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反思提高培训的途径

反思提高培训的途径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5]教师的个体自我反思是“反思提高”培训的重点,这也正是“反思提高”培训模式主体性特征的体现。在反思提高培训中,有不同的方法和途径来促进个体反思与群体反思,以下分别述之。在反思提高培训环节中,我们通过学员撰写反思日记,对名师或同伴的课堂观察以及对教学案例的分析等途径提高教师自我反思能力。班杜拉将观察学习视为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习得行为的过程。

第三节 反思提高培训的途径

有学者将反思形容为“一个人内心的对话”,认为人们正是由此“获得经验、形成信念、得到感悟”,认为这种“对话”能促进知识的获得与行为的改变。[25]教师的个体自我反思是“反思提高”培训的重点,这也正是“反思提高”培训模式主体性特征的体现。同时,教师反思的建构性特征强调培训过程中教师学习过程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学习情境与协作学习对学习意义的建构作用。学习共同体的建立有助于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开展,让学员在与他人的交往互动中发现自我、实现自我。因此,在教师学习共同体或专业团队中开展群体反思会使教师始终保持开放的好奇心、宽容的同理心和协作的信任心,这有助于教师在团队中通过建设性地批判反思形成更有效的问题决策能力和解决能力。教师个体反思与群体反思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兼容。在反思提高培训中,有不同的方法和途径来促进个体反思与群体反思,以下分别述之。

一、个体反思

里根等学者认为教师叙述(包含着认知与批判成分),如教师日志、会议报告、课堂描述、自我访谈等提供了一条能够使反思性实践得到鼓励的最佳途径。在反思提高培训环节中,我们通过学员撰写反思日记,对名师或同伴的课堂观察以及对教学案例的分析等途径提高教师自我反思能力。

(一)反思报告

教师培训过程中总会有许多体会和感悟,如果这些体验只是在脑海中闪过,那可能就转瞬即逝,那些不乏教育哲理的思想没法保存下来。通过撰写反思报告的方法可以及时记录所思所想,让那些闪现火花的思想固化成文字。思想形成文字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反思的过程,而形成文字的反思成果可以让教师进一步反复地深入地思考。我们在教师培训过程中要求教师必须撰写学习感悟等反思报告,反思报告的内容可以是理论学习感悟、课堂观察报告、专业发展规划、读书报告等。比如《中国新农村专业发展计划》研修项目就要求参训教师撰写《我的乡村教育改革之梦》内容包括:我的奋斗计划、我的愿望及实现梦的途径、方法与措施,要求有真情实感,以情感人,联系学校和自身实际,写出特色和个性,字数不少于5000字;撰写一篇结业论文,要求以“我一年来的成长”为主题,体现“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过程,包括培训期间“师德(责任感、爱心)、理念(教学思想、教学观念)、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技术(教学技能、教研能力)、行为(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行为)、职业生涯规划(短期与长远的个人发展计划)”等方面的变化,围绕“新陶行知”思想,字数不少于6000字。在研修中,要求学员不论自己上公开课,还是观摩学习名师经典课堂教学,或聆听专家报告,都要进行及时反思,写心得体会。久而久之,学员便自觉地养成及时反思的习惯。有的学员在培训期间坚持每天写教育随笔,一年中积累了十多万字的学习资料。

再如领雁工程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要求每位参训教师撰写反思感悟一篇、读书报告一篇以及制订一份专业发展规划。有的学员每天理论学习后就会将自己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有的学员将所学理论与读书活动结合起来,在读书报告中呈现自己对教育教学的反思,有的学员把反思感悟记录在自己的博客中。

王秀玲副教授在其所做的浙江省农村教师专业素质需求调查中发现,农村教师关心的首要问题是自身的专业发展。农村教师如何规划和实现专业发展是摆在他们面前的新的问题,对专业成长的方向很难把握,对通过何种途径能获得专业发展没有明确的认识。因此,规划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农村教师非常需要培训的内容。这是我们在农村教师培训,特别是领雁工程中着力强调的培训内容。参训教师需先进行专业发展自我诊断,从师德、教学等方面进行自我剖析,分析自身优势与长处,找出不足与存在的问题。然后从总体发展目标、专业理论学习目标、教育教学发展目标、阶段目标等几方面制定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这其中涉及影响或阻碍自身专业发展的因素分析及寻求帮助的途径分析。这是教师对自我发展的主体性反思。例如有一位领雁工程参训教师在撰写专业发展规划时作了这样的自我剖析:

