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索新时期理想教育的方法

探索新时期理想教育的方法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要用共同理想动员和团结各族人民,这当然也包括在校学生。学生们一个个美好的理想,得到了张教授的赞扬。寓理想教育于学习之中,他们认为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十二届六中全会的决议指出:要善于运用建设和改革的现实成就和群众的切身经验进行生动的理想教育。

探索新时期理想教育的方法

现在的中学生,如果1990年参加工作,那么他们大部分工作时间都在下一世纪,为使祖国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而努力奋斗。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要用共同理想动员和团结各族人民,这当然也包括在校学生。学生们树立了和全国人民一致的共同理想,长而言之,在未来四化大业的建设中能充满献身的欲望,无私无畏地投身于两个文明的建设;短而言之,在目前的学习生活中能奋发努力,奉公守法,服务社会,提高学习效率,为社会风气的好转做出应有的贡献。

当前的时代特点决定着学生们的思想特点。五六十年代的学生主要是从教师那里获取和接收信息。八十年代,由于视听手段的现代化、普及化,学生们是从多渠道接收信息,他们有了选择信息的条件。优胜劣汰,在与其他渠道的竞争中,如果教师不是用先进的理想观念,采用适合学生心理的方法进行思想教育、理想教育的话,那么教师很可能在诸多的施教者中,被学生放在轻视,甚至于淘汰的地位。实践使我感受到,那种教师一厢情愿地不停地讲大道理式的理想教育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学生心理实际,以致收效甚微。

从学生实际出发,我和学生一起商量,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借助学生美好的心理基础,搭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收到了较说教式教育更好的效果。

一、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1.创设一个宽松的政治环境,在民主的气氛中讨论理想。宽松的政治环境和民主的气氛最为学生所欢迎,这样的环境气氛最有利于学生敞开心灵,爆发出智慧和理想的火花。如要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还是资本主义强国,我引导学生畅所欲言,既说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也说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既讨论社会主义存在的一些阴暗面,也讨论资本主义某些不治之症。由于气氛民主,大家思考问题就更深刻,更有说服力。同学们觉得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目的是为全体人民,注重精神文明建设,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些都是资本主义社会无法具备的,所以我们还是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样比较深刻的道理,看起来似乎超出初中生思考的范围,其实,教师们不组织讨论,他们已经在议论,在探讨了。只不过那种探讨没有组织,常常很片面,很偏激,学生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这样有组织的讨论,就较全面,教师正确的观点也容易渗透进去。我们到风景区爬山,看古迹,看庙宇。有的学生看见了泥塑的菩萨就下跪叩头。我知道这件事后,有意和这位同学一起游玩,边玩边和大家说:“叩头的人出发点可不一样,有的真信佛,有的假信佛,有的糊糊涂涂地叩头,有的叩完就后悔,也有的是过了几年才觉得没用,还有的是对美好的明天的一种祝愿。”那位同学说:“我是对明天的美好祝愿,我叩头的时候,怕影响不好,还把校徽摘了呢!”大家一边玩,一边七嘴八舌讨论分析叩头者的各种心理,讨论理想、空想、信仰、迷信的区别,没有谁去给叩头的同学扣什么帽子。这样民主的、心平气和的讨论,我虽然没说让学生不要信神,不要把理想寄托在虚无缥缈的地方,其实也起到了这种作用。同学们在宽松民主的气氛中讨论、理解到还是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能给我们带来幸福。

2.把理想教育寓于活动娱乐之中。班级经常召开班会、诗歌朗诵会、读书报告会,让学生讨论理想对于人成长的巨大作用,谈自己的理想。由于学生开学就利用班会进行理想教育,所以入学三个月时,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张健教授到班级和同学们谈理想,大家都谈得很好。张教授平易近人,作风极其民主,使学生很快就觉得他可亲可敬,愿意和他说心里话。全班76名同学都畅所欲言,向张教授汇报了自己美好的理想。有的愿当科学家,有的愿当教师,还有的愿当农民。张教授问那位同学为什么愿当农民,学生回答说,见到农民起早贪黑,采用落后的耕作方式,进行极其繁重的体力劳动,自己感到很难过。将来要当一个新型的农民,全面采用机械化作业,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学生们一个个美好的理想,得到了张教授的赞扬。在这样热烈气氛的感染下,学生心灵中理想的火花,最容易燃烧起来,还可能越烧越旺。我还跟学生在他们认为合适的场合讨论理想的不同层次,讨论什么是政治理想,什么是职业理想,什么是最高理想,什么是阶段理想,理想的可塑性,理想的心理基础等等。在这样的讨论中,学生认识到,每个人将来想成为什么家,做什么工作,这是职业理想,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才是政治理想。不仅要树立职业理想,更要有政治理想。职业理想不一定能实现,将来我们班不会有那么多人成为科学家、艺术家,但大家的政治理想一定能实现。只要树立了政治理想,即使将来职业理想不能实现,只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刻苦钻研,踏实肯干,为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奋斗,那就不会有失望感,不会悲观丧气。我们的最高理想是共产主义,阶段理想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共产主义是多少代人的事业,我们这一代看不到,现代化强国却是本世纪末就能看到的事业,目标较近就更能激发我们的奋斗热情。我还让学生搞调查,写《五年来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五年来的家庭经济状况的变化》。事实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们从社会、家庭发生的变化中,深刻地认识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正确。这些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更增强了学生们实现共同理想的信心。我们还举办谈理想诗歌朗诵会,唱歌颂理想的歌曲,举行科学家故事会等等,学生在这些感兴趣的活动中,思绪很容易飘向光明灿烂的理想境界。这样一个吸引人的彼岸世界,自然会有力地促进学生今天学习热情的增长。

