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其他形式的乡土教育活动

其他形式的乡土教育活动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前者在1905年第9期上对学部颁发《乡土志例目》的事给予报道;后者则多次刊登教师、学者对乡土教育的改良看法以及专门论文。一些地方性报刊也对乡土教育给予了关注,如《安徽白话报》、重庆的《广益丛报》、绍兴的《教育杂志》等。因爱其乡,遂爱其国。该刊于1910年以连载的形式发表了《陕西乡土地理书》。教育界人士还在视察学校或者对学生的讲话中提及学习乡土知识的重要性。

(四)其他形式的乡土教育活动

除了地方官僚士绅、教师、师范生之外,乡土志书的编纂还吸引了新闻出版界及其他个人的参与。新闻出版界的参与,具体表现为四种形式:第一种是在报刊上通报信息,宣传乡土教育的重要性;第二种是新闻出版机构参与商业印刷发行;第三种是在新闻出版物上发表乡土志书;第四种是新闻出版界的知识分子个人参与乡土志书的编写,如汕头《中华新报》社的蔡惠泽,就曾为《海阳县乡土志》、《潮州乡土历史》和《潮州乡土地理》作序,对该书予以称赞和推荐。

众多官办学报是宣传乡土教育的主力,大多数省份都有相关的报道记录,如《教育杂志》、《学部官报》、(杭州)《教育周报》、《教育研究》、《浙江教育官报》、《四川学报》(四川教育官报)、《云南教育杂志》、《湖南教育杂志》。这类学报多为官办,主要公布、传达一些文件,或者是对地方所呈乡土志书的审核意见。社会所办期刊,有商务印书馆1904年创办的《东方杂志》,以及1912年创办的《中华教育界》。前者在1905年第9期上对学部颁发《乡土志例目》的事给予报道;后者则多次刊登教师、学者对乡土教育的改良看法以及专门论文

一些地方性报刊也对乡土教育给予了关注,如《安徽白话报》、重庆的《广益丛报》、绍兴的《教育杂志》等。《广益丛报》是由同盟会成员所办的一份宣传反清,提倡革命的报纸,创刊于1903年。1908年,该报发表《论学堂急宜编写乡土教科书》一文,指出:

泰西各国,无一学校不有其乡土教科书,非徒云地方教育也。因爱其乡,遂爱其国。推而至于全世界。其宗教,其政治,其山川经纬线,均可于学问上求之。此即春秋之所谓内其国也。教育得其序,人才有不辈出者乎?若吾国学生则不然,舍近以骛远,屈己以就人,欧美斐澳,能举其名称,甚或桑梓之邦,枌榆之社,其所耳目闻见,反出于他国人焉。此亦可耻者矣。……审是,则乡土教科书为用大矣。[61]

由于政府鼓励民间编纂乡土教材,乡土志书的编纂很快就进入商业化操作。现在存书的乡土志书,很多都是由官办或民办的出版机构印制的。比如,《上元江宁乡土合志》由江楚编译局印行,《浙江乡土地理教科书》由宁波汲绠斋出版处印刷,《湖南乡土地理参考书》由湖南机器局印刷,《通州乡土历史地理教科书》由南通翰墨林书局印刷,《锡金乡土历史》由梁溪文苑阁印刷,《泰州乡土志》由上海锦章书局印刷,《馆陶县乡土志》由山东官报局印刷,等等。

刊登乡土志书的新闻出版物,目前只发现有《丽泽随笔》和《安徽白话报》两种。《丽泽随笔》是陕西立宪派人士所办的月刊,创刊于1908年。该刊于1910年以连载的形式发表了《陕西乡土地理书》。《安徽白话报》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九月创刊。该刊系旬刊,由设在上海的安徽白话报社编辑发行。该刊于1908年11月到1909年10月,陆续在其中四期连载了署名为“季仁”的人所编写的《安徽乡土地理》。全文共二十一章,首一章,均用白话文写成,语言风趣,简明易懂。其“总论”模仿一个过来人的语气,用简单直白的语句说:

我做《安徽乡土地理》,我先把我做这书的意见告诉大家。我从小住在乡里,并不曾出过门,亲身到过的地方,只有几个左右隔壁的村庄。总不出十里路以外。那时候心里糊糊涂涂,并不晓得世界上有甚么国,甚么省,甚么府县。虽然五六岁时,发蒙读书,一天到晚,总是念些“子曰:学而时习之”,“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书上也没说起甚么国,甚么省,甚么府县,所以我除了左右隔壁几个村庄外,别的地方毫不晓得。然而别的地方不晓得,却晓得有个上海。我为甚么晓得上海呢?只因我的父亲在上海教书,家里人常常说上海、上海,又看见有信从上海来,所以这“上海”二字,我到(倒)把他记得极熟。我虽然记得极熟,然不晓得上海是怎么样一个地方,心里还把他当作一个村庄。又不晓得从我家到上海,还是向南,还是向北?还是坐轿,还是骑马?我心里虽然想到上海去玩,然不晓得往哪里走。后来过了几年,到了十一岁,我父亲带我到上海来读书,从家里动身,走了七八天,到了上海。一路上走过许多奇奇怪怪的地方,看见许多奇奇怪怪的东西,说也说不尽,记也记不清,把我弄得心迷目眩。到上海才三天,父亲就送我到小学堂里去读书。初进学堂的那天,学堂中的同学问我“贵处哪里”,我一时不能回答。他又问道:“请问贵省?”我听了“贵省”两个字,不懂得怎么讲,便答道不知道,他看我愚钝不过,便不再问。……[62]

以一个平常人的口吻,叙述自己年少时因对家乡无所知而遭遇的窘况,告诉儿童了解乡土知识的重要性。在首章“做书的意见”一文中,作者又讲了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个人如果不知道本地地理和历史,如同连他自己有哪些家产都搞不清楚,最终会导致家产流失,家道中落。由此引申出爱家、爱乡、爱国与保护地方矿产“利权”的一致关系,以证明学习乡土知识的重要性。

教育界人士还在视察学校或者对学生的讲话中提及学习乡土知识的重要性。著名教育家唐文治先生,1908年间(时任职于邮传部高等实业学堂,即今上海交通大学前身),曾回到故乡太仓,视察当地的各个学校,并就学习乡土知识的重要性做了演讲,主要内容有:

汝侪宜知历史。历史之要,在上下数千年,为圣为贤,为奸为佞,为通为塞,为礼为乐,为兵为刑,为天文、地志、食货,了然在掌,是为史学之名家。顾返而思之于乡土,如上所云云者,其能纤悉而周知乎?知之者,为由近以及远;不知者,为逐末而忘本。由近以及远者,其道宏;逐末而忘本者,其学窒。故汝侪欲(此处疑缺“知”字)上下数千年,当自乡土始。

汝侪宜知地理。地理之要,在纵横亿万里,为经为纬,为广为轮,为阴为阳,为燥为湿,为文为质,为沿为革,为高山大川,为分野物宜,寒带温度,了然在掌,是为舆地之名家。顾返而思之于乡土,如上所云云者,其能博闻而强识乎?识之者为知所先后,不识者为昧所从来。知所先后者,其志纯;昧所从来者,其事戾。故汝侪欲纵横亿万里,当自乡土始。

汝侪宜知新。自欧化东渐,其迅也如建瓴之水,汹旭而不可遏。吾向之所谓历史、地理者,彼西人且朝书一书,夕摹一图,锲而不舍,进而不已。辨析之微,极于秒忽;吸收之富,达于无垠。学说日新,而世界遂日变。惟世界日变,而学说更与之而日新。盖邃古以来,不变者,伦理也;日变者,学术也。知其变而不变者,守旧之徒也;知其当变而变,不当变而不变者,与时消息之士也。知其当变,而辄薄不变之理者,叫嚣隳突之流,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也。知其当变,而不能不变,而犹执不变者以为衡,是抱残存古之儒,《易》所谓“硕果不食”,《诗》所称“鸡鸣不已”者是也。夫知其当变,而不能不变,而犹执不变者以为衡,吾见亦罕矣。故汝侪欲由旧以知新,当自读乡土志乘始。[63]

唐文治先生在演讲中说,无论是学习历史、地理,还是学习新的学说,都“当自读乡土志乘始”。而太仓诸校学生听了演讲,“诸生咸‘唯唯’”。这说明当时对乡土教育的提倡引起了各界知识分子的注意,他们为了宣传爱乡、爱国的感情,采取了各种宣传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