括,并就这一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试论本科课堂教学三重境界
——以经管类专业课程为例

朝晖[1]

(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摘 要:基于经管类专业课程教学实践,本文重点探讨本科教学的“三重境界”,即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依次递进;认为教师在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水平过程中应自觉追求职业发展的三重境界,以抵达自己职业生涯高峰;围绕这一教学三重境界,概括出“一个目标,两种手段,三层境界,四重生活,多种模式”的教学思想。

关键词:本科教学;专业课程;三重境界;教学思想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先生在其文学评论专著《人间词话》中曾有过这样一段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1

本科教学是大学教师职业生涯的主线,是大学教师的第一职责,也是大学教师日常工作的重心之一。笔者以为,本科课堂教学也有着三种不同职业境界,教师在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水平过程中,也应自觉追求职业发展的三重境界,以抵达自己职业生涯高峰。本文拟借用王国维的方式,也用三句诗词加以概括,并就这一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第一境界:“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2]。即教师首先应把课程基本内容讲得清楚条理,把基本要点用一、二、三概括出来,让学生听了以后能一目了然,在内心建立起知识骨架,即基本框架结构。这其实是作为一个教师最起码的要求。

第二境界:“比花花解语,比玉玉生香”3。意思是作为一个老师应把授课内容讲得生动有趣,让学生乐意接受。关键不在于插入一些案例、小故事等,这有玩弄噱头,哗众取宠之嫌,而在于善于通俗化、具体化、现实化,寓教于乐,让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并与现实生活、实际现象紧密联系结合起来。

第三境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4。意即老师课堂上讲授的东西要有一定的思想性,特别是人格魅力。老师讲的东西要有一定的内涵,能优化学生的心智模式,特别是培养其现代理性思维、辩证思维等思想方法,还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品质、健全的人格。让这门课真正在学生的心中播下种子、留下印记,乃至产生终生的影响。

一、第一境界:提纲挈领,构建框架

许多理论性的专业课程,其教材按照概念、假设、模型等展开论述,教师如果按照这个顺序教学,必然使学生苦不堪言而无所收获。按照马克思的科学抽象法,要对课本内容进行“具体的再现”[5],必须首先给学生介绍这个理论为什么产生,是做什么用的,即针对什么“问题”而提出的,及其大概的演进脉络,最后,还要尽可能用一两句话概括其基本思想和精髓,避免使学生陷入一大堆概念、公式、模型、练习题,而无法真正理解其基本道理,也就无法变成自己的知识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更无法把学过的理论用自己的话(甚至加入自己的理解)转述出来,这样就成了应付考试的死知识。例如,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产业选择论和五力模型),本质思想就是外部产业环境决定企业能否成功,最初的选择决定一切,用俗话来讲就是“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这样的理解虽然粗糙,但能建立基本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再去掌握具体内容,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意义的,否则学生学了之后,即使概念、模型记得很清楚,但不知道实质含义,也就无法应用,甚至不知道什么场合用,干什么用,怎么用,而且容易产生对理论的畏惧感、神秘感,久之则形成厌倦感。实际上,许多专业理论的基本道理都很简单、很实用,只是学术化的教学方式窒息了它的生命力。

现在学生惰性很强,老师的课上得好,会听下去;上得不好,不光旷课,连学习基本动力也给扼杀了,最后考试勉强应付甚至不及格,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而如果某老师在课堂上有丰富的信息量、活跃的课堂气氛、前所未有的教学方法,那么上该老师的课就会成为学生一个星期内最大的期盼!教育并不是万能的,但好的教学方法最起码可以做到很好的引导作用,使原来具有上等秉赋的人才可以塑造成杰出的人才,使原来只有中等秉赋的人才可以塑造成上等人才,原来只有下等秉赋的人才可以塑造成中等人才!

二、第二境界:让课堂吹进一股新风

在课堂上,一个老师只需要做一件事就可以了,这件事就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大学的课堂教育而言,传授文本知识不是第一位的,虽然这也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如何形成?来自老师的课堂上的良好引导!因为对于大学的很多课程,学生在进大学以前可能从来没有相关知识的铺垫,仅在入大学后第一次接触,如果老师引导恰当,学生觉得很有兴趣,他(她)就会主动自觉地去学习钻研。这就是所谓的“师傅引进门,修行靠自身”。相反,如果老师引导不善,学生不光不会自己主动学习,原本留存的一点学习兴趣也被扼杀,更不要谈进一步的学习了。大多数学生往往勉强应付考试,敷衍了事,甚至考试不及格。如果是这样,老师应该负相当一部分责任

