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办高校办学特色的调研报告

民办高校办学特色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采用自编问卷“民办院校办学定位与特色调查”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的34所民办高校中,有33所院校强调“以特色求发展”或者“树立办学特色,塑造品牌”等特色办学理念,其中30所民办高校的办学特色具体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办学理念、专业特色、校园规划建设等有关学校办学、发展的层面。本研究从院校办学特色和发展特色两个层面调查分析当前我国民办高校特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民办高校办学特色的调研报告

“以特色求发展”是我国民办高等学校面向市场需求办学所普遍倡导的共同准则与方向,有了办学特色,学生的就业和学校的招生工作开展起来就会很顺畅,有利于满足市场对专业人才的差异需求和考生的多元需求。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我国的民办高校是否已经形成了突出的办学特色?它们具有怎样的办学特色?这些办学特色价值何在?与公立高校相比,我国民办高校有何优势?这一系列问题都是民办高校在发展中需要进一步明确和充分了解的,也是政府有关部门制定行之有效的民办高等教育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一、调查目的

本研究拟通过文献法、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系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办高校特色的发展经验;通过对民办高校校际之间、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之间在办学特色方面的比较,揭示民办高校办学特色和发展特色的共同特征和规律。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根据民办高校的相关文献,分析归纳有关民办高校的办学特色和发展特色的文本资料。

(二)调查法

采用自编问卷“民办院校办学定位与特色调查”进行问卷调查。本研究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全国20个省市的34所民办高校,其中有19所本科院校和15所专科院校。抽取院校的具体情况详见表3-17。

(三)案例分析法

结合方法(一)和方法(二),选取出3所特色鲜明的民办高校进行具体分析。

表3-17 调查法样本情况(排名不分先后)

img17

注:斜体字代表专科院校。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的34所民办高校中,有33所院校强调“以特色求发展”或者“树立办学特色,塑造品牌”等特色办学理念,其中30所民办高校的办学特色具体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办学理念、专业特色、校园规划建设等有关学校办学、发展的层面。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绝大多数民办高校都有明确的特色意识,并且受当今激烈的教育竞争和民办高校特殊的生源特点影响,特色意识日益增强。首先,面临日益激烈的教育竞争,民办高校之间的竞争越来越集中于生源的竞争。一般意义的生源竞争主要指学生质量的争胜,而民办高校的生源竞争则是学生数量的争夺。民办高校需依靠自身特色——本校不同于其他院校的独特培养模式、办学理念等吸引生源,如果没有足够的优势,那么将面临着招生不足的危险;常年招生不足的民办高校则不能正常运营,可能造成学校倒闭的后果。所以,对于许多民办高校而言,它们不仅仅是“以特色求发展”,更是“以特色求生存”。其次,从民办高校的学生特点来看,虽然民办高校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对学习的积极性不足,但是民办高校多数学生家庭条件尚可,学生的个性相对比较鲜明,其价值观会随之呈现出多元化倾向。(44)个性张扬的学生往往对民办高校有着自己的看法,他们通常不把自己和学校看成是受教育者和教育者的关系,而是将自己和学校看作消费者与服务者的关系,加上民办高校的学费偏高,所以作为“消费者”,学生对“服务者”的个性化“服务”要求相对较高,民办高校为了自身发展,就需要不断开发特色项目,满足学生的个性要求。

本研究从院校办学特色和发展特色两个层面调查分析当前我国民办高校特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由于研究者和办学者对“办学特色”和“发展特色”概念的不同认识,办学特色、发展特色在实际办学中的体现方式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在办学特色方面,本文主要采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管理体制等指标调研民办高校特色现状。这些指标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构成学校特色:办学理念不同,相对应的管理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等也各异;专业不同,人才培养模式也相应不同;生源不同,对学生的管理措施就需做出相应的调整。在发展特色方面,民办高校发展特色是指特色着眼于学校的发展前景和规划。不同于公办高校,我国民办高校建校时间短,大部分学校尚处在发展阶段,所以学校在校园的规划与建设、资源配置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均以促进学校更好更快发展为主要目的。

