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后”大学生婚恋观实证研究

“后”大学生婚恋观实证研究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结合对比作者10年前所做的类似调查数据,力图展现“90后”大学生的婚恋观全貌,并尝试提出建议,为高校思政工作者更好地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现状、做好大学生思想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某些思路。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群体日益成为以“90后”青少年为主的群体,大学成为“90后”一代的主要生活、学习空间。

“90后”大学生婚恋观实证研究

“90后”大学生婚恋观实证研究[1]

韩银华1 鲍 伟1 李建伟2 李华金2 爱情心理学研究小组

(浙江工商大学 1.金融学院 2.学工部、学生处 浙江杭州 310018)

摘 要:恋爱问题对大学生的影响深刻而强烈。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结合对比作者10年前所做的类似调查数据,力图展现“90后”大学生的婚恋观全貌,并尝试提出建议,为高校思政工作者更好地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现状、做好大学生思想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某些思路。

关键词:大学生 婚恋观 实证研究

一、研究背景

所谓婚恋观主要是指人们对婚前恋爱、婚姻生活及婚恋过程中性爱取向的基本看法,它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对待婚姻和恋爱的内在标准和主观看法。婚恋观不但直接影响个体对配偶的选择,而且还会影响到个体对未来婚姻、家庭责任和义务的承担。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群体日益成为以“90后”青少年为主的群体,大学成为“90后”一代的主要生活、学习空间。而在大学校园中,求学、求偶、求职是大学生最为关注的三大话题,其中,尤以求偶即恋爱问题对大学生的影响最为深刻而强烈。高校中屡见不鲜的因爱生恨酿成惨剧的案例和持续走高的因恋爱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的比例正是明证之一。

因此,全面了解在校大学生的婚恋观,把握大学生的恋爱现状,对于校园的安全稳定,以及如何进一步做好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同时,笔者也希望能够通过此项研究,为解读当今社会婚恋市场的种种现象,应对愈来愈严重的剩男剩女等社会问题,探索根源、提供思路。

本调查主要采用问卷法和对比法。问卷选取了杭州下沙某省属高校的200名学生进行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97份,其中,男生87份,女生91份,另有19人未填写性别,男女比例约为48.88%和51.12%;在年级分类中,2012级52份,2011级48份,2009、2010级共47份,研究生50份,本科低年级、高年级和研究生的比例分别为50.76%、23.86%和25.38%,分布相对全面;按照生源地来看,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学生分别占55.95%和44.05%。对比参考数据为本校学生处2002年所做的关于大学生外宿、同居、恋爱等问题的调查数据。

二、研究结论

(一)大学生恋爱比例高,爱情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

调查显示,55.33%的学生没有谈过恋爱;谈过或谈着恋爱的44.67%,高出本校2002年25.8%的恋爱比例18.87个百分点,其中,谈过两次以上的14人,占比0.71%。没有谈过恋爱的主要是因为“还没有遇到特别动心的”,排名第二的选项是“单恋中”。同时,9.6%的人认为大学里谈恋爱会影响学习,低于本校2002年15.5%的比例,说明大学生对恋爱的认可度和宽容度比10年前更高了。同时,认为可以为了爱情影响学业的比例(11.17%)高于2002年的5.5%,虽然比例不高,但也反映了一种现象,说明在一部分大学生的心里,爱情的比重不亚于学习和事业。

(二)恋爱比例上升快,但因爱而恋仍是主流

上升快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本校大学生有过恋爱经历的总比例上升快,10年上升了18.87个百分点;二是大学期间,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恋爱比例上升快,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和研究生四个阶段的大学生恋爱比例分别为19.2%、39.6%、48.9%和70%。那么,大学里的爱情是否像相亲节目里的话题人物那样充满功利色彩呢?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因爱而恋的比例达74.11%,其中0.96%因为对方爱自己,爱上对方和两情相悦的比例为73.15%,其余恋爱动机分别为受同学影响、消磨时间、弥补内心空虚、对方很富有,比例合计为12.7%,另有13%左右目标直接定义为找另一半,未提及感情因素。

(三)择偶观日趋理智,主流上积极健康

在回答“你希望自己的理想结婚对象是什么样的人?”的选择中,排名前三位的选项分别是“趣味相投,价值观一致”(62.9%)、“有耐心,温柔体贴”(57.9%)和“家教好,有修养”(53.3%)。选择“有才华、潜力股”的比例为33.5%,排名第四。同时,只有0.09%的被调查者的恋爱动机是弥补内心空虚和消磨时间。

在“大学恋爱走向婚姻的可能性”的回答中,51.78%的人认为可能性较小,46.7%认为可能性较大,说明在当前这种更加民主、开放的社会环境里,大学生对校园爱情的未来判断也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趋向多元。值得思考的是,数据显示谈过恋爱的大学生对校园爱情的命运比较乐观,没有谈过的相对比较悲观。数据显示,56.8%已恋爱学生认为可能性较大,高出未恋爱学生38.5%的比例18.3个百分点。

因此可以看出,“90后”大学生的恋爱择偶观既具备“90后”的自信、活力与个性,又不乏“70后”“80后”的稳重与谨慎,他们更看重对方的内涵及双方是不是合拍,是否愿意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放眼未来。

(四)在处理恋爱与学业的关系时,显示出复杂性

求学、求职、求偶三大学生最关注的事项中,求学与求职目标基本一致,但求学与求偶,也即学业与爱情的关系却时有冲突。虽然网传的俞敏洪在清华大学的演讲“告诫男生的话”中关于“男生需要等待,大学里应该做的是干好自己的事情”的观点受到不少大学生的追捧,但在现实生活中,在解决学业与爱情的冲突时,大学生的选择似乎没有这么简单。在回答“如果恋爱和学业发生冲突,你会如何选择?”时,33.5%的学生选择了“不好说,要看情况”,相对于“选择爱情”“学业为主”“尽量游离在两者当中”三个选项,这个回答比例最高,反映了大学生处理恋爱学业关系的标准多样化,这个值得关注。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女生排名第二的选择是“学业为主”,比例为33.3%,而男生选择此项的比例为20.9%,这一点作者也深有体会,女生的学业表现普遍优于男生,但也可能这个结果与样本学生的文科专业背景有关。