3.结合语文教学进行理想教育。学生喜欢做一举两得的事情。寓理想教育于学习之中,他们认为是一举两得的事情。我尽可能把理想教育与教学结合起来,在教书中育人,在育人中教书。

我多次让学生写《自我教育计划》的作文、日记,要求写清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第一、二方面是分别写清终生德智体奋斗的方向和近十年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写这样的文章学生不由自主地站在长远的角度思索人生,构思着自己的理想。学生写《我心中的共产主义》、《理想给我的动力》、《三十年后的我们》等文章,都使他们对明天心驰神往。十二届六中全会的决议指出:要善于运用建设和改革的现实成就和群众的切身经验进行生动的理想教育。我体会到建设和改革的现实成就确实是理想教育的好素材。几年来我在语文课堂上经常给学生读反映革命和建设、反映改革者事迹的报告文学、通讯报道,如《当惊世界殊》、《热流》、《艰难的起飞》等等。学生喜欢学这样的文章,从这里面他们感受到伟大祖国正在大踏步前进,我们的共同理想一定能实现。我到鞍钢,首钢,第一汽车制造厂,辽阳化纤总厂,葛洲坝电厂参观回来后,都要向学生介绍那里取得的巨大成就。每当这时,学生们都催促我不停地讲下去,他们从中感受到了改革洪流的巨大力量,增强了实现共同理想的信心。

这些理想教育的形式都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为他们所喜闻乐见,又比较生动形象,学生易于接受,易于在不知不觉中升腾起理想的火焰。

二、借助学生美好的心理基础

实践使我认识到,对中学生,教师不仅要从外部输入一些观念让学生接受,而且要善于借助学生美好的心理基础,从那里面挖掘出美好的种子,利用他们已有的心理土壤加以培育,这样植根于学生原有心理基础的理想,才易于成长。我坚信由于社会、家庭的影响和小学阶段的教育,每位中学生的心灵中都有美好理想的种子与土壤,表现为四个方面。

1.学生性格各异,但都不同程度地具有关心同学、敬爱父母、尊重他人、崇拜英雄和杰出人物的心理。这些都是将来为人民事业献身的远大理想的萌芽。给这些心理以充分的肯定与精心保护,然后扶植它朝着为四化大业献身的目标成长,我们就比较省力气,学生也易于接受。即使很淘气的学生也都有崇敬杰出人物和英雄的心理,崇敬周总理,崇敬李四光、钱学森,崇敬改革者,我充分肯定这种心理的宝贵,请学生把所崇敬的人的名字写在座位右面,以时刻鼓舞自己。同时又引导学生把只注重杰出人物的显赫功绩的心理,转移到分析杰出人物崇高理想方面来,从而认识到理想是发动机,有了它的驱动,人才能克服千难万险,取得显赫的功绩。

2.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爱班级、爱集体的心理。学生生活于班集体之中,感受到了集体对他的帮助、熏陶,于是转化为一种爱。从这种爱出发,很容易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也都和祖国共命运。人不能离开集体而存在,广而言之,也不能离开祖国而存在。旧社会,前辈受尽了磨难;“文革”中,父兄们也受尽了内乱之苦。为什么?因为我们祖国在受难。现在我们祖国正在一天天兴旺发达起来,大家才有可能谈娱乐、学习,谈高消费。

3.学生对各学科的爱好,对科技方面的兴趣,对文学艺术的兴趣,都可以加以利用,使之和他们的职业理想结合起来,再将职业理想与政治理想联系起来。组织学生学习书法、下棋、采集标本、制造模型等活动,又多了一种比较持久、高尚的驱动力量。