(一)民办院校特色概况

1.办学理念:强调以特色求发展

办学理念,主要指一所学校的办学方针和办学思路等,是一所学校的精神和灵魂,是高校采取何种培养模式和管理体制等的根本出发点。理念不同,决定了一所高校与另外一所高校的根本不同,通过办学理念可以知晓“学校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在被调查的34所民办高校中,有19所高校将本校的办学理念作为办学特色。表3-18展示了这19所高校的办学理念,如民办南华工商学院的办学理念是“立足一线定位,强化博雅教育”,即学校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就业指导等诸多方面,自觉主动地与社会和市场一线实现紧密衔接。在“博雅教育”方面,学校注重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精神,勤恳好学的作风,健康和谐的身心和儒雅自尊的品格”。云南科技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理念是“以素质求信誉、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市场求出路”……19所高校对办学理念的表述不同,但也存在着共同特点:学校办学理念强调以市场为导向,以特色求发展,重视计算机和英语教学,注重实践教学和人文教育。民办高校办学理念的共同性是由其办学类型决定的,在我国,公办高校研究型大学色彩较浓,而民办高校多为教学型高校。教学型高校的根本任务是以教学为中心,培养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的各种专门人才,这样的使命和责任决定了民办高校在办学思想上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校所在地区输送优秀人才。计算机和英语是工作必备能力,所以民办高校需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和英语技能,学校在学生的计算机技能和英语能力的培养中形成特色;部分民办高校将人文教育作为办学理念,因为任何形式的教育历来就是以“育人”为本,无论是学知识还是学技能,都需先学习做人。

表3-18 部分民办院校办学理念(排名不分先后)

img18

续表

img19

2.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实践教学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等)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某种标准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具有明显的系统性与范型性。(45)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民办高校办学的根本出发点,民办高校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学质量的竞争,提高教学质量要以人才培养模式作保障,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民办高校不同的办学特色。如表3-19所示,调查结果表明,一半的民办院校将本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本校核心竞争优势,由此可见,多数民办院校的办学者意识到了培养模式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如北京吉利大学的“311就业导向教育模式”:“3”是指3门以上通用知识与能力课程;第一个“1”是指专业能力课程,由专业核心课程、先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组成;第二个“1”是指道德教育与素质训练课程。再如浙江树人大学,针对不同专业打造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社会工作专业的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3+1”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等。又如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采用“订单式”教育模式,学校和知名企业合作建立“青苹果班”、“皇庭班”、“SWL国际服务外包班”等,这些以企业冠名的订单培养特色班可以实现学校和企业的零距离合作办学。还有北海艺术设计职业学院采用与名校合作的方式,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学生第三年在北京学习、实践,由清华美院安排教学,学生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升本率达60%。类似于办学理念,民办高校在人才培养层面上也有很多共同点:注重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实行订单式培养,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人才培养的共性是由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决定的,民办教育重点在于培养技能型人才,对其学生的理论知识要求较低,对学生的操作技能则有很高的要求,所以民办高校,尤其是职业技术学院,会将实践教学作为本校的重点工程。校企合作教育可以有效利用行业、企业与学校的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以培养适合行业和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一方面学校为企业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另一方面,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践场所,学生把所学知识真正运用到实际中。(46)另外,订单培养模式还可以让学生免去难找工作的后顾之忧,所以实行订单培养模式也是民办院校吸引生源的重要措施之一。

表3-19 部分民办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排名不分先后)

img20

续表

img21

3.管理体制:校长负责制

民办高校的办学主体是非政府机构,不同于公办高校,民办高校的管理体制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可以赋予校长更多的权力,便于学校实现“教授治校”、“专家治学”等高校管理理念,其管理体制相比公办高校更为灵活、更为自主。例如,北海艺术设计职业学院称“专家治校”为本校的办学特色之一:“聘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副院长王国伦教授为院长,负责对学院总体教学把关;海归学者尤世华任教学副院长,兼任环境艺术设计系主任;海归学者陈玮任视觉传达系主任;中央美术学院原雕塑系主任张大生教授负责学院雕塑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全国知名的有15年动画制作经验的高级动画师汪济萍教授任动画艺术设计系主任,并负责动画教学把关。”除专家教授治校外,现在民办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机会越来越多,有些民办高校的办学者直接为企业人员,他们将一些企业化的管理方式引进高校的管理中,提高了民办高校的管理效率。民办高校的管理体制虽然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不足:民办高校在师资管理方面,因为其用人机制特别灵活,造成兼职教师的比例过大,难以维持本校师资队伍的稳定性,不利于本校的发展;民办院校把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引进学校以提高管理效率,但是学校和企业本质不同,学校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如果直接把企业的机械化、模式化的管理程序应用到学生管理中,则会带来事与愿违的结果。如本次调查中的很多高校,针对民办高校学生基础较差、难以管理的特点,采取封闭式管理模式。此种管理模式在短时间内能够起到对学生的监督、督促作用,并且很受某些家长的青睐,但是只有灵活、自由的学习环境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才能发挥自己的优势,成为不同企业、不同部门的优秀人才。学校最重要的就是培养不同规格的人才,而不是制造相同规格的“机器”。