从1994年踏上工作岗位至今,已经十五年了。遗憾地觉得自己工作的前7年,学校的氛围不够严谨,自己也不够上进,错过了最佳的专业发展期,在专业本应快速成长的关键期,没有做成什么事。虽说近几年在专业和班级管理两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又清醒地感到自己的发展进入了“高原期”,有些“高原反应”,前进的步伐受到各种各样的束缚。只有冲出“极限”、超越自我,才能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迎来更灿烂的明天。怎样才能冲出这一“极限”呢?我认为必须找到自身的不足,对症下药。首先,我感到在学习上对自己有所放松,以工作代替了学习,导致自己迷失了发展方向。其次,由于缺乏学习,造成工作中缺乏思考,无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同时,学习上的欠缺,也造成了理论功底不扎实,缺乏理论积淀,使自己的教科研水平无法较好地提升到理论层面上。第三,课堂教学改革的内驱力不强,存在依靠经验过日子的局面。

(杭州市“领雁工程”初中英语骨干教师培训班 俞建军)

随后,在自我剖析的基础上,该老师确立了切实可行的一年发展目标、合理的中期发展目标,制订了富于理想的长期发展规划,也提出了达成目标的有效途径。

(二)观察学习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着眼于观察学习和自我调节在引发人的行为中的作用,重视人的行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班杜拉将观察学习视为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习得行为的过程。教师课堂教学观察是教师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们在教师培训中设置了实践教学、名师示范和课堂模仿等环节,在这些环节中参训教师通过观察学习提高课堂观察能力和教学模仿能力。我们的培训重点一是让学员领悟如何观察,二是让学员在观察中反思、模仿。尽管观课评课是教师平时教研活动的主要内容,但一般情况下教师的课堂观察力还是较弱,问题集中表现在找不准课堂观察的关注点、不会选用课堂观察标准和工具、课堂观察的描述分析过于主观等。

领雁工程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安排了3~4周的实践教学。参训教师分组到杭州市中小学教师实践基地蹲点实践。在实践中,学校为每位学员安排一位实践导师,学员的任务是听课、评课、备课、磨课、上课,听课对象可以是自己的导师,该校其他老师或学员同伴。在这长达三四周的实践中,学员有许多观察学习机会,也从中收获了许多有效经验。下面一段文字是领雁学员在杭州市勇进中学实践的听课反思。

这已经是我第三次听周世囡老师的课,总感觉每次都能从她身上汲取到新鲜的血液,每次她都有不同的一面展现在我们面前,似乎不能用一种固定模式框定她教学的风格,这让听课的老师有了更为深刻的印象。

(1)突出学生主体,倡导参与合作

经过大量的导入和知识的输入之后,教师想通过听力训练来达到知识的重现和巩固。根据常规,教师应该校对答案或让学生说出答案。而我们的周世囡老师则不急于亮出答案,事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小组成员相互讨论得出小组认为正确的答案。接着两组代表展现听力结果,再则播放第三遍录音,让学生总结出正确的答案。我想这才是真正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共同参与、相互探究的新课程理念吧。让学生学知识不如让学生学会如何学知识,我们的教师是授渔者而不是授鱼者,更应懂得“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所在。

(2)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

新课程基本理念的第二点就是要求我们教师对教材做到“通读”整册或是整套教材,然后“细读”单元,最后“研读”本堂课的内容。周世囡老师在教学第8单元之后跳过第9单元和第10单元,直接教授第11单元,让听课的老师一下子摸不着头脑,觉得这样对我们的学生知识链是否有所干扰,或由于学生对前几单元的未知而影响学生此单元的学习。其实并不然,第8单元教学的其中一个目标是对事物喜爱程度的评价,而第11单元的主要语法聚焦恰是对事物喜好程度的评价教学,这就是知识与知识间的链。周世囡老师的课使学生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有了正迁移,使教师对教材有了重新的认识,这样的一堂示范课更让我们明白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整合,对教学流程进行调整处理。

(浙江富阳市万市中学英语教师 郭志平)

(三)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是常用的教师培训方法,在教师教育中案例分析运用很广泛。就个体反思而言,我们在培训中增强教师批判性反思能力的案例分析多以教师个人的叙事性反思为主。下面一段反思文字是《中国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计划》项目中一位小学语文老师关于语文写作教学的案例分析。

开展一些活动,这在学校里是很平常的事情。有的教师喜欢在每一次活动后都要求学生写上一篇文章,但是孩子们往往不乐意,有的孩子甚至认为,总有作文在断后,宁愿不参加活动了。

学生的学习生活确实有些单调,教师利用活动进行作文训练,本来也不失为良策。关键是抓住学生心理,得投其所好,得步步引诱,得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上当受骗”。