(五)男女恋爱消费观日趋理性公平

在回答“你认为恋人间/你和恋人在开销方面应该是以下哪一种情况?”时,28%选择了“AA制”,50.8%的人赞成男生承担更多。虽然相当一部分情侣之间的恋爱花费并非绝对的AA制,基本是男方多一些,但是与以前传统的“恋爱全由男方埋单”的做法比较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虽然在大学期间,大家都是情侣关系,但是以后怎样谁都不知道,如果采取AA制的方式,彼此也少了很多心理负担。”这样的观点代表了很多大学生的心声。值得关注的是,男女生的回答有所不同,87位受访男生中,57%认为恋爱中的花费男生应该承担更多,15%赞成AA,20.7%认为谁有钱花谁的;91位受访女生中,45%认为恋爱中的花费男生应该承担更多,38.5%赞成AA,15.5%认为谁有钱花谁的。197份有效问卷中,只有2位选择了“女的花钱多,男的花钱少”。因此可以看出,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及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女大学生不乐意在恋爱中扮演“拿来”的角色,要求承担相应的费用。恋爱消费的构成主要是吃饭、看电影、购物、通讯费用,至于每个月费用的多少则根据大学生的经济条件决定,59.9%的学生恋爱支出在300元以下,只有10%的学生超过500元。因为受调查学生中以浙江籍学生为多,浙江民营经济较为发达,农村人口收入并不低,在消费支出上,城市生源和农村生源的被调查者没有明显差异。经费来源主要是家人亲友提供,其他来源有课余打工、奖学金等。

三、思考与建议

(一)校园爱情生活的广度和深度均不断增长,需要高校开展相应的指导和预案准备

谈恋爱的比例高,谈恋爱所花的时间精力也显著高于10年前,选择“天天见面”和“平均隔两天见一次”的比例高达70%,再加上电话、短信、网络、娱乐等恋爱交流形式方便、快捷,恋爱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绝大部分大学生对此淡然对待,习以为常。大学生恋爱课题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工作应该涉足的重要领域。而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恋爱一般是不提倡也不反对的态度,很少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婚恋观教育。为了爱情荒废学业,遭受失恋打击后无法适应,出现行为问题等情况屡屡出现。新情况的出现迫切需要高校采取相应措施,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指导学生养成健康的恋爱观。但在实际工作中,这方面的平台和指导还仅仅局限在一小部分的心理个案咨询当中,反观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恋爱或与恋爱相关。因此,开设此类的选修课程或者举办相关的讲座和活动显得十分必要。

(二)大学生性爱观需加强引导

虽然在调查中,只有14.7%的被调查者认为大学生恋爱关系包括“性爱关系”,但从笔者的了解来看,这个数据可能会受到一些来自道德上的干扰。根据下沙高教园区相关医疗结构的数据,近些年未婚年轻女性流产数达到惊人的千人以上规模,对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的女大学生来讲,她们大多依赖网络和同龄人之间的个别讨论,这些手术对她们未来的身体健康可能造成的危害多数人并不清楚。家庭对于个体社会化有着深远的影响。虽然本调查数据显示,70.56%的学生愿意把自己的爱情告诉家长,但仍有12.7%的学生表示不会告诉家长,怕家长阻拦。从笔者的工作体会来看,随着社会的变革,“90后”大学生的家长受过良好教育的比例比10年前有较大增长,大部分对子女的恋爱持不反对甚至是支持、提倡态度,但也有些家长不能和子女保持积极的良性互动,对子女的婚恋观缺乏正确的指导,甚至还提出一些不恰当的限制和要求,影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从而使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各类问题未能避免。高校思政工作者在做好学生此类工作的同时也应该和家长做好沟通。同时,高校也迫切需要在这方面探索新的模式和途径,从学生本人出发,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取得他们的信任,通过改变过去的禁欲主义的消极态度和做法,引导他们的性意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保护、指导这些身心快速发展,但尚未形成成熟的人生观和处世原则的大学生健康成长。

(三)加强人格教育,对大学生的未来感情生活应该有信心

“宁在宝马车上哭,不在自行车上笑”的言论引来议论一片,但通过本调查,笔者发现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这种观点并不被认可,“90后”的大学生在婚恋观念上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大学生婚恋观中出现的很多问题是与我国目前现行的应试教育相关的,在升学的压力下,学校和家庭总是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相对忽略了他们的人格教育,无条件的溺爱和过多的关注造成了部分学生虚荣、攀比、好逸恶劳的不良习惯。高校应该通过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开阔他们的眼界、陶冶他们的情操、提升他们的品位,使他们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及心理素质等方面与校园主导文化相一致。

在人生道路上,恋爱是每一个大学生迟早要经历的重要课题。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对于正确把握好自己的人生航线,获得纯真、高尚的爱情有着重要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使当代大学生获得健康、高尚的爱情,拥有幸福、美好的人生。

【注释】

[1]项目来源:本文系2013年中国高校学生工作研究课题“大学生恋爱伤害研究”(项目编号:LX2013Y183)、2011年度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高校)研究课题“当代大学生爱情心理的特点、结构及教育对策”(项目编号:SCG80)、浙江省教育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当代大学生恋爱伤害的状况、特征与应对策略”(项目编号:Y201328735)的阶段性成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