4.学校招生:多渠道、多层次招生举措

生源是民办高校的生命力量,如果没有生源,民办高校就不能实现先进的理念、规范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完善的管理体制。目前民办高校努力从多渠道、多层次招生,在保证生源数量的同时,努力提高学生的质量,在吸引生源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特色。如西安思源学院和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采用“五年一贯制”措施,又称“初中起点大专教育”,学校招收参加中考的初中毕业生,达到录取分数后,直接进入学校学习,对学生进行一贯制的培养。此种举措可以让民办高校的招生不仅仅局限于参加高考的学生,而将招生范围扩大到初中毕业生,有效缓解了民办高校的招生压力。长江职业学院采取普通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及岗位培训交叉和间歇式发展模式,同样扩大了招生对象的范围。南昌工学院在招生对象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学院正确定位招生对象并采取积极的培养方式,最终形成了本校的特色专业——少数民族本科预科。学院每年面向全国招收大批少数民族本、专科预科学生,多年来,学院先后为同济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等100余所院校培养了近2万名少数民族本科预科生。目前,民办高校不仅仅追求生源数量,大部分高校为了自身更好发展,意识到了适度控制招生规模和不断提高生源质量的重要性。河北传媒学院采取分三个层次在全国多个省市招生的举措,学校在山东、辽宁、四川等五省招收一本学生。随着生源质量的提高,学院对应的教学师资等条件随之提高,在全校师生的努力下,2011年10月,河北传媒学院成为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单位。

5.学校规划与发展:区域化发展战略

民办高校区域化发展战略是指学校根据地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及中长期发展规划,按照“立足于区域、服务于区域、区域互动双赢”的方针,因地制宜地选择与地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发展模式。(47)区域性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所以民办高校在学校的规划发展方面具有鲜明的区域性特色。首先,在学校选址方面,民办高校大多坐落在省会城市或者经济较发达的城市,“环境优美、交通方便”是民办高校主要的地理优势;其次,在专业设置方面,专业设置是连接“区域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人才需求结构”和“民办高校课程结构—内容机构”的中介,是民办高校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关键环节。学科专业是高校依据社会分工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所划分的学科门类,是高等教育最主要的组织基础,是培养人才的基本单元,对大学的发展具有基础性的影响。学科专业特色在高校办学中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和长久的生命力,学科专业特点一旦形成就具有持久的社会影响力。(48)民办教育在专业设置方面没有全国统一的依据和规范,每个院校都可以根据学校自身情况以及地方经济发展情况合理设置专业,学校可以借此设置一些特殊专业以形成本校特色。

民办高校的专业设置表现出很强的市场导向性。大多数的专科院校甚至直接以本校特色专业命名,如河北传媒学院、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等。通过调研发现,目前民办高校的专业设置总体而言有一定特色。第一,学校在专业设置上主要以地区经济发展的职业需求为依据,针对地方具体的经济建设和地方岗位群对人才的需求设置专业。如钟山学院,立足于江苏高龄化现实,提出“服务社会老龄化,培养高素质、高技能老年服务与管理专门人才,打造老年服务特色品牌,拉动传统相关专业的改造,以特色发展推动学院整体发展”的特色发展战略,学校设置老年服务与管理等相关专业。第二,民办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呈现出“流动性”特点:学校为适应新形势,会砍掉一些传统的旧专业,设置适合人才变化需求的新专业,如河北传媒学院为适应近年出现的“艺考热”,设置了“上镜与考试形象设计专业”。第三,民办高校在专业上的具体课时安排与公办高校是不同的:同是计算机专业,民办高校更突出实践的特色,学校通过压缩理论课时、增加实践课时,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参加实训和实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大缩短学生就业后的适应期。这也是近几年来民办高校学生,尤其是有特色的职业学院学生,比公办大学本科学生更受用人单位欢迎的主要原因之一。