案例:大好春光,打算带孩子们去放风筝,当笔者宣布这个决定的时候,教室里乐开了花,于是请孩子用十分钟时间把此时此刻的心情用文字描述下来,一同分享快乐。第二天,大家都带来了风筝,千姿百态,五颜六色,把教室装点得格外漂亮,充满了春天的气息。笔者请孩子们选择自己认为最美的风筝进行描写,要求在10分钟内完成,参加“谁笔下的风筝最美”擂台赛。到了下午,我们正准备出发。老天却下起雨来,孩子们被严重地打击了,整个教室里都是受挫的叹息、埋怨声。于是请大家记心情日记,发泄心中的失望和不满。到了第二天下午,阳光灿烂,大家兴高采烈地来到了广场上,进行一场放风筝比赛。但是,那天吹的风很不稳定,时大时小,时东时西,孩子们虽然跑得满头大汗,却没有把一只风筝送上天。许多风筝在反复折腾以后,有的断了尾巴,有的折了骨架,有的破了身体,有的风筝线互相缠绕,难分难解。回到学校以后,笔者请孩子们把这一次失败的放风筝经历写了下来,他们写得出奇的好。不但把自己放风筝时遇到的种种麻烦都写活了,而且把自己又焦急又失望又不泄气的心情写得淋漓尽致。但是这次放风筝活动,毕竟没有把风筝送上天,总归是有些遗憾的。孩子们央求能够再组织一次,于是笔者又乘机安排了一次作文训练的机会。“这样吧,如果你们实在想去,就给我写申请书,申请再组织一次放风筝活动。写清楚申请的理由是什么,还有你们心中的迫切希望。如果,大家能说服我,能打动我的铁石心肠。那么,我们就再组织一次,关键全靠你们自己了。”申请书怎么写呢?笔者趁热打铁向孩子们传授,他们学得可认真了。不一会儿,一张张言辞恳切的申请书摆了在讲台上。

一次放风筝活动,孩子们不知不觉就进行了5次写话训练,有心理描写,有申请书,有活动记叙,还有状物作文,而且完成得那么投入,那么轻松,回头一看,他们自己都觉得有些惊讶。回首这一系列的作文训练,其实都是来自一时的灵感,想不到取得了这么好的效果,给自己也带来许多启发。作文就是这么平常的事情,所以在教孩子们学作文的过程中,老师们要善于激发孩子们的写作欲望,帮助他们学会捕捉生活素材,要善于信手拈来,左右逢源,善于“润物细无声”。

教师对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感悟最深,在教学实践中或实践后或多或少会有一些随机性的反思。而在教师培训中,培训者要善于引导参训教师利用叙事加强反思,紧紧围绕教学主题或者问题、难题展开叙事性案例分析,帮助参训教师从案例分析中发现问题背后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

(四)行动研究

教师开展行动研究是培养与提高教师反思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在培训中对农村教师制订了撰写教学研究论文的培养方案,并且专门为每位农村教师配备理论导师指导论文撰写。指导农村教师撰写论文一方面提高其科学研究意识与水平,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是让农村教师开展行动研究,通过行动研究实现从专业理论学习向实践行为改进的转变。行动研究的主体是教师本人,通过对自己教育教学中实践情境、经验与问题的多层面多视角的分析探讨反思,达到改进教学、提高教学专业水平的目的。教师通过反思教育实践增强实践活动的理性自觉。例如西湖区三墩镇中心小学数学教师冯卫芳发现:

新一轮课改后,教材不再单独设立“应用题”单元,结合“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出现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变化使不少老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了困难,产生了疑惑:解决实际问题,路在何方?

继而冯老师从教材知识脉络的本源性分析去追溯造成“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入手,把握转化“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的实施策略。通过注重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重视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教学轻重的恰当处理,课后反馈练习的重新安排,帮助学生掌握一些解题策略来改善“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

再如景宁畲族自治县沙湾中学徐守东老师将教学反思与有效教学结合起来,他认为:

“教学反思”正是记载、整理、思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的重要方式和载体之一,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之一。于是徐老师从教学准备的反思、教学过程与方法的反思和教学结果的反思的角度,探讨如何通过教学反思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模仿展示

农村教师渴望外出培训的一个原因是自己所在的学校和社会环境过于闭塞。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参训教师要学习要突破缺少可资借鉴的榜样示范。而教师反思如果仅仅停留在思想层面而不落实于行动,那效果则会大打折扣。因此给予农村教师在城市优秀学校实践教学的经历,并从模仿优秀教师开始,进而到自己展示突破,这一系列实践是将反思落实于行动的重要方法。在这一系列行动中,教师能够反观自己的行为,查找差距所在,树立改进目标,达到改进效果。

