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塑造个性化的儿童绘画

如何塑造个性化的儿童绘画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绘画手法和绘画特征,体现出孩子的本真以及他们的灵感。少儿绘画创作的过程,其实与成人搞绘画创作过程大同小异。其实每个孩子的个人绘画风格是需要由教师不断去深入观察和了解的。一幅成功的儿童画除了要有小画家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绘画的主题。如果用我们的思维来安排学生绘制,就可能脱离孩子的世界,这与儿童绘画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这张画从起稿到完成前后不超过半小时。

如何塑造个性化的儿童绘画——浅谈儿童绘画辅导

周 洲

目前,儿童美术教育模式大多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简笔画”教学法。一些教师以简笔画教材为范本,将造型、构图、色彩等定型化、模式化,儿童作画成了被动的临摹和定型的公式组合。儿童作品固定的造型,规定的色彩,千人一面,毫无生气和创造性。第二种是“反复训练式”教学法。教师教学生反复训练一技法,培养了一批和这位教师一样风格的小画家。第三种是“专业技能训练式”教学法。这些教师将专业绘画知识和技能训练作为儿童学习绘画的目的,过早地将专业院校的课程硬搬过来对付天真活泼的孩子,机械地让他们去临摹成人的作品,重点都在知识技法上。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绘画手法和绘画特征,体现出孩子的本真以及他们的灵感。但是这些大多是学生出于感性化、无意识状态的表达,学生并不了解这些细节的可塑造性。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这些灵光一现,并帮助学生把这些灵感变为作品。如果教师无视这些“闪光点”,或只是在课堂中以表扬一笔带过就失去了帮助学生创作独属于他(她)的作品的机会,长久以往可能会使这些学生失去个性化。美国著名的美术教育学家罗恩菲德指出:“教师的目标是激发更多的思想,扩大参照框架,以便使儿童自己的经验内容变得更精确复杂。而只用一种机械的方式指导他们画画是达不到目的的。”这是罗恩菲德在美术教学中提出的一个革命性观念。它把激发更多的创作思想作为教学目标,把发展新观念和观察能力作为教学目的,它表明用单一的美术教学形式是达不到这一目标的。在这一理论指导下,笔者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并获得了一些收获。以下我就从一些学生的作品中,谈一谈我是如何利用多种方法发掘和把握学生的“个性化”并以之作为基础辅导儿童创作作品。我把它概括为“三找”。

一、在平时课堂中注意观察,找到学生独特的感知表达方式

少儿绘画创作的过程,其实与成人搞绘画创作过程大同小异。我们不断强调要引导学生在绘画中深入观察与了解生活,收集创作的素材。其实每个孩子的个人绘画风格是需要由教师不断去深入观察和了解的。一位成功的教师应该是激发学生对不同绘画题材和内容的自我感受,而非强硬填压教授出千篇一律的绘画风格。低年级学龄段的学生多靠的是孩子的直观知觉作画,更多的是一种感知的表达,即孩子对外在事物的一种主观反映表达。但是每个学生对于对象的具体表现——造型,却有着千差万别。我做的是不强制绘画要求和绘画标准以达到保留学生最童趣和原始的表达方法,发现有强烈个人特征的“小画家”。

图一中是三个一年级孩子的课堂作业中的人物造型,虽然都很夸张,但是可以明显看到三人有鲜明的造型特征,表达了他们对世界的不同感受。在这些个人化的造型基础上,我请他们分别用适合他们的题材作画,图二就是其中的几幅。学生的画绝不会出现好似流水线商品那样的高度相似性

img60

图一

img61

图二

三、四年级的学生已经从图式期向转折期过渡,对于这个时期的学生更喜欢用客观一些的观察方式来表达他们对周围世界的理解。但是在仔细观察中也可以发现每个学生的造型能力也各有特色。有些想象力、造型力欠缺的学生却能在这一时期中脱颖而出。特别是一些男生,他们在绘画中敢于去表现,不拘泥于以往定式化的造型,所以他们的写生作品总有能打动人的细节。笔者也不再要求这些有突出表现的学生以儿童想象画的方法去表现他们周围的生活,转而以他们拿手的人物写生方法为基础,让他们自由发挥

图三的两幅是男生的写生作品,可以明显感觉到与图四女生所画的差别,大多数女生还是习惯于比较认真地用细腻的线条去表达人物,男生却更大胆地用粗犷的、直观的线条去表达人物。这些粗犷的线条中蕴含更多生命力和艺术张力,所以我特别为这些男生选择了人物写生的创作方法作画,图五的两幅作品既生动又个性十足。

img62

图三

img63

图四

这些对于每个学生的作业仔细观察与分析能使笔者对自己的学生有大致的了解,也便于为不同的孩子寻找适合的题材与方式创作作品。

img64

图五

二、在平时的涂鸦本中找到个性化“题材”