民办高校专业设置是否具有特色是其办学能否办出特色的关键因素,所以民办高校特别重视本校特色专业的设置。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逐渐“将特色建立在班上”,即高校越来越重视特色班级的建设。如私立华联学院为了弘扬陶行知思想,成立了陶行知研究会,在学生中成立了数十个“师陶班”。另一种特色班是学校为更好地落实订单培养模式,在学校建立以企业冠名的特色班级,如前面提到的“青苹果班”、“皇庭班”等,这些特色订单班可以最优化地实现校企合作办学,提高学生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6.科学研究:重视自身研究

随着办学思想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民办高校开始意识到科研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支撑。

一方面,民办院校科研机构逐渐增多,如南昌理工学院、大连艺术学院、浙江树人学院等民办院校均成立了科研处。南昌理工学院始终将“以教学质量求生存,靠科研创新促发展”作为办学的指导思想,把“产、学、研”三位一体定为本校办学模式;大连理工学院成立了民办高等教育研究所,明确指出“要树立科研兴教、科研强校的思想,把科研摆在学校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位置”;浙江树人学院“相继建成国际经济与贸易、高等教育学等两个省级重点学科(A),一个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省现代服务业与经济转型重点研究基地(挂牌)和25个学术性研究机构,其中中国服务经济研究中心、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研究院、陶瓷研究所等部分研究机构在国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尤其是中国服务经济研究中心被评为国家服务创新研究重点基地。”(49)

另一方面,民办高校的科研成果逐渐增多,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民办高校科研成果重视自身问题研究、教育教学研究和本土文化研究等,其科学研究的主要意图为“以科研促进教学”,以科研促进学校的发展,如大连艺术学院2009—2010年的招标课题——“民办高校与举办企业产学互动模式研究”、“中、日、韩民办(私立)高校发展的比较研究”、“艺术院校实践教学的定位、划分、价值、机制与创新研究”和“辽宁省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研究”,四个课题均是立足于民办高校自身发展定位的研究。

(二)民办高校特色存在的问题

1.办学特色口号化色彩浓厚

民办教育作为一种选择性教育,最大的优势是可以为学生提供差异化的教育服务。高校的办学特色决定了差异化的程度,而差异最终应该体现在教学质量上,从另外一个角度说,高校形成办学特色的最终目的应是为了提高本校的教学质量。但现状调查结果表明,一些民办高校的办学特色仅仅是该校招生的噱头,在实际的教学中体现并不明显。通过访谈某些民办高校的老师,笔者得知老师对学校的办学特色并不了解,很少有老师能具体讲出所在学校的办学特色是什么,即使少数老师能说出学校特色,也不能提出自己在落实特色过程中的具体方案。比如在办学理念层面,民办高校的办学理念往往是一些时髦口号,没有本校的办学内涵。民办高校盲目跟风,都强调本校“以特色求发展”,注重“英语+计算机”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

民办高校浮夸的办学特色主要是为其招生服务的。公办高校有一套规范、完整的招生系统,而民办高校要靠自己的形象去吸引学生。生源是民办高校的生命,一旦没有了生源,民办高校就如同断了发展的源泉,所以确保学生质量是民办高校的工作重点。一般来说,学校的美誉度主要表现在教学质量上,但是民办高校生源质量不高是其无法改变的现状,致使民办高校难以在短时间内在教学质量上有所突破。在一个商业化的时代,民办教育作为一种特殊产业,为了提高自己的公众认可度,就会避实就虚,不遗余力地进行着名不副实的宣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办学特色就成为宣传的重点。