二、群体反思

(一)同伴互助

教师间的同伴互助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方式。“同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教师继续教育需要为教师搭建相互交流、共同成长的平台。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师进行集体反思研讨的氛围不足,教师间能够给予彼此共享的内外在资源欠缺。因此,在教师培训中,当农村教师走出自己的狭小空间而进入一个更广阔更优秀的天地时,教师间的对话层次与水平无疑会得到提高。

反思提高环节中的同伴互助主要指的是参训教师以互助方式开展反思性学习,以同伴间的对话、研讨、切磋、共享来建构群体反思文化。这集中地体现在学员同课异构活动中。“展示突破”是七环培训法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学员在实践培训中的“公开课”展示,促进学员在原有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上、教学水平、教学效果和教学风格上,实现“由蛹化蝶”的自我突破、自我超越。我们在教师培训中有不少展示课采取了同课异构的形式。

同课异构一般是指同样的教学内容,由不同的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并授课。观课者所看到的针对同一内容而呈现不同结构、不同风格、不同教学方法和策略的课。这样一来,便于听课的老师进行对比,在反复比较与对比中,教师还能够暗暗反思自己上过这节课所经历的过程,并从中有所启示。与其他听课观摩相比,同课异构课教授的是同一类教学内容(有时甚至是完全相同的教学内容),所以更有可比性。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教师有着共同的话题,对问题的探讨也会更加深入。我们在培训中针对需要研究的教学内容,由两个以上的教师进行同课异构,全体学员进行同伴互助式听课。整个过程中,全体学员都参与,大家一起开展制订计划、备课、磨课、听课、说课、评课等教学研究活动。这是一种横向的学员之间的互助指导式的听课,不仅给开课教师自己,也给研修共同体中的同伴提供了自我提高自我反思的材料。

(二)观摩研讨

集体观摩研讨是群体反思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在教师培训中一直坚持培训项目化、活动精品化的路线,逐渐形成了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精品培训项目,打响了培训品牌。如始于2005年的“浙派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艺术展的影响范围早已超出浙江,在长三角地区有广泛影响,在全国的知名度也正在提高。每次为期10天的展示活动,可达到数千人现场观摩的规模,积累的视频光盘成为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有效参考。“浙派名师”展示活动中的说课、评课与互动环节都不同程度地起到了启发、引导、促进教师反思的作用。展示活动中每门学科有八位教师授课,四位专家点评。教师授课后安排说课环节,这个环节实质上就是教师对自己的展示课的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以及教学过程。之后,专家对展示课进行点评。点评专家以展示课教学为实例,就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教学设计思路、教材处理能力、教学方法与策略等展开评述。同时,专家评课又不拘泥于当时、当课,而是在此基础上联系当下学科教学热点问题和前沿理论深入剖析。这两个环节是在专家引领下的集体反思。之后,授课教师、点评专家与在场的所有听课教师展开互动。此时的互动是在展示课真实案例分析基础上的集体研讨。在个体反思中有群体共鸣,在群体反思中有个体思考,是群体反思与个体反思相互交融的过程。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恰如一场头脑风暴,当然风暴过后是沉思。有农村教师在观摩数学学科后说:

点评的教师提出了非常多耐人寻味以及具有深刻哲学高度的问题,使得数学的教学充满智慧和睿智,我觉得在正确的教学理念下,数学的教学才会行之有效,所以,我将用辩证的眼光常常思考这些问题及努力践行优秀的教师、特级教师们提出的宝贵的意见。

来自桐乡凤鸣同福中学朱春燕老师则对思品课以及思品课教师有了新的认识:

“对于我来说,教师这两个字,更多的很多时候只是一个称谓,一份职业。对于思品课的认识也仅仅定位于一门应试的课程,一门不太重要的课。说来惭愧,自己虽然是思品老师,但是由于一贯以来的影响,我自己也不是很重视这门课。上课也只是按部就班地进行。更多的是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思品课应该发挥的德育功能。这两天的课,许多优秀老师的教学技巧让我受益匪浅,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了一个好的思品老师是如何通过一堂简单的思品课起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影响最深刻的是我们嘉兴二十一世纪外国语学校张楚云老师的课,一堂《懂你》,让很多人,不仅是台上的学生,许多听课的老师都深受感动。没有说教,而是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展开剖析,让学生自己去认识、自己去体会。课堂中她一步一步领着我们读懂父母的心声,体会父母的爱,唤醒我们的感恩之心、理解之心。没有激昂的语言,而是如涓涓流水一般,温润我们的心。让我们的心变得柔软。也许很多时候我们太关注外在的东西,而忽视了内心。而一堂好的课可以带给我们很多感动。这两天,很多上课的老师都讲到,德育课堂就是要让学生有所感有所悟,哪怕是让学生的心有所震颤也就达到了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