一幅成功的儿童画除了要有小画家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绘画的主题。如果用我们的思维来安排学生绘制,就可能脱离孩子的世界,这与儿童绘画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但是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不够丰富。所以必须细心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有意思的事情,新奇有趣的事物。童心是最有价值“挖掘”的宝藏。学生们透过自己的眼睛去发现他(她)所感兴趣的事物或是人物,再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同样的事物或题材由不同的孩子呈现出的会完全不同。平时,笔者给学生们每人准备了一本速写本,培养他们利用这本小本子记录自己在平时生活或是学习、游玩中的有趣事情,更能把自己可爱的幻想也通过这本小册子保留下来,而笔者也能通过速写本来找寻每个孩子个性化想法。从这些题材中选取特别的草图“量身定做”,指导成为作品。

img65

右图这幅速写本中的作品,图中的人物造型特别,我就为它打造一幅小朋友游泳归来的题材。从原本就有的形象入手,学生在构思作品时就可以更容易入手。

img66

左图也是一位一年级学生的作品,速写本中的两位小朋友造型夸张、大胆,充分体现了一年级学龄段的特点。在这张作业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进一步想象和夸张,加上了剪贴的火锅,感受到小朋友馋涎欲滴了吗?

三、从孩子的角度寻找适合孩子的艺术手段与方法

有了前面两个方面的素材和人选准备,接下去要做的就是为不同的对象找到相应的辅导方法。首先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因“画”制宜,即根据绘画创作内容,选择适宜的画种及绘制方法,有的内容宜用国画,有的内容则宜用水彩或水粉,有的宜用纸版画制作等。这种“适宜”,不只从画面效果考虑,更要因人制宜,即根据学生喜欢及个人特点来打造。

img67

这幅画的作者平时的速写本每次都完成得非常认真,她的绘画特点就是造型稚气味十足,充满未加雕琢的童趣。但是每个人物的造型比较单一。通过对她一段时间的观察,笔者发现这个孩子在落笔作画时胆子特别的大,所以萌生了让从未用过水粉颜料的她尝试着用色彩来创作一幅画。正是因为胆子大,人物造型有稚气,所以这类孩子在利用水粉画创作时就敢于下笔,不会为从未尝试过的东西有过多的担忧,作画时笔触和造型也会更加自然和放松。这张画从起稿到完成前后不超过半小时。

img68

这幅画的作者平时在学习中可以说一直处于中下游水平。作为男生对于人物的造型把握能力欠缺,想象能力也不是很强,所以平时一直处于默默无闻的状态。但是在一次批改速写本时,他的几张对于楼房和街道的描绘非常有个人特点。虽然其中的点、线安排有其特有的感染力和韵律感,但是画面中楼房造型简单,如果翻为作品的话肯定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他的这几张小习作就一直徘徊在笔者的脑海中,终于有一次偶然翻阅到了一本国外的儿童绘本,画家对于综合材料的特殊运用使笔者茅塞顿开。于是笔者启发他利用废旧报纸与蜡笔结合制作的背景底部既添加了画面的形式感,又为前面比较简单的房屋造型增加了丰富感。对于小作者,能用自己最擅长和熟悉的方法去表达自己对于周围世界的感受而不是用定式的方法按部就班地来作画,能让他们更多地感受到绘画的乐趣。

还有一部分是特别特立独行的孩子,他们的表达方法带有强烈的个人特色,不适应一般情况下的儿童画辅导,如果是对应不同的辅导方式的话很难找到入手点,右图的小作者平时造型能力属于中游水平。但是她在对人物的拿捏上有特别的“韵味”。所以笔者选择了国画题材来让她表现京剧系列人物。京剧人物丰富的造型能弥补她自身造型能力的缺陷,但是戏曲面具本身所带有的夸张性又能让她发挥自己特有的能力。因人而异的做法能让这些有特点的孩子也能实现自身的价值,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img69

这些尝试和经验积累,能在学生的绘画成长道路上充分尊重和保护他们的个性。艺术更需要个性,没有个性就无所谓艺术。教师应尊重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使他们形成自己不同的风格,切不可强求一律。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审美个性的独特性,越有个性的艺术就越美,越能发现独特的美的人就越有审美能力,越有创造力。所以,在儿童美术教育中,教师应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用启发的方式,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性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得到全面的发展。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欲,并教给他们具体的创造性思维方式,让他们得以自由地运用,在激发创造能力的同时还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这是老师的责任

参考文献

尹少淳.罗恩费德美术教育思想评析,中国美术教育,1998.0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