2.办学理念、管理体制等“特色”趋同

虽然不同学者对办学特色的具体界定各有不同,不同民办教育实践者从不同方面建设各自的办学特色,但无论是民办教育研究者还是民办教育实践者,基本都认同“独特性”是办学特色最根本的特征。正如郑金洲先生对办学特色的界定:“所谓办学特色就是要创办文化上有自身特色的学校,这种学校在文化的各个层面——精神、制度、行为及物质设备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区别于其他学校的文化特征。”(50)可见,如果民办高校在办学特色上与其他院校没有本质区别,就无“特色”可言了。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民办高校特色趋同现象严重,不仅同层次院校之间办学特色相差无几,甚至连不同层次(本科与专科)院校之间办学特色也无明显差别。经SPSS统计软件分析得出结果,结果如表3-20所示。表3-20反映了不同类型民办高校办学特色的差异性比较结果:本科层次院校与专科层次院校除了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外,在专业设置、管理体制及办学特色整体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表3-20 不同类型民办高校办学特色差异比较

img22

续表

img23

第一,人才培养模式层面,民办高校为提高学生就业率,保证自己的招生,形成诸如“订单培养模式”、“‘311’就业导向教育模式”、“‘4331’产教结合培养模式”等。虽然各个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名称不同,培养模式的实质却是相同的,即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二,学校管理体制层面,民办高校基本为校长有限负责制,董事长与董事会放权,校长的办学权力不足,责任过大,财权极其有限,限制了其办学理念的实现和学校改革的推进;对学生的管理多为比较苛刻的封闭、半封闭式管理模式。

第三,专业设置层面,民办高校并没有根据自身特点发展重点特色学科,而是盲目地从市场需求和自身经济利益(成本控制)出发设置专业,如计算机类、外语类、管理类等专业,造成了专业的重复设置和资源的浪费。

第四,招生策略层面,民办高校通常采用力所不及的承诺和夸大其词的口号,以多渠道、多层次、传销式的招生来保证学校的生源数量。民办高校办学特色如此趋同,主要是因为民办高校的本质属性是非国家机关利用非财政性经费投资举办的教育机构,其市场属性致使民办高校在办学特色上盲目以市场导向为指挥棒,并没有形成本校核心价值观,所以学校往往“为特色而特色”,特色更多成为学校的宣传噱头。现如今,如果民办高校仅仅拿外语、计算机、寄宿制、订单培养等为特色进行项目建设,而没有超越一般化的个性内涵,是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

3.资源配置不充足

民办高校资源配置的不充足突出表现为学校对市场的高度依赖性。我们采用资源充足率、核心资源充足率和核心资源比重三个指标衡量民办高校资源配置的充足性。民办高校的资源配置目前存在三个突出问题:民办高校资源总量严重短缺,核心资源配置率严重偏低,核心资源比重严重偏低。(51)结合对34所民办高校的调查,可以发现,民办高校资源配置状况不容乐观。

第一,民办高校经费来源渠道单一,学费是最主要的办学资金来源,民办高校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如何通过资金的流向和分配提高资金运营效率。

第二,教学条件简陋。民办高校目前尚处在起步或发展阶段,学校没有类似于公办学校的行政资源支持,办学资金主要投向学校的基础建设。征地建设新校区占用过多的办学资金,甚至出现有些院校盲目扩建校园造成学校不能正常运转的现象。除此之外,学校每年还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到广告宣传和招生代理上,致使学校教学设施等硬件条件配备不足。虽然一些民办高校实习实验的课时要求多,但没有机器设备等硬件设施,教师就不能正常实施实践教学模式,学生的能力也无法得到切实锻炼,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依然会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第三,师资力量薄弱。教师队伍建设是民办教育的关键环节,教师是落实办学特色的实践者。民办高校的管理者和教师大多是从公办高校直接聘任的,一般以兼职形式聘任,教师主要为退休老教师或一些从落后、边远地区聘来的青年教师,教师队伍老龄化、流动性大是民办教育的突出问题。老龄化、流动性大的教师队伍不能很快接受或主动落实学校办学特色,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依旧按照公办高校上课模式进行——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专职教师队伍方面,民办高校的“双师型”教师数量有限,有限的专职教师教学压力已经很大,但是有些民办高校因为生源问题甚至让专职教师充当兼职招生员,教师奖励与招生情况挂钩,教师不能集中精力在人才培养上,更无暇落实学校的办学特色。

第四,民办高校重教学、轻学术。大部分民办高校为教学型院校,对科研经费的投入有限,科研成果相对较少,重教学、轻科研已是民办高校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