4.每位同学谈论起不正之风时,都极其痛恨,对社会中存在的其他阴暗面,学生们也常常聚在一起指责批评。我觉得这些都是好事,说明学生有正义感,有责任心,但只是议论指责、批评,甚至发牢骚都不能解决问题。我引导大家讨论怎样才能消灭这些使人痛恨的不正之风,怎样消除这些阴暗面。大家认识到一两个人的力量不能解决问题,只有万众一心献身于祖国的四化大业,建设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才能使这些阴暗面减少,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才能消灭这些阴暗面。这样学生就易于把无效的牢骚、指责转变为一种理想。

从学生心理基础上成长起来的理想,更易于受到学生的珍重保护。和教师不顾学生实际进行的空泛的说教式的理想教育比起来,显然善于利用学生美好的心理基础,进行理想教育效率会更高些。

三、搭起通向理想彼岸的桥梁

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点燃理想的火花,不是一件难事,困难的是如何在一个广阔的时空范围内,使这一火花不仅不熄灭,而且能越烧越旺,这就需要在学生的现实与理想之间筑起桥梁。有的学生由于没有实现理想的桥梁,渐渐觉得原来热烈追求过的理想越来越虚无缥缈,久而久之觉得那是幻想,于是理想之火熄灭了。有了桥梁,学生就在一步步接近理想,理想对他也就越来越具有鼓舞力量,理想的彼岸世界在他的心里就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灿烂,从而激发出无穷的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力量。怎样搭起通向理想彼岸的桥梁呢?

1.引导学生在现实中关心同学,敬爱父母,尊重他人,为别人做好事。这就是在建筑通向理想彼岸的桥梁。做一件好事,就是朝着理想境界接近了一步。班级要求每人每月分别为社会,为班级或为学校,为父母,为同学各做一件好事。这样一件件地做好事,就使学生将来为人民事业献身的理想得到了强化。

2.引导学生爱集体,爱班级。让大家讨论班集体的奋斗目标,讨论班级自动化管理的具体措施。这样大家增加了集体意识,人人按照班级管理程序当值日班长,教歌,办班级日报,写日记,抄格言,跑步,读课外书……为集体做事的人越多,集体的向心力越强。向心力越强,学生爱集体的思想感情就越深。为集体肯于舍弃个人利益的学生,就是在一步步地建造为通向祖国四化大业而献身的理想的桥梁。

3.引导学生刻苦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不是所有刻苦学习的人都有崇高理想,但有崇高理想的人一定是刻苦学习的人。一方面刻苦学习本身就是在为提高民族素质做贡献,另一方面刻苦学习有了本领,才能高效率地为理想而奋斗。

4.引导学生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学会辩证地看待自己,用理智战胜感情。根据理想的需要,避开内耗和空耗,善于最大限度地把注意力、精力投放到真正有益于未来,有益于实现理想的实践中去。

5.引导学生守纪律。纪律是科学地工作和学习的保证。不遵守纪律不可能高效率地工作学习。班级的同学不仅遵守社会、学校的纪律,结合班级的实际,大家还讨论制订了严格细密的班级纪律,如自习纪律、高效学习日纪律、跑步纪律、午休纪律等等。大家不但不感觉这些纪律束缚了自己的自由,相反觉得正是这些纪律,避免了许多无效劳动,保证了自己的注意力指向理想境界。

学生用实际行动建筑着通向理想彼岸的桥梁。理想彼岸在他们的心灵中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具有吸引力。

我觉得理想对现实来说既是结果,又是原因。一方面,学生现实中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达到理想;另一方面,理想又是学生努力学习的原因,是驱动力。实现理想的信念越坚定,学生现实中的驱动力就越大,行动就越自觉。

外省市来我们学校参观的老师,常常对我一个人当两个班的班主任,一年外出开会四个多月,不请人代课、带班,学生却能自学,班级仍能自动化管理,两个班升学率仍达到98%,高分率也是全县第一,感到不理解。有的老师和学生一起生活了几天,就理解了。“原来这些学生不是为老师学习和守纪律,而是为了自己的理想学习、守纪律,难怪老师在与不在他们都一样了。”普通中学的学生注定了相当多人不可能升大学,所以他们的学习欲望低,学习自觉性差。面对这些学生,用升大学来鼓励他们,他们会觉得那是一种讽刺,他们根本不信。用什么做他们奋发向上的驱动力呢?只有用符合他们实际的方法进行政治思想教育,进行理想教育。目前我校正在把某些班级行之有效的理想教育方法向全校推广,争取以此为动力,开创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局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