青年教师应该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无论教学手段、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只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引起学生对专业课的强烈的学习兴趣,都可以大胆地试。在经管类专业的很多课程中,如政治经济学学、公司经济学、金融市场学等课程,理论性强,抽象程度高,如果没有一定灵活度,很容易变成枯燥的课堂说教。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根据本科生欠缺理论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特点,强化“理论语言”的通俗化翻译,在转述、具体化过程中进行“再创造”,联系现实生活、实际现象,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实践让笔者深深体会到:虽是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只要有好的引导,一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无穷创造力和想象力,引导学生学好专业课。教学本身就是一门实践艺术,就看老师是不是一个技艺高超的画师,在纸上描绘出鬼斧神工惊人之笔,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的创新,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三、第三境界:让思想贯穿大学的课堂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梅贻琦)6。现在我们的社会,大学虽然越来越多,但真正能够当得起“大师”之谓的学者却越来越少。但不管怎样,大学课堂是一定要有思想,否则就沦为职业教育、技能训练。课堂上展示的思想可以是教师自己的学术成果,也可以是老师本人的心得体会。比如,同样的专业课程教材,其知识和理论都是前人的成果,除了要把书本上的东西传播给学生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需要展现自己的思想成果,特别是思考过程和思维方法。让学生接受思想的熏陶,使他们也成为有思想的人。比如,针对老师在提到“人民币升值争论”、“金融危机”等热点话题时,也需要有自己的看法,不是报刊杂志上人家怎么说你就怎么讲。而且教师在展示自己思想时,要有层层论证,富有逻辑和条理,这样才有说服力。没有思想的课堂,是没有灵魂的机械灌输。

另外,课堂教学也应有意识地贯穿人格教育。我们知道,“教育”二字英文是“education”,除“教”(知识与理论)以外,重点还在“育”(人格与思想)。如果没有“育”的部分,光有“教”,那仅仅是“training”(技能培训),不是教育的本质。教师在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教学生如何做人。这些做人的道理贯穿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又比如,师生交往中,老师针对学生好的做法、思想应该予以积极肯定,针对学生不良的习惯和行为一定要及时阻止甚至给予必要的惩戒。“赏罚”两种手段必须做到分明。“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首先是一个有品德、有思想的人。

经管类教育也是一样,教师除了要把课讲好外,也一定要从专业特色出发,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实施人格教育。因为经管类的毕业生大多在商界,比如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和其他企业,还有财税、海关等国家机关。这些部门都有一个明显特征,都要与钱打交道。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操守,面对金钱诱惑,年轻的毕业生稍不留神就有可能滑向犯罪深渊。这样的例子已经太多。最近国内外连续发生多起财务欺诈案,如内幕交易、操纵市场、虚假陈述以及欺诈客户,凡此种种,除了市场监管有责任外,内部高管与员工的道德操守也是很重要的因素。远的如英国巴林银行倒闭案、“327国债”期货事件;近的如国内的中石油事件、杭萧钢构事件,当事人就有高校毕业不久的专业类人才。

因为纯技术的专业知识是形而下的东西,学起来是不难的。而如何在大学期间将学生造就成为一个具有完美人格的人才,才是我们教育最迫切的。

四、结 语

作为大学老师,一般都能做到第一个层次。如果能做到第二个层次,学生都基本会认可是一个很好的老师了。而如果做到第三个层次,那这个老师就会获得普遍尊敬和爱戴。也许我们不一定能做到第三个层次,应该以此作为目标,不断地提高自己,努力达到数学的至高境界,“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青年教师应该练好基本功,在做到第一层次的基础上,通过一些技巧的训练,努力做到第二层次,最终达到第三个境界。怎样实现这种层次的飞越?还是要对原来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我们当前的教学手段和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教学方法总体上还是停留在几乎是古老的状态:讲台上老师讲,学生在下面记——还是原来那套“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问题很多,效果也不理想。学生们把这种教学过程形象地描述为四步曲:“上课记笔记,下课补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我们大学的课堂教学再不是呼吁起来的进行改革的时候了,而应该是立即起来行动,革“传统教学模式”的命的时候了!

总体而言,作者的教学思想可以用以下几句话来简单概括:一个目标,两种手段,三层境界,四重生活,多种模式。所谓一个目标即“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两种手段即“赏罚分明两种手段”;三层境界即前面讲到“课堂教学三境界”;四重生活即要打破原来“上课记笔记,下课补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这种大学生活;通过实验实践等教学模式的创新,来不断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普通教师一般都能做到教学的第一层境界,通过课堂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我们完全可以达到第二境界。另外,我们还应追求教学的至高境界,让思想贯穿我们的大学课堂,这个思想不只是学术思想,更重要的,也包含品质人格。

参考文献

[1]王国维(吴洋注释).人间词话[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

[2]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M]//李华.宋词三百首详注.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9.

[3]王实甫《西厢记》杂剧第一本“张君瑞闹道场”第二折[M]//(元)王实甫(唐松波校注).西厢记.北京:金盾出版社,2008.

[4]杜甫《春夜喜雨》[M]//(清)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

[5]张维达,等.政治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6]尚洪波.大学伦理精神与大学自治[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注释】

[1]娄朝晖,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产业组织、公司治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