4.特色形成缺乏长远规划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少民办高校为了追逐眼前的利益,在特色发展方面急功近利,缺乏长远规划。在特色建设过程中,学校没有整体战略指导规划,并缺乏资金保障,致使很多政策措施在发展过程中被随意变更或流失。

调查表明,绝大多数民办高校虽明确制定了三年或五年发展计划,但很少有学校科学设定长远的整体发展战略目标,学校的短期目标并没有根据整体战略目标进行制定、分期实施,这与特色形成的规律是相违背的。民办高校发展特色方面比较流行的做法是通过短期的特色发展项目推动学校的整体发展。例如,很多民办高校将大量资金投入学校基础建设,不重视师资队伍和科研队伍的建设,只有短期的校园特色风景建设,而没有长期的教学和科研规划,此举不能推动民办高校的进一步发展;此外,有些院校仅仅依靠几个专家学者等“特色人才”项目提升学校的门户形象与教学质量,而不重视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不重视对专职教师的培养,因而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学校的发展氛围或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

四、院校特色案例分析

尽管就整体而言,我国民办高校的办学特色并不鲜明,发展的趋同现象较为突出,但是在民办高校的内部进行比较,有一些民办高校富有较强烈的社会使命感,勇于担责,锐意进取,不断改革创新,探索出了具有一定特色的办学之道。

(一)案例分析之一:浙江树人大学

浙江树人大学创办于1984年,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最早成立并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首批全日制民办普通高校之一。学校秉承“崇德重智,树人为本”的校训,坚持“以生为本,以师为尊”的办学理念,充分发挥民办体制机制的优势,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模式。在二十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领域不断拓宽,社会声誉日益提升,初步走出了一条民办高校发展的独特之路。升本以来,学校积极推进教学转型,不断完善本科教学体系,在“加快转型、教学先导”的指引下,引导教师积极适应本科教育观念、培养目标、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方法的新变化。学校积极推进和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展了一系列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学校视教学质量为生命线,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2006年,学校全面实施了“教学质量工程”,2009年启动了“课程改革三年行动计划”,2010年开展了“优秀课堂”创建活动,通过狠抓课堂教学、强化实践基地建设、大力推进大学英语和计算机教学改革,教学质量得到了稳步提升,“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初步形成,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和深化,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学校启动实施《浙江树人大学课程改革三年行动计划(2010—2012)》,明确提出了高级复合应用型、高级技术应用型、高级职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导向,并在部分专业中进行试点。目前,部分项目已经初步彰显其特色,如校企合作钢结构人才培养模式、社会工作专业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3+1”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现代教育中心的“互动新媒体创新试验班”和基础部的“考研班”等。

浙江树人大学一直致力于提高教学质量,其办学特色突出体现在其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上。学科专业不同,教学模式、培养方式自然不同。如果所有专业采用同一套培养模式,不考虑专业特点与教师教学方法的差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是很难落实的。浙江树人大学针对专业特色采用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正是在“以生为本,以师为尊”的办学理念指导下,依据相关专业教师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提出了操作性强的培养模式。

(二)案例分析之二:钟山学院

钟山学院是经江苏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教育部批准,于1998年11月由南京卫元舟实业有限公司投资兴办。十余载风雨兼程,学院始终秉承“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践行“励学、躬行”的校训,倾心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创新型人才。学院立足于服务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进教学改革,走“校企合作、产学结合”之路,推行人才培养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技能)证书“双证制”。学院时设有七个系,即信息工程系、环境工程系、经济系、管理系、新闻传播学系、外语系和艺术系。2009年,学院针对江苏社会老龄化趋势,确立了“服务社会老龄化,培养高素质高技能老年服务与管理专门人才,打造老年服务特色品牌,拉动传统相关专业的改造,以特色发展推动学院整体发展”的特色发展战略,申办了老年服务与管理等相关专业,将多层次、多方式培养老年服务业人才作为未来发展的一个重点方向,并实施了政产学研相结合的“江苏钟山老年服务业教育创新平台”项目。2010年底,学院建成6 000平方米的“老年服务人才培训中心”,内设老年智慧养老实训区、老年生活照护实训区、老年照护技术实训区等十大功能区,下设老龄事业发展研究所、老年健康教育管理研究中心和老年教材编辑部三个科研机构,老年服务人才培训中心拥有世界一流的康复训练设备和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老年服务设施。中心现承担老年服务与管理、社区康复、社区管理与服务等老年服务专业群的教学实训任务,并与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简称亚太经社会)合作打造“亚太地区老年服务人才培训基地”,承担老年服务专业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每年可培养学历教育、职业培训等各类专业人员2 000余人。2011年1月,学院与联合国亚太经社会合作,成功举办“老年服务亚太地区国际论坛”,200余位中外专家代表莅临培训中心指导,并给予高度赞誉。

