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刘师培《乡土志目》之评价

刘师培《乡土志目》之评价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刘师培的《编辑乡土志序例》一文,对乡土志的体例设想,其风格则与传统志书颇为相似,可以看出他在观念上把乡土志与传统志乘视为一体。巴兆祥先生曾以图表形式对官方推行的《乡土志例目》与刘师培编订的《乡土志目》做了简要比较,兹附于此。故编次遵《乡土志例目》,而中具教科书体略。[51]可惜的是,刘师培后来再也没有其他相关的编纂活动,而且《乡土志目》确系一家之言,在当时似乎并没有起到什么指导性作用。

(三)刘师培《乡土志目》之评价

本书第一章已经指出,乡土志书在很多方面有别于传统地方志书。而刘师培的《编辑乡土志序例》一文,对乡土志的体例设想,其风格则与传统志书颇为相似,可以看出他在观念上把乡土志与传统志乘视为一体。巴兆祥先生曾以图表形式对官方推行的《乡土志例目》与刘师培编订的《乡土志目》做了简要比较,兹附于此。

第3-2 《乡土志例目》与《乡土志目》比较简表

img13

由此表大概可以看出,《乡土志例目》虽然具有浓厚的传统志乘的风格,但其宗旨是直接针对“小学教育”,而刘师培的《乡土志目》,虽然也提及儿童教育,强调“爱乡土”、“保存国粹”,但实际上更注重其普遍的史地常识;前者语言平易,后者措辞则带有浓厚的传统舆地学风格;前者体例分为平列的十五目,后者则是传统志乘的课目体;从接受程度上看,前者是对“学制”就乡土教育方针的贯彻,更符合小学教育界改良的要求,而后者的形式大概更合传统学者的口味。以上区别,已经决定了前者能在官方的推动下,在社会教育界得到贯彻与普及,而后者则没有产生大的社会影响。

重要的是,刘师培与其“国学保存会”的同仁们所编其他乡土教科书,没有任何一种采用《乡土志目》的体例或建议;甚至刘师培自己所编的所有的乡土志书,不但没有任何一种命名为“乡土志”,更没有任何一种实际上采用其编订的《乡土志目》体例,而是与“国学保存会”的同仁们所编的乡土教科书一样,采用了统一的课目体。比如,《安徽乡土地理教科书》的体例“目课”:

第一课:沿革上 第二课:沿革下 第三课:总论第四课:区划

第五课:山脉一 第六课:山脉二 第七课:山脉三第八课:河流一 第九课:河流二 第十课:河流三

第十一课:人文地理上 第十二课:人文地理下

第十三课:安庆府 庐州府 第十四课:凤阳府颍州府

第十五课:徽州府 宁国府 第十六课:池州府太平府

第十八课:滁州 和州 广德州

附全省地图

对《乡土志目》的放弃,使它失去了在社会上普及的可能。由此可见,在刘师培那里,要么他的乡土志观念发生过变化,认识到了乡土教科书与地方志在体例上的区别;要么则是他本来就视乡土志与乡土教科书为两种不同的事物。颇有意味的是,他所编的乡土教科书,倒是在社会上有一定的流传。《蒲江县乡土志》就曾提到刘师培所编的乡土课科书:

编者因去冬省视学伍先生鋆视学来蒲,面祈惠教,呈顾邑尊所赐《江苏乡土历史地理教科》二册、《新繁县乡土志》二册……仿江苏教科书,先标纲目,粗具规模,斯京师编书局易于删润。故编次遵《乡土志例目》,而中具教科书体略。[51]

可见,刘师培所编的《江苏乡土历史教科书》和《江苏乡土地理教科书》至少曾流传到四川并被人效仿。

可惜的是,刘师培后来再也没有其他相关的编纂活动,而且《乡土志目》确系一家之言,在当时似乎并没有起到什么指导性作用。因此,这个体例只能看做是清政府推广乡土教育以后,知识分子的一种热情反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