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外活动的策略与考核评估

课外活动的策略与考核评估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课外活动课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也就是说它是一种提高素质的综合教育。因此“活动课”的考核形式,首先要建立在对课程的分析,对教学内容安排设计的了解,以及对培养目标充分把握的基础之上。

第一节 课外活动的策略与考核评估

一、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四条策略

1.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知识宝藏远比你所能想象的要丰富得多,可以说是应有尽有。带领少年儿童到大自然去,观赏祖国壮丽山河,参观历史古迹,革命圣地,考察自然生态和资源,采集动植物标本,都可以开阔少年儿童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知识,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树立改造大自然的志向。组织学生在校园里植树、栽花、种草,发动少年儿童为美化校园提设想,订方案,也是一种启迪思维的活动。组织观看“世界各地”等电视、录像、听科普讲座和国内科技信息介绍,看电子计算机操作表演等,都是开拓少儿知识面,激发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的很好的活动。

2.灵活多样,自由自愿

每一个少年儿童兴趣爱好都有所不同,智力发展也不大平衡,但他们都具有可塑性,兴趣爱好是“随意型”、“多面型”的。如喜欢绘画的孩子,有时对跳舞、小工艺活动的兴趣更胜于绘画,且显示出创造的才能。有的孩子很爱小制作,小发明,但数学成绩却不好。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和学校条件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创造能力、要注意因地、因人、因时制宜,开展小型多样,简单易学的活动。有的学校辅导力量比较雄厚,活动设施比较充实,可以按年级组织各科兴趣小组,能建立电子计算机房、成立艺术团体等更理想;条件暂时还不具备,以班为单位分成若干小组也可以。一件小制作,几盆花卉,几只小动物,几本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修理、装配几样生活用品等,都能成为有声有色的小组活动。

课外活动不受有硬性规定的教学大纲限制,学生在几年中都可以固定在一个小组,也可以参加几个组。要实行自由结合、自愿参加的原则,充分调动儿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建立“小先生制”。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自动学校小影》中写道:“有个学校真奇怪,小孩自动教小孩,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学如在。”这在今天还是适宜的。

3.动手动脑、因势利导

对于兴趣小组的指导,应该明确的一点是:在按儿童意愿组成的,充满真诚友谊的集体中,让孩子们动口动手动脑,主动愉快地活动,是建立和发展兴趣小组的关键。

在当前学校里面,兴趣小组主要有这样几种类型:科学技术类,如小创造、小发明、小设计小组;文化艺术类,如读书、唱歌、跳舞、乐器、美术、书法小组;劳动工艺类,如园艺、饲养、泥塑、石刻等手工艺小组。这些小组的辅导都应该是启发式的,都要让儿童在动口动手过程中独立思考,发展智能。教师、辅导员应与学生平等相待,以和蔼的态度共同研究、劳动。孩子们总感到天地是那么广阔、奥秘、诱人,总想多看一看、摸一摸,抓几只小蜗牛也会玩的津津有味,拿到包装的吹塑会做成“木偶”表演。只要我们能及时抓住孩子们在动手动脑中迸发出的创造思维的火花,因势利导,儿童的创造思维之火就会越燃越旺。

4.拓宽想象空间,开发创新思维

广大中小学生都是具有丰富想象力的。每个智力发展正常的儿童,都可由学习和训练获得创造才能,产生出各种各样的创造设想。我们要十分注意保护、扶植儿童的创造性,防止在他们智力发展最佳时期受到压抑。我们要借鉴外地、外国发展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经验,更要注意总结自己实践中的经验。

(1)启发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如某个学校出个题:“怎样的钢笔才理想?”有的希望能自动调节粗细;有的想到用时就有墨水;有的想在钢笔里装微型计算器……提出的问题竟有40多种。中国邮票图案第一次采用孩子的图画,就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画家亚妮画的猴子。有一次,亚妮等四位小画家合作画一张画,讲定按年龄大小顺序作画,亚妮才7岁,排在最后。年龄最大的画了只威风凛凛的大狮子,第二、三个孩子都愣住了,不知如何下笔好。亚妮“刷刷”几笔,一只神气悠闲的猴子出现在大狮子的背上。猴子还是躺着哩,长长的尾巴从大狮子头部垂下来,钩着一只盛满果子的篮子。猴子打起二郎腿,拿只果子往嘴里送,压根儿没把狮子放在眼里。一个外国朋友看后默默地祷告:“上帝啊!请赐给我这样有神的孩子吧!”

(2)训练观察力。训练观察力最基本的是认识周围环境,观察自然的形状、色彩、声调、动静及变幻的特征。如一年级小朋友观察太阳,说出的几种特征都离不开“红”和“圆”。有一个小朋友却说出“白白的太阳”,问他为什么说太阳是是“白”的,他说“给云朵遮住了不是变白色了吗”。这样观察思维就很灵活。再进一步,可就有关观察的知识、技能、方法、目的,循序渐进地对学生加以指导。

(3)启发儿童多问几个为什么,也可以通俗而形象地讲些创造技法,促进儿童创造思维的发展。

二、课外活动课考核评估形式与标准

由于课外活动课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也就是说它是一种提高素质的综合教育。因此“活动课”的考核形式,首先要建立在对课程的分析,对教学内容安排设计的了解,以及对培养目标充分把握的基础之上。其次,要从:

1.教师与学生知识结构模式;

2.伦理道德(包括政治思想)类型;

3.人格理想追求品位(包括与社会需求的对位比较研究)三个方面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进行双向考核评估。

据相关资料介绍,从上世纪之初以来,国外一些学校“选修课”的考核评估办法是可以借鉴的。例如,在评估学生素质方面,跨学科综合试题的考试,个体答辩式提问,以及平时作业总体水平界定等等方式都是值得借鉴的;而在教师方面,学校有关部门根据学生参加某一“活动课”人数的统计及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反馈等等办法,都是有益于我们展开思考的可资借鉴的他山之石。当然,在此还涉及到不同的评估标准问题。我国有我国自己的文化传统,我们的教育也面临着现实需要与未来历史需要这么一种二元难题。然而,勿庸置疑的一点是,即使是目前的“活动课”教育的价值指向,也应该以学生是否在“活动课”中领悟了创造行为的作业方式,即:

1.学生在课堂所学系统基础知识是否得以在课外活动课中充分应用。

2.课程设计是否真正能够以有益、灵活、有序的思维形式展开。

3.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包括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的全面培养)是否在课外活动课中被能动地得以提高。

4.在课外活动课中,单个学生个体的潜能发挥是否有益于社会文化发展,而不是以狂妄的利己主义宣泄为目标指向的。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认为,只要我们认真学习研究国家教委颁发的有关《课程方案》的一系列文件,深刻地领会其精神实质,那么,在选取“活动课”考核评估方案及对其进行价值判断时,我们就不会迷失方向了。

“活动课”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课程安排中,是有益于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重大举措,尽管目前有关活动课的师资、教材、设备、奖金等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但目前它与学校第一课堂各分支学科课程同样重要,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这说明我们的教育界同仁,在处理升学率、考分等实际问题与社会对各类人才需求的关系时,已从转变观念的基点上,找到了素质教育结构网的最佳逻辑点。相信以此为今后教育实践的切入点,切入我们的思考与实践,我们的教育实践将会更上一层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