钟山学院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走出了一条适合本校发展的特色之路。在被调查的34所院校中,钟山学院的突出特色体现在专业设置层面,学院针对江苏社会老龄化的趋势,开设了老年服务与管理等相关专业,打造老年服务特色品牌,并以老年服务特色专业的发展推动学院的整体发展。许多民办高校在专业设置上主要依据市场发展的实际需要,培养社会急需的管理类、经济类、外语类和计算机类人才,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然而,很多民办高校并没有客观分析本地区实际发展状况,而是都以外语、计算机及管理类作为本校“特色”专业,将大量经费投入到这些专业,结果最后特色不仅没有真正实现,反而浪费了教育资源,错过了发展其他专业的机会。

(三)案例分析之三:河北传媒学院

河北传媒学院始建于2000年,其前身是石家庄影视艺术职业学院,是一所以传媒艺术为主,艺、文、工、管兼容的普通全日制院校,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升为本科院校,更名为河北传媒学院;2009年6月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10月,经国家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得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资格,成为全国首批进行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民办高校,进入了国家高端人才培养的行列。学院自2012年开始招收全日制专业艺术硕士研究生,招收专业领域为广播电视,包括7个专业方向:移动媒体视频节目制作、电视编导、电视制作、播音与主持艺术、动漫创作、编剧和传媒音乐应用。为实现教育的连续性,培养多层次、应用型人才,该院五年制大专部招收初中起点五年制大专生。“五年制大专生”为考生开辟了一条“直通车”,学生可利用五年时间读完大专课程,经过“专接本”或“专升本”考试,学生还可以在该院进行本科学习。目前学校在全国各省份所属的本科层次如表3-21所示。

表3-21 河北传媒学院在全国各省份招生的本科层次

img24

注:目前,河北传媒学院还未面向新疆、西藏及港澳台地区招生。

河北传媒学院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内,从一所专科院校逐渐提升为本科院校,现在已成为全国首批开展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民办高校,进入国家高端人才培养的行列。河北传媒学院有如此骄人的成绩,除了与其有效的人才培养方式、规范的管理体制以及雄厚的师资力量密切相关外,与其较高的生源质量也是分不开的。在招生方面,河北传媒学院并不像其他高校为追求学生数量盲目招生,学院采用五年制大专生模式招收初中生,自己培养专科生,专科毕业生可以选择留在学院完成本科阶段的学习;此外学院在全国大多数省市均有招生,并在不同省市采用不同的招生标准,如在山东、安徽等五省招收一本学生,其生源质量是比较好的。学生质量是落实学校各项办学特色的关键因素之一,没有优秀的学生,即使有再完美的培养模式、再先进的办学理念、再雄厚的师资力量,都无法正常完成教学目标,也无法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更无法提升学校的社会认可度。

(四)案例小结

综合以上案例,三所院校给我们在特色建设方面带来了有益的启示,对其他民办高校的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1)人才培养理念与模式是形成办学特色的前提。提高教育质量是民办高校特色建设的目标,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应为民办高校待解决的首要问题。提高教育质量需要民办教育办学者突破传统思想的影响和束缚,结合个性化和多元化教育理念,具体落实到教育思路、教学风格和教育方式上,形成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

(2)专业建设是形成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我国民办高校主要还是教学型学校,学校的目的是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实用型人才,专业和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和提高人才质量的基础环节,因此减少学科的重复建设、不断调整和优化学科结构、设置特色专业是民办高校形成特色的重要途径。

(3)生源质量是落实办学特色的关键。我国民办高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坚持“规模发展型”,但是目前越来越多的民办教育办学者意识到生源质量严重影响教师的工作热情和教学质量,生源质量已成为民办高校发展的“瓶颈”,民办高校要想落实办学特色,需从多渠道、多方面提升生源质量。

【注释】

(1)梁吉生.张伯苓与南开大学[J].名人与名校,1998(5):34-38.

(2)熊明安.民国时期私立高等教育的简要评述[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3):103-106.

(3)宋秋蓉.私立大学与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3):73-79.

(4)宋秋蓉.近代中国私立大学办学成功的因素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3(5):99-103.

(5)朱秀更.近代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J].教育·管理·社会,1996(1):16.

(6)阎光才.民国时期我国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特点及启示[J].煤炭高等教育,1997(1):13-17.

(7)田正平.关于中国近代私立高等学校的几点思考[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70-76.

(8)陈桃兰.私立大学与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5.

(9)孙帅.中国近现代教会大学办学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3.

(10)玛丽·布朗·布洛克.洛克菲勒基金会和中国[C]//“二十世纪美国与亚太地区”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北京:现代出版社,1992:73-77.

(11)Philip West.Yenching University and Sino-Western Relations[M].Cambridge:Har vard University Press,1976.

(12)章开沅,林蔚.中西文化与教会大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146.

(13)曲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发展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3:81-89.

(14)宋秋蓉.20世纪上半叶中国私立大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轨迹[J].高等教育研究,2006(11):98-105.

(15)李建美.朝阳大学办学特色及启示[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131-132.

(16)熊明安.中华民国教育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49-56.

(17)王增炳,骆怀东.教育事业家陈嘉庚[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127-135.

(18)胡芸.民国时期的私立广州大学[D].广州:广州大学.2006.

(19)王增炳,余纲.陈嘉庚兴学记[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1:28-34.

(20)张随刚.民国时期私立高等教育政策探析[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0(3):15-18.

(21)Manrice E.Votaw.Oral History Transcripts.AHCEC,1977(6):5-6.

(22)郭查理.陶飞亚,鲁娜译.齐鲁大学[M].珠海:珠海出版社,1999:29-30.

(23)梅汝莉.我国近代私立学校评议[J].教育科学研究,1994(2):8-15.

(24)马敏.近年来大陆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综述[J].世界宗教研究,1996(4):132-146.

(25)复旦大学校史编写组.复旦大学志[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75-81.

(26)莫志斌.民国时期湖南私立教育的特点与兴盛原因探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98-101.

(27)秦玉清.民国时期的南通大学[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2004:151-154.

(28)颜莉冰.近代中国私立大学科研活动特点研究[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5(4):8-11.

(29)成运花.近现代私立高等学校的系科设置和科学研究对今天的启示[J].海淀走读大学学报,1999(1):5-9.

(30)王增炳,骆怀东.教育事业家陈嘉庚[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127-135.

(31)黄新宪.基督教教育与中国社会变迁[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56-57.

(32)王忠欣.基督教与中国近代教育[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81-94.

(33)王晓燕.中国近代私立大学与当代民办高校比较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34)宋秋蓉.民国时期中国人的私立大学观——20世纪上半叶中国各类私立大学发展的观念原因[J].民办教育研究,2007(1):89-96.

(35)崔国良.张伯苓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35-47.

(36)李永贤.我国近代私立大学兴盛的原因探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5(3):14-16.

(37)宋秋蓉.民国时期私立大学发展的政策环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99-106.

(38)资料来源:W院校资料汇编.

(39)资料来源:X院校发展研究.

(40)资料来源:Z院校调研材料.

(41)资料来源:S院校教育参考.

(42)资料来源:H院校发展概况.

(43)这一结论主要来自于课题组对民办学校教师的访谈。

(44)魏治国.民办高校学生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4).

(45)龚怡祖.略论大学培养模式[J].高等教育研究,1986(1):86.

(46)刘兰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特色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188.

(47)李中国.区域化发展:地市高职院校的必然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2007(21).

(48)娄延常.理念·定位·学科:论高等学校办学特色的战略选择[J].高校理论战线,2003(4).

(49)教学科研互促科研反哺教学[EB/OL].http://www.zjsru.cn/2011/0916/684.html.

(50)李泽或.关于大学办学特色的一点探讨[J].辽宁教育研究,2002(1).

(51)柯佑祥.试析民办高校资源配置的充足性[J].高等教育研究